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邊開裂、鐵板彎曲,看上去就好像被人揍了一頓……而且,可以看出鐵皮非常的薄,難以擺脫「豆腐渣工程」的嫌疑。四川廣元在汶川地震時曾是重災區,這裡建的學校難道不應該更結實、牢固嗎?(4月21日 中國新聞網)
學校是人員密集的場所。一旦發生事故,往往造成群死群傷。因而,對學校建築的質量要求也就相對較高。然而, 這一建成於2011年8月的樓房,使用事件還不到5年,其門已破得不成樣子,說其是「豆腐渣」那是半點也不冤。
其實,「豆腐渣工程」層出不窮。有腳一跺就是窟窿的河堤、被大風颳掉的陽臺,有用鑰匙就能插進5公分左右的牆體、以蘆葦杆當鋼筋築成的堤壩,也有通車18天就出現路基沉陷的公路、總投資23億卻連施工者也「不敢坐」的鐵路線......與這些觸目驚心的「豆腐渣」相比,「紙殼門」雖令人堪憂,卻也算不得什麼大問題。
工程建設關係到國計民生,堪稱百年大計。然而,卻有一些人毫無底線意識,在憑藉權力、關係、金錢承包到建築工程後,為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或擅自篡改設計、或偷工減料、或以次充好,或層層承包。在層層剝皮之下,一個個投入巨資的工程項目最終變成了「豆腐渣」。
據統計,在一些地方近些年發生的腐敗大案要案中,90%以上與建築工程領域項目有關。在中紀委進行的一次調查中,建築工程領域也被群眾選為5大腐敗領域之首。「工程建起來,幹部倒下去」,這一頗為流行的順口溜,正是工程建設領域腐敗頻發的真實寫照。因而,必須警惕「豆腐渣工程」背後的腐敗。
「豆腐渣工程」,空耗資金、禍國害民,必須毫不留情地打擊。一是依法規範關鍵環節、強化重點治理,推行分權限責;二是推行決策全程紀實,對決策者、插手幹預者、監管者和承建者分清責任、徹底清算、嚴肅追究,決不姑息養奸;三是完善監管機制,加大過程的公開力度,依靠群眾和輿論的力量迫使權力規範運行。
「豆腐渣工程」的屢屢出現,牽涉到盤根錯節的利益鏈。遏制「豆腐渣工程」,黨和政府既要有「壯士斷腕」的決心、「抓鐵留痕」的狠勁,又要有「一抓到底」的韌性,在防範和懲治兩手抓中見實效。
(責任編輯:鄧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