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應該說是我國中華民族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是指中國農曆中表示季節變遷的24個特定節令,也是指導農業生產的指南針,日常生活中人們預知冷暖雨雪的指南針,在國際氣象界,二十四節氣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但是現在很多的年輕人中,他們過西方的節日,卻常常忽視老祖宗傳下來的傳統文化,今天,我們透過謎語的方式,來熟悉熟悉二十節氣中的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趣味漲知識,值得注意的是二十節氣是按照公曆來算的。
一、立春
關於立春的謎語:①音書兩地隔,盼君一相逢;②桃園結義音已斷;③與夫一別音書斷。
每年公曆的2月3-4日,立春不僅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立春」是從天文上來劃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們的心目中,春意味著風和日暖,鳥語花香;春也意味著萬物生長,農家播種。古籍《群芳譜》對立春解釋為:「立,始建也。春氣始而建立也。」立春期間,氣溫、日照、降雨,開始趨於上升、增多。但這一切對全國大多數地方來說僅僅是春天的前奏。
趣味民俗:吃春餅、春盤、春卷(春蠶)、咬春(吃蘿蔔)。
二、雨水
關於雨水的謎語:①霧散之後冰消融;②兩燕紛飛留馬跡,一鉤垂釣誘魚群。
每年公曆的2月18-19日,雨水是24節氣中的第2個節氣,當太陽黃經達330度時,是二十四節氣的雨水。此時,氣溫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為雨水。
趣味民俗:在雨水這天,在民間有一項特具風趣的活動,叫「拉保保」。「保保」就是乾爹的意思。而雨水節拉乾爹,意取「雨露滋潤易生長」之意。
三、驚蟄(讀[jīng zhé])
關於驚蟄的謎語:①晴天一聲雷,嚇得蜜蜂把我追。
每年公曆的3月5-6日,驚蟄,古稱「啟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標誌著仲春時節的開始;太陽到達黃經345°時。此前,動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飲不食,稱為「蟄」;到了「驚蟄節」,天上的春雷驚醒蟄居的動物,稱為「驚」。故驚蟄時,蟄蟲驚醒,天氣轉暖,漸有春雷,中國大部分地區進入春耕季節。
趣味民俗:祭白虎化解是非、驚蟄吃梨、蒙鼓皮、「打小人」驅趕黴等等。
四、春分
關於春分的謎語:①元迎探惜各西東;②「贈別盡沽酒」。
每年公曆的3月20-21日,春分,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點。二十四節氣之一,春分這一天,太陽幾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幾乎晝夜等長。春分過後,太陽直射點開始進入北半球,北半球各地開始晝長夜短。
趣味民俗:豎蛋、吃春菜、送春牛、粘雀子嘴、放風箏、春祭、拜神、祭日等等。
五、清明
關於清明的謎語:①西湖東湖已轉晴;②為官一世兩袖風;③日月潭邊春色滿。
每年公曆的4月4-6日,《淮南子·天文訓》記載:「春分後十五日,北鬥星柄指向乙位,則清明風至」。「清明」節氣由此得名。清明為中國二十四節氣之一,是古人根據天象物候、四季循環確定出的節氣。清明時節大地呈春之際,郊外踏青是古人們的節氣主題;隨著歷史的發展,在郊外踏青的同時亦將掃墓祭祖作為清明的禮俗。
傳統民俗:清明節的習俗除了講究踏青、掃墓之外,還有蕩鞦韆、蹴鞠、植樹、放風箏、插柳、射柳、鬥雞、蠶花會。最常見的食物就是青團了。
六、穀雨
關於穀雨的謎語:①欲要前來,需先聯繫;②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③鷓鴣名作傳天下。
每年公曆的4月19-20日,穀雨是二十四節氣的第六個節氣,也是春季最後一個節氣,穀雨節氣的到來意味著寒潮天氣基本結束,氣溫回升加快,大大有利於穀類農作物的生長。
傳統民俗:祭海、走穀雨、祭祀文祖倉頡、禁殺五毒、喝穀雨茶、食香椿、賞花、洗澡消災避禍等等。
~未完待續,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有人說:關注是一種幸福,點讚是一種美德,分享是一種開心,評論是一種信任。新奇創意,就在牽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