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時麗人明月心》:亂世江湖,王宮質愛古裝大戲
有江湖的地方,就有糾紛,就有愛恨。而在王宮這個充滿權欲之地,江湖變得複雜,愛情也難以述說。融合古裝、宮廷、武俠、愛情元素的電視劇《秦時麗人明月心》,就囊括了一個「王宮」的江湖。只不過,這個江湖之「大」,「大」到了秦國、衛國等;這個江湖之「小」,「小」到了每一個俗世之人。但是,「大」「小」江湖的融合,又使得愛情別具風情,因為一旦夾雜著國家(或者說宮廷)的因素,愛情便發生了變化,變得更為虐心,成為了一段風雲變幻的家國故事、一場虐人心動的曠世之戀。
根據小說《秦時明月前傳》改編,由劉新執導,迪麗熱巴、張彬彬、李泰領銜主演,劉暢特別出演,張璇、王汀、邱意濃主演的《秦時麗人明月心》,講述了公孫麗、嬴政、韓申、荊軻四人王宮與江湖的陰謀與愛情的故事。
在整個故事的建構層面,導演劉新和編劇陳慧如、朱先中以故事為王,遵從作品至上的原則,讓這個「江湖」與「王宮」的平行故事在高能甜虐、多角糾葛的情感脈絡中一一呈現。從劇中來看,既沒有俗套的人設,也沒有俗套的故事,並且流露出高品質的特徵,值得期待。劇中,每一集的故事設置鬆弛得當,如開篇嬴政在及冠之前,導演就先鋪墊了各國合縱連橫對抗秦國的大背景,進而將視角對準秦國,以趙姬與嫪毐之事為推進,完成嬴政為王的故事講述。同時,也暗示著嬴政這一人物的性格特徵——殺伐決斷的果敢。
作為成熟名導劉新首部古裝之作,《秦時麗人明月心》通過仿造精雕細琢的古代場景、服裝造型以及貼近觀眾審美的人物對白,完成了快節奏、多反轉、強情節與強情感的敘事建構,塑造了一群在「王宮」與「江湖」生長的人物形象,頗具看點。值得一提的是,這個江湖、宮廷雙線敘事的故事,在新生代、實力派與老戲骨的強大陣容演繹下,既出精又出新,呈現出好看的格調。以至於,《秦時麗人明月心》中的每一個人物,如公孫麗、嬴政、韓申、荊軻、蓋蘭等人的命運扭成一團,形成故事的一個核心點,推動劇情的發展和人物的起伏變化。劇中,當嬴政找到曾救過他性命的公孫麗時,心裡藏著的是滿滿的愛,但他又不能以秦王的身份與之相識,反而是採用隱瞞的方式,表露著自己的愛。然而,等公孫麗離開不久後,秦王又下旨捉拿公孫麗,預示著一場別開生面的愛,就此展開。同樣,韓申、荊軻、蓋蘭等人的命運也隨之改變。如此一來,整個劇的人物就有了深度,人物性格在王宮與「江湖」的變化中立刻變得豐滿立體,有了變化的弧度。
此外,該劇頗有武俠魂兒。作為戰國末年劍客的蓋聶,面對著對手的攻擊,他總是能將功夫運用得恰到好處。劇中,蓋聶先是與公孫麗的爺爺公孫羽一比高下,凸顯出其武功的一流。這是「江湖」的處理方式。在這場對決中,他們兩人的一招一式,都在刀劍下完美的呈現,在暴力之中流露出一種寫意式的美學,讓人看得「爽」。再如,面對著兩個人的追擊,一鐵錘,一刀劍,蓋聶竟然用樹枝與其一戰。刀劍的鋒利,鐵錘的重與樹枝的柔,形成了剛柔相濟的風格,盡顯經典武俠的影像美學精髓。這是「江湖」與「王宮」相結合的處理方式。當然,這種以竹、風、劍等意象來描繪武俠神韻的方式,頗有《一代宗師》的韻味,也凸顯出製作者的「匠人」與「匠心」精神。
這是一部有別於那些在屏幕上描述女人的宮鬥、男人的權謀,且符合現代人審美的帶有一些正劇品相的優質劇,不僅滿足了觀眾在文化精神上的訴求,而且還在男女情感的問題表現上也具「現實」與「虛」之色彩。換而言之,這些人的情感問題,能讓觀眾找到契合點,反映的是當下人的情感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