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金融界網站
作者:梁中華 李俊
摘要
1、經濟的大危機:財富縮水、收入減少。美國居民資產中近50%為股票和房地產,此次股市大跌或造成居民財富縮水5.1萬億美元,接近08金融危機時的一半。財富的縮水或造成居民消費減少1.4萬億美元,加之疫情持續衝擊下企業和門店大面積關停,失業率可能會上升至20%以上,也會導致居民收入和消費的受損。考慮到失業加劇和財富的大幅縮水,美國經濟陷入衰退可以說是確定性的。
2、金融為何沒危機?要不要剛兌是關鍵。金融機構要不要對負債端進行剛兌是會不會出現金融危機的關鍵,這也是銀行類和非銀類金融機構最大的本質區別。07年次貸危機發生時,銀行類金融機構深陷其中,是發生金融危機的關鍵。而本輪美國出現問題的底層資產是股票和垃圾債,這些資產的主要持有人是資管類金融機構,不需要對負債端進行剛兌,因此引發金融危機的可能性不大。同時,從各類金融機構槓桿情況來看,當前美國金融體系要比08年時穩健得多。
3、也要警惕經濟衰退的「連鎖反應」。今年1季度美國企業降級比例飆升至90%,接近經濟危機時期,其中75%的降級發生在3月份,隨著經濟的停擺,預計有更多的企業被降級,企業違約風險在上升。同時,在疫情影響下,4月商業抵押貸款逾期還款率、家庭抵押貸款逾期還款率以及房租違約率均大幅上升。此外,疫情對房屋銷售活動和居民購買力都造成了一定的衝擊,如果未來需求持續走低,房價下跌,抵押品價值縮水,帶來的連鎖問題會更多。
1 經濟的大危機:財富縮水、收入減少
美國居民資產中,有將近50%為股票和房地產。在08年金融危機時期,股市和房地產的崩潰導致居民財富大幅縮水。自2007年3季度至2009年1季度期間,居民財富縮水了11萬億美元,其中股票資產縮水9萬億美元。儘管美國房價下跌到2011年中旬才結束,但股市開啟了10年牛市行情,抵消了房地產對居民財富的部分拖累。
本輪美國居民財富已經縮水了大概5.1萬億美元。受原油糾紛和新冠疫情衝擊,美股自2月19日開始下跌,今年道瓊工業平均指數和標普500指數平均跌幅達到15%。考慮到2019年第4季度居民的股票資產為34.2萬億美元,股市大跌或造成居民財富縮水5.1萬億美元,接近08年金融危機時的一半。
美國居民財富縮水或造成消費減少1.4萬億美元。根據生命周期假設,居民消費行為受到預期收入和財富水平的影響,一旦居民財富大幅縮水,勢必會影響到消費。根據Fredj Jawadi等(2014)測算,居民消費支出對金融資產的彈性為0.28,即金融資產每減少1美元,消費支出將減少0.28美元。因此,美國居民財富的減少將造成消費支出減少1.4萬億美元。
消費佔美國GDP的比重一直在7成左右,是美國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再加上新冠疫情持續衝擊,企業和門店大面積關停,失業率可能會上升至20%以上,居民收入和消費也會大幅受損。3月零售銷售環比下跌8.7%,創有數據以來最大跌幅,同比跌幅也為次貸危機以來新低,尤其是服務類消費受損最為嚴重。考慮到失業加劇和居民財富的大幅縮水,美國經濟陷入衰退可以說是確定性的。
2 金融為何沒危機?要不要剛兌是關鍵
經濟這麼差、股市和垃圾債跌這麼多,美國的金融機構為何沒有像08年那樣,出現大規模破產倒閉,形成金融危機呢?
金融機構要不要對負債端進行剛兌,是會不會出現金融危機的關鍵。金融機構拿了客戶的錢去投資,如果投資虧損的話,要看虧損是由誰來承擔。如果金融機構對客戶承諾保本,也就是進行剛兌,那麼金融機構就要自己承擔虧損,資本金被消耗,就可能出現破產倒閉,導致金融危機。如果金融機構對客戶不承諾保本,虧損就由客戶自己承擔,金融機構的資本金沒有損失,發生金融危機的可能性就不大。
要不要對負債端進行剛兌,是銀行類金融機構和非銀類金融機構最大的本質區別。如果居民把錢存入銀行,銀行拿著存款去放貸款、或者去投資,如果出現虧損的話,銀行需要承擔投資損失,對居民的存款進行剛兌。
但是如果居民把錢交給資產管理類的金融公司,資管公司拿去投資股票等資產,如果股票出現虧損的話,資管公司是不需要承擔損失的,損失都由居民自己承擔。
所以在07年次貸危機發生時,銀行類金融機構是深陷其中的,這也是當時發生金融危機的關鍵。房價大跌,銀行投資的房貸等相關資產出現嚴重虧損,而負債端又要對存款進行剛兌,銀行只能自己承擔損失,資本金被嚴重消耗,出現破產倒閉。根據FDIC統計,08-10年美國累計倒閉了300多家銀行,僅次於89年銀行業危機時期。
而本輪美國出現問題的底層資產是股票和垃圾債市場,這些資產的主要買家是資產管理類的金融機構。從美股投資結構來看,家庭持有份額最高,此外,40%以上被共同基金、養老金、ETF以及保險等非銀機構持有;而從美國公司債投資結構來看,同樣如此,50%以上被保險、共同基金、ETF等非銀機構持有,銀行持有份額不到6%。
而這些資產管理類的非銀金融機構,是不需要對負債端進行剛兌的。也就是說美股雖然跌了很多,但這些虧損主要是由委託人來承擔的,並不需要基金公司來承擔,基金公司的資本金就不會出現損失,破產倒閉的風險就比較小。
所以僅僅美股和垃圾債下跌,引發美國發生金融危機的可能性就不大。
從各類金融機構的槓桿情況來看,當前美國金融體系也要比08年時要穩健得多。銀行類金融機構的資本充足率,遠高於監管要求的最低水平,一級資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均較08年金融危機時大幅提升30%左右。截止2019年6月,銀行持有槓桿貸款及相關產品(「有毒資產」)的比重僅7%左右,風險暴露程度較低。
美國證券公司的槓桿率處於歷史低位,保險公司槓桿率則分化明顯。截止2019年2季度,證券經紀商的槓桿率僅15.9%,較08年高點下降了56%,近期相對穩定,處於歷史低位,抵禦風險能力強。人壽保險和財產損失保險公司則分化明顯,財產保險公司的槓桿率水平僅3%,較08年下降了一半;但人壽保險公司槓桿率在近期不斷上升,是一個潛在的風險點。
3 也要警惕經濟衰退的「連鎖反應」
但是近期的一些高頻指標顯示的風險,也值得我們持續關注。
根據標普全球統計,2020年1季度美國有超過300家企業被降級,佔總評級調整的比例高達90%,僅次於01年和09年,其中75%的降級發生在3月份。50%左右被降級的企業屬於媒體和娛樂、石油和天然氣、消費品以及零售和餐廳等行業。隨著經濟的停擺,預計有更多的企業被降級,企業違約風險在上升。
商業貸款逾期還款率大幅上行。據Trepp數據顯示,美國4月商業抵押貸款逾期還款率大幅上行至10%,較3月上升了6個百分點。分行業來看,服務類行業最為嚴重,酒店逾期還款率高達25%,零售業逾期還款率也超過10%。
居民債務違約增加。根據美國抵押貸款銀行家協會(MBA)數據,在3月2日至16日期間,申請延期還款數量增加了1270%,在3月16日至3月30日期間又增加了1896%。同時,該數據顯示,截止4月26日,抵押貸款逾期還款率已經從3月2日的0.25%大幅飆升至7.54%。
房租違約率也在大幅上升。美國NMHC數據顯示,4月前5日房租違約率高達30%,儘管到月中有所下滑,但違約率仍接近20%,較3月同期上升近10個百分點。
租房群體未來風險會更大,因為租房群體中有財務負擔(即30%的收入用於住房支出)的比例接近50%,疫情衝擊使得這類群體違約風險更大。據紐約聯儲調查,家庭在未來三月債務違約的可能性大幅上行,接近13年高點,尤其40-60歲之間的人群提升最為明顯。
同時,3月以來美國抵押貸款再融資申請激增,數值接近去年同期的3倍,而購房市場卻冷清,抵押貸款購買指數創2015年來的新低;截止4月10日,美國房屋銷售合同籤約量周度同比下跌54%,較1-2月平均增速下滑了60多個百分點。
可見,疫情對房屋銷售活動和居民購買力都造成了一定的衝擊。如果未來需求持續走低,美國房地產市場也將面臨下行壓力,而房價一旦下跌,抵押品價值縮水,帶來的連鎖問題會更多。
總結來說,僅僅股市和垃圾債市場的下跌,並不會直接導致美國發生金融機構的危機。在美聯儲一系列操作下,市場的流動性危機也早已大幅緩解。但是美國經濟的衰退是確定性的,居民收入減少,企業面臨破產倒閉的風險,這些都可能威脅到銀行類金融機構的穩健性,需要保持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