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中秋到,月餅與古代那些皇帝們不得不說的故事

2020-12-19 大明王朝內閣行走

導讀:歡迎來到百家號飛奔的行李箱啊,歡迎點擊上方藍色「關注」,如果喜歡本文,請各位小夥伴兒點讚、轉發,感謝支持~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又是一年中秋到,月餅與古代那些皇帝們不得不說的故事

今天是9月18日,農曆是八月初九,離一年一度的中秋節還有五天,小夥伴兒們準備好月餅了麼?說起月餅,現代人對中秋吃月餅已經司空見慣了,甚至有不少地區的糕點鋪子裡頭,除了中秋供應月餅之外,在一年當中的其他時間也都在供應月餅,它已經變成了糕點中的一個常見品種了。可是,各位小夥伴兒知道月餅的來歷麼?

聽到這個問題,不少小夥伴兒可能要說了,不就是朱元璋將紙條藏在餅中的事兒麼?但小編會這麼送臉上門麼?嘿嘿,實際上,月餅的起源要遠遠早於元末明初,只是那個時候並沒有將這個圓圓的餅子跟中秋、團圓等現代的一些寓意聯繫起來,而且在史料中記載,不僅僅是大明洪武帝朱元璋跟月餅有關係,還有其他的皇帝也跟月餅有關聯呢。

大家都知道的,古代的皇權號稱是君權神授,所以對於那些天之子們而言,最最重要的事情就兩件:一件是兵事,一件是祭祀,也就是那句「國之大事,唯祭與戎」。各位小夥伴兒看到了沒?祭祀還在兵事之前,當然了,一般而言兵事跟祭祀也是不分家的,開拔前要祭祀,得勝凱旋也要祭祀,即使兵敗了同樣要祭祀等等,而月餅在最初的時候同樣跟祭祀相關。

相傳在武德年間,大將軍李靖奉命討伐匈奴,在這年的八月十五凱旋而歸,在高祖李淵大宴群臣之際,有吐魯番的商人趁機獻上一盒圓餅祝捷。圓餅的味道不知道怎麼樣,但要獻給皇帝的,盒子至少是不差的,高祖李淵從侍者手中接過餅盒,拿出圓餅後指著夜空中的明月吟道,「應將胡餅邀蟾蜍」,隨後將胡餅與眾臣分享。

雖然月餅在歷史上的第一次露臉並不是什么正規的場合,但在這種大破匈奴的慶功宴上廣為人知,也算是流芳千古了。各位小夥伴兒不要覺得不可思議哦,唐朝的皇帝可跟明清時期的皇帝不一樣,雖然也掌握著生殺大權,威嚴到不能直視,但他們老李家的皇帝幾乎個個都很親民,架子小的簡直沒朋友。

來到宋朝之時,中秋賞月、吃月餅已經從皇家的祭祀演變成了民間的聚會,不過,據史書記載,這個時候的月餅是蒸製而成的,具體的製作方法已經不可考了,但依照那個時候的烹飪手段來看,應該跟現代的中式水晶糕、桂花糕之類的相仿吧。所以說,今年再有人問月餅的起源的時候,各位小夥伴兒一定不要再說朱元璋了哦,早在宋朝的時候,月餅就已經在民間流行起來了呢。

要說這位洪武大帝跟月餅不得不說的故事,最應該用的詞彙不是起源而是推廣。是的,正是因為各位小夥伴兒都知道的那個故事,朱元璋最終成為了開創大明的洪武大帝,而他在登基之後,每逢中秋佳節的時候,就會將當年起到了重要作用的月餅當做時令糕點賞賜群臣。也正是這位洪武大帝的極力推廣,又經過明、清兩朝之後,中秋吃月餅才正式成為國人節日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對於小編的觀點,各位小夥伴兒有什麼看法?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下你的神回復哦~文/飛奔的行李箱啊原創,轉載請註明飛奔的行李箱啊原創,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儋州故事·歷史]中秋 那些溫馨的月餅故事(配圖)
    美好的日子就這樣一年一年的在圓圓的月亮下面過去了,圓圓的月亮亙古不變,皎潔的月光下,吃著香糕的古鎮人薪火相傳,悲歡離合。老人用那雙粗糙的手不停的撫摸每一個模具,每翻一個,就跟我們說上一個故事。奶奶的父親上世紀三十年代從廣東搬來的,廣東人愛喝早茶,會做糕點,因此,父親來到新州後,就開了一家「裕和糕點店」,平時專做面點,到中秋時,就做各種各樣的月餅。那時,「裕和糕點店」名揚儋州,那大、三都、峨蔓、木棠等地的人都到店裡買糕點,特別是中秋時,來購買月餅的人把店擠得水洩不通。
  • 月餅 月亮 又到一年中秋時!
    超市裡壘起高高的月餅山,電梯間裡滾動播放著大閘蟹廣告。日子晃悠著又到了中秋節,這是一個神奇的節日,就因為每年這一天,月亮、地球、太陽接近一條直線。這樣一個自然的天文現象,我們卻賦予它很多美好的意義祝福、團聚、圓滿……據說要排隊才能買到?
  • 我和月餅不得不說的故事
    ——康德每次看到這句話,總是感慨,如果沒有堅持下去,就沒有現在的潘記月餅了。想跟你說說,一個80後和月餅的故事。銷路沒打開,倉庫擠壓,過了中秋降價大清貨。產品發黴,賠錢賠貨,客戶也丟了。有人說:以前吃的是假五仁,你家的太好吃了。有人說:你家的月餅,料太足了,好滿足。
  • 中秋時候,古代皇帝在幹嘛?朱元璋靠月餅滅了元朝
    中秋時候,古代皇帝在幹嘛?朱元璋靠月餅滅了元朝文|童趣歷史「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這是王建所寫的《十五望月》。轉眼又是一年中秋至,那麼,關於中秋又有哪些奇聞軼事呢?
  • 中秋故事 月餅的來歷趣味多
    月餅是中秋節的美味,愛吃月餅的您知道它的來歷嗎?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月餅通常是指人們在中秋節這個特定節日裡吃的餅,通常為圓形。  從歷史記載來看,首次將餅與中秋的月亮聯繫起來,是八月十五大將軍李靖徵討匈奴得勝而歸,唐高祖接過吐魯番商人獻上的胡餅,笑指明月說:「應將胡餅邀蟾蜍」。
  • 中秋好過,月餅難吃|據說古代的月餅才正宗?穿越回古代過中秋
    中秋快到了,假期還會遠嗎?今年更是中秋國慶一起過,整整8天的假期,想想都讓人激動,8天長假,我來啦!中秋節有賞月、吃月餅、賞桂花、喝桂花酒等習俗,然而對於小時候的小編來說,什麼月亮桂花的都得靠邊站,月餅才是中秋的唯一大主角。
  • 又到一年中秋時,你知道的中秋節是怎麼來的嗎?
    帝王家都做祭祀活動,那些王公貴族及大臣、文人墨客乃至到民間就流傳起來,大家都在秋夕祭月。月餅的來歷知道了中秋,是不是還少了美味呢,對就是月餅了,中秋節必吃月餅不然就不是中秋節了,哪月餅又是哪個大神想出來的呢,這還得歸功於祭祀,它是祭祀供品具體是誰發明第一個月餅就無從考證了。宋代大詩人蘇東坡有讚美月餅的詩句「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至少能肯定在宋朝肯定已經非常流行吃月餅了。
  • 中秋吃月餅的風俗傳說
    月餅,最初起源於唐朝軍隊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間,大將軍李靖徵討匈奴得勝,八月十五凱旋。  當時有人經商的吐魯番人向唐朝皇帝獻餅祝捷。高祖李淵接過華麗的餅盒,拿出圓餅,笑指空中明月說:「應將胡餅邀蟾蜍」。說完把餅分給群臣一起吃。
  • 中秋和中秋月餅那些事兒
    而到了唐代,全唐詩中有111首記載八月十五賞月的詩歌,在題目中標出「八月十五」或「中秋」所作,或在正文詩句中寫出這一時間。如唐代詩人李嶠寫的《中秋月二首》、詩聖杜甫的《八月十五夜月二首》等。從這些詩句的描述斷定,八月十五賞月,在那時已是文人士大夫階層廣泛流行的習俗。
  • 淺談中秋與月餅的起源,元末一場農民起義讓月餅成為中秋標配食物
    作為傳統大節,自然有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其中一項便是傳說與典故,這些傳說與典故廣泛流傳於民間,民眾代代相傳,諸如「嫦娥奔月」、「月中蟾蜍」、「吳剛折桂」、「玉兔搗藥」等,幾乎人人知曉,成為飯後閒暇之餘相聊的談資,講故事的人說得投入,深情並茂,引人入勝,聽故事的人聽得專心,聚精會神,銘記於心,而後代代相傳,中秋的傳說與故事傳唱至今不衰。
  • 中秋美食月餅,從何而來,有什麼故事
    中秋美食月餅,從何而來,有什麼故事文/@成長新視點月餅,為中國古代傳統食品,別稱有胡餅、宮餅、小餅、月團和團圓餅等,原本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在經過不斷的社會發展和文化演變,逐漸被人們喜愛,並賦予了團圓美好的意義。
  • 中秋月餅節:那些不得不說的英語單詞
    既然是「賞」,"see"等詞彙可以退下了   賞月:watch the moon, admire the full moon,enjoy the glorious full moon   之後是 點燈籠 light lantern   中秋之際,有些地方有燒香和祭拜月亮的風俗。
  • 中秋飲食文化及月餅起源
    眼下,秋涼剛來,月餅已經香滿宿城的街巷了,我們團聚慶祝的計劃,也已經在胸中了。中秋到底魅力何來,誰賦予她這樣的文化內涵……嫦娥奔月的美麗傳說對於中秋的起源,民間一直流傳著多個不同的傳說和神話故事。其中有嫦蛾奔月、朱元璋月餅起義、唐明皇遊月宮等故事。最為人熟悉是嫦娥奔月,嫦娥吃了丈夫后羿的不死仙丹,飛奔到月宮的故事也有多個版本。
  • 中秋節為什麼要吃月餅?中秋節習俗大揭秘
    據說,有一年中秋之夜,唐太宗和楊貴妃爺望皎潔的明月,心潮澎湃,隨口而出「月餅」,從此「月餅」的名稱便在民間逐漸傳開。宋代的文學家周密,在記敘南宋都城臨安見聞的《武林舊事》中首次提到「月餅」之名稱。到了明代,中秋吃月餅才在民間逐漸流傳。當時心靈手巧的餅師,反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作為儀器藝術圖案印在月餅上,使月餅成為更受人民青睞的中秋佳節的必備食品。  中秋節吃月餅據說始於元代,當時,朱元璋領導漢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約定在八月十五日這一天起義,以互贈月餅的辦法把字條夾在月餅中傳遞消息。
  • 中秋源自唐朝,月餅源自明朝,兩者如何碰撞到了一起?
    而在中秋,自古就有很多習俗,至今也在流傳,像賞月、吃月餅、喝桂花酒等等。既然大家都很喜歡中秋節,我們就來談談中秋節的兩三件事吧。中秋節有很多不同的慶祝方式。例如,向月亮獻祭。祭祀月亮的習俗在許多地方都有。它起源於古代對天象的崇拜。具體來說,中秋之夜,餐桌上擺滿了葡萄、蘋果、紅棗等水果,當然還有最重要的月餅。
  • 月餅模子:中秋民俗文化的符號
    一年一度的傳統佳節「中秋節」如期而至,家家戶戶吃月餅賞明月共享幸福團圓的天倫之樂!說到吃月餅,不得不提起月餅模子,月餅模子就是「手工雕刻的月餅模具」。古時候百姓家中必備的生活用品。現代的月餅製作基本上是機械化的生產模式,那種傳統的純手工製作月餅,屬於農耕時代的文化產物,早已淡出了我們的視野,除非現在有些人對自己在家動手做月餅圖個新鮮樂趣,過去那些製作月餅的各式模子早已成為收藏家手中的寶貝了。
  • 中秋節有哪些傳統活動 吃月餅是中秋習俗
    中秋節是中國古代十分重要的一個節日,古代人民對這天充滿了期待和祝福,在這一天裡都會有一些活動舉行,十分熱鬧。又是一年月圓夜,你知道古代傳統活動都有哪些嗎? 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李子、葡萄等時令水果,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宋代,中秋賞月之風更盛,據《東京夢華錄》記載:「中秋夜,貴家結飾臺榭,民間爭佔酒樓玩月」。
  • 古代月餅模子有講究,祭月拜神故事多
    中秋節就快到了,月餅、中秋、團圓節,如今月餅的意義似乎已經遠遠高於食物本身。製作月餅,印模不可或缺,在成都博物館四樓民俗廳,7個糕點模子便是民國時期人們用來製作月餅的工具。而在時間更久遠的月餅模子上,紋樣的類型可是從民風民俗到神話故事都有涵蓋,它們既可以用來區分不同口味的餡,更是故人們寓意於形,表達內心祈望的美好寄託。
  • 史籍告訴你,中秋月餅的由來
    這句民諺,道出了中秋佳節,古代人民用月餅祭供月神的習俗。傳說清代乾隆皇帝曾六下江南。有一次遊到杭州時,正值中秋佳節。一些學士奉獻甜餅給乾隆品嘗。乾隆一邊賞月,一邊吃餅,連聲稱讚道:「好月,好餅,中秋良宵也」。從此,甜餅便成了月餅。學士討好皇帝,這是有可能的。但是從史籍記載來看,說月餅起於清代,則時間上晚了。
  • 記憶中關於中秋月餅的三段小故事
    很久以前,大概幾歲的時候,每到中秋前家裡就會烤月餅,我們小孩子也會在一旁幫忙,木製的模具,壓好一拍就好了。有時也順便烤些做一些長條的棒棒,我們說是幫忙不如說是在等剛出爐的月餅,每次總是很心急,圍著爐子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