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回娘家過年,父母給了侄子壓歲錢,才知道自己在娘家的地位

2020-12-19 語滔天下情感勵志

壓歲錢是一種民俗,也是春節時期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為這個喜慶的節日添上了一絲溫暖和別樣的祝福。但也會因為處理不當而產生糾紛。

今年春節前期,我和丈夫商議好要回娘家過新年,於是,小年這天就買了很多年貨,水果、蔬菜、衣服,一應俱全。春節的前一天我們一家三口開著車回到了農村老家。

父母見我們回來自然非常高興,樂呵呵地迎了出來,中午母親做了一桌豐盛的宴席招待我們。

下午,弟弟一家人也回來了,只是兩手空空什麼也沒拿,我知道他的生活很緊困,也沒多想。晚上,一家人歡聚在一起聊天幹活十分開心。

父母一直生活在農村,以務農為生,過著春種秋收的艱苦生活,家境十分貧寒。我高中畢業後到了城裡打工,後來又嫁到了城裡,與丈夫經營一家旅遊公司。

弟弟從小便在父母的溺愛中長大,養成了好吃懶做的習慣,不知進取。中學畢業後,便輟學在家。幾前年,弟弟也進城打工,在一家鋼鐵廠上班,第二年認識了弟媳,兩人便建立了戀愛關係。可是,由於父母經濟能力薄弱,無力承擔費用,只好由我為弟弟交了十五萬元彩禮,才娶回了弟媳。結婚那天,娘家人都非常感激我和丈夫,我們也覺得有了榮譽,特別高興。

由於弟弟的家庭經濟情況一直很窘困,父母的生活費用就由我負擔,每月寄給他們幾千塊錢。可是我漸漸的發現,父母經常用我的錢接濟弟弟,所以總是沒錢,我只好多寄一些給父母。

大年初一這天一早,弟弟的孩子起床後便跑到母親的房間,給爺爺奶奶拜年。孩子特別聰明,祝福的話說了很多,爸媽高興的一個勁地誇孫子懂事。然後,各自拿出一百元壓歲錢塞給了孫子。這時,弟媳馬上就把孩子喊過去,把錢要走了。然後,又示意孩子給我和丈夫拜年,我們也分別給了侄子一百元壓歲錢,馬上便又被弟媳要走了。

這時,我的女兒也跑到姥姥姥爺面前拜年,說了一些祝福的話,可是,爸媽只是樂呵呵地看著孩子,卻沒有任何表示。女兒又去給舅舅舅媽拜年。結果,弟弟和弟媳也一樣無動於衷。女兒便和弟弟玩去了。

看到剛才發生的一幕,我的心裡不由得有些吃驚。怎麼會這樣?即使應付一下也應該吧?過了一會兒,母親為了打破尷尬的局面,便振振有詞地說道:「你家的經濟條件好,孩子的壓歲錢就免了吧,你弟弟家沒錢,你們也多幫幫他。」

母親的話讓我心裡特別彆扭,難道我就應該這樣一直幫扶你們,我幫扶的還少嗎?你們怎麼會連一點情面也沒有?畢竟我的丈夫也在場。而這時我也明顯感覺到了丈夫的臉色特別難看,心裡一定也非常氣憤。可是,丈夫是一個極有涵養的人,不會輕易暴露內心的想法。可父母和兄弟的行為也實在太過分了,居然連一點面子也不給我留。我心裡暗暗下了決心:以後也要顧及我的家庭,再不幫扶你們!

語滔小語:對於父母偏心這個現象屢見不鮮,人們都有重男輕女的思想,認為兒子將來要為自己養老送終,所以,兒子的利益與自己息息相關。而女兒則是外人,有別人照管,不用自己擔心,所以會無休止地向女兒索取,甚至會成為習慣,覺得女兒應該付出,對於女兒的索取也理所當然。不過大多數父母還是懂得感恩的,這樣無情的現象畢竟少見。

文章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春節家宴上嫂子的幾句話讓小姑子心裡涼了半截,這娘家還能回不?
    雖然小蓉已經出嫁七年了,但老公還是一如既往的寵著她,年年春節過年,都帶著兩個兒子,和小蓉一起回娘家,等小蓉在娘家住夠了,再回自己父母家。老公父母呢,要說完全不介意,那也不可能,但表面上,支持小兩口的決定,常回家看看,可不局限於過年那幾年,其他時間,也好著呢。可今年回娘家,小蓉卻覺得分外奇怪。
  • 春節假期,老婆想回娘家過年我不同意,公婆比娘家禮節重
    春節是中國人最重視的節日之一,最讓人開心和幸福的事情就是趕上春運,回家過年,每年春節車廂裡車票緊張,什麼人都有,各行各業的人們穿戴不一,擠在起點相同終點不同的列車上,每個人在途中閉眼微笑時,仿佛能看到他們腦海中回家團圓的樣子。
  • 為什麼嫁出去的女兒不能在娘家過年
    在過去相當長的時期,中國一直有男尊女卑的講究,婦女地位很低,民間還有「嫁雞隨雞、嫁狗隨狗」以及「嫁出去的姑娘潑出去的水」之類的說法,意思都是指出嫁的女人已經成了「外人」,不得無故回娘家,更多的時間是要伺候公婆和丈夫。 如果女兒想在新年時回家給自己父母過年,必須要等到初六以後。
  • 為什麼有這個所謂「初二回娘家」?初二回娘家的習俗是這樣來的
    而出嫁的已婚婦女歷來被是「外人」,因而不能在家裡過除夕和初一,需待老祖宗初一晚上返回後,女兒才可攜夫帶子以回到娘家。已婚女兒由於某種特殊的原因非在娘家過年不可,父母、家人即使嘴上不說什麼,心裡也是不怎麼高興的。因為老一輩還有另外一種說法,說結了婚的女兒若是除夕、初一回娘家,會把娘家吃窮、吃垮,所以早期也常見嫁到外地的女兒除夕前返鄉後,不進自己的家門,而是先寄宿友人家,待初二一早到才回娘家。
  • 農村習俗:女兒不能在娘家坐月子,不能回娘家過年,夫妻不能同房
    很多嫁出去的女人帶著丈夫回娘家,晚上都會很自覺地分開睡,甚至都不睡一個屋子。以前我沒注意這個問題,誤以為是家裡床鋪較少,為了能睡下才不同房睡。後來才知道,不僅是已經結婚多年的夫妻,還是戀愛中的情侶,在娘家都不允許同床。
  • 春節習俗:已婚女不能回娘家過年‖生兩個女兒最幸福?
    據我所知,很多地區春節都有頗多講究。比如,大年初一,不能動針線,「初一動了刀和剪,口舌是非全難免」;不能掃地,不能洗澡、洗衣服,否則會將財運掃掉或洗掉;嫁出去的女兒不能回娘家,會把娘家踩窮。01、為什麼春節不讓回娘家?古人認為,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嫁到夫家便是夫家的人了,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嫁後從夫,夫死從子,不能有自己的主見。大年初一,闔家團圓,女人的闔家應是夫家,而不是娘家,所以,女人出嫁後應該在夫家團圓,侍奉公婆,接待前來拜年的人。
  • 初二,回娘家
    這一天,回娘家的女兒必須攜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女兒回娘家忌回門禮為單,由於傳統上認為單數不吉利,女婿帶回娘家的禮物必需成雙),分給娘家的小孩,並且在娘家吃午飯,但必須在晚飯前趕回婆家。在過去,一家人也會選擇這一天拍張全家福。
  • 俗語「出嫁女年三十不看娘家燈」,女兒真的不宜回娘家過年嗎?
    「出嫁女年三十不看娘家燈」這句話放在過去是一種傳統,是「男尊女卑」時代的產物,還帶有一定的迷信色彩,但放在現在很多年輕人已經沒那麼在意,不過新出嫁的新娘子第一年除夕還是不會回娘家待著的。在過去那個「男尊女卑」的封建社會,女兒出嫁就是外人了,所謂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在新年的除夕和初一是萬萬不可回娘家過的,而且年三十看到娘家的燈火,在老輩人眼裡更是不吉利的象徵,會導致娘家破財的。不是有句老話叫「過一個冬死一個公,過一個年去一石田」,可見在古時候人們還是很信這個的,冬至或者年三十回娘家對雙方家庭都不好。
  • 你會選擇在娘家過年嗎?我採訪了四個已婚女人
    感覺自己結了婚就不在是娘家的女兒了,連回娘家過年都是件奢侈的事。我們家有兩個女兒,我跟妹妹都已經出嫁了,出嫁之後我們從來沒有在娘家相聚過,除了大年初三回去那一次,大家都在各自的家裡過年,有時候想念家中的父母,打電話回去,總是被媽媽說,過完年再回來吧。
  • 離婚後想回娘家過年,重男輕女的父母以習俗不允許為由拒我之千裡
    馬上就迎來2020年的春節,很多人都已經陸續踏上歸家的路程。能回家的人自然是幸福的,而有些人則是有家不能回。除了春節假期要上班的人外,想必有家不能回的就是離了婚的女人了。離了婚的女人,自然是不會去前夫家過年了,即便孩子是前夫撫養。
  • 正月初二還是初三回娘家?山東各地的那些習俗
    媳婦們大年初二回娘家只是在女兒沒有成親之前。如果哪家媳婦的女兒已經成家,那麼她們又會把這一天拿來招待自己的女兒、女婿。而自己回娘家,只好改在大年初三或是其他日子了。濟南大年太太一般不回娘家,姑爺無事很少去嶽家,外孫輩也難得一見。如今趁新春正月過年,骨肉團圓,高高興興敘初二,是已嫁的姑娘——老濟南稱「姑太太」回娘家省視父母的日子。
  • 臨沂人年初二回娘家要過夜嗎 待多久才合適是有講究的
    過年按照傳統習俗,出嫁的女兒在初二的時候才能回娘家和父母家人團聚。關於回娘家每個地方的風俗還略有不同,有的地方回娘家女兒不能在家過夜,吃完飯就要回去。這個習俗有什麼說法嗎?小編帶您看一看。   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兒會帶著丈夫及兒女回娘家拜年。
  • 小姑子回娘家和父母過年,嫂子怒懟:我誰也不侍候,各過各的年
    姜敏和林生結婚後,按照中國傳統的習俗,這些年的春節都是和林生父母一起度過,小年過完後才找時間回一趟娘家。林生的家族親戚多,父母又喜歡熱鬧重親情,於是,每年春節都要回老家農村祠堂祭祀、走親訪友,然後回城裡又是各種人情關係的接待和應酬。
  • 大年初二回娘家,切記三點,皆大歡喜,都有好處
    過了大年初一,過了門的姑娘都要帶上禮品回娘家,去看一看。有一句歌謠寫的好,姑娘回娘家,左手一隻雞,右手一隻鴨,懷裡還抱著一個胖娃娃。其實這句歌詞,正是姑娘回娘家的真實寫照。出了門的姑娘回娘家,會遇見很多的人和事,做好了,在娘家有面子,做不好了,會給娘家丟面子。第一點,首先要考慮一下回娘家帶什麼樣的禮品,帶多少禮品為最好。一般來說,作為父母都不徵求自己的女兒,一定要帶多少禮品,關鍵是作為女兒要有一定的孝心。過年了,給父母帶一身新衣服,是表達孝心最好的方式。
  • 大年初二回娘家!山東各地都有什麼習俗?
    娘家的準備也很有意思,年夜的餃子,至少是初二晚上「送年」的餃子,是要給女兒留一些回來吃的,因為以前當媳婦的在家裡地位低,有吃不飽的可能,回娘家總要添補一下吧。女婿一般是要吃六個荷包蛋的,在「雞蛋就是好東西」的年代,六個荷包蛋就是對女婿的最高禮遇。 棗莊春節前幾天,出了門子(結了婚)的閨女要跟丈夫回娘家送節禮。
  • 為什麼是女兒大年初二才可以回娘家?
    不過其實在古代,大年初一才是最熱鬧的,因為大年初一才是新年的第一天,這才是真正的年,大年三十還沒過年的。在大年初一,各種拜年活動就開始拉開了,大年初一的晚飯同樣也是家族的團圓飯。不論在西方還是東方,女性在嫁人之後都是屬於丈夫家中的人,西方女性在結婚後甚至要改用丈夫的姓氏。
  • 過年給婆婆和娘家母親各2千壓歲錢,二老的行為讓我心裡在哽咽
    相信每個人過年時都給父母壓歲錢,小的時候過年是我們最期待的時刻,因為年三十那天晚上就可以收到家長的壓歲錢,或者親戚家的壓歲錢。放著鞭炮拿著壓歲錢真可謂是幸福,如今我們長大了,換成我們給父母壓歲錢。不僅要給父母,出嫁的女兒還要給公婆準備一份。
  • 感恩父母!春節給老人發紅包,讓反向壓歲錢發起來
    馬上過年了,今天咱們來聊一個大家過年期間都要做的事,就是壓歲錢。相傳在大年三十晚上會出現一個叫做「祟」的妖怪,這個妖怪呢,就喜歡大年三十跑出來嚇唬孩子。在去年過年期間,就有一家數據機構曾發布了一張「全國反向壓歲錢地圖」,從「反向壓歲錢」排名來看,去年廣東、上海以3500元排在榜首,北京、浙江排在第二梯隊,人均紅包總支出3000元;排名靠前的還有江蘇、福建、湖南,都在2500元檔位。
  • 遠嫁的女兒過年到底回娘家,還是回婆家?
    ,本該是闔家歡樂的日子但是由於女兒出嫁之後,就很難再回娘家過年特別是懷孕之後的媽媽們回娘家可以找尋到自己當女兒的感覺,回婆家只能看著老公家闔家歡樂,在婆婆眼裡我也永遠是個外人」每年父母都會以前打電話給她,問她什麼時候回來,今年,她決定無論如何也要回去陪陪父母可是她丈夫不同意「你見過誰家媳婦年三十不在家裡幫忙跑回娘家過年的
  • 原來,初二回娘家是如此由來......
    這一天,回娘家的女兒必須攜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女兒回娘家忌回門禮為單,由於傳統上認為單數不吉利,女婿帶回娘家的禮物必需成雙),分給娘家的小孩,並且在娘家吃午飯,但必須在晚飯前趕回婆家。在過去,一家人也會選擇這一天拍張全家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