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不韋:有「戰國第一商人」之稱,何以晚景悽慘自殺而死?

2020-12-19 寫乎

作者:李大奎

一、呂不韋其人

大約公元前292年,呂不韋出生於戰國時期衛國濮陽(今河南安陽)。其出生語焉不詳,只知他乃姜姓,據說是姜子牙23世孫,早年往來於各國經商,憑著"以低價買進,高價賣出"的經商智慧,年過而立便積累千金,成為富可敵國的商人。

不過,戰國時期,商人的地位很低。那時,業已形成"士、農、工、商"等級制度,商人掛末,時人並不看好。故儘管呂不韋很有錢,但在社會上仍無多少話語權。在"學而優則仕"的理念指導下,人們爭相追逐"士"的優越感,仕途經濟便成為正統導向,影響著時人的價值取捨。

這樣的環境氛圍,使得富商呂不韋很是苦惱,期望有朝一日改變商人的身份,走上"士"的道路。

於是,他與其父說的一段話便構成了後來轉行的依據。這段話很有名,《戰國策》予以了收錄。原文如下:耕田之利幾倍?曰,十倍;珠玉之贏幾倍?曰,百倍;立主定國之贏幾倍,曰,無數。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若從事農耕經營,可獲利十倍;從事珠玉買賣,可獲利百倍;而從事於謀人謀國,獲利則無以計數了。

由此可見,那時的富商呂不韋便開始尋找擺脫商人身份的道路了。

二、呂不韋獨具投資眼光

果然,呂不韋很幸運。他在趙國經商時,發現了到趙國做人質的秦國異人(後改名為贏楚)。

原來秦趙兩國之前曾發生了一場戰爭,秦國戰敗,只得拿兒子或孫子作押求和。那時秦國正是秦昭王時期,因太子悼客死在魏國,他的次子安國君便被立為太子。這安國君有二十多個兒子,異人乃安國君與夏姬所生,系庶出,不受寵愛;而安國君偏喜歡無子嗣的華陽夫人。

於是,備受冷落的異人被派到趙國作人質。那時的趙國正處在強勢期,見異人落魄,更不待見他。異人在趙國的生活可想而知?困窘之極,連日常的用度開支包括所乘車馬都捉襟見肘,難以保障。

在邯鄲做生意的呂不韋見到異人後,大喜,認為可以風投他,實現其謀人謀國改變身份的遠大抱負:

"我發現了一個奇貨,此人是秦王國太子贏柱小老婆的孩子,國王贏稷已經很老,不久就會死,贏柱肯定即位。而贏柱大老婆沒有兒子,我有把握將此人投資成秦王國國王。"

這便是成語"奇貨可居"的由來。意思是呂不韋發現了異人,就像見到了一件奇貨一樣,可以囤積居奇,以待高價售出。可見,這呂不韋果然是慣性的經商理念,投資眼光非常毒辣。他後來果然風投成功,異人贏楚當上了秦莊襄王,給予他豐厚的回報:任用呂不韋為大秦帝國的相國。

呂不韋一時權傾天下,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由此譽為"戰國第一商人"。

三、呂不韋是怎樣風投異人獲得巨大成功的

可以想像,那時的異人儘管是安國君的兒子,但也是庶出,又在趙國做人質。異人別說回國,更別說繼位,就在趙國生計都很艱難,性命亦難有保障。

這樣的風投談何容易?簡直比登天還難。

偏偏呂不韋極為看好異人,他採取了以下一系列非常精準的風投措施:

首先,他隻身拜訪異人,憑著三寸不爛之舌將其說服:呂不韋先道:"我能光大您的門庭。"異子起先對僅僅是商人身份的呂不韋的話當然不信,很不屑地回言:"你姑且先光大自己的門庭,然後再來光大我的門庭吧!"呂不韋笑曰:"我的門庭要等待您的門庭光大了才能光大。"

接著,呂不韋便為異人一針見血地分析道:"秦王已經老了,您的父親安國君被立為太子,安國君現中意於您的兄弟子筆,子侄又有母親在後宮照應。而您排行中間,母親又不受寵,秦王死後,安國君繼位為王,您也不要指望同您的長兄和早晚都在秦王身邊的其他兄弟們爭太子之位。您自己又處於禍福難測的敵國,一旦秦趙開戰,公子您的性命難以保全。"

一席話切中異人心坎,便說:"是這樣,但該怎麼辦呢?"

呂不韋當即說出自己的一番謀劃:"如果公子聽信我,我倒有辦法讓您回國,且能繼承王位。我私下聽說安國君非常寵愛華陽夫人,華陽夫人無子,但她能參與選立太子,您可以給她當養子。現您很貧窘,又客居在此,也拿不出什麼來獻給親長,結交賓客。我呂不韋雖然不富有,但我願意拿出千金來為你西去秦國遊說,伺奉安國君和華陽夫人,讓他們立您為太子。"

異人聽完呂不韋的肺腑之言,也明白了他的風投目的,此情此景下怎能不感激?當即附言叩謝:"如果實現您的計劃,我願意分秦國的土地和您分享。"

呂不韋見自己的第一步說服異人成功後,便拿出五百金給異人,用於異人在趙國的生活所需及結交賓客所用。

接下來,呂不韋便用重金購置奇珍異寶到秦國,先獻上好禮,勸說華陽夫人的弟弟陽泉君:"您如今的美女、駿馬、珍寶比太子還多,若子傒繼承王位後,會如何待您呢?現您姐姐華陽夫人無子嗣,到時華陽王后的門庭也必定長滿蒿草。如今在趙國為人質的公子異人,才德兼備,可惜沒有母親在宮中庇護。何不請您姐姐華陽夫人過繼他為養子,後若能立他為太子,將來繼位為王后,必定會感念華陽夫人的恩德。您們華陽家族,將來便有了依靠。"

陽泉君深為認同,便向姐姐華陽夫人引薦了呂不韋。呂不韋見著華陽夫人後,先就"以色侍人者,色衰而愛馳"的道理陳述厲害關係;後以"異人常把夫人看成親母一般,日夜哭泣思念夫人"引起華陽夫人的關注,勸說她可過繼異人為養子;再遊說華陽夫人抓住時機,向安國君吹枕頭風,將異人扶為太子:

"現在您丈夫的兒子中,只有贏楚最落魄,如果在此時您能將他扶正,他會感激您八輩子。"

呂不韋的這番話,讓華陽夫人撥雲見日,非常認可。便託呂不韋轉告異人願過繼他為養子,早日回國;她大力做丈夫安國君的思想工作,最終安國君被說通,即定異人為太子,二人還刻下玉符為信。

呂不韋見此,知大功基本告成,便落實最後一步措施:又回到趙國,用重金買通趙王國高層,悄悄將異人釋放回秦國。

異人回國後被立為太子,改名為贏楚。不久秦昭王贏稷去世,安國君贏柱即位。安國君沒當上幾天王位,便駕崩。太子異人贏楚順利繼位,史稱秦莊襄王(即"千古一帝"秦始皇贏政的父親)。

贏楚稱帝後,十分感謝呂不韋,便賜封他為相國,加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陽十萬戶。

就這樣,商人呂不韋憑著自己獨特的投資眼光,通過一系列精準獨道的風投運作,成功地將質子異人推向大秦帝國的最高寶座,自己也贏得最豐厚的回報。

四、呂不韋編寫《呂氏春秋》,向趙姬獻繆毒

只可惜,呂不韋成為"戰國第一商人"問鼎大秦政壇後,卻因頭腦發熱,狂妄自大,戀權不放,還弄出有傷風化的種種醜聞,最終落得自殺了事的悽慘結局。

因種種機緣巧合下異人贏楚當上秦莊襄王后,不幸的是,也只當了三年便去世。他的兒子贏政繼位。因那時贏政年幼,便尊呂不韋為仲父監國輔政。

呂不韋監國後,獨攬秦王國大權,便仿效收養門客之風,花重金到各國挖門客到自己府中所用。據說呂不韋後來的門客數量之多,遠超"戰國四君子"三千門客的總和,儼然成為秦王國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為大書特寫自己的功高蓋世,呂不韋即令門客編寫《呂氏春秋》。此舉,讓贏政些許不快。不過,這只是不高興而已,還沒讓贏政動怒。然,呂不韋接下來的舉措,讓漸漸長大的贏政臉面掛不住了,對呂不韋開始不滿,漸漸反感起來。

因呂不韋向贏政的母親趙姬進獻身強力壯的繆毒,以太監的身份進宮伺候。

原來這趙姬,原系呂不韋府上的侍女,因被異人看中,呂不韋便送給異人為妻。異人當上秦王后,趙姬仍與呂不韋不時幽會,藕斷絲連。呂不韋無奈尋找到身強力壯的男子繆毒,將他送入宮中伺候趙姬。

此事哪能掩住?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一時輿情洶洶,風傳太后放蕩不羈,還與仲父有染,贏政的父親其實是呂不韋等等不堪入耳的各種醜聞。

這一下把贏政推向風口浪尖,仲父呂不韋已成為影響他執掌朝政的禍患。為以正視聽,贏政於公元前238年,以繆毒(時任長信侯)叛亂為由,先處決繆毒;不久,果斷收回呂不韋監國輔政之權,將呂不韋放逐到不毛的巴蜀之地。呂不韋深知自己被放逐到巴蜀生不如死,無奈之下只得自殺了事。戰國第一商人就這樣於公元前235年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卒年57歲。

可見,像呂不韋這樣的經商天才,縱然有毒辣的投資眼光,能藉助各種因緣際遇,取得謀人謀國的巨大成功,自己也成功上位。但過於貪權枉為,狂妄自大,忘乎所以,也會"聰明反被聰明誤",反誤了自己卿卿性命,以悲催結局收場。

是為鑑。

【作者簡介】李大奎,七0後,法學學士,貴州湄潭人,文學愛好者。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評論和轉發

相關焦點

  • 千古名臣之春秋戰國之,七國第一「商人」,呂不韋
    前幾天的文章中我們講述了春秋戰國時期的幾位名臣,在這其中有著政法卓越的商鞅,管仲,李斯也有著軍法無敵的戰神白起,而今天咱們來跟大家一起聊一位比較特殊的「商人」,相信很多人都比較奇怪吧?本身開啟的是千古名臣系列怎麼說起商人來了呢?相信大家看完之後就明白了。
  • 戰國時期第一巨富,呂不韋跟嬴政的關係到底是怎樣的
    ,有一個人的名字始終都顯得這麼的突兀,這個人叫做呂不韋,是戰國時期的第一巨富。然後作為一個商人,為了把這本書的價值發揮到最大,以顯示自己的門下能人如雨,呂不韋在門前添了一塊告示,如果有任何人能夠修改其中的不足歡迎前來,每改一個字就可以獲得1000金的封賞。 然而這個告示貼了很久,依然沒有任何一個人敢來修改一個字,這就是成語一字千金的由來。不過這真的說明呂不韋跟他旗下的團隊已經是戰國時期第一智囊團隊嗎?
  • 呂不韋傳奇一生,最後不得不自殺而死
    呂不韋,本來是戰國時期一個做跨國貿易的商人,不過商人一般都很有野心或是眼光,呂不韋同樣也是如此,這個人不僅有野心,還很有眼光,有一次他到趙國都城邯鄲區做生意,運氣很好的遇到了當時秦國派到趙國當人質的公子異人
  • 呂不韋戰國末期有名商人丞相
    呂不韋(前292年-前235年),中國戰國時代衛國濮陽(今河南濮陽南)著名商人,戰國後期著名政治家,後位及秦相,在秦為相十三年。廣招門客以「兼儒墨,合名法」為思想中心,合力編撰《呂氏春秋》,有系統性的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張,後為先秦雜家代表人物之一。
  • 呂不韋是「賤商」?造孽呀!你知道春秋戰國的商人有多豪橫嗎?
    春秋戰國是商業的黃金時代,商人非但不受歧視,反而備受優待。 商人是個古老的職業,早在商周時期便已有之。 在春秋戰國時商人可不是「等外之民」,出將入相不過尋常事罷了。 在中國歷史上曾出現過的「豪商」為數不少,但一般下場都不好。比如西晉時因「王石鬥富」而得名的石崇,僅僅因為不願將寵妾獻給權臣孫秀而遭到誅殺,並被夷滅三族;再如明初的江南第一巨富沈萬三,就因為巨額家財引來明太祖朱元璋的猜忌而遭充軍發配之厄。
  • 權力之毒:最牛商人呂不韋、桑弘羊之死
    另據《史記》記載,他遇到子楚的第一感覺,是「此奇貨可居」。這是「奇貨可居」這個成語的來源。   商人呂不韋的確敏銳地看到了商機:對子楚這件「奇貨」進行投資,可以撬動盈利「無數」的「立國」生意。日後,他也的確從這樁生意中收穫了巨大的利益。
  • 《大秦賦》呂不韋自殺,嬴政真的想殺呂不韋嗎?
    在《大秦賦》的最新預告當中,呂不韋的人生也已經走到了最後,他選擇了用自殺來結束自己的生命。這在歷史上也是真實的,嬴政給呂不韋送來了一封信,呂不韋看過之後就自殺了,這很像是嬴政對呂不韋不滿,導致他選擇了自殺,但嬴政給呂不韋的信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對嬴政來說,他有沒有真的想要殺掉呂不韋?
  • 權力之毒:最牛商人呂不韋、桑弘羊之死
    又問:「珠玉之贏幾倍?」答:「百倍。」再問:「立國之贏幾倍?」答:「無數。」呂不韋告訴父親:「今力田疾作,不得暖衣食;今建國立君,澤可以遺世,願往事之。」這段對話,發生在呂不韋到邯鄲經商,遇到秦國留在趙國的人質「異人」(又名「子楚」,即後來的秦莊襄王)之後。另據《史記》記載,他遇到子楚的第一感覺,是「此奇貨可居」。這是「奇貨可居」這個成語的來源。
  • 這才是呂不韋之死的真相,嬴政之黑何以洗白?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大秦賦》,在一片爭議之中收視率不斷創下新高,在最新的一集中,由段奕宏主演的呂不韋終於要下線了,很多人紛紛表示不舍;不過,更多人卻是對呂不韋之死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按照電視劇中的情節,呂不韋之所以自殺,是因為趙國春平君趙佾拉攏燕國、魏國和韓國一同用四國相印請呂不韋出山,結果這件事被嬴政知道,憤怒之下的他將呂不韋貶為庶人,並流放到巴蜀。
  • 中國最成功的商人呂不韋
    春秋戰國時期,風起雲湧,各路英豪各顯其能,你方唱罷我方登臺,有多少英豪名流青史,又有多少奸佞小人遺臭萬年。這其中有一名商人呂不韋,既不能規他於英豪賢才一類,也不能把他規到奸佞小人一類,他所有的行事準則都以一個出色的商人頭腦來計算衡量得失,卻又對中國的歷史進程產生了積極的深遠的影響,自已也名利雙收,權傾朝野,富可敵國。
  • 秦王嬴政沒讓呂不韋自殺,呂不韋為何而死?
    呂不韋擁立秦王嬴政的父親子楚當秦王,對於秦王嬴政來說這是有功的。呂不韋在秦莊襄王死後,先是給秦王嬴政的母親趙姬私通,然後等他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之後,他又給趙姬送去了一個叫嫪毐的猛男,這是呂不韋的錯。嫪毐因為得到了趙姬的寵幸,他開始幹預起政事來,門下豢養的門客就有一千多人,這是嬴政不能容忍的事。無奈的是秦莊襄王死的時候,秦王嬴政才十三歲,他還是個孩子,這時候秦國的政事是趙姬和呂不韋掌握。所以,到了秦始皇二十二歲進行了成年的加冠禮之後,他就把權利給收走了,他要獨攬大政。這時候嬴政開始清理門戶了,他先是把嫪毐給處死了,又把自己的親生母親趙姬給軟禁了起來。
  • 大秦名相呂不韋,身為商人奇貨可居,一生謀國智謀無雙
    呂不韋原是戰國末期衛國人,主持編纂了《呂氏春秋》,匯合了諸子各家學說所長,「兼儒墨,合名法」,所以稱「雜家」。下面是百分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秦名相呂不韋的生平,希望大家喜歡!呂不韋,他出生的歷史背景是戰國時期,準確來說是戰國末期,身份是一介儒商,他出生在現今的河南省,在當時被稱為衛國,但經商地點卻不限於在衛國,而是遍布全國。
  • 傾國巨賈——呂不韋:一位千古奇人,不愧為商人之鼻祖!
    生平簡介:呂不韋<前235年>姓呂氏名不韋。戰國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後秦國丞相衛國濮陽今河南省濮陽縣城西南人。呂不韋是陽翟今河南省禹州市的大商人故裡在城南大呂街他往來各地以低價買進高價賣出所以積累起千金的家產。
  • 呂不韋是怎麼死的?為何看了一封信就自殺了?
    呂不韋了解到異人的情況之後,嘆了一聲此子「奇貨可居」,回家找父親商議此事,在得到父親的認可之後隨即去拜訪異人,稱能「大子之門」。異人被呂不韋說動,與呂不韋一拍即可,當即表示,如果能順利繼承王位,要與呂不韋共坐天下。
  • 歷史風雲人物—皇帝篇之秦始皇3:呂不韋之死的真相究竟是什麼?
    呂不韋就是在看到這封信以後飲鴆自殺。那麼呂不韋為什麼自殺了呢?《史記·呂不韋列傳》記載:呂不韋內心感到恐懼,害怕秦王會步步緊逼,先免職,再流放,最後再賜死。我覺得還應當補充一點:就是呂不韋的自尊。儘管他是一個商人轉型成為政治家,但是他也有他的自尊,與其現在流放日後再被賜死不如自裁。這就是呂不韋自殺的明因,也就是史書記載的原因。那呂不韋之死的背後還有什麼更深的原因呢?
  • 傳奇商人呂不韋創業史
    那麼在戰國後期,有一位商人經過不斷投資,成功的進入了秦國政權爭奪中,並在這個過程中成為秦舉足輕重的一位人物,他就是傳奇商人呂不韋。呂不韋(公元前292年—235年),姓姜,呂氏,名不韋,衛國人。戰國末期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國丞相。後號稱「仲父」,權傾朝野。主持編纂《呂氏春秋》,對秦兼併六國建立大業有著重大貢獻。後因牽連,被免除職務,不久後飲鴆自盡。
  • 商人呂不韋的投資之道
    呂不韋他們家世代經商。當時那個時代,做商人的都被人有所不齒,因為都認為商人者,小人也,從中獲利,讓兩邊的人都吃虧。,稱人家就要死定了,就嚇到華陽夫人的弟弟,忙問怎麼回事,於是呂不韋就給他說他姐姐沒有孩子,等別人當了太子之後,你的家產也就保不住充公了,華陽夫人的弟弟一想也確實是這麼個道理,於是就問怎麼辦,然後呂不韋就說有個人能夠拿去當華陽夫人的兒子,以後都是親戚了還能關照你之類的,華陽夫人的弟弟華泉就覺得主意不錯,也就同意了。
  • 秦朝時期權勢顯赫的秦國相邦呂不韋之墓
    呂不韋墓,戰國時期秦相國 呂不韋 的墓冢,位於今河南省偃師市首陽山鎮(洛陽市東約20公裡的偃師市南蔡莊大冢頭村東)。公元前235年呂不韋在流放途中自殺。據《史記集解》記載:「呂不韋冢在河南洛陽北邙道西大冢是也。民傳言呂母冢。不韋妻先葬,故其冢名呂母也。」呂不韋服毒身死,賓客雖多,但葬埋北邙山匆匆忙忙。
  • 奇貨可居戰國大商人呂不韋靠他正式進軍政界左右秦國局勢權傾天下
    天下人似乎也習慣了這樣的狀態,無論奴隸,農夫,士人還有商人。這一年秦國發生一件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的事,秦國太子死在了魏國,很多人可能不解,儲君都死了這事兒還不大嗎?當然在秦之後的統一集權下的確是一件轟動性的國家大事。
  • 商人呂不韋,權傾天下,卻又作繭自縛
    不是的,呂不韋是一個商人,他只要有機會就不會錯過,在他眼裡最重要的是隨機應變。影視劇《大秦賦》的開場就跳過了商人呂不韋與質趙公子異人相識相交的過程,然而這個過程卻埋藏著呂不韋的心機。有一天,呂不韋請異人喝酒談心,酒過半酣,他喊出來一個歌女跳舞助興,歌女舞姿優美,貌美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