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奉化一幢建成不到三十年的居民住宅樓坍塌,造成民眾生命財產嚴重損失。樓已經倒了,人已經死了,住建部為此下發通知,決定在全國範圍開展老樓危樓的安全排查。
事後大張旗鼓搞排查,進行亡羊補牢式的危機攻關,不如在事先夯實基礎,作好監管,作成百年工程,這是人人都懂的道理,也是各機部門反覆強調的。這個道理,有時甚至被上升到利國利民的政治高度,可見其重要性。但是,為什麼這麼多年來一直只掛在嘴上,落不到行動,形不成結果?在人們的記憶中,這只是又一次的危樓倒塌加又一次的全面整頓,這是第多少次,已無法記得清楚,更無法預計此後還有多少次的類以情況發生。唯一能確定的是,只要「基建拉動」這個國民經濟的「主旋律」不變,此後將後更多!
自改革開放幾十年來,經過大幹快上,可以說讓人感到變化最大的,就是各種建築類硬體設施的日新月異。遺憾的是,不少建築硬體因為缺乏社會責任和文化底蘊等軟體的支撐,顯得並不過硬,多數普通住宅的壽命,只相當於國際標準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中途某日忽然出現無預兆性倒塌,已非新聞,而是令人產生審醜疲勞的常聞。本來屬於為自己在面子上增光添彩的事情,到最後卻全部成了自打自臉的「面子工程」、豆腐渣工程和蒙羞工程,這讓人情何以堪?
實際上,除了我們能想到和看到的如斷橋、塌路、倒樓等各類建築豆腐渣工程外,還有滿世界泛濫的工業類劣次品,大到鐵路建設、飛機製造,小到螺絲釘、洗髮水,幾乎無處不在,無所不包。所以,在國際上名聲大燥的「中國製造」,很多時候是被作為笑料出現在各種場合的。俗話說:害人如害己,這是對中國人自己不重質量、只重數量的短期行為給予的一個強有力的回應。
不論是國內的豆腐渣工程,還是為了發展所付出的環境代價和未來的資源短缺,還是國際上的「中國製造」 陰影,都只是讓極少數人從中獲益而已,卻需要大多數中國人用健康、生命和未來為之買單。可以肯定,此後百年將是國人對負面國際市場形象、國內自然生態、道德生態進行集中修復償還的時期。至於能否修復如初,還清歷史欠帳,卻是一個問號……
有人以「初級階段論」為多數情況下的不負責任進行掩飾,是毫無說服力的。不要說為了別人,僅是為了我們自己,也必須拿出一個端正的態度,有一股敢於面對現實、承認不足的勇氣。為此,有必要從現在就主動放慢經濟發展的速度,開始注重發展的質量,加大對包括建築工程和工業產品等各類豆腐渣工程在內的所有生產性行業進行全面排查和追責,以實現三個目的:一是減速,讓此類遺害後人的邪氣歪風不再大量出現;二是剎車,對既有的豆腐渣工程進行整治和追責,還國人以信心;三是還原,給國人和世人一個相對好的生活和生存環境,讓世人重拾消費信心,讓國產貨有重新走出去的實力。
總而言之,我們除了一個個經濟上的豆腐渣工程,還有社會的;除了國內的,還有世界的。在某些人眼中看似小小的豆腐渣工程,對中國來說,卻是一個很沉重的時代命題和幾代中國人必須背負的精神十字架。其未來修復成敗於否,可以說直接關係到中國民族的復興之路。因為,任何民族的偉大復興,都不應該將基礎建立在一塊塊的豆腐渣之上。(金仲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