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摩託車是農村主要的交通工具,為何現在卻很少見了?

2020-12-11 農夫也瘋狂

以前摩託車是農村最常見的交通工具,為何現在卻很少見了?

說到農村的代步工具,那一定要說一說摩託車了。在80年代後期,摩託車逐漸在農村裡走俏了,那個時候誰家如果買了摩託車,那真的是絲毫不屬於現在購買一輛幾十萬的小轎車。在進入到90年代以後,摩託車在農村路越來越普及了,農村裡多數家庭都會購買一輛,有些家庭甚至還有好幾輛。

因為在過去,農村的交通確實不便利,路很難走,也沒有什麼合適的代步工具。而摩託車的誕生就成為了很多人的首選,這種兩輪車非常適合在農村的山路上行走,它具有輕巧靈活、機動性能好,油耗也低等優勢,當然了還有更主要的一點,那就是摩託車的價格不貴,性價比非常高,所以也就受到了廣大農民朋友的喜愛。

然而,近些年摩託車在農村裡也逐漸少見了,不僅購買摩託車的人少了,而且很多家中有摩託車的也不願意騎了。這是為什麼呢?曾經「風光無限」的摩託車為何現在在農村也不受歡迎了呢?農村的老農說了幾個方面的原因,你認為有道理嗎?

摩託車的安全係數低

雖然現在農村裡的道路都修好了,相比於過去的土山路是要寬敞、平坦很多,但是車也更多了,交通事故也多了!所以很多的人也不願意騎摩託車了,原因是摩託車畢竟安全係數低,就像村裡老人們常調侃的那樣,汽車都是鐵包肉,而摩託車卻是肉包鐵,一旦發生事故是非常危險的。在過去大家不重視,那是沒得選。而現在生活條件好了,也會選擇更好的了!

年輕人買小車,老年人不敢騎。

在過去,農村裡摩託車是多,但年輕人才是主要消費人群。而現在農村裡都沒幾個年輕人在家裡,何況現在年輕人普遍都是開小汽車了,很少有人開摩託車了,有人還認為騎摩託車沒面子。而那些之前會騎摩託車的中年人,多半都已經老了。人年紀一大,就會膽子更小,也不好靈活掌控摩託車。因此他們要麼選擇電動車,要麼是寧願走路,即便是家中有也不願意騎了。何況現在油價也是在不斷上漲,他們也是用不起。

多數沒有行駛證,抓到就要交罰款。

在農村裡買摩託車的十有九個是沒有行駛證的,而近些年在農村裡對這方面的管理也比較嚴格了。騎行摩託車不僅要有駕駛證,而且摩託車屬機動車,要交交強險、年檢,這些都要花錢。如果其中一項手續沒辦全,那抓到了就會罰款。而農民本來就沒多少錢,所以不願意因小失大,估計這也是農村裡很多人不愛騎摩託車的一個重要原因吧!

對於農村人來說,摩託車承載了一代人的回憶。而如今逐漸被人民所遺忘,這也是時代發展的必然性。估計再過幾十年,在農村也很難再見到摩託車了你認為老農說的幾點原因有道理嗎?

相關焦點

  • 以前農村常見交通工具,使用方便快捷,現在卻很難見到,啥原因?
    摩託車大家肯定都見過,曾經在農村風靡過很長時間。在以前農村,家裡有三件事發生必須要慶祝:一是蓋好新房;二是買到摩託車;三是家裡添丁。摩託車在十幾年前是財富的象徵,只有家裡經濟條件好,才能買的起,就連結婚找對象都會把買摩託車當成條件。
  • 農村以前主要交通工具,幹活兒、外出兩不誤,如今成了破銅爛鐵?
    農村以前主要交通工具,幹活兒、外出兩不誤,如今成了破銅爛鐵?說到農村,不得不提到農村的交通交通工具。說到農村的交通工具,人們印象最深的就是二八大槓。除了二八大槓,到後來演變的架子車,再到後來演變的小飛虎,演變到現如今的三輪車,一步一步演變的時候,你會發現農村也正在經歷不同的變革和改革。農村的出行、交通、務農方式也在發生著天翻地覆的變化。今天筆者在這裡給農民介紹的就是以前農村常見的三輪車。說到三輪車。
  • 農村生活少不了的交通工具,禁止之後對農民生活有哪些影響
    自然一線城市的交通要有序的進行就不得不採取一些強有力而高效的措施,當時摩託車作為主要的交通工具。有幾大特色:噪音大、汙染高、不宜管制,到最後的各種摩託車引起的交通事故,因此北京不得不在1985年就全面禁止了摩託車進城了,到現在陸續都有150多個城市效仿北京,治理髒亂差,首要的事就要先禁摩。在農村從80年代摩託車流行起來,給農村各家各戶帶去了希望。
  • 在現在的生活中,「汽車」是我們每個人出門的主要交通工具
    現在我們每個人家裡基本上都會有一輛汽車,包括現在農村每一家都會準備一輛汽車,更不要說城裡了,所以現在汽車基本上是我們每個人出行必須需要的一個交通工具。還記得以前小的時候,那個時候家裡面基本上沒什麼錢,不光是我們家,就連村上大部分的家裡面有一輛自行車,都已經很不錯了,記得那個時候家裡面有了第一輛自行車,開心的不得了。
  • 已禁摩多年,但摩託車對我們來說僅是交通工具?它還有什麼意義?
    已禁摩多年,但摩託車對我們來說僅是交通工具?它還有什麼意義?而小時候我們也是經常騎著自行車出門遊玩,在後面時代的發展,科技逐漸發達,開始推出了摩託車這樣的交通工具。但是後面也是因為時代的發展和科技逐漸發達,推出了汽車這樣的豪華交通工具,摩託車便逐漸退出大多人的視野,慢慢冷落變成現在的完全被禁止上路,也就是大家常熟悉的禁摩。
  • 農村最常用的十種交通工具看看你用過幾種,最後一種真的是人才!
    人們一直非常依賴交通工具,這使人們能夠更快地到達目的地。隨著交通運輸的社會發展變得更加多樣化,農村交通多樣化。我帶你去看看農村最常見的交通工具。你能看到他們中有多少人使用過嗎?許多車輛只有一個真正的農村嬰兒知道。看完這些後,非常的懷念呢。
  • 80年代到現在,農村交通工具的變遷,農村「土寶馬」你家裡有嗎?
    出生在八九十年代人,見證了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到現在農村幸福生活的變遷,從自行車到小汽車的歲月變遷。就讓我來帶大家看看一看這些年農村交通工具的變遷。90年代的女士自行車到了九十年代中期,大家的日子就好過些了,一些人在外面做些生意,帶回了我們村子第一輛摩託車,那時候家裡有一輛摩託車不亞於現在家裡買輛寶馬車
  • 農村交通工具變遷,認識兩種以上的都是80後了吧!
    最近幾年城市化的成果越來越凸顯,現在大城市的周邊農村幾乎已經認不出是農村的樣子,村子裡水泥道路寬敞乾淨、院子裡停放的轎車也讓人意識到現在的農村經濟已經不一般。現在城市化進程已經過半,很多之前農村所固有的工具之類,逐漸被現代化機械工具所替代,效率更加高,也更省力氣了。
  • 最落後的國家,交通工具是自製木頭摩託車;時速50碼!
    最落後的國家,交通工具是自製木頭摩託車;時速50碼!現在說起交通工具,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會是汽車。但是作為一個摩託車愛好者,擁有一輛機車穿梭在馬路上會更有意思。然而,在菲律賓巴納韋市的一個部落裡生活著這樣一群伊富高人,他們的交通工具是用木頭製作的。
  • 湛江農村的交通工具演變,第一種用了1000多年,太落後了
    湛江有人類居住的歷史約有5000年,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是沒有交通工具的,只能靠肩挑手提。到了西漢末年,中國出現了一種叫獨輪車的交通工具,也是中國最早的車輛。當時這種車比較昂貴,數量又少,只有官家和富戶才能擁有,騎出去就跟現在的奔馳寶馬一樣威風。解放前,早期的自行車只是代步,後來也開始搭客。城鎮的一些車夫、挑夫、腳夫紛紛購置自行車作為搭客使用,就跟後來的「摩的」一樣。1955年,農村搞集體經濟,自行車也被納入歸單車運輸站。
  • 臺灣把摩託車作為主要的代步工具,這是什麼原因?
    在臺灣滿大街跑的最多的就是摩託車,摩託車那種你來我往穿梭的的場景,也是臺灣比較壯觀的一大景觀,而且臺灣長期將摩託車作為主要的代步工具,說來奇怪,這麼多交通工具,為什麼單單將摩託車作為主要的代步工具呢?在臺灣的政策是鼓勵群眾選擇摩託車作為代步工具的,一是摩託車騎起來簡單便捷、方便,二是緩解汽車造成的交通壓力。假如臺灣群眾都開汽車或者坐公交車出門的話,那恐怕每天只有在路上堵堵堵了,而摩託車,恰恰可以解決擁堵的難題,一輛摩託車可以隨時穿梭在大街小巷之間,當然這要在交通規定的範圍 內穿梭,不可以隨意亂竄的。
  • 農村幾種以前常見的動物,現在很少見了,你見過幾個?
    隨著農村高樓的建起,城市不斷向農村土地擴展,農村的山與田都變得越來越少。加上人們把森林變高樓變農田,把野生動物當成進補的美食,很多曾經在農村經常見到的動物,,在現在要麼很少見,要麼已經快走向滅絕的名單了。今天我們就來講講那些以前農村成群,現在卻越來越少見的動物。
  • 農村最拉風的交通工具:造價100元,不用汽油時速可達50公裡!
    農村最拉風的交通工具:造價100元,不用汽油時速可達50公裡!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的日常出行也越來越方便,我們所使用的交通工具也越來越先進。在城市中,最常見的交通工具就是小汽車、電動車之類的了,但是在一些偏遠的農村地區,經濟比較落後,科技也並不發達,他們依然在使用一些落後、簡易的交通工具。在菲律賓的農村有一個神秘的古老部落,部落裡的人都過著非常原始的生活。這些人是菲律賓的少數民族——伊富高人,他們住在蜿蜒的群山上,靠著開墾山上的梯田度日。
  • 當下交通工具將迎來增長紅利,摩託車能分多少?
    但是疫情卻並未好轉,短期內人們對公交車,地鐵等公共運輸必然有所顧忌。政府、專家都強烈呼籲人們騎車代替乘坐交通工具,避免人員密集造成交叉感染。疫情結束後,個人交通工具將迎來一波增長紅利當前疫情膠著期,以及今後一段時間,人們肯定優先會選擇一輛個人交通工具出行,以儘量避開擁擠的公共運輸。相應的汽車,電動車,摩託車,都會迎來一波增長紅利。不出意外,三大車型裡,電動車、摩託車能享受到比汽車更大的增長紅利。
  • 電動車小巧便捷,深受國內車主歡迎,為何在國外卻很少見?
    電動車小巧便捷,深受國內車主歡迎,為何在國外卻很少見?說到交通工具,咱們可以了解下每個國家的市民都喜歡什麼出行方式,比如說日本,人們都喜歡搭乘地鐵出門,自己想去哪裡,坐上地鐵就可以直達目的地,還是很方便的, 再就是很多日本人更喜歡開車或者是騎摩託車出門,這兩種交通工具的速度都更快,很多比較出名的摩託車,也都是產於日本,小朋友們從小就接觸摩託車,他們當地人肯定更支持自家的產品。
  • 清邁的主要交通工具就是摩託車,超級爽還很自由
    在清邁我除了去機場做的雙條車,其餘時間都是小摩託車,在塔佩門附近可以租,離酒店很近,一天不到60人民幣隨便騎。清邁的主要交通工具就是摩託車,超級爽還很自由。雙條車也是可以講價的,我當時就是從200泰銖講到了100泰銖和人民幣20元左右,兩個人從機場到酒店,我問車上的一個歐洲客人,司機跟他要了多少錢,他說要了200泰銖,她是一個人路還比我們近。
  • 此蟲是蝸牛的天敵,過去農村的晚上到處都是,為何現在少見了?
    導讀:此蟲是蝸牛的天敵,過去農村的晚上到處都是,為何現在少見了?進入立夏節氣以後,因為雨水多,日照時間長,再加上溫度快速上升的原因,農作物的生長是非常快的。而在農作物瘋長的同時,一些害蟲也出來活動了,因此防止病蟲害就非常關鍵了。
  • 明明有小車,農民還是喜歡騎摩託車,這是為何?老農給出2個解釋
    而近些年,很多農村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也實現了現代化,便捷的生活圈,完善的交通設施改變了農民的生活,生活質量大大提升,而農民追捧的東西越來越多,很多外出打工的人賺到錢後,也買了車、買了房,日子越來越好,不過,在近些年,筆者發現,很多農民家裡明明有小車,卻喜歡騎摩託車外出,這是為何?對於這個問題,老農給出了2個解釋。
  • 朝鮮農村最常見的兩種交通工具,我國曾也很流行
    說到農村人的交通工具,隨著時代的變遷,發生了很大變化。現在我國農村家庭,不少買了小汽車,有的家庭會買了電動車。隨著新農村建設的開展,農村人的生活環境更好了,村裡的路更寬敞平坦了。以前農村人就算有車,開車回家都很麻煩,因為路況差。現在我國農村地區,基本村村通公路了,都有硬化水泥路。
  • 高郵城區交通工具的變遷史
    高郵城區早期的交通工具為船、馬、轎。民國後期,尤其是新中國建立後,各類機動車輛才逐步發展起來。新中國建立後,隨著交通工具的演變,就業渠道拓寬,黃包車驟減,1960 年左右黃包車全部淘汰。市區內三輪車經交通部門註冊,即可營運。1995年前後,因下崗職工人數漸多、農村剩餘勞力進城等原因,三輪車驟增,至2000年,城區有三輪車約2 000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