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臍橙種植大戶鄧羅慶正為一件事發愁。他盤算著建冷凍倉庫時,遇到了難題:建一個200多平方米的倉庫,需要200多萬元,精打細算之後,手頭根本拿不出這麼多錢;可倉庫又不得不建,因為他還計劃著把自己目前260多畝的種植規模再擴大,沒有倉庫,臍橙採摘後無處存儲萬萬不行。
30歲的鄧羅慶是江西瑞金一名返鄉創業農民工,當地有許多像他一樣的農民工,在創業過程中遇到了資金問題。今年正值國務院出臺《關於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5周年,金融機構推出各類扶貧信貸業務,在「精準扶貧」的大背景下,鄧羅慶等農民工能否獲益?對此,《工人日報》記者在江西贛州等地進行了採訪。
頻陷資金窘境
這不是鄧羅慶第一次遭遇資金難題。
鄧羅慶15歲外出打工,一直在廣東番禺的益嘉電子廠做流水線工人。在他的家鄉江西瑞金黃柏鄉,村民大多靠種植水稻、花生等農作物為生,一半以上村民生活在貧困線以下。
2009年,當地政府鼓勵農業開發,黃柏鄉計劃打造萬畝臍橙基地,鄧羅慶遂起意返鄉創業。他利用打工積蓄,加上向親戚朋友借款,2010年在黃柏龍湖流轉土地,種植臍橙20畝。因前3年是投資周期,不掛果,也沒有收益,鄧羅慶一度陷入窘境。
第4年,果樹開始豐產掛果產出效益,鄧羅慶逐步還清親戚借款,並稍有結餘。有了種植經驗和固定銷售渠道的鄧羅慶,日思夜想的就是如何擴大種植規模,當時,他再次遇到困境:沒有資金。
瑞金華屋村的種植大戶王昇陽2014年開始從事百香果種植,兼營花生、葡萄、油桃、火龍果種植,以及魚塘立體化養殖和農家樂項目。當種植規模擴大到80餘畝,用工人數也由最初的5人發展到20餘人,其中有6名貧困戶。可是,他同樣遇到了資金周轉困難的問題。
「返鄉農民工創業,很多都是從事種植、養殖等行業,投資回報周期長,並且缺少有效抵質押物,因而遇到資金困難的情況比較常見。」江西安源糧倉農林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蔣君說。
產生扶貧「共鳴」
創業需要資金,貸款要找銀行,然而對於鄧羅慶、王昇陽這樣的農民工創業者來說,與銀行打交道並不多,怎麼貸款是一直困擾著他們的難題。
「2009年剛開始創業時,我所有的錢都是向親戚朋友借的。很多返鄉創業者,因為抵押難等原因,即使缺錢,貸款的意識也並不強。」鄧羅慶說。說這話時,坐在一旁的郵儲銀行江西分行工作人員回應:「溝通很重要,比如你現在發愁的建倉庫資金,只要符合條件,我們很願意提供貸款。」
「很多符合條件的客戶,是我們了解到他們有資金困難後,主動找上門提供貸款的。」該銀行產品經理劉志才說。鄧羅慶和王昇陽的資金難題,也是這樣解決的。
2014年,郵儲銀行江西分行工作人員通過走訪了解到鄧羅慶當時面臨的困難後,主動聯繫鄧羅慶,成功為其發放了一筆80萬元的「財政惠農信貸通」貸款。獲得貸款後的鄧羅慶將臍橙園的規模從原來的20畝擴大到了260畝,2016年產值達180萬元。
同樣,了解到王昇陽的經營困難,銀行工作人員主動上門服務,為其發放「產業扶貧信貸通」貸款20萬元。
當然,銀行提供給返鄉創業農民工的這些貸款也並非無條件。「銀行是精準扶貧的重要金融力量,我們推出了『產業扶貧信貸通』『財政惠農信貸通』等數十種貸款產品,返鄉創業農民工是帶動脫貧的重要力量,他們都吸納了貧困戶參與到創業項目中來,為貧困戶提供了就業或創業機會,因此符合貸款條件。」郵儲銀行江西分行三農金融部總經理許光進介紹說。
記者採訪了解到,51歲的楊美香是鄧羅慶臍橙園裡的三名工人之一,她的丈夫前年去世,兒子才上小學三年級。種植園裡三名工人都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另有10多名臨時工人,也都是當地的貧困戶。王昇陽吸納就業的6戶貧困戶中,5戶已經實現脫貧,剩下1戶今年預計也將順利脫貧。「聘用在當地生活的貧困戶,心裡更踏實,也帶動了鄉親們提高收入。」王昇陽告訴記者。
「江西分行立足貧困地區產業特色,支持以提供服務和入股形式吸收貧困人口就業、帶動貧困人口增收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目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貸款累計發放超81億元,其中,通過『金融+專業大戶+貧困戶』扶貧模式,累計帶動萬餘名貧困戶脫貧。」郵儲銀行江西分行副行長王小榮介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