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不管帝王還是將相,在他們登基繼位或人生得志的時候開始,就開始明裡暗裡地籌備建造自己的陵墓之事,以便死後也還可以繼續永久地享受在世時的權威富貴和輝煌奢華。
而作為攻滅六國首次完成中國大一統的政治人物,也是中國第一個稱皇帝的君主秦始皇更是如此。
史傳秦始皇在剛做皇帝的時候就已經在為自己的陵墓建造和選址做準備。於是他命令自己的親信以及尋找天下有名的風水大師為自己的以後尋找堪點陵墓龍穴,可是沒有想到的是找了好久都沒有找到,但是誰也沒有想到最後卻讓秦始皇自己找到了,位置就在當時的都城鹹陽外的驪山(今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城南)。
關於秦始皇陵墓的選址點穴到底有沒有或者是不是哪個風水大師天眼欽點?史書上沒有明確記載的,是真的沒有呢還是秦始皇嬴政有什麼目的故意隱瞞事實?這個撲朔迷離的問題成了後世人們尋思的千古之謎。以本編的認為,如此一位權貴勢力達到絕對巔峰的雄心勃勃而且剛徵服統一六國的秦皇帝自己親自出宮去尋找自己的墓穴一事不太可能!
對於秦始皇陵墓的建造,從相關史料傳說中只得知 工程主持設計是丞相李斯。李斯(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年),汝南上蔡(今河南省駐馬店市上蔡縣蘆崗鄉李斯樓村)人。秦朝著名政治家、文學家和書法家。監工少府令章邯,(章邯,秦朝著名將領,上將軍)。共徵集了72萬人力,動用修陵人數最多時近於80萬。秦始皇陵工程之浩大、用工人數最多、建造持續時間最久,這些都是前所未有的。
那麼為什麼秦始皇陵墓為什麼蓄意坐西向東,一直指向東方?問題可以從以下這些去探究和思考。
首先,東方是日出的地方,太陽升起,東方一片紅。代表朝氣、陽氣、能量、活力、光明、輝煌、吉祥、喜慶、恆久……
古人對陰陽日月的神秘和敬畏而對太陽的敬畏和對東方的崇拜。
一、話說秦始皇的大半生都在為徵服東方六國、統一天下而奮鬥,所以,當初建陵墓時,就已經開始彰顯出徵服東方六國的決心,大有不滅六國不回頭的雄心壯志。統一後,為了在自己死後依然能注視著東方,以防天下動搖犯亂,依然堅持朝向東方,顯示著千古一帝的堅定和恆力。
二、古人以左為東。左就是代表東方。古人還以左為上、以左為尊、以左為重、以左為貴。而秦始皇陵之所以坐西向東,與秦漢之際的禮儀內容有關。在秦始皇時期,尊者就是坐西向東的。根據有關文獻記載,主人之位皆坐西向東。《史記.項羽本紀》在記載鴻門宴時說「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這些都是當時主人面向東坐的禮儀實例。這樣看來,秦始皇生前是天下之主,天下唯其獨尊,為了保持「尊位」,死後的陵墓理所當然地也要坐西向東了。
三、有堅持認為秦人起源於中國西部的學者認為,秦人採用「頭朝西方」的葬俗,是想彰顯他們來自中國西部。所以不僅是秦始皇陵墓的朝向東,據考察,陝西境內已發掘的900多座秦墓,絕大部分都是東西向(坐西向東)。秦公陵園的32座大墓,也全部面向東方。
四、《史記》有說,秦始皇生前為求長生不老,遂派方士徐福尋覓蓬萊仙境,還多次親自巡遊。想起當初滿懷期待志在必得地「遺徐福發童男女數千人,向東入海求仙人。」誰知日盼夜盼,望穿秋水望不穿東海浩渺。徐福一去杳無音訊,一去不復返,秦始皇的美好願望破滅。於是很容易也讓人想像到,或許秦始皇生前無法求得長生不老之藥,而徐福東渡情況未卜,好歹沒有一個結果,對長生不老的美好追求於心不服、死不瞑目。只好死後面朝東方,還留有幻想以求得到神仙引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