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學.第231篇》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2020-12-18 悟學十八子

《悟學.第231篇》論語. 衛靈公第十五.新解讀(二十六)

悟學.十八子 20200419 亥-子

1531 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譯文】孔子說:「我曾經整天不吃、徹夜不眠來思考,毫無收益,不如去學習。」

不如學也

【唐以前古注】皇疏引郭象曰:「聖人無詭教,而雲不寢不食以思者何?夫思而後通,習而後能者,百姓皆然也。聖人無事而不與百姓同事,事同則形同,是以見形以為己異,故謂聖人亦必勤思而力學。此百姓之情,也故用其情以教之,則聖人之教因彼以教彼,安容詭哉!」

南懷瑾解讀:「孔子提供自己的經驗,他說他自己曾經為了研究一個問題,因而整天不吃飯,整夜不睡覺,專門自己用思考去研究,結果發現沒有用,不如去求知。因為須要知識配合思想,所以要多讀書,多思想。

『思而不學不對,學而不思也不對。』多讀書以後,自己就會變得非常謙虛了。常常我們自以為是一個大發現,多讀了書以後,才知道古人早就講過了,知道了,原來我們並沒有超越古人,而且古人比我們所知道的還更多得多。」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論語講要》:「孔子說他自己曾經整天不吃飯,整夜不睡眠,獨自尋思,但無獲益,還不如讀書求學好。《為政篇》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主張學與思並重,此處「以思無益」,是指只思不學而言。《述而篇》,孔子說:「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此處「不如學也」,應當就是「好古敏以求之」的意思。「古」是指古書所載的古聖先王之道。」

大戴禮記:「子曰:吾嘗終日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悟學》的宗旨:通過領悟、參悟、感悟上下五千年的國學經典,取其精華,結合當下社會實踐,學以致用。讓國學中深邃的哲理及豐富的人生成功與失敗經驗總結,指引我們現實的工作、生活。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本帳號,看《悟學》系列之第232篇……

相關焦點

  • 《悟學.第293篇》見危致命,見得思義
    《悟學.第293篇》論語.子張第十九.新解讀(一)悟學.十八子 20200505皇侃曰:「子張者,孔子弟子也。明其君若有難,臣必致死也。所以次前者,既明君惡臣宜拂衣而去,若人人皆去,則誰為匡輔?邢昺曰:「此篇記士行、交情、仁人、勉學,或接聞夫子之語,或辨揚聖師之德,以其皆弟子所言,故善次諸篇之後。」191 子張曰:「士見危致命,見得思義,祭思敬,喪思哀,其可已矣。」
  • 《悟學.第197篇》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悟學.第197篇》論語. 憲問第十四.新解讀(二十三)悟學.十八子 20200419 亥-子1426 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君子思不出其位【唐以前古注】皇疏:「誡人各專己職,不得濫謀圖他人之政也。
  • 《悟學.第298篇》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
    《悟學.第298篇》論語.子張第十九.新解讀(六)悟學.十八子 20200506196 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集解】孔曰:「博學而篤志,廣學而厚識之也。」何曰:「切問者,切問於已所學而未悟之事也。
  • 《悟學.第156篇》皓首窮經以致用也
    《悟學.第156篇》論語. 子路第十三.新解讀(五)悟學.十八子 20200412 亥-子135 子曰:「誦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於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譯文】孔子說:「把《詩》三百篇背得很熟,讓他處理政務,卻不通曉;派他出使別國卻又不能獨立應對;書讀得再多,又有什麼用呢?」
  • 《悟學.第268篇》色厲內荏
    《悟學.第268篇》論語. 陽貨第十七.新解讀(十二)悟學.十八子 202005041712 子曰:「色厲而內荏,譬諸小人,其猶穿窬( yú)之盜也與?」《悟學》的宗旨:通過領悟、參悟、感悟上下五千年的國學經典,取其精華,結合當下社會實踐,學以致用。讓國學中深邃的哲理及豐富的人生成功與失敗經驗總結,指引我們現實的工作、生活。
  • 《悟學.第212篇》殺身成仁
    《悟學.第212篇》論語. 衛靈公第十五.新解讀(八)悟學.十八子 20200424 亥-子159 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悟學》的宗旨:通過領悟、參悟、感悟上下五千年的國學經典,取其精華,結合當下社會實踐,學以致用。讓國學中深邃的哲理及豐富的人生成功與失敗經驗總結,指引我們現實的工作、生活。
  • 《悟學.第327篇》功成身退.帛書老子.9
    《悟學.第327篇》功成身退.帛書老子.9悟學.十八子 20200523《道經》 第九章【原文】「持而盈之,不如其已。【譯文】「積累使之盈滿,不如趁早停止。錘鍛使之鋒銳,不能長久保持。金玉滿堂,沒有人能守得住。富貴而又驕橫,自己給予(自己)災禍。功成身退,天之道也(這是順應自然之道啊)。」
  • 《悟學.第364篇》不出戶以知天下.帛書老子.47
    《悟學.第364篇》不出戶以知天下.帛書老子.47悟學十八子 20200603《德經》 第47章【原文】「不出於戶,以知天下;不規於牖,以知天道。與第5章 「虛而不淈,動而俞出。多聞數窮,不如守於中。」有相同之意。
  • 《悟學.第194篇》君子上達,小人下達
    《悟學.第194篇》論語. 憲問第十四.新解讀(二十)悟學.十八子 20200419 亥-子1423 子曰:「君子上達,小人下達。」上達者,達於仁義也《悟學》的宗旨:通過領悟、參悟、感悟上下五千年的國學經典,取其精華,結合當下社會實踐,學以致用。
  • 《悟學.第209篇》忠信篤敬
    《悟學.第209篇》論語. 衛靈公第十五.新解讀(五)悟學.十八子 20200422 亥-子156 子張問行。子曰「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裡,行乎哉?程子曰:「學要鞭闢近裡,著己而已。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言忠信,行篤敬;立則見其參於前,在輿則見其倚于衡;只此是學。質美者明得盡,查滓便渾化,卻與天地同體。其次惟莊敬以持養之,及其至則一也。」
  • 《悟學.第274篇》天何言哉?
    《悟學.第274篇》論語. 陽貨第十七.新解讀(十八)悟學.十八子 202005041719 子曰:「予欲無言。」子貢曰:「子如不言,則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譯文】孔子說:「我想不說話了。」
  • 《悟學.第411篇》盛神.鬼谷子.13
    《悟學.第411篇》盛神.鬼谷子.13悟學十八子 20200625本經陰符七術【題解】「本,即根本。化有五氣者,志也、思也、神也、心也、德也;神其一長也。靜和者養氣,氣得其和。四者不衰,四邊威勢,無不為存而舍之,是謂神化。歸於身,謂之真人。
  • 《悟學.第222篇》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悟學.第222篇》論語. 衛靈公第十五.新解讀(十九)悟學.十八子 202004251522 子曰:「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群而不黨《悟學》的宗旨:通過領悟、參悟、感悟上下五千年的國學經典,取其精華,結合當下社會實踐,學以致用。
  • 《悟學.第130篇》過猶不及
    《悟學.第130篇》論語. 先進第十一.新解讀(七)悟學.十八子 20200406 亥-子1116 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曰:「然則師愈與?」《悟學》的宗旨:通過領悟、參悟、感悟上下五千年的國學經典,取其精華,結合當下社會實踐,學以致用。讓國學中深邃的哲理及豐富的人生成功與失敗經驗總結,指引我們現實的工作、生活。
  • 《悟學.第322篇》和光同塵.帛書老子.4
    《悟學.第322篇》和光同塵.帛書老子.4悟學.十八子20200520《道經》 第四章【原文】「道衝,而用之有弗盈也。第三層:讚頌『道』的高深莫測!『道』好似萬物的祖宗,又好像天帝的先祖。意思有二:1、時間上:『道』形成於天帝之前,盤古開天闢地,才有天帝。『道』在宇宙混沌狀態之前已有了,而天帝是在混沌之後才有(盤古開天)。
  • 《悟學.第132篇》因材施教
    《悟學.第132篇》論語. 先進第十一.新解讀(九)悟學.十八子 20200406 亥-子1122 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悟學》的宗旨:通過領悟、參悟、感悟上下五千年的國學經典,取其精華,結合當下社會實踐,學以致用。讓國學中深邃的哲理及豐富的人生成功與失敗經驗總結,指引我們現實的工作、生活。
  • 《悟學.第十篇》知人善人
    《悟學.第十篇》知人善人悟學.十八子 20191227 子時「知人善任「:知人是前提,善任是目的。關於知人用人,自春秋戰國之後的文化典籍中的,被稱為觀人三經的著作:首推:《人物誌》--三國.劉邵;其次:《長短經》--唐.趙蕤最後:《觀人學》--民國.邵祖平一部《二十四史》,也是我華夏文明知人用人史。
  • 《悟學.第412篇》養志.鬼谷子.14
    《悟學.第412篇》養志.鬼谷子.14悟學十八子 20200626本經陰符七術2:養志【題解】「養志,即培養志向養志者,心氣之思不達也。有所欲,志存而思之。志者,欲之使也。欲多則心散,心散則志衰,志衰則思不達也。故心氣一,則欲不徨;欲不徨,則志意不衰;志意不衰,則思理達矣。理達則和通,和通則亂氣不煩於胸中。故內以養志,外以知人。養志則心通矣,知人則職分明矣。將欲用之於人,必先知其養氣志。
  • 《悟學.第418篇》持樞.鬼谷子.20
    《悟學.第418篇》持樞.鬼谷子.20悟學十八子 20200627持樞【題解】「樞,原指使門轉動的軸,樞在中間本篇有殘缺,其主旨與結構無法得見。從殘留的部分看,主要說人君治國要遵從天道,順應自然規律,只要效法自然規律,就能抓住治國安民的關鍵。」
  • 《悟學.第208篇》無為而治者,其舜也與
    《悟學.第208篇》論語. 衛靈公第十五.新解讀(四)悟學.十八子 20200421 亥-子154 子曰:「由!知德者鮮矣。」為政以德有感:《為政篇》21 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