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金融機構與創業農民工的「共鳴」

2020-12-15 中國新聞網

  這幾天,臍橙種植大戶鄧羅慶正為一件事發愁。他盤算著建冷凍倉庫時,遇到了難題:建一個200多平方米的倉庫,需要200多萬元,精打細算之後,手頭根本拿不出這麼多錢;可倉庫又不得不建,因為他還計劃著把自己目前260多畝的種植規模再擴大,沒有倉庫,臍橙採摘後無處存儲萬萬不行。

  30歲的鄧羅慶是江西瑞金一名返鄉創業農民工,當地有許多像他一樣的農民工,在創業過程中遇到了資金問題。今年正值國務院出臺《關於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5周年,金融機構推出各類扶貧信貸業務,在「精準扶貧」的大背景下,鄧羅慶等農民工能否獲益?對此,《工人日報》記者在江西贛州等地進行了採訪。

  頻陷資金窘境

  這不是鄧羅慶第一次遭遇資金難題。

  鄧羅慶15歲外出打工,一直在廣東番禺的益嘉電子廠做流水線工人。在他的家鄉江西瑞金黃柏鄉,村民大多靠種植水稻、花生等農作物為生,一半以上村民生活在貧困線以下。

  2009年,當地政府鼓勵農業開發,黃柏鄉計劃打造萬畝臍橙基地,鄧羅慶遂起意返鄉創業。他利用打工積蓄,加上向親戚朋友借款,2010年在黃柏龍湖流轉土地,種植臍橙20畝。因前3年是投資周期,不掛果,也沒有收益,鄧羅慶一度陷入窘境。

  第4年,果樹開始豐產掛果產出效益,鄧羅慶逐步還清親戚借款,並稍有結餘。有了種植經驗和固定銷售渠道的鄧羅慶,日思夜想的就是如何擴大種植規模,當時,他再次遇到困境:沒有資金。

  瑞金華屋村的種植大戶王昇陽2014年開始從事百香果種植,兼營花生、葡萄、油桃、火龍果種植,以及魚塘立體化養殖和農家樂項目。當種植規模擴大到80餘畝,用工人數也由最初的5人發展到20餘人,其中有6名貧困戶。可是,他同樣遇到了資金周轉困難的問題。

  「返鄉農民工創業,很多都是從事種植、養殖等行業,投資回報周期長,並且缺少有效抵質押物,因而遇到資金困難的情況比較常見。」江西安源糧倉農林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蔣君說。

  產生扶貧「共鳴」

  創業需要資金,貸款要找銀行,然而對於鄧羅慶、王昇陽這樣的農民工創業者來說,與銀行打交道並不多,怎麼貸款是一直困擾著他們的難題。

  「2009年剛開始創業時,我所有的錢都是向親戚朋友借的。很多返鄉創業者,因為抵押難等原因,即使缺錢,貸款的意識也並不強。」鄧羅慶說。說這話時,坐在一旁的郵儲銀行江西分行工作人員回應:「溝通很重要,比如你現在發愁的建倉庫資金,只要符合條件,我們很願意提供貸款。」

  「很多符合條件的客戶,是我們了解到他們有資金困難後,主動找上門提供貸款的。」該銀行產品經理劉志才說。鄧羅慶和王昇陽的資金難題,也是這樣解決的。

  2014年,郵儲銀行江西分行工作人員通過走訪了解到鄧羅慶當時面臨的困難後,主動聯繫鄧羅慶,成功為其發放了一筆80萬元的「財政惠農信貸通」貸款。獲得貸款後的鄧羅慶將臍橙園的規模從原來的20畝擴大到了260畝,2016年產值達180萬元。

  同樣,了解到王昇陽的經營困難,銀行工作人員主動上門服務,為其發放「產業扶貧信貸通」貸款20萬元。

  當然,銀行提供給返鄉創業農民工的這些貸款也並非無條件。「銀行是精準扶貧的重要金融力量,我們推出了『產業扶貧信貸通』『財政惠農信貸通』等數十種貸款產品,返鄉創業農民工是帶動脫貧的重要力量,他們都吸納了貧困戶參與到創業項目中來,為貧困戶提供了就業或創業機會,因此符合貸款條件。」郵儲銀行江西分行三農金融部總經理許光進介紹說。

  記者採訪了解到,51歲的楊美香是鄧羅慶臍橙園裡的三名工人之一,她的丈夫前年去世,兒子才上小學三年級。種植園裡三名工人都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另有10多名臨時工人,也都是當地的貧困戶。王昇陽吸納就業的6戶貧困戶中,5戶已經實現脫貧,剩下1戶今年預計也將順利脫貧。「聘用在當地生活的貧困戶,心裡更踏實,也帶動了鄉親們提高收入。」王昇陽告訴記者。

  「江西分行立足貧困地區產業特色,支持以提供服務和入股形式吸收貧困人口就業、帶動貧困人口增收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目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貸款累計發放超81億元,其中,通過『金融+專業大戶+貧困戶』扶貧模式,累計帶動萬餘名貧困戶脫貧。」郵儲銀行江西分行副行長王小榮介紹說。

相關焦點

  • ...支持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的實施意見_法規公文_海南省人民政府網
    結合精準扶貧,認真開展先富幫後富工程,發揮好駐貧困村「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作用,幫助開展返鄉農民工職業教育培訓,做好貧困鄉村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訓。(十)完善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公共服務。依託基層公共平臺集聚政府公共資源和社會其他各方資源,為農民工返鄉創業提供服務。
  • 金融新政頻出助推我省精準扶貧
    2016年,山東省強化金融助推脫貧攻堅規劃設計,多個金融扶貧政策相繼出爐:針對金融機構扶貧所需低成本的資金,推出了扶貧再貸款新政;針對貧困人口脫貧急需發展資金,推出免抵押免擔保的扶貧小額信貸貼息政策;針對貧困人口創業缺少擔保的情況,推出創業扶貧擔保貸款,並設立創業扶貧擔保貸款資金。
  • 普惠金融與金融扶貧有機結合 建行陝西安康市產業扶貧小記
    在陝西安康市的多年扶貧實踐中,中國建設銀行建立了普惠金融與金融扶貧有機結合的工作模式,全力推進普惠金融戰略,積極探索金融扶貧新模式,充分發揮網點網絡、信息科技和人才資金等優勢,提高金融服務的廣度、深度和密度,取得了積極效果。
  • 歸去來兮 農民工返鄉創業推動鄉土中國轉型升級
    遵義市匯川區團澤鎮大坎村的張明富被譽為「中國農民工返鄉創業第一人」。他在2007年和2011年分別給中央寫信,直接促成國家層面出臺農民工返鄉創業就業政策。  多年來,張明富創辦的夢潤公司累計投入扶貧濟困、公益事業240多萬元,產業項目扶貧支出102.5萬元,惠及貧困戶520多戶、1500餘人。
  • 農民工返鄉創業創新助推「鄉村振興」
    中國農村勞動力資源開發研究會「遵義市匯川區農民工返鄉創業與精準扶貧的模式研究」課題組:蘇宏文 矯旭東 劉政 執筆  報告作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決策部署。近年來,返鄉農民工成為鄉村振興的一支重要力量。
  • 陸岷峰:我更傾向用扶貧金融的概念
    陸岷峰,汪祖剛等(2019)認為金融機構要大力發展扶貧金融首先要提高政治站位,要充分認識到發展扶貧金融不僅僅是解決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的貧困問題,而是關係到金融機構是否堅決執行黨和政府的戰略決策、真正履行社會責任、有責任擔當的金融企業,只有政治站位高,扶貧金融工作才能做得實;其次要增加扶貧金融的承辦機構,不管是什麼性的金融機構都要參與到發展扶貧金融工作中來,將扶貧金融工作作為已任;金融機構在發展扶貧金融工作中
  • 甘肅白銀:八大專項行動推進精準扶貧
    2016年,在貫徹落實甘肅「1384」金融精準扶貧工程中,白銀市金融部門結合當地貧困狀況,實施八大專項行動,推進精準扶貧,取得了積極成效。  推進精準扶貧小額貸款專項行動。作為白銀市精準扶貧專項貸款的承辦行,蘭州銀行白銀分行梳理精準扶貧項目金融服務需求清單,積極對接扶貧部門確定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發展生產、脫貧致富信貸需求,加快精準扶貧小額貸款投放。
  • 2020年"中國網金融扶貧先鋒榜"評選結果出爐 百餘家機構入選
    日前,由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以下稱「中國網」)主辦的2020年度「中國網之優秀金融扶貧先鋒榜」評選活動(以下簡稱「優秀金融扶貧先鋒榜」)圓滿結束,經過多輪線上投票和業內專家、學者的專業評審,"中國網金融扶貧先鋒榜"榜單正式出爐。
  • 芷江:30餘個農民工返鄉創業示範點直接帶動2.5萬餘人就業
    今年疫情期間,該縣積極收集、發布本地企業特別是縣工業集中區企業的用工需求,致信全縣外出創業務工人員,倡議返鄉就近就地創業就業。組織專場招聘會19場,為返鄉人員實現就業3000餘人次。作為全國首批結合新型城鎮化開展支持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試點縣,芷江持續推進返鄉創業「回家工程」,堅持「引鳳」和「還巢」並舉,在全面摸底的基礎上,實施以商招商、產業鏈招商、小分隊招商,全力「引老鄉、回故鄉、建家鄉」。巖橋鎮人唐傑在深圳電子行業打拼,今年回芷江投資成立湖南旭陽顯示科技有限公司,帶動135名農民工本地就業。
  • 賀雪峰:政府不應鼓吹農民工返鄉創業
    但是顯然,絕大多數進城農民工只是臨時性地進城務工經商,他們年輕時進城,到了一定年齡就會返回家鄉。中國農民大規模進城務工經商,始自上世紀90年代末,至今已有十幾年時間。隨著進城務工農民年齡的增大,開始有越來越多農民工返鄉。實際上,2008年底金融危機導致2000萬農民工失業返鄉以後,農民工返鄉問題即已引起各方的高度關注,其中社會關注度最高的應是農民工返鄉後的適應狀況。
  • 就業扶貧拔"窮根" 濟寧推動精準脫貧就業創業紀實
    編者按 自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我市按照中央「五個一批」的要求,創新推出了產業脫貧、就業脫貧、醫療保障與救助脫貧、金融脫貧、旅遊脫貧、教育文化脫貧「六大脫貧攻堅行動」,
  • 吉林省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項目補助最高80萬元
    長春晚報記者 陳思秀為了規範省級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基地考評、管理,提高補助資金使用效益,加大創業扶持力度,發揮典型帶動作用,促進農民工等人員返鄉下鄉創業帶動就業。近日,吉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正式印發《吉林省省級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項目補助資金管理實施細則》(以下簡稱《細則》)。關注一:省級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基地補助省級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基地是指返鄉下鄉的企業(組織或個人)在鄉(鎮)地域內創辦一定規模種養殖業和農產品加工業等經濟實體,並帶動一定數量的入駐企業(農戶)和農村勞動力就業。
  • 中華保險集團榮膺「精準扶貧先鋒機構」獎
    來源:金融界網站2020年11月19日,由中國網主辦的2020年度「中國網之優秀金融扶貧先鋒榜」評選活動圓滿結束。中華保險集團榮膺「精準扶貧先鋒機構」獎,是獲選的十家保險集團之一。此次評選涉及金融行業多個領域,經過多輪線上投票和業內專家、學者的專業評審,歷時數月形成評選結果,全面反映了國內金融機構扶貧情況。 中華保險始創於1986年,是全國唯一一家以「中華」冠名的國有控股保險公司。
  • 築夢未來 創業包頭
    現場三 創業扶貧助力脫貧攻堅 為推動創業帶動就業,助力脫貧攻堅,決戰決勝全面小康,7月14日,「築夢未來 創業包頭」系列活動之「綠野創耕——創業扶貧沙龍」在土右旗雙龍鎮返鄉農民工創業園舉行。 此次活動以「創業扶貧 助力脫貧攻堅」為主題,主要圍繞返鄉創業與產業發展相結合助力脫貧、農村電商平臺發展、農牧民工返鄉創業園政策保障及管理、吸引返鄉人才就地擇業、就業等進行交流、學習、研討。 活動組一行先後實地參觀了雙龍鎮東一間房村市人社局精準扶貧項目、雙龍鎮返鄉農民工創業園(扶貧車間)、雙龍鎮農耕文化館等考察點,讓大家直觀了解返鄉創業和創業助力扶貧的成功案例。
  • 著力加大金融扶貧工作力度_觀點·實踐_中國金融新聞網
    2016年累計發放扶貧再貸款34.4億元;2017年,再追加10億元的額度,引導金融機構不斷加大扶貧信貸投放。  (四)扶貧基礎金融服務進一步完善。農村金融綜合服務站建設工作被列為山西省「十大強農惠農富農」重點工作。
  • 萬州區龍駒鎮:金融扶貧「精準滴灌」 「小本錢」讓上千村民脫貧
    5萬元以內的小額扶貧貸款,對有錢人來講,這算不了什麼,可對創業缺乏啟動資金的貧困戶來說,卻無疑是久旱逢雨,雪中送炭。12月9日,萬州區龍駒鎮扶貧辦主任張成林抱出一疊疊脫貧達標人員的花名冊說:這1200多貧困戶,就是靠農業銀行萬州分行等金融單位提供的一筆筆「小本錢」啟動發展,在金融扶貧的助推下最終擺脫了貧困。
  • 永昌農商銀行:注入金融扶貧活水 助燃縣域經濟發展引擎
    >近年來,永昌農商銀行堅決貫徹黨的金融惠農支農政策,堅持服務地方經濟,堅守"三農"市場定位,紮實履行金融扶貧職責,全面助力實體經濟發展,持續加大縣域項目信貸投放力度,積極為永昌縣域經濟的發展貢獻力量永昌農商銀行在加快自身發展的同時,積極響應國家金融扶貧政策,認真履行金融扶貧職責,創新信貸產品和服務,一戶一策精準對接扶貧需求,重點支持發展特色產業和貧困人口就業創業,特別是近年來不斷深化扶持中小微企業服務,大力推廣"興隴合作貸""特色產業發展工程貸款""脫貧助力貸""小額扶貧貼息貸款"等信貸產品,力求信貸支持中小微企業達到精準化、特色化要求,著力支持地方特色產業融合發展。
  • 對口幫扶 農行國際金融部敢啃硬骨頭
    中國農業銀行國際金融部結對幫扶青山村以來,該部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種種困難,利用電話、微信、郵件、視頻等渠道,多次跟村支兩委,州、縣兩級農行共商黨建扶貧方案,謀劃扶貧措施,制定了青山村黨建結對幫扶方案,提出了「黨建扶貧 產業扶貧 金融渠道扶貧 消費扶貧 智力扶貧 就業扶貧」六項措施組合,確定責任人,明確各環節推進時間節點,推動各項幫扶工作有序開展。
  • 貴州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在決戰脫貧攻堅實踐中 發揮金融主力軍作用
    堅持產業引領,通過扶持特色產業發展撬動精準扶貧,提高金融扶貧的精確性和可持續性。二是「農民工金融服務中心」全力幫助農民工創業就業。為解決外出農民工金融服務「兩頭空」問題,在貴州籍農民工較為集中的北京、廣東、浙江等省市設立13個農民工金融服務中心,為農民工提供金融知識、致富信息、維權幫助。
  • 新野:創新金融扶貧拔窮根
    新野縣積極探索實施「五位一體」肉牛寄養託管金融扶貧新模式,幫助貧困群眾持續穩定增收,實現了政府、企業、貧困戶、合作金融機構、村集體五方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