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導演劉新執導,迪麗熱巴、張彬彬、李泰領銜主演的古裝大戲《秦時麗人明月心》已於10月4日完美收官。雖然《秦時麗人明月心》已經完美收官,但是劇集熱度依舊不減。截至10月9日,優酷單平臺網絡累計播放量已突破33億,主話題#秦時麗人明月心#閱讀量突破17億。
《秦時麗人明月心》已於10月4日大結局,一場虐心動人的曠世之戀和一段風雲變幻的家國故事就此落下帷幕。自該劇開播以來,劇情屢屢反轉抓人眼球,麗姬(迪麗熱巴飾)、嬴政(張彬彬飾)、韓申(李泰飾)、荊軻(劉暢飾)四人的成長曆程和彼此之間的恩怨情仇一直是支撐高潮情節的核心內容。
從結局來看,悲傷的基調早已奠定。《秦時麗人明月心》雖然不是歷史劇,卻還是嚴格按照歷史時間順序和人物命運走向來進行結局安排。即便觀眾已知「荊軻刺秦失敗」的歷史,《秦時麗人明月心》依舊憑藉跌宕反轉的情節設置保留了觀眾對劇情的期待。從情感線來看,麗姬與嬴政之間「以愛為質,被質而愛」的情感糾葛貫穿始終,從開始的相遇,到最終的別離,這之間飽含深情的「相愛相殺」令人動容,同時也對「亂世質愛」作出了最好的詮釋。雖然「紅棗夫婦」沒能迎來幸福的結局讓人遺憾,但這種遺憾也是該劇情感升華的關鍵。最終嬴政失去愛人後的悲慟消解了觀眾對兩人愛恨情仇的糾結,而「藍月下許願」的記憶再度閃回,除了營造首尾呼應的效果,也點出了還原初心的含義。
除了麗姬與嬴政、韓申、荊軻之間愛恨情仇的情感主線外,嬴政與朋友兄弟之間的感情紛爭、與父母之間的親情糾葛,蓋蘭對荊軻的一片痴情、和父親蓋聶的相依為命等其他情感線,則以輔助敘事的方式呈現,使觀眾完全沉浸在劇情之中。愛情、親情等情感的表達一直是影視劇的重要組成部分。不管是愛情中的甜蜜陪伴,親情中的血濃於水,還是其他的情感分支,《秦時麗人明月心》都把握到位。尤其劇中不同角色所映射出的不同人生觀、情感觀,更是引發觀眾對情感話題更加深入的討論。
除此之外,《秦時麗人明月心》雖然一直貫徹女主角的成長視角,但是並沒有局限於大女主的設定,而是從更深層次去體現戰國時代每個人物的悲劇命運。不管是衛國的公孫羽、趙國的李牧將軍、燕國的田光,還是秦王宮內的楚夫人、敏夫人,他們都在自己國之將亡時做了最後的戰鬥。《秦時麗人明月心》沒有單純的武俠,因為每個人奮爭的背後都是自己的夢想、母國的利益;不是單純的宮鬥,因為宮裡的每個女人都有自己的目的,不為爭寵,只為個人的使命。除此之外,演員全員在線的演技,將每個角色都淋漓盡致地展現在觀眾面前,豐富的表情動作和情感傳達將角色的內心感情外化,完美詮釋了人物自身的矛盾性和多面性,為人物的深層內核做出註解。
故事以中國先秦時期為背景,重要的情節設置均以符合真實歷史脈絡發展的方式布置,而歷史留白的部分則給予劇情很大的發揮空間。一方面該劇以二次加工的方式對歷史情節的多個層面進行補充,另一方面也力求在完整保留歷史質感的同時,不斷深化當代人所倡導的主題和精神,比如麗姬與嬴政之間保有獨立自我的情感觀,以及麗姬文能參政、武能出徵的時代女性觀等。廟堂之高也好,江湖之遠也罷,《秦時麗人明月心》敘事之外更多地發掘人物內心的情感衝突,使人物情感更接近觀眾生活。
從社會效益角度來看,《秦時麗人明月心》帶給觀眾的不只是單純的娛樂,不管是嬴政、荊軻等歷史人物的重塑,還是俠肝義膽、家國大愛的壯闊情懷,都能帶來對現實的觀照與思考。俠義將士們胸懷天下、不求回報的純義之心,將劇中「信」與「義」的理念源源不斷地傳達給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