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屜來時不破塵。石榴花映石榴裙。
有情應得撞腮春。夜短更難留遠夢,
日高何計學行雲。樹深鶯過靜無人。」
相傳石榴於公元前二世紀時傳入中國,西晉張華編撰的《博物志》中有:「漢張騫出使西域,得塗林安石國榴種以歸,故名安石榴。」宋代梅堯臣寫的《石榴》中有「張騫西使時,菩醬同歸漢。」
古人稱石榴「千房同膜,千子如一」,民間婚嫁之時,常於新房案頭或他處置放切開果皮、露出漿果的石榴,亦有以石榴相贈祝吉者。故而,以石榴入畫者不勝枚舉,其中有一幅南宋魯宗貴所做的《吉祥多子圖》極為聞名。
魯宗貴,浙江杭州人,善寫花竹、禽鳥,其用筆精巧、描染佳妙,尤長於寫生,是一位南宋宮廷畫家。這幅《吉祥多子圖》為絹本設色,長25.8釐米,寬24釐米。
這幅作品如按古代花鳥的分類,應屬於折枝花卉,其構圖卻與西畫的靜物寫生十分相似,所畫對象雖為靜態,卻給人一種色彩明麗、生機勃勃的享受,由此可見中國繪畫的高深與絕妙。
以一幅繪畫功底頗深的作品作為刺繡藍本,這也是對刺繡技法功底的一次不小的考驗。
名稱:《石榴圖》
尺寸:37*29cm
繡時:四個月
色線:100多種
針法:細平繡
《石榴圖》細節
《石榴圖》在工藝上採用細平繡,常用於表現工筆作品,所繡制對象細緻入微,纖毫畢現,富有質感,這與工筆畫的屬性相契合,可謂相得益彰。
如圖中枝幹的伸展、樹葉的捲曲通過這種針法充分的表現,前後層次因刺繡更具層次感,產生了原作所不具有的審美因素。
衡量此類作品的優劣可以從繡面的絲線光澤來判定,愈是深厚的繡功,繡出來愈是平整,加上桑蠶絲本身具有光澤的特性,平整的繡面在燈光照射下會反射出誘人的光澤,似乎圖中水果「活」了起來。
此外,色彩會因為光澤的襯託,顯得更加生動,卻又不失淡雅。雅致色彩和細緻的繡工正是蘇繡區別於其他多種繡種主要原因。
《石榴圖》寓意
石榴被視為吉祥物,滿枝的紅色石榴花象徵了繁榮、美好、多財的日子,家種石榴樹以祈求生活如石榴花般紅紅火火。而有的地方的石榴呈現金黃色,便有著「左栽石榴右栽柳」的習俗,寓意著金童玉女、金玉滿堂。
除此之外,由於石榴的榴原作「留」,所以被古人賦予「留」的意思,因此有「折柳贈別」與「送榴傳誼」之說。而古人用裂開石榴果的種子數量,預算科考上榜的人數,久而久之,「榴實登科」一詞流傳開來,寓意金榜題名。
《石榴圖》畫面中央堆滿了橘子、葡萄和石榴,在中國傳統風俗中,這三種水果均有吉祥的寓意,石榴、葡萄是多子多孫之意,是一種美好的祝福。「橘」與「吉」讀音相諧,故為吉利吉祥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