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夢龍寫了首詩,道出人生至理引人深思,尤其是男女之間的事

2020-12-18 曉宇談育兒

爽口物多終作疾,快心事過必為殃。與其病後能求藥,病前多自防。

這是明代馮夢龍曾經寫的一首詩,這句詩的大體意思是:世間的「爽口物」,莫過於酒;世間的「快心事」,莫過於男女之事。

但是酒這個東西,如果喝多了非但對身體沒好處,反而會帶來疾病;男女之事也是同樣的道理,如果一味的沉迷,那麼就好比是在割自己的肉,刮自己的骨。

別看這首詩很短,但其中道出的人生至理,卻值得我們深思。

馮夢龍作為明代的大才子,他的一生中創作過很多知名的作品,比如大家熟悉的「三言二拍」,其中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就是出自馮夢龍之手。

除此之外,馮夢龍還寫過一本《智囊全集》,在這些書中,馮夢龍通過一些有趣的故事來警醒世人,讓人們明辨是非善惡。像前文的詩中提到的「男女之事」,在《智囊全集》中,他同樣運用了一個故事告誡世人。

根據《智囊全集》中的描述,南宋時期,臨安府有一個叫做吳山的青年,父輩是開絲綿鋪的,積攢下老大的家業。

吳山這個人雖然家境優越,但並不是紈絝子弟,娶妻生子後,在父親的資助下,開了一間屬於自己的商鋪,日子過得很紅火。

但就在這時候,他卻無意間結識了一個青樓女子,叫做金奴。

吳山本是一個安分守己的人,但是認識了金奴以後,總是想方設法隱瞞家人,開始了偷偷摸摸的生活,這樣的生活最大的一個壞處就是沒有節制,日損夜耗之下,沒多久吳山的身體就扛不住了,眼見得日漸消瘦。

最開始,父母以為他是生意忙碌造成的,但突然有一天,吳山徹底病倒了,家人連忙四處求醫,最後不惜花費重金請來了太醫。

太醫診斷後,得出的結論是:「色慾過度,耗散元氣,為脫陽之症,多是不好。」

這時候,家人才知道吳山的病是怎麼得的,休養了半年之後,吳山的身體終於痊癒了,從此以後,吳山再也不敢在外面沾花惹草了。

這也印證了馮夢龍寫的那首詩:「與其病後能求藥,不若病前多自防」。

馮夢龍通過這首詩和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講究一個度,提前的預防永遠要好過出事後的補救,尤其是男女之間的事情,如果吳山能早點明白這個道理,又何苦遭這個罪呢?

這個故事,就出自馮夢龍的《智囊全集》中。書中描述了從先秦到明代的一些真人真事,既有正史中記載的名人故事,也有市井百姓在生活中的總結出的人生至理。

馮夢龍將這些人生的大智慧,融入到一個個妙趣橫生的故事中,每寫完一個故事,馮夢龍還會結合自己的見解進行評價。看完有趣的故事,再看一看馮夢龍的解讀,給人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

書中的故事言簡意賅,短小精悍,讀起來絲毫不會覺得無聊,沉浸其中細細回味我們會發現,書中的很多智慧對自己大有幫助。

正因為如此,才會有人對這部書做出「學其十中有二,便可安身立命,趨吉避害」的評價。

很多朋友雖然非常想學習這部書中的智慧,但是因為原著通篇都是文言文,有些地方讀起來晦澀難懂,他們為此苦惱不已。

如果你也有這樣的困擾,那麼我建議你讀一下這套白話文版的《智囊全集》,之前我看的就是這一版,書中不僅收錄了原著中的內容,而且在此基礎上加入了白話文的註解和譯文,讀起來通俗易懂。

不僅如此,書中還加入了精美的插圖,讀起來妙趣橫生,不經意間,就可以領悟出很多為人處世的大智慧。

通過一個個短小精悍的故事,由淺入深的講解了故事背後的道理,並且還做到了原文與解讀相輔相成,通篇讀下來更容易將智慧吃透、理通,熔煉於心,並運用於現實。絕對會給你的人生帶來不一樣的智慧!

這本書一共有2冊,一整套的人生智慧只需要69塊錢,一頓飯錢,就夠讓你受益終生!在職場中立於不敗之地!是非常划算的事情。

點擊下方商品卡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馮夢龍的一首詩,道出人生關鍵,什麼是「時來運轉、天命難違」?
    馮夢龍的一首詩,道出人生關鍵,什麼是「時來運轉、天命難違」?馮夢龍是明代的文學家和戲曲家,說名字大家應該不了解,但是說作品的話大家應該都有聽過,看過。《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就是出自馮夢龍之手,合成「三言」,這裡面為我們留下了很多名言警句來提醒我們大家怎樣處世。除了「三言」,影響我們最深刻的應該就是被稱為「千古謀略第一書」《智囊》了吧。
  • 12歲才子被老先生刁難,當場寫首詠瓜子皮詩,28個字道出人生至理
    大人們都在喝酒談事,小龍鐸就在一邊嗑著瓜子,一邊把瓜子亂扔,一副旁若無人的傲慢樣子。這讓朱桂亭很是不爽,覺得這小子太狂妄了。於是他便當著眾人的面,對小龍鐸說:「聽說你會很寫詩,那今天你就用你嗑出的瓜子皮現場給我們寫一首吧!」
  • 李紳最冷門的一首詩,大多數人都沒聽過,卻寫出了人生至理!
    說起唐代詩人李紳,大家肯定會第一時間想到那首《憫農》: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寥寥四句不僅描繪出農夫辛苦勞動的景象,也高度概括出了糧食得來不易的哲理,深懷對勞動人民的真摯同情之心。這首詩幾乎人人會背,從小背到大並且還會教會我們的下一代。李紳的《憫農》還有另外一首,更為尖銳現實,一句「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揭露了社會對農民剝削的悲慘現實。
  • 白居易觀魚時寫下這首千古絕詩,兩種心態引人深思,道盡人生哲理
    觀魚和釣魚是兩個不同的行為,觀賞魚兒時看的是希望,但是垂釣時卻想著釣起來成為盤中之餐,兩個行為兩種心態引發深思,白居易曾在池畔觀魚時寫下了一首經典古詩,古詩的用詞雖然簡單質樸,但將這兩種心態相對比並形象地刻畫,也道出了許多人生哲理。一起來品讀這首古詩。
  • 元代老和尚寫了首詩,短短28字道出世人常犯的錯,令人肝腸寸斷
    禪詩大部分都是僧人所寫,雖然禪詩中的措辭與唐代大文豪們的作品無法比擬,但詩中蘊含的人生哲理,卻能夠讓人受益匪淺。比如宋代的僧人釋紹曇曾經寫過「莫將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的詩句,這首詩通過對春夏秋冬景色的描寫,讓人們感悟出淡泊之美。
  • 老和尚起床後看見只蝴蝶,悟出首七絕,無一生僻字卻寫出人生至理
    本期筆者要和大家說的,就是一首全靠悟性寫出來的七絕,詩名叫《晚起》。這首詩的作者名叫饒節,是一位宋代詩僧。饒節本也是一個讀書人,後因仕途不順意志消沉。他曾有過縱酒以至數日不醒的時候,也曾想跳過河,後在香巖寺出家。自那以後,他與青燈相伴,寫出了大量有水平的詩作,陸遊對他很是推崇,稱他為當時詩僧第一。
  • 南宋一位大詞人,寫了一首拒絕詩,卻道出了最寂寥的人生
    陶弘景寫了一首小詩拒絕了梁武帝的延請: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雲。只可自怡悅,不堪持贈君!便是以此委婉地告訴梁武帝,他志在「白雲」,無心出仕!唐代詩人張籍的《節婦吟》也是一首著名的拒絕詩,當時平盧節度使李師道欲招攬張籍。張籍則主張維護中央統一,反對藩鎮割據,因而做此詩拒絕招攬!以節婦喻己,一句「還君明珠雙淚垂,何不相逢未嫁時」可謂委婉曲折,細緻入微。
  • 劉禹錫30歲時寫的一首詩,意境壯麗,最後14字更是人生至理
    下面介紹劉禹錫30歲時寫的一首詩,意境壯麗,最後14字更是人生至理。謝寺雙檜唐代:劉禹錫雙檜蒼然古貌奇,含煙吐霧鬱參差。晚依禪客當金殿,初對將軍映畫旗。龍象界中成寶蓋,鴛鴦瓦上出高枝。劉禹錫30歲時,曾在淮南節度使杜佑軍中擔任掌書記,這首詩就是對這段經歷的片斷回憶。謝寺即法雲寺,原來為東晉大都督謝安的住宅,後來因為其姑母削髮為尼,遂改住宅為寺,故世稱「謝寺」。詩的大意是:古樹蒼勁、形狀奇特,枝葉茂盛、煙霧繚繞。古檜如今與禪客為伴,曾經也與戰旗相互輝映。
  • 王昌齡寫閨怨的一首詩,簡單4句,道出人生最苦是別離,傳唱千年
    某一日,詩人或是聽聞,或是臆測,寫出了這首表達閨怨的詩,簡單4句,道出了人生最苦是別離,傳唱千年。王昌齡這首送別詩,悽楚悲壯,最後一句已成千古名句詩中寫道:不知愁三字用得妙極,一反唐人寫春愁的方式方法,是反向立意的,是不落窠臼的一筆,直接讓讀詩的人一怔。正是習慣了所有人表達的,春必傷春,秋必愁思的思維慣性,反而不禁讓人存疑在此處,為什麼不知愁呢?詩人並不急著揭底,宕開一筆,寫女子的狀態,繼續佐證其不愁。
  • 劉長卿弔古傷今,這首詩意境深遠,蒼涼深邃,引人深思
    人生總是充滿痛苦,整個生活都是痛苦多於快樂。可是生命就像奔湧的洪流,不遇巨石和暗礁,那裡能激起美麗的浪花。不過處於困境中的人,一時間卻很難轉過彎來,他們即使看見自然美景,也沒有心情去觀賞,有時反而覺得很悲傷。唐代的李商隱面對絢爛的晚霞,一邊說「夕陽無限好」,一邊又嘆息,「只是近黃昏」。
  • 劉禹錫的這首愛情詩,把男女之間的美好相遇,描繪的淋漓盡致!
    ,其中最為著名的便是他的這首《柳枝詞》,詩人在這首詩中,把男女之間的美好相遇,描繪的淋漓盡致,所以這樣的作品,那也是非常值得一讀。唐詩裡有很多非常經典的愛情詩,可謂是比比皆是,但是劉禹錫的這一首則又是顯得很不一般,在這首詩中,他描寫了自己二十年前的一段往事,並且通篇描寫的很是抒情,也非常的感人,由於當時詩人還是一個年輕的小夥,正好在橋上與一位女子相遇,隨後兩人便漸生情愫,但是後可惜兩人最終沒能走到一起,以至於這件事情,成為了詩人一生的遺憾,直到二十年後,他又來到當時與女子相遇的橋上
  • 呂洞賓寫了首「雲雨詩」,畫面露骨直白,被《金瓶梅》選作開篇詩
    另外比較出名的就是一些警示方面的詩。其中一首叫做《警世》的詩作,寫得最是露骨、直白。因為詩風描寫的是男女間的雲雨,所以被人稱為「雲雨詩」,也因為這首詩呂洞賓還被後人冠之為「汙詩之王」,甚至明朝學者蘭陵笑笑生在寫《金瓶梅》時,還將其作為開篇詩。
  • 李白最大膽的一首愛情詩,只有短短8句,卻寫盡男女之間的那些事
    顯然的,這樣的人,往往是容易有著更加有趣的人生的。也正是因為如此,李白才能夠給後世的我們留下如此之多的優秀作品。李白的作品,大多都是描繪風景和自己的豪言壯志的。當然,也有例外,有趣的地方在於,李白還曾經寫過一些關於兒女情長的詩,在詩中寫盡了男女之間的羞羞事,其中的一首便是《楊叛兒》。
  • 歷史上馮夢龍是誰?他一生經歷了哪些事?
    馮夢龍是南直隸蘇州府吳縣籍長洲(今蘇州)人,生於1574年(明萬曆二年),出身名門世家,馮氏兄(馮夢桂)弟(馮夢熊)三人被稱為「吳下三馮」。其兄夢桂是畫家,其弟夢雄是太學生,作品均已不傳。馮夢龍除了寫詩文,主要精力在於寫歷史小說和言情小說,他自己的詩集今也不存,但值得慶幸的是由他編纂的三十種著作得以傳世,為中國文化寶庫留下了一批不朽的珍寶。
  • 才貌雙絕的唐朝奇女子,一首小詩道出愛情玄機,悲劇人生奈何天
    這一讓人無奈的現實,在古時男女中也不少見。其中,「易求無價寶,難得有心郎」更是成為闡述愛情的千古名句,也道出了萬千失戀被棄女子的無奈心聲。而這堪稱愛情絕唱的詩句原來出自千古奇情才女魚玄機之口。魚玄機,相比同時代的女性而言,她應該是一位頗有爭議的女性,加諸於她身上的標籤也是褒貶不一。
  • 中國古代故事:文學高手馮夢龍
    甚至公開提出「庶鄉國天下,藹然以情相與」的主張.這種疑經非儒、去浮理、廣人情的思想,體現了晚明的時代精神,但也必然遭到道學家的反對與攻擊.因此,馮夢龍蹭蹬場屋,久困於諸生之間,並非偶然.崇禎三年(1630年),57歲的馮夢龍始得入國學為貢生,次年即被授為丹徒訓導.崇禎七年(1634年),61歲時升遷福建壽寧知縣.他在任時,「政簡刑清.首尚文學.遇民以恩.待士以禮」深得當地士民好評,徐燦《壽寧馮父母詩序》記載:馮夢龍每當「退食之暇,不丹鉛著書,則捻須吟詠.閩中五十七邑,令之閒.無逾先生,而令之才,亦無逾先生者。顧先生雖耽於詩,而百端苦心,政平訟理,又超乎五十七邑之殿最也。」
  • 王陽明一首充滿禪理的詩,道出了人生真諦,你能夠從中感悟多少呢
    那麼王陽明的思想也是會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他的一些詩歌中,也是時常會出現,譬如這首《答人問道》,寫得很有趣,看似像打油詩,但是每一句都充滿了禪理,道出了人生真諦。只要能夠讀懂這樣的作品,可以從中感悟一二,那麼對你的人生也是會有幫助,看看你能夠從中感悟多少?
  • 世間萬般苦事,不過5個字,被馮夢龍警世名言一語道出,發人深省
    如果不讓大家去讀馮夢龍的警世名言,相信很多人都回答不上是哪5個字。不過大家對世間苦事兒,肯定有著自己的看法和見解。有些人會認為我們這代人活著的苦事兒,莫過於要為房子奮鬥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五十年。說到這裡,如果大家對以上的回答和分析不是很滿意,我們不妨一起來讀一下馮夢龍的一段語錄,他就道出了世間萬般苦事,不過5個字,文字如下:世上萬般哀苦事,無非死別與生離。——馮夢龍
  • 老祖宗的忠告:「兩腮無肉不可交」,下半句引人深思,卻少為人知
    老祖宗的忠告:「兩腮無肉不可交」,下半句引人深思,卻少為人知古人常說「相由心生」,意思就是說你的樣子就是你心底最真實的寫照,明代大才子馮夢龍曾在《智囊全集》中提到的「相由心生」這個詞,相信這句話大家肯定都聽過,古人會通過觀察一個人面相來判斷這個人的性格與為人,
  • 紅樓夢裡的這首詩,寫盡了世情冷暖人生無常
    這首七絕只有短短的三十二個字,但卻包含了很多內容,尤其藉助脂硯齋批語的提示,我們亦能一窺曹雪芹的生平所長。首先是脂批中反映出的曹雪芹的詩才。熟讀紅樓我們發現,前八十回裡有許多詩詞,而這些詩詞自然都出自雪芹一人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