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宏觀:美國為何沒發生金融危機?要不要剛兌是關鍵

2020-12-15 金融界

來源:金融界網站

作者:梁中華 李俊

摘要

1、經濟的大危機:財富縮水、收入減少。美國居民資產中近50%為股票和房地產,此次股市大跌或造成居民財富縮水5.1萬億美元,接近08金融危機時的一半。財富的縮水或造成居民消費減少1.4萬億美元,加之疫情持續衝擊下企業和門店大面積關停,失業率可能會上升至20%以上,也會導致居民收入和消費的受損。考慮到失業加劇和財富的大幅縮水,美國經濟陷入衰退可以說是確定性的。

2、金融為何沒危機?要不要剛兌是關鍵。金融機構要不要對負債端進行剛兌是會不會出現金融危機的關鍵,這也是銀行類和非銀類金融機構最大的本質區別。07年次貸危機發生時,銀行類金融機構深陷其中,是發生金融危機的關鍵。而本輪美國出現問題的底層資產是股票和垃圾債,這些資產的主要持有人是資管類金融機構,不需要對負債端進行剛兌,因此引發金融危機的可能性不大。同時,從各類金融機構槓桿情況來看,當前美國金融體系要比08年時穩健得多。

3、也要警惕經濟衰退的「連鎖反應」。今年1季度美國企業降級比例飆升至90%,接近經濟危機時期,其中75%的降級發生在3月份,隨著經濟的停擺,預計有更多的企業被降級,企業違約風險在上升。同時,在疫情影響下,4月商業抵押貸款逾期還款率、家庭抵押貸款逾期還款率以及房租違約率均大幅上升。此外,疫情對房屋銷售活動和居民購買力都造成了一定的衝擊,如果未來需求持續走低,房價下跌,抵押品價值縮水,帶來的連鎖問題會更多。

1 經濟的大危機:財富縮水、收入減少

美國居民資產中,有將近50%為股票和房地產。在08年金融危機時期,股市和房地產的崩潰導致居民財富大幅縮水。自2007年3季度至2009年1季度期間,居民財富縮水了11萬億美元,其中股票資產縮水9萬億美元。儘管美國房價下跌到2011年中旬才結束,但股市開啟了10年牛市行情,抵消了房地產對居民財富的部分拖累。

本輪美國居民財富已經縮水了大概5.1萬億美元。受原油糾紛和新冠疫情衝擊,美股自2月19日開始下跌,今年道瓊工業平均指數和標普500指數平均跌幅達到15%。考慮到2019年第4季度居民的股票資產為34.2萬億美元,股市大跌或造成居民財富縮水5.1萬億美元,接近08年金融危機時的一半。

美國居民財富縮水或造成消費減少1.4萬億美元。根據生命周期假設,居民消費行為受到預期收入和財富水平的影響,一旦居民財富大幅縮水,勢必會影響到消費。根據Fredj Jawadi等(2014)測算,居民消費支出對金融資產的彈性為0.28,即金融資產每減少1美元,消費支出將減少0.28美元。因此,美國居民財富的減少將造成消費支出減少1.4萬億美元。

消費佔美國GDP的比重一直在7成左右,是美國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再加上新冠疫情持續衝擊,企業和門店大面積關停,失業率可能會上升至20%以上,居民收入和消費也會大幅受損。3月零售銷售環比下跌8.7%,創有數據以來最大跌幅,同比跌幅也為次貸危機以來新低,尤其是服務類消費受損最為嚴重。考慮到失業加劇和居民財富的大幅縮水,美國經濟陷入衰退可以說是確定性的。

2 金融為何沒危機?要不要剛兌是關鍵

經濟這麼差、股市和垃圾債跌這麼多,美國的金融機構為何沒有像08年那樣,出現大規模破產倒閉,形成金融危機呢?

金融機構要不要對負債端進行剛兌,是會不會出現金融危機的關鍵。金融機構拿了客戶的錢去投資,如果投資虧損的話,要看虧損是由誰來承擔。如果金融機構對客戶承諾保本,也就是進行剛兌,那麼金融機構就要自己承擔虧損,資本金被消耗,就可能出現破產倒閉,導致金融危機。如果金融機構對客戶不承諾保本,虧損就由客戶自己承擔,金融機構的資本金沒有損失,發生金融危機的可能性就不大。

要不要對負債端進行剛兌,是銀行類金融機構和非銀類金融機構最大的本質區別。如果居民把錢存入銀行,銀行拿著存款去放貸款、或者去投資,如果出現虧損的話,銀行需要承擔投資損失,對居民的存款進行剛兌。

但是如果居民把錢交給資產管理類的金融公司,資管公司拿去投資股票等資產,如果股票出現虧損的話,資管公司是不需要承擔損失的,損失都由居民自己承擔。

所以在07年次貸危機發生時,銀行類金融機構是深陷其中的,這也是當時發生金融危機的關鍵。房價大跌,銀行投資的房貸等相關資產出現嚴重虧損,而負債端又要對存款進行剛兌,銀行只能自己承擔損失,資本金被嚴重消耗,出現破產倒閉。根據FDIC統計,08-10年美國累計倒閉了300多家銀行,僅次於89年銀行業危機時期。

而本輪美國出現問題的底層資產是股票和垃圾債市場,這些資產的主要買家是資產管理類的金融機構。從美股投資結構來看,家庭持有份額最高,此外,40%以上被共同基金、養老金、ETF以及保險等非銀機構持有;而從美國公司債投資結構來看,同樣如此,50%以上被保險、共同基金、ETF等非銀機構持有,銀行持有份額不到6%。

而這些資產管理類的非銀金融機構,是不需要對負債端進行剛兌的。也就是說美股雖然跌了很多,但這些虧損主要是由委託人來承擔的,並不需要基金公司來承擔,基金公司的資本金就不會出現損失,破產倒閉的風險就比較小。

所以僅僅美股和垃圾債下跌,引發美國發生金融危機的可能性就不大。

從各類金融機構的槓桿情況來看,當前美國金融體系也要比08年時要穩健得多。銀行類金融機構的資本充足率,遠高於監管要求的最低水平,一級資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均較08年金融危機時大幅提升30%左右。截止2019年6月,銀行持有槓桿貸款及相關產品(「有毒資產」)的比重僅7%左右,風險暴露程度較低。

美國證券公司的槓桿率處於歷史低位,保險公司槓桿率則分化明顯。截止2019年2季度,證券經紀商的槓桿率僅15.9%,較08年高點下降了56%,近期相對穩定,處於歷史低位,抵禦風險能力強。人壽保險和財產損失保險公司則分化明顯,財產保險公司的槓桿率水平僅3%,較08年下降了一半;但人壽保險公司槓桿率在近期不斷上升,是一個潛在的風險點。

3 也要警惕經濟衰退的「連鎖反應」

但是近期的一些高頻指標顯示的風險,也值得我們持續關注。

根據標普全球統計,2020年1季度美國有超過300家企業被降級,佔總評級調整的比例高達90%,僅次於01年和09年,其中75%的降級發生在3月份。50%左右被降級的企業屬於媒體和娛樂、石油和天然氣、消費品以及零售和餐廳等行業。隨著經濟的停擺,預計有更多的企業被降級,企業違約風險在上升。

商業貸款逾期還款率大幅上行。據Trepp數據顯示,美國4月商業抵押貸款逾期還款率大幅上行至10%,較3月上升了6個百分點。分行業來看,服務類行業最為嚴重,酒店逾期還款率高達25%,零售業逾期還款率也超過10%。

居民債務違約增加。根據美國抵押貸款銀行家協會(MBA)數據,在3月2日至16日期間,申請延期還款數量增加了1270%,在3月16日至3月30日期間又增加了1896%。同時,該數據顯示,截止4月26日,抵押貸款逾期還款率已經從3月2日的0.25%大幅飆升至7.54%。

房租違約率也在大幅上升。美國NMHC數據顯示,4月前5日房租違約率高達30%,儘管到月中有所下滑,但違約率仍接近20%,較3月同期上升近10個百分點。

租房群體未來風險會更大,因為租房群體中有財務負擔(即30%的收入用於住房支出)的比例接近50%,疫情衝擊使得這類群體違約風險更大。據紐約聯儲調查,家庭在未來三月債務違約的可能性大幅上行,接近13年高點,尤其40-60歲之間的人群提升最為明顯。

同時,3月以來美國抵押貸款再融資申請激增,數值接近去年同期的3倍,而購房市場卻冷清,抵押貸款購買指數創2015年來的新低;截止4月10日,美國房屋銷售合同籤約量周度同比下跌54%,較1-2月平均增速下滑了60多個百分點。

可見,疫情對房屋銷售活動和居民購買力都造成了一定的衝擊。如果未來需求持續走低,美國房地產市場也將面臨下行壓力,而房價一旦下跌,抵押品價值縮水,帶來的連鎖問題會更多。

總結來說,僅僅股市和垃圾債市場的下跌,並不會直接導致美國發生金融機構的危機。在美聯儲一系列操作下,市場的流動性危機也早已大幅緩解。但是美國經濟的衰退是確定性的,居民收入減少,企業面臨破產倒閉的風險,這些都可能威脅到銀行類金融機構的穩健性,需要保持警惕。

相關焦點

  • 金融危機席捲全球?一文讀懂土耳其風波真實影響
    華泰宏觀指出,我們正處在美元周期第三輪上行階段,美元升值周期末期往往伴隨新興市場貨幣危機。廣發宏觀團隊在最新的研究報告中表示,美元周期將影響新興經濟體基礎貨幣投放、內外部融資條件以及槓桿水平。美國GDP平減指數(The US GDP deflator )從一季度的2%上升到二季度的2.4%,為2007年四季度以來的最高水平。二季度的核心PCE通脹率同比增長為1.9%,一季度只有1.7%。這一切都是促使貨幣政策會更加趨於緊縮的關鍵因素。
  • 要不要救美國與怎麼救 金融危機下的"中國角色"
    這次金融危機給中國在國際金融領域扮演更重要角色提供了非常難得的機會。讓我們拭目以待。  金融危機對中國的影響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日前應約與英國首相布朗通電話,就當前國際金融形勢交換看法。溫家寶指出,這場危機對中國的影響是有限的、可控的。只要保持清醒頭腦,增強憂患意識,積極做好各項應對工作,我們有信心維護中國金融市場的穩定。
  • 美國已進入「金融危機」邊緣?為何說:要防止中國房價「暴跌」?
    隨著疫情在國外漸漸發酵,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發表言論:「當前歐美已經來到金融危機的邊緣,未來需要關注美國上市公司債券是否會發生大規模的違規,這可能是危機爆發的導火索」。如今,美國經濟已經被多國媒體「唱衰」。前幾日,日媒針對「美國受疫情影響較重」的情形發表了看法:在世界上被視為「一強」的美國經濟衰退風險正在升高。
  • 美國金融危機已過?未來兩周非常關鍵
    要聞 美國金融危機已過?未來兩周非常關鍵 2020年3月25日 17:27:33 國泰君安證券本文來自 微信公眾號「宏觀長春」。作者:花長春、田玉鐸、張捷。導 讀我們從資產負債表視角來復盤美國百年金融史,建立兩套能夠識別美國股災性和系統性金融危機的模型。
  • 為什麼美國總是發生金融危機,而中國沒有發生過較大的金融危機?
    往近了說,2008年,由美國次貸危機所引發的金融危機席捲全球,給全球經濟造成了巨大的破壞,美國、日本、歐盟等主要發達經濟體均深陷其中。 不過有一個國家卻成功避免了經濟衰退,在金融危機之後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火車頭」。想必大家也知道,這個國家就是中國。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美國總是發生金融危機,而中國沒有發生過較大的金融危機?
  • 美國次貸危機十周年,世界金融發生了哪些變化
    川普政府執行的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政策,使其與中國、歐盟、日本、加拿大等諸多國家發生了貿易摩擦,這些摩擦若不儘快解決,會打亂以往幾十年形成的全球產業鏈,減少貿易和投資,將全球經濟復甦扼殺於搖籃之中。與此同時,仍不應忘記,從更深層的角度看,金融對全球經濟起著與貿易同樣重要的作用,具有同樣甚至更重大的影響。這次金融危機的起源不正是從美國次貸危機開始的嗎?
  • 申萬宏觀:亞洲距離爆發大範圍的金融危機還有多遠?(組圖)
    最後,金融制度和監管環境與東南亞金融危機爆發時相比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一是各國逐漸放棄了固定匯率制,選擇了更具有彈性的浮動匯率制或是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這使得風險可以逐漸釋放,也降低了國際投機資本的套利空間。二是各國在推行資本帳戶開放時,更加注重宏觀審慎管理。這些都使得亞洲經濟體受到金融衝擊的可能性顯著降低。綜上,我們認為亞洲尚不具備爆發大範圍金融危機的條件。
  • 反思美國金融危機
    危機是如何開始的?又是如何蔓延的?決策層是如何努力應對危機的?均在本書中給出了答案。自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爆發,距今已十年有餘,但危機中所折射的金融監管、金融系統脆弱性及金融創新等方面的經驗與教訓,於今仍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 美國又想趁金融危機剪羊毛、甩鍋?
    中國外債規模很低,沒必要儲備高達3萬億美元的外儲,降到1.5萬億基本夠用了,沒必要為美國過度消費和舉債融資,過度持有隻有零點幾利息的美國債券。而且中國吸收了1998年亞洲金融(港股00662)風暴東南亞國家的教訓,一直對短期資本帳戶開放十分謹慎,關鍵時期可以動用臨時資本管制。
  • 如何應對美國全面轉嫁金融危機
    次貸危機中,美國金融市場先從次級抵押貸款市場被爆破開始,引發了全面金融危機,信用危機問題嚴重,全球金融中心地位動搖。2019年,我國首先全面清理了網際網路金融泡沫,並通過宏觀調控明確抑制房價上漲,阻止了房地產泡沫化的進一步擴張,同時不斷強化實體經濟,為實體經濟的穩定與科技進步創造條件,而國內A股又長期低迷不存在泡沫問題,這就令我國在應對此輪金融危機中相對從容。
  • 淺談美國金融危機的原因及其影響
    論文關鍵詞:金融危機,金融創新,金融監管,過度消費    發端於美國的次貸危機正在一步步演化和擴大為一場全球金融危機。其時,危機剛爆發時,很少有人預料到,美國次級抵押債券市場的這場疾患會迅速星火燎原;更想不到它會在全球範圍內引發如此大的連鎖反應。
  • 中泰證券李迅雷:一場不亞於2008年次貸危機的金融危機將爆發
    於是我在2月28日召集了中泰研究所總量團隊的電話會議,就國內外經濟形勢和資本市場問題進行討論。儘管大家對此次疫情會否導致美國發生系統性風險的爭議頗大,但金融工程部的首席分析師唐軍認為認為海外疫情失控的概率很大,見3月2日發表的《海外疫情失控的概率有多大?》這更堅定了我的判斷:一場不亞於2008年次貸危機的金融危機將爆發,而且很難管控住。
  • 為何美聯儲未能預測2008年次貸危機的發生?
    為何美聯儲未能預測2008年次貸危機的發生?第二件軼事發生在2014年他卸任美聯儲主席之後。他看中了普林斯頓附近的一個大房子,便去一家銀行申請房產貸款。不可思議的是他的房貸申請居然被銀行辦事員拒了!理由是申請人沒有固定職業,沒有穩定的收入來源,貸款風險太高!次貸危機書中提到,在危機發生之前,幾乎所有的美聯儲成員以及所有的經濟學家都沒有預測到危機的發生。
  • 「新興國家貨幣貶值,難引發金融危機」
    但是有一些國家卻是另一種情況,資本帳戶有儲備,也有順差,但其匯率彈性不夠,最後出事兒了,這個指標我覺得非常關鍵,就是資本帳戶和匯率彈性的匹配程度。NBD: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會不會重演?張明:儘管當前全球金融市場動蕩不安,但新一輪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在即的說法站不住腳。當然,個別國家爆發危機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造成大規模國際金融危機爆發的可能性依然很低。
  • 2009.02:美國金融危機對中國的警示(韓晶)
    二是美國金融危機已經開始波及到全球黃金、原油期貨和外匯等金融市場,可能會引起世界金融市場的一次重新定價。三是全球性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的風險加大,而對於宏觀經濟而言,資本市場的傳染效應很強,美國金融危機對其他資本市場的溢出影響,風險厭惡的普遍上漲以及人們對經濟增長信心的下滑都使得世界經濟有衰退之憂。所以,美國金融危機將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繼續考驗全球金融市場抗震能力。
  • 按揭凱恩斯主義:美國金融危機之源?
    緊接其後的歐洲債務危機、中國2015股市震蕩、2018金融去槓桿衝擊波……一次次刷新國人對金融的體認,也格外警惕有關金融的一切。不過,2008年金融危機產生的原因,在危機發生之初的兩三年間雖一度意見紛紜,之後便似乎煙消雲散了。最近在國內翻譯出版的美國西北大學教授、「新財稅社會學」代表人物莫妮卡·普拉薩德的《過剩之地:美式富足與貧困悖論》,則重新引發了對這一議題的關注。
  • 李迅雷:一場不亞於2008年次貸危機的金融危機將爆發
    來源:金融界網站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今日發文推薦中泰證券分析師徐馳和張文宇的研報——《美國資產負債表的「三重坍塌」如何演繹——本輪危機與1929大蕭條比較》。在推薦文章中,李迅雷表示自疫情在海外蔓延後,隱約地感到美國經濟可能會被疫情拖累,全球經濟衰退的步伐會加快。隨著美股出現大跌,我估計持續11年之久的美國股市見頂了,而且可能會觸發系統性金融風險,波及全球。一場不亞於2008年次貸危機的金融危機將爆發,而且很難管控住。
  • 中泰金融:疫情之下 美國對衝基金的「槓桿」風險有多大?
    來源:金融界網站作者: 中泰金融 投資要點美國金融投資機構的風險評估:對衝基金風險最高。由於LTCM的超高槓桿並不具備普遍意義,2007-2008美國金融危機的數據更有可比性。財務槓桿低於08金融危機。2019Q2美國對衝基金的財務槓桿均值為1.7,低於2008年金融危機前的2.6(2017年中),高於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的1.4(2019年3月),可見08金融危機期間,對衝基金整體經歷了顯著的去槓桿過程。
  • 中泰證券:美國股市此次金融風暴明顯好於08年 很大概率不會出現...
    來源:金融界網站今日下午消息,中泰證券銀行團隊戴志峰發布研報《此次金融風暴會否再現「雷曼」——美國大型金融機構現狀與08年對比》,中泰證券認為,判斷美國本輪是否會有大型金融機構陷入危機,對資本市場比較重要。
  • 歐盟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新一輪的金融危機即將爆發
    義大利政治前景撲朔迷離,加上對中美貿易戰的擔憂,全球金融體系不穩定因素大量出現。據美國《華爾街日報》30日報導,「金融大鱷」索羅斯認為,美元飆升和新興市場的資本外逃,可能導致另一場重大金融危機發生。中國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如今距離2008年金融危機已10年,目前的經濟復甦實際上充滿矛盾和不確定性,潛在的金融風險確實離我們越來越近,歐洲是可能引發這種危機的一個原因。但和歐洲相比,中國目前處於安全地帶,足以應對可能發生的金融風險衝擊。30日,韓國KOSPI指數(右)盤中跌幅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