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語文課教授的內容一直處在輿論的風口,很多教師乃至教授,聲稱《三字經》並不適合小學生閱讀,《紅樓夢》也同樣不適合。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聲音?且聽貓眼細細道來這其中的利害。
《三字經》不適合小學生閱讀
《三字經》作為中國傳統蒙學的三大讀物之一,早已被列入中國兒童啟蒙教材行列。
確實,在古代經典文學當中,《三字經》是最淺顯易懂的,如今社會,就連三歲孩童也能朗朗上口幾句。
它的核心思想是教兒童懂得仁、義、誠、敬、孝,加上內容通俗易懂,順口好記,一時間家喻戶曉,尤其是初為父母的8090後,時不時的灌輸《三字經》。
而學校,甚至很多幼兒園,也開始教小孩背三字經,其目的不言而喻,多是為了讓小孩從小就懂得尊老愛幼、謙遜禮讓的道理。
然而這個被大家認可的《三字經》卻有人提出不同的看法。
早在2007年,黃淮學院社科系青年教師曹衛玲,她在一次研討會上提出:《三字經》並不適合小學生閱讀。
她也表達出自己的觀點,這是經過調查得出的結論,她直截了當的問那些採訪的記者:「現在的大學生有多少了解《三字經》的?」
她發了300多份調查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很多人只是覺得《三字經》經典,所以才應該學習。
接著曹衛玲提出,《三字經》讓小學生閱讀並不適用,只能背誦,其實它更適合成年人閱讀,因為小學生根本就理解不了這其中的道理。
經過這一提點,在場的額教師以及教授,細想之下,覺得確實有道理,很多小學生讀起來一句一句的,讓他們講出其中的含義卻又不知道。
我們可以灌輸思想,講述裡面的含義,一定不要強制小孩去學,因為學了他也不懂。
不建議小學生讀《紅樓夢》
其實不建議小學生讀《紅樓夢》,這個聲音一直都有,尤其是在2019年,前教育部新聞發言人、原語文出版社社長王旭明表示:「6年級以下的孩子,甚至是初中的學生都沒有必要去看《紅樓夢》!」
而知名紅學蔣勳也表示,小學生或者初中生即使要讀《紅樓夢》,也要跳過那些古詩詞,這些確實難以理解,沒有一定的文學功底根本看不懂。
王旭明也隱約談到,《紅樓夢》語言晦澀,有些內容也不適合小學生看。況且有很大的閱讀理解障礙,嚴重打擊了孩子的閱讀興趣。
此外他同樣表示,《三字經》也可以少讀,因為對他們用處並不大。
對於前語文出版社社長王旭明「最新」建議,直到現在,很多教師也是舉雙手贊成,家長更是拍手叫好,並且稱早就應該這樣!
因為老師覺得學習這些的確有些早,而家長的煩惱更多,尤其是很多看《紅樓夢》的小學生,家長反映裡面有些不雅的詞語,對孩子造成的影響太大了。現在孩子只聽老師的,除非老師說不讓看,他們才不看。
總體來說,確實是利大於弊的,當然也有個例,有的小學生學習能力強,就看得進去《紅樓夢》,讀一讀也無妨,畢竟是四大名著之首。
現如今,對於學生該學習什麼,讀什麼?很多教授以及出版界都各有各的看法。
但是根據語文出版社社長王旭明多年的經驗,他指出,小學生目前適合看的書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科幻文,可以提高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二類是文學,可以提高孩子的文字能力、寫作能力。
而提升寫作能力才是目前小學生應該掌握的技巧,這對以後的學習,甚至是出了學校,在社會上都非常有用處。
但是有一點要注意,就是一定要能提高孩子興趣的書籍,王旭明說「興趣重於天」,此話一點也不假。
所以語文教材的挑選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好的作品,既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
而對於語文的重視,並不是近幾年才開始的,早在五六十年代就已經開始,那時候學習風氣正盛,出現了一大批教育家。
例如夏丐尊,朱自清說夏丐尊先生創辦的《中學生》雜誌影響了幾代人。夏丐尊對於語文的教育是非常有話語權的,尤其是小學生階段要學習的知識。他認為小學生看書的目的,除了興趣,最主要的一點就是為以後寫作能力做鋪墊,一個寫作能力強的人,口才一定不會差。
確實,夏丐尊先生對文章寫作還是頗有研究的,他經常在培養興趣的前提下,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例如他曾在學校講解如何寫敘事文、說明文、議論文的技巧和方法,這些講義稿全都被劉薰宇先生整理成書籍《文章作法》。
除此之外,還有沐紹良先生發表的《讀和寫》,當時在《中國兒童時報》刊登,深受小讀者們的喜愛,據葉聖陶稱,每次接到新一期的書,大多數人都是看沐紹良先生的書。
還有語文大師姜建邦所著的《圖文趣味》,這套書可謂好評如潮,他認為國文(語文)就應該趣味化,趣味化並不是指隨意說笑,而是把有趣的資料插入教材,提高學生的興趣,但是要有正面教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