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歲錢是一種民俗,也是春節時期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為這個喜慶的節日添上了一絲溫暖和別樣的祝福。但也會因為處理不當而產生糾紛。
今年春節前期,我和丈夫商議好要回娘家過新年,於是,小年這天就買了很多年貨,水果、蔬菜、衣服,一應俱全。春節的前一天我們一家三口開著車回到了農村老家。
父母見我們回來自然非常高興,樂呵呵地迎了出來,中午母親做了一桌豐盛的宴席招待我們。
下午,弟弟一家人也回來了,只是兩手空空什麼也沒拿,我知道他的生活很緊困,也沒多想。晚上,一家人歡聚在一起聊天幹活十分開心。
父母一直生活在農村,以務農為生,過著春種秋收的艱苦生活,家境十分貧寒。我高中畢業後到了城裡打工,後來又嫁到了城裡,與丈夫經營一家旅遊公司。
弟弟從小便在父母的溺愛中長大,養成了好吃懶做的習慣,不知進取。中學畢業後,便輟學在家。幾前年,弟弟也進城打工,在一家鋼鐵廠上班,第二年認識了弟媳,兩人便建立了戀愛關係。可是,由於父母經濟能力薄弱,無力承擔費用,只好由我為弟弟交了十五萬元彩禮,才娶回了弟媳。結婚那天,娘家人都非常感激我和丈夫,我們也覺得有了榮譽,特別高興。
由於弟弟的家庭經濟情況一直很窘困,父母的生活費用就由我負擔,每月寄給他們幾千塊錢。可是我漸漸的發現,父母經常用我的錢接濟弟弟,所以總是沒錢,我只好多寄一些給父母。
大年初一這天一早,弟弟的孩子起床後便跑到母親的房間,給爺爺奶奶拜年。孩子特別聰明,祝福的話說了很多,爸媽高興的一個勁地誇孫子懂事。然後,各自拿出一百元壓歲錢塞給了孫子。這時,弟媳馬上就把孩子喊過去,把錢要走了。然後,又示意孩子給我和丈夫拜年,我們也分別給了侄子一百元壓歲錢,馬上便又被弟媳要走了。
這時,我的女兒也跑到姥姥姥爺面前拜年,說了一些祝福的話,可是,爸媽只是樂呵呵地看著孩子,卻沒有任何表示。女兒又去給舅舅舅媽拜年。結果,弟弟和弟媳也一樣無動於衷。女兒便和弟弟玩去了。
看到剛才發生的一幕,我的心裡不由得有些吃驚。怎麼會這樣?即使應付一下也應該吧?過了一會兒,母親為了打破尷尬的局面,便振振有詞地說道:「你家的經濟條件好,孩子的壓歲錢就免了吧,你弟弟家沒錢,你們也多幫幫他。」
母親的話讓我心裡特別彆扭,難道我就應該這樣一直幫扶你們,我幫扶的還少嗎?你們怎麼會連一點情面也沒有?畢竟我的丈夫也在場。而這時我也明顯感覺到了丈夫的臉色特別難看,心裡一定也非常氣憤。可是,丈夫是一個極有涵養的人,不會輕易暴露內心的想法。可父母和兄弟的行為也實在太過分了,居然連一點面子也不給我留。我心裡暗暗下了決心:以後也要顧及我的家庭,再不幫扶你們!
語滔小語:對於父母偏心這個現象屢見不鮮,人們都有重男輕女的思想,認為兒子將來要為自己養老送終,所以,兒子的利益與自己息息相關。而女兒則是外人,有別人照管,不用自己擔心,所以會無休止地向女兒索取,甚至會成為習慣,覺得女兒應該付出,對於女兒的索取也理所當然。不過大多數父母還是懂得感恩的,這樣無情的現象畢竟少見。
文章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