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談|返鄉農民工遭遇創業「滑鐵盧」:是啥讓他們無法駐足?

2020-12-21 新華社新媒體

返鄉農民工遭遇創業「滑鐵盧」:

是啥讓他們無法駐足?

半月談記者 董小紅 陸華東 滕軍偉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穩步推進,越來越多原本在城市務工的勞動者,帶著學到的技術、積累的資本返鄉創業。然而,半月談記者近期在調研中發現,一些人返鄉一段時間之後,遭遇各種創業「滑鐵盧」,又被迫「回城」了。

返鄉時的雄心、回城時的無奈,鮮明的心境對比令一些創業者尷尬難掩。

人回鄉後怎麼留住?這對鄉村振興人才養成機制和基層治理來說是一道嶄新的考題。

「去而復返」, 返鄉創業人員諸多心酸

江蘇外出務工人員李團此前一直在新疆從事建築工作,常年在外漂泊的他根本無暇照顧家中妻小。2017年,為了與家人團聚,李團下定決心回家創業,在村裡搞生豬養殖。

由於不了解政策,他沒有提前找相關部門審批,以為在自家承包地上蓋豬圈不會有問題。當豬圈建設到一半,鎮村聯合執法隊找上門來,豬圈被推倒,前期的投資也打了水漂,創業夢就這麼草草結束了。

如今,李團不得不南下廣東,跟著包工頭從事汙水管道安裝工作。「家門口就能賺錢、家人都在身邊的日子人人都想,但沒錢賺不行,趁我年輕還有力氣,在城市裡能賺一點是一點吧。」他說。

成剛出生於四川的一個農民家庭,童年時父母因意外去世。在最困難的時候,村裡的鄉親們給予了很多生活上的幫助,這在他心裡埋下了感恩的種子。在外拼搏多年,積累了不少管理經驗後,他打算回鄉創業辦廠。

「我回到村裡成立了一個水果廠,希望以生態農業帶動經濟發展。」成剛說。但辦了沒多久,就發現村裡能召集的年輕人太少了,勞動力嚴重不足導致企業運轉很困難。

山東人李霜告訴記者,自己畢業後在日照一家鋼鐵企業工作, 後回到家鄉萊蕪創業,研發生產花椒餅肥料。感覺從2012年創業到現在,怎麼也突破不了瓶頸。一起創業的小夥伴留下的已經不多了。

「前幾年返鄉創業的人確實很多,鄉村創業圈也很熱鬧,但後來身邊創業的人慢慢減少,多數人在創業熱情被澆滅後,又傷心地離開鄉村,重新回到城市打拼,這種情況下人一旦走了,就不會再回來了。」一名青年創業者說。

山東東營廣饒縣李鵲鎮李國敬在家鄉從事養殖。朱崢攝

被「硬門檻」「軟門檻」戳中痛點

財務、政策、人員狀況,往往決定著返鄉創業的成敗。「二次返城潮」既暴露出基層治理的痛點,也暴露出創業人員素質的短板。

一是涉農創業投資大、見效慢、風險高,一些返鄉人員能力有限。江蘇軍曼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魯曼表示,目前鄉村的創業機會大多集中在農業和旅遊,無論是現代種植和養殖,還是鄉村旅遊,動輒需要投入幾十萬元的資金。有些返鄉創業人員既沒有充足資金,又不掌握種養技術,不了解市場,也不懂得銷售,一旦盲目跟風便容易失敗。「很多人覺得我會種地、會養雞,就能創業,其實沒有這麼簡單。」

二是部分地方「軟門檻」過多過高,一些返鄉創業項目提前「死在辦證路上」。一名創業青年吐槽,現在農業創業用地審批很困難,要經過多層級、多部門,蓋幾十個章。不少人有創業激情和創業條件,但對很多政策不了解,也不知道應該和哪些部門溝通。從上海返鄉創業的某公司負責人說:「最好地方政府有一個綜合部門,能夠為創業人員提供一些指引,告訴我上哪兒去辦證件、辦哪些證件。這個很重要,這樣我們就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創業上,而不是瞎跑腿。」

三是部分基層政策時常反覆,「一刀切」讓人很受傷。有創業者反映,有的基層政策變化太快,今天說可以,明天又說不可以,說拆就拆,又很少賠償損失。

四是返鄉創業支持政策存在關注少數「創業明星」現象,注重錦上添花「撈政績」,忽視對更多創業者的「雪中送炭」。基層政府往往將政策集中傾斜給一些「創業明星」,這些人融資、審批、品牌宣傳都會相對順暢,因為政府需要他們參加各類創業大賽。其餘的創業者很難有這些待遇。

五是一些政策無法落地。比如租賃場地使用問題,紅頭文件寫著閒置廠房可以再利用,但到了現實中,就實現不了,因為沒有明確哪個部門負責,部門之間玩起了踢皮球。

江蘇人才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李義良認為,創業扶持政策在基層落實不到位、融資困難、農村電商發育不充分等,都會引發多方面問題,導致返鄉創業失敗,進而出現「二次返城潮」。

山東省濟南市平陰縣返鄉創業青年宋京偉(右一)帶領村民在公司車間分裝太空泥。

為返鄉創業人員搭建幹事平臺

讓創業者紮根鄉村,靠的不是口號。對於基層政府而言,要傾聽心聲,完善政策,快頻改進;對於創業者而言,要認真借鑑他人經驗,時刻保持學習的熱忱、幹事的激情。

「作為從小在農村長大,既熟悉鄉村情況,又有較高素質和創業意願的返鄉者,最後不願意留下來,我們就應該反思,是不是鄉村創業體系存在問題。」四川省成都市溫江區壽安鎮岷江村黨總支書記陶勳花說。

魯曼認為,優化營商環境,基層政府尤其要加快簡化審批手續、壓縮辦事流程,讓政務更加公開透明,繼續強化返鄉創業政策支持力度,主動幫助創業者解決融資難、銷售難等現實問題。

李義良建議,完善並細化返鄉創業鼓勵政策,讓政策可以更好地落到實處;加大基層創業孵化器和融資平臺建設,大力發展小微貸,進一步提高支持創業信用貸款額度;完善基層治理和公共管理,讓支持返鄉創業扶持政策在基層真正落實到位;培育農村電商,搭建返鄉創業農副產品銷售載體和平臺。

免費電商創業培訓 陳斌 攝

記者發現,返鄉創業者對了解信息、創業培訓的渴望大大超出了記者預料。十分希望政府能夠牽線搭橋,為創業者定期舉辦信息溝通、行業交流等活動。陶勳花說,返鄉人員不能盲目跟風,可以先在家門口就業,再選擇適合自己的領域創業。政府部門則可以定期組織針對返鄉人員的就業創業培訓和經驗分享,帶動更多人成功創業。如果返鄉創業人員剛開始沒有足夠能力建設加工廠、倉庫等,地方政府不妨牽頭,爭取與龍頭企業合作,在龍頭企業組團規模發展下,中小創業者能減少成本投入,降低風險。

劉明威2016年從北京回到家鄉威海創業,目前是山東雲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他坦言:創業這條路整體來講不是很好走,各方面壓力很多,不太建議在缺乏資金、管理背景的情況下走這條路。

李霜感慨,現在很多創業補貼政策,門檻還是高:「比如免息創業貸款,需要有兩名必須是公務員或者國企員工的擔保人,如果沒有家人是這種身份,就很難找到擔保人。」

「如果條件能放寬一點,哪怕貸的錢少一點,也能讓更多人享受到政策紅利。」李霜說。

(完)

相關焦點

  • 歸去來兮 農民工返鄉創業推動鄉土中國轉型升級
    近期,半月談編輯部與中國農村勞動力資源開發研究會合作,對農民工返鄉創業進行了深入調研。研究會及其聯繫的專家們提供了豐富的觀點和思想,本刊記者採訪到許多鮮活的素材,融會成本期半月專題。從中,讀者們可以一窺農民工返鄉創業的大勢及由此帶來的鄉村之變。
  • 賀雪峰:政府不應鼓吹農民工返鄉創業
    此外,返鄉農民工的就業、收入來源、職業培訓等等,也都引起社會高度關注。2008年底,很多省區出臺政策鼓勵返鄉農民工回鄉創業,有些地區專門設立返鄉農民工創業園(比如安徽長豐縣、鳳陽縣),一些地區出臺政策,可以為返鄉農民工提供不超過5萬元的創業支持貸款。
  • 日照打通返鄉農民工就業創業「堵點」
    近年來,隨著鄉村基礎設施的完善和公共服務提升,農民工返鄉成為一種常見現象,但他們中很多人存在著技能技術不足的現實問題,成為返鄉就業創業的一大「堵點」。如何幫助返鄉農民工提升技能、實現就業創業?市總工會把服務觸角延伸到田間地頭,全國首創「點單+定向」農民工培訓模式,通過系統、長效、閉環的技能培訓,讓返鄉農民工有了就業保障。
  • 王全書:促農民工返鄉創業 為新農村積聚新能量
    中新網北京3月12日電 題:河南省政協主席王全書:促農民工返鄉創業 為新農村建設積聚新能量  記者 李志全  農民工返鄉創業,是全國政協委員、河南省政協主席王全書所關心的問題之一。他在此間全國兩會上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建議政府在政策、資金以及培訓等方面促進農民工返鄉創業,為新農村建設積聚新的能量。
  • 農民工返鄉創業創新助推「鄉村振興」
    中國農村勞動力資源開發研究會「遵義市匯川區農民工返鄉創業與精準扶貧的模式研究」課題組:蘇宏文 矯旭東 劉政 執筆  報告作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決策部署。近年來,返鄉農民工成為鄉村振興的一支重要力量。
  • 昔日在外闖天下,如今返鄉當老闆!80.6萬農民工返鄉興起「創業經濟」
    四川在線記者 劉春華1月1日,在南充閬中市沙溪街道金鼓村的無花果基地裡,返鄉創業青年黃金正與鄉親們一起,為無花果樹修枝施肥。3年前,黃金從某知名網際網路公司辭職返鄉創業。如今,他已是我省返鄉下鄉創業明星。近年來,我省各地湧現出越來越多像黃金一樣的返鄉創業者。他們帶著知識、資金、資源回鄉創業,在巴蜀大地興起返鄉創業熱潮。
  • 阜陽有3.2萬農民工返鄉創業 在家興阜
    如今,政策及環境成吸引返鄉創業的「磁石」   如果說,2008年前後,我市開始呼喚在外事業有成的農民工返鄉創業,靠的是家鄉「溫情」。而近年來,我市不斷完善的農民工返鄉創業政策,越來越好的創業環境,以及城市自身的發展,則成了吸引農民工返鄉創業的「磁石」。
  • 吉林省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項目補助最高80萬元
    長春晚報記者 陳思秀為了規範省級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基地考評、管理,提高補助資金使用效益,加大創業扶持力度,發揮典型帶動作用,促進農民工等人員返鄉下鄉創業帶動就業。近日,吉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正式印發《吉林省省級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項目補助資金管理實施細則》(以下簡稱《細則》)。關注一:省級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基地補助省級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基地是指返鄉下鄉的企業(組織或個人)在鄉(鎮)地域內創辦一定規模種養殖業和農產品加工業等經濟實體,並帶動一定數量的入駐企業(農戶)和農村勞動力就業。
  • ...支持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的實施意見_法規公文_海南省人民政府網
    結合精準扶貧,認真開展先富幫後富工程,發揮好駐貧困村「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作用,幫助開展返鄉農民工職業教育培訓,做好貧困鄉村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訓。(十)完善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公共服務。依託基層公共平臺集聚政府公共資源和社會其他各方資源,為農民工返鄉創業提供服務。
  • 外出農民工能返鄉過年嗎?
    頂端新聞·大河報記者 魏浩「希望農民工朋友儘量按照當地要求,留在當地和企業過年、生活。」當前適逢春節期間農民工返鄉,疫情防控形勢嚴峻。對於留在當地和企業過年、生活的農民工。我省相關部門加強省際勞務協作,主動與浙江、廣東、江蘇、福建、北京、上海等重點勞務輸入省份對接,幫助在省外的豫籍農民工落實好加班工資發放、假期加班調休等方面問題,保障員工合法權益,妥善安排好工作、生活,儘可能留在當地、留在企業,在務工地過年生活。
  • 回家過年 返鄉創業宜賓敘州區為農民工連續端出「八大碗」-四川...
    四川新聞網宜賓1月22日訊 「面對珠三角、長三角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為了迎接內陸農民工返鄉就業和創業的浪潮,我們已作好了充分的準備。這一次又有2500多個崗位可供選擇。」從2019年12月14日起,敘州區舉辦8場返鄉農民工市、區聯合大型專場招聘會,為返鄉就業和創業的農民工端上了「八大碗」。首場2019年「今冬明春」返鄉農民工市、區聯合大型專場招聘會南岸沃爾瑪購物廣場舉行。為返鄉農民工等各類求職人員提供經理、主管、財務、銷售、普工、QC、HR等近2000個崗位。
  • 返鄉農民工的「智多星」
    1月6日上午,湘陰縣東塘鎮東塘村返鄉農民工付賽普,上門給鎮上福臨門家具城總經理田超賢報喜:自己的彩瓦廠去年銷售30萬片,超額完成目標。    現年36歲的田超賢,也是一名返鄉農民工。1996年,他南下打工。在深圳,他就是出了名的「點子公司」,因為點子多,幫多家公司起死回生,成為不少企業高薪聘請的管理顧問,曾幹到臺灣正港五金公司副總經理。
  • 大安區返鄉農民工創業(孵化)園調查:低端「三板斧」,好日子如何長...
    本報製圖/盧浩大安區返鄉農民工創業(孵化)園調查□本報記者 王成棟「魚不要殺了,等到明後天(周六、周日)。」6月26日,臨近中午,見沒有客人上門,自貢市大安區團結鎮土柱村四通魚莊老闆陽元衝著廚房喊。土柱村、大唐山村、大山村是全省首個返鄉農民工創業園——2009年初成立的自貢市返鄉農民工創業(孵化)園三大組成部分,分別稱之為現代休閒觀光農業創業園、中小企業創業園和商貿物流園,可容納1.5萬名農民工創業、就業。6年過去,這裡的25家農家樂、8家加工企業和上千商戶卻「錢途」不佳,園區也被迫轉型圖存。
  • 河南擬認定144個農民工返鄉創業示範項目、園區 | 名單
    大河財立方消息 12月11日,河南省推進農民工返鄉創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關於河南省農民工返鄉創業示範園區、示範項目和返鄉下鄉創業助力脫貧攻堅優秀項目評審結果的公示。公示時間為2018年12月11日~2018年12月27日。
  • ​ 外出農民工能返鄉過年嗎?
    頂端新聞·大河報記者 魏浩  「希望農民工朋友儘量按照當地要求,留在當地和企業過年、生活。」當前適逢春節期間農民工返鄉,疫情防控形勢嚴峻。  對於留在當地和企業過年、生活的農民工。我省相關部門加強省際勞務協作,主動與浙江、廣東、江蘇、福建、北京、上海等重點勞務輸入省份對接,幫助在省外的豫籍農民工落實好加班工資發放、假期加班調休等方面問題,保障員工合法權益,妥善安排好工作、生活,儘可能留在當地、留在企業,在務工地過年生活。
  • 「觸網」創業 放飛夢想 我市返鄉農民工投身農村電商大潮記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寧都籍創業青年劉鵬飛。此前,劉鵬飛在浙江義烏務工,一個偶然的機會,他發現孔明燈的國際市場前景不錯。2008年,劉鵬飛返鄉創辦飛天工藝品有限公司,製作孔明燈,遠銷德國、阿聯等80多個國家和地區,帶動寧都縣田頭、黃石、長勝、竹笮等鄉(鎮)3500餘農民在家創業。
  • 吸引數萬遊子返鄉創業 汝州用了啥妙招兒
    汝繡農民工返鄉創業產業園區河南商報記者孫超通訊員桂焱煒吳改紅/文汝州市委宣傳部供圖汝繡農民工返鄉創業產業園車間的生產線上6月11日、12日,支持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試點工作現場會在汝州市舉行,來自全國16個省份的200餘名與會代表在汝繡農民工返鄉創業產業園、汝瓷小鎮等觀摩點爭相拍照,記錄「他山之石」,定格汝州印象。
  • 扶貧:金融機構與創業農民工的「共鳴」
    30歲的鄧羅慶是江西瑞金一名返鄉創業農民工,當地有許多像他一樣的農民工,在創業過程中遇到了資金問題。今年正值國務院出臺《關於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5周年,金融機構推出各類扶貧信貸業務,在「精準扶貧」的大背景下,鄧羅慶等農民工能否獲益?對此,《工人日報》記者在江西贛州等地進行了採訪。  頻陷資金窘境  這不是鄧羅慶第一次遭遇資金難題。
  • 理性看待和應對農民工「二次返鄉」
    今年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農民工外出就業受到較大影響,除外出時間普遍推遲、部分返鄉農民工留鄉外,春節後返城農民工因就業困難等原因「二次返鄉」的不在少數。與主動返鄉留鄉的農民工不同,「二次返鄉」的農民工春節後外出就業,大多是有明確的目標和就業地點的。但受新冠肺炎疫情等的影響,在外未能實現穩定就業,不得已才回到家鄉。在當前國外疫情大暴發和國際形勢異常嚴峻的背景下,有觀點認為,此次農民工「二次返鄉」與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時期農民工返鄉類似,並擔心其中隱含著較大的民生和社會風險。
  • 巫山縣新專聯開展普法活動助返鄉農民工就業創業
    中新網重慶新聞12月3日電(黃學平) 為充分發揮巫山縣新專聯的優勢和作用,加強農民工法律援助工作,切實保障農民工合法權益,助力農民工美好生活。近日,巫山縣新專聯組織成員組建農民工法律服務團,在全縣開展「返鄉就業創業·助推鄉村振興」農民工普法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