在家碼字月入4萬 「宅經濟」催生內容付費春天?

2020-12-21 閩南網

  大學生陳舞雩(筆名)沒想到,在疫情帶來的超長假期裡,他靠著在知乎上發表文章,月入四萬餘元,創下了他內容付費分成的紀錄。

  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困住了市民外出的腳步,不少線下實體商家遭受重創。宅在家中的人們不得不將注意力轉向線上,不少線上經濟迎來爆發式增長,這其中也包括內容付費。作為一名駐站作者,陳舞雩在這股風潮中感受了一把內容付費的春天。

  網上碼字打發宅居時光

  還在上大學的陳舞雩創作始於一次讀書筆記。「我讀書有個習慣,就是習慣寫下一些讀書筆記、讀後感,感覺只有這樣讀完的書才不會忘。」兩年前,陳舞雩重讀《論語》,並寫下一篇篇讀書隨筆。在他筆下,嚴肅板正的歷史變得鮮活生動起來,孔子成了一個接地氣兒的老頭,徒弟顏回則被稱為「一個安靜的美男子」……

  「寫了之後覺得放著也是放著,不如發到網上,還能大家一起討論。」陳舞雩把隨筆發到網上,其詼諧幽默的筆觸一下子收穫了大批關注,還有編輯聯繫他要把隨筆出版。由此,陳舞雩開啟了自己的網上碼字之路。

  陳舞雩獨特的文風漸漸在知乎上收穫一批讀者,並成為知乎鹽選專欄作家。今年2月,疫情突發讓放寒假的他困在了西安老家。「學校延遲開學,我幾乎足不出戶,創作也成了困在家裡的一項打發時間的事。」陳舞雩說。

  漫長的宅居生活裡,他會利用深夜裡的「矯情」時刻,寫一寫李叔同「一壺濁酒盡餘歡」的悵然故事;也會抓住一時的玩笑心思調侃杜甫是一個「一副苦瓜臉、整日憂國憂民的矬男」;還會跟大多數人一樣有些憤怒地質問:「蝙蝠明明已經盡力長得面目可憎,你還要吃它是想要飛麼?」

  但宅的時間長了,陳舞雩也會跟所有人一樣,感到煩躁、無趣、靈感枯竭。「我覺得我都寫不出好的東西來了,一些約稿也被我推掉了。」他無奈地說。

  儘管覺得宅在家的自己越來越寫不出東西了,但2月份知乎內容付費的分成卻著實讓陳舞雩有些吃驚。「四萬多塊,是我在網上碼字收入最多的一個月,大概大家都在家太無聊了吧。」

  對於未來會不會專職在網上創作,陳舞雩還有些拿不定主意。大學他學的經濟類專業,跟文學八竿子打不著。「以後創作可能也是兼職吧,因為還是覺得收入沒那麼穩定。」

  內容付費分羹「疫情流量」

  3月份,知乎崩了兩次,成為微博上的熱搜話題。

  疫情期間,崩了的不止知乎,視頻類應用裡的芒果TV、愛奇藝,遠程辦公類的阿里釘釘、企業微信等都曾因大批用戶湧入而崩潰。從線下被迫轉戰線上的大把流量,為不少行業催生新機遇,這其中也包括知識類內容付費。

  作為探索知識類內容付費的主力平臺之一,知乎最近亮出了一份成績單,截至今年2月底,知乎付費用戶數量比去年同期增長了4倍多。

  疫情期間,儘管知乎未披露相關內容付費增長數據,但記者從多位知乎作者處獲悉,內容付費收入分成均有較大增長。「這個漫長假期成了自主學習的好時機,對外語學習、文學經典、科普讀物的熱情又回來了。」一位單身白領表示,各平臺的付費學習內容品類豐富,選擇空間非常大,讓居家的日子變得充實。

  知識類內容平臺也在這波「疫情流量」中全力拉新。其中,喜馬拉雅聯合多家媒體上線了「抗肺炎」專題頁面,包含疫情資訊、防護科普、播客心聲、兒童防護等。蜻蜓FM則設立「戰疫情」專區,包括疫情動態、科普等,並且聯合好大夫等平臺開啟了在線義診。

  疫情過後能否守住戰果?

  近年來,知識類內容付費已孕育出了一些成熟的類型包括問答、專欄、平臺、報告等,用戶選擇的範圍越來越廣。根據艾媒諮詢數據,中國知識付費的市場規模從2015年的15.9億元已經增長到2019年的278億元。據其預測,2020年這一數字將達到392億元,2021年更是會躍升至675億元。而由於此次疫情突發,不少業內人士預估今年知識類內容付費市場規模將更早突破400億元。

  然而,隨著目前疫情逐步好轉,線下的報復性消費已初露頭角,知識類內容付費吸引到的關注目光能否繼續停駐?

  「目前來看,知識付費是一個體量較大、前景廣闊的市場。」在行業分析師孫兆平看來,疫情期間被吸引的消費群體,可能延續為內容付費的習慣,也可能因為對實際收穫不滿而放棄。因此,要做大知識類內容付費這塊「蛋糕」,還需要創造出高質量的精品,拓寬服務領域,對內容進行深耕細分。而且要緊跟用戶需求變化,做到內容質量硬、服務體驗好、使用效率高,行業持續發展才更有保障。(記者 趙語涵)

原標題:疫情期間在家碼字月入四萬元 「宅經濟」催生內容付費春天?

責任編輯:曾少林

相關焦點

  • 疫情期間大學生在家碼字月入四萬元「宅經濟」催生內容付費春天?
    【來源:北京日報】本報記者 趙語涵 大學生陳舞雩(筆名)沒想到,在疫情帶來的超長假期裡,他靠著在知乎上發表文章,月入四萬餘元,創下了他內容付費分成的紀錄。宅在家中的人們不得不將注意力轉向線上,不少線上經濟迎來爆發式增長,這其中也包括內容付費。作為一名駐站作者,陳舞雩在這股風潮中感受了一把內容付費的春天。 網上碼字打發宅居時光 還在上大學的陳舞雩創作始於一次讀書筆記。
  • 線上買菜、在線娛樂、在家上課、在家辦公……「宅經濟」在疫情中...
    確實,疫情衝擊了很多傳統的經濟領域,但也催長了「宅經濟」。比如「宅購物」,像美團外賣、餓了麼等平臺銷量大增;「宅娛樂」,以手遊為例,一款遊戲單日峰值竟然流水高達數十億;「雲醫療」,線上看病的熱度飆升;尤其隨著春節假期結束,很多學校開始將課堂搬到網上,一些具備條件的公司提倡「在家辦公」……從今天起,本報特別推出一組報導,關注抗疫背景下「宅經濟」的各種表現、新的趨勢和長期影響。
  • 宅在家裡長學問:知識付費行業進入比拼內功「下半場」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原標題:知識付費行業進入比拼內功的「下半場」 宅在家裡長學問(網上中國)河北教師王淑慧通過網絡向學生展示皮影雕刻作品。新華社記者 牟 宇攝新冠肺炎疫情期間,30歲的媒體人蘇果成了知識付費平臺的「重度用戶」。「從疫情知識到職業發展,從經濟課到法律課,林林總總的內容看了不少,宅在家裡也長了不少見識。」疫情改變了很多中國人的生活,也讓知識付費再度站上風口。
  • 宅經濟發酵!奈飛Netflix首季訂戶量激增1500萬
    全球串流影音服務龍頭Netflix於21日美股盤後公布2020年第1季財報,受惠疫情帶動宅經濟興起,大幅激增1577萬付費用戶,打破了其自家的季度用戶增長數紀錄,也大大超過了此前預測的這段時間用戶增量700萬。
  • 內容付費的理想國來臨前,最高月入5萬的體育寫手們怎樣活著?
    不久前,今日頭條宣布頭條號總數超過120萬,平均每天發布50萬條內容。在這背後,是內容生產者們的數量和收入的迅猛增長,僅在體育領域,月入5萬的草根寫手就不是個例。延展閱讀:全球範圍的體育內容大戰,「七巨頭」時代真的來了 | Leaders這裡沒有一夜暴富的神話,但是「在家上班」、「月入5萬」這些關鍵詞,也足以讓大批喜歡體育,並有一定文字能力的年輕人前赴後繼。今日頭條在創作者大會上宣布2016年承諾的10億元補貼已經超額兌現。
  • 網際網路內容產業報告:內容付費崛起,優質內容為王
    先支付後消費的「消費前付費」是主流內容付費類型,以打賞型為主的「消費後付費」最適宜粉絲經濟。在線音頻、長視頻、漫畫行業用戶集中度最高,用戶和內容資源向頭部平臺聚集。消費後付費:打賞型為主,最適宜粉絲經濟1.3.3 內容付費總結:免費資源雖存,用戶付費崛起,消費體驗至上1.4 群雄搶佔領地,優質內容為王1.4.1 行業集中度提高——群雄爭霸的時代1.4.2 內容平臺:跨類別經營,構建內容生態1.4.3 內容創作:從追逐焦慮到內容沉澱1.4.4 UGC時代:藝術來源於生活
  • 財懿德:知識內容付費的紅利時代已經到來
    2017 年,知識付費舊貌換新顏。知乎、得到、分答、微博、微信、果殼、 36 氪、虎嗅、鈦媒體、小密圈……各路人馬紛紛殺入知識付費戰場,用專欄訂閱、付費課程、內容讚賞、有償問答、社群等形式實現內容變現。
  • 十歲知乎能否趕上內容付費這趟車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對於已經10歲的知乎而言,在完成8輪融資後,商業化變現迫在眉睫。日前,在推出「鹽選會員」一周年之際,知乎交出了答卷:截至今年2月底,知乎付費用戶數比去年同期增長4倍。目前,知乎為用戶提供超過5.7萬個知識服務產品。通過「鹽選專欄」,有創作者單月收入超20萬。
  • 還沒上線的微信付費閱讀,會帶來內容創業的春天嗎?
    從截圖也能看出開發的部分思路:截圖顯示,微信公眾號的後臺文章編輯頁面將添加「付費閱讀設置」,公眾號作者可以決定免費閱讀的內容:20-200字之間,也可以決定付費閱讀的金額:0-200元之間。從文章、圖片開始,原創角標這次要保護視頻了除了付費閱讀,一同被曝光的還有視頻原創保護功能。2月18日,朋友圈流傳出一張視頻原創保護的有關圖片:
  • 她25歲,失業在家卻月入過萬?推薦三種能賺錢的副業,越活越值錢
    我有一個朋友,她今年25歲,跟大多數人一樣幹著普通的工作,過著普通的生活,可是在今年年初她卻被公司辭退了,本來今年又因為疫情的原因,各行各業經濟都不是很理想,在這個時候又失業,無疑是會非常困難的。可是在一個月之後,這樣焦慮的生活便迎來了改觀,現在雖然沒有主業工作,但是靠著失業在家這段時間,卻能月入過萬,下面我們就來看下她是怎麼做的呢?
  • 疫情「坐牢」經濟催生下的未來消費趨勢
    很多專家都在大談特談新冠疫情後會出現報復性消費,很多領域將出現增長性爆發,其實回顧2003非典之後可以看到,消費經濟只是反彈並沒有報復性增長。 非典改變是一些消費習慣的變化,伴隨變化的底層邏輯是一些技術與心理的支撐,同樣本次新冠疫情的社會場景特徵也同樣催生很多領域的消費行為迭代。
  • 知乎付費用戶漲4倍 給內容行業帶來什麼啟示?
    付費用戶數量一年漲 4 倍。內容行業許久的沉寂,被知乎「鹽選會員」公布的年度數據徹底打破。此前,知乎曾多次表示,將會員業務視為長期項目,不急於追求一時效益。知乎這份遠超業界預測的成績單,釋放了什麼信號,給內容行業帶來怎樣的啟示?
  • 伊對紅娘不出戶月入數千元 疫情倒逼「宅經濟」風生水起
    「宅著就是做貢獻」成為大勢所趨。與之相伴人們的生活也在發生著一系列的變化,像伊對紅娘這樣宅在家裡工作的人越來越多。與此同時,網絡購物、餐飲外賣、網路遊戲等傳統「宅經濟」逆勢大漲,生鮮配送、網路遊戲、在線教育、遠程辦公、在線醫療等新型「宅經濟」一派火熱、發展迅猛,成為當前經濟發展中的一抹亮色。
  • 通知:英語翻譯兼職免費培訓,在家月入3~4萬,你也可以!
    而是在家做起了英語翻譯,現在每月穩定收入1萬8以上!  「我每天工作4-5個小時,收入是原來的4倍,還更輕鬆!」她跟我說道。    筆譯:周六周日每天2小時,每個月能多賺1萬元。  口譯:工資更高,每小時賺300塊。
  • 中日宅經濟對比研究:深宅異域,風月同天
    經濟不景氣+就業不理想導致日本人開始逃避現實,消 費者外出消費意願明顯下滑,紛紛轉向線上居家消費,變相加速了宅經濟的發展。2.2 內容宅經濟:「全民娛樂」時代,遊戲視頻規模提升顯著 2.2.1 內容消費跨越全年齡層,娛樂加速「出圈」 各年齡段娛樂消費人群佔比均有所提高,支撐內容宅經濟發展。
  • 疫情催生儀式感,非接觸型經濟的高光未來
    文|張書樂非接觸型經濟,在戰疫之中成為了風口。疫情緩解後,風能吹多久?或風繼續吹?成為了一個問題。就在4月3日,國家稅務總局局長王軍也主動引入了非接觸的概念,提出讓「非接觸式」辦稅走向常態。
  • 疫情生活|讀書碼字宅在家,我用文字為武漢祝福
    在家讀點書寫點東西吧。我說好,聽大姐的,馬上退票。本來我還想說一句,初一上大姐家拜年,轉念一想,不對啊,不讓出門,也包括出門拜年,那就老老實實在家呆著吧。除夕這天,電視裡說,從昨天上午10時起,為防止疫情傳播,武漢封城了。唉!一聲嘆息,正趕上過年。封一座城,護一國人,點讚政府的果斷決定。
  • 一篇文章收入近萬,數千人付費,微信付費閱讀如何養活網文作者?
    據了解,微信付費功能灰度近3個月以來,已有2萬個公眾號開通了付費閱讀,其中近400個帳號將付費當作日常功能使用,主要領域包含財經、文學、教育、科技。目前最高收入的一篇文章,收入23.3萬。 新榜數據監測到截至3月末有6621篇付費內容被發布,其中小說連載類內容成為付費內容的幾大主要類別之一。據了解,除了上文提到老魚單篇收入五千,也有的小說作者單篇收入近萬。 在公眾號寫連載小說與其他網文網站有什麼異同?付費功能會帶來公眾號連載小說的春天嗎?我們與幾位在公號寫付費小說的創作者聊了聊。
  • 唐家三少靠碼字年入上千萬 稱成功可以複製(圖)
    每天雷打不動必須趴在電腦前碼字然後上傳,等著網民為自己每千字付費幾分錢,或者「打賞」,這是絕大多數網絡文學作家的生活。這種乏味的生活他堅持了8年,終於聲名鵲起,成為「中國讀者最多的作家」。  鮮為人知的是,他原本是一名普通的上班族,甚至被單位炒魷魚。在這樣落魄的困境中,他嘗試在網上開闢「新大陸」,從而大獲成功。這是一部活脫脫的草根逆襲劇。
  • 音頻重磅玩家殺入內容付費 高曉松新節目《矮大緊指北》上線蜻蜓FM
    (原標題:音頻重磅玩家殺入內容付費 高曉松新節目《矮大緊指北》上線蜻蜓F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