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現在農村沒有人情味?只不過現在人都外出打工了,農村留守老人不喜歡,也沒有能力去走親訪友,禮尚往來了,農村有「七十不留飯,八十不留宿」的說法,老人到了七十歲不會外出了。所以顯得農民人不像過去那麼樣熱情、淳樸、善良、大方和充滿人情味。一、人情味是什麼?就是人性善良、淳樸、熱情、憨厚的一面,但農村人情味並沒有消失現在農村人都是老人和小孩子,平時也不走親訪友了,都是在村子裡串串門,聊聊天。人情味不缺乏,比如我們當地1000畝耕地,16個人生產經營,他們都是55歲以上年齡,在農業生產上,都是互助、互幫,今天幫我家幹,明天幫你家幹,後天幫他家幹,收割在一起,耕地在一起,管理在一起,互相不要任何報酬,也不講究是吃虧了還是沾便宜了,平時也在一起分享技術、經驗、信息,互通有無,不分彼此,經常聚餐喝酒,也沒紅過臉,鬧過不愉快。
雖然沒有組織性,卻有自律,互諒互讓,恭謙禮誼,充滿人情味。我們當地農民串門遇上飯就吃,遇上酒就喝,遇上煙就抽,不分你我,不分彼此,也不客氣,也不做作,就象在自己家裡一樣。農村人守望相助還在,缺錢只要張口就借,缺肥和農資上我家勻一點,下雨了,鄰裡不在家,可以將外面晾曬衣物搶收回家,你完全不用擔心衣服被雨淋了,外出可以將鑰匙交給鄰裡,委託鄰裡照看一下家禽家畜。這些農村都還存在,這就是人情味,農民還懂得「記情」、「感情」,就是還人情。二、年輕人外出打工了,還不太懂人情世故如果你覺得農村現在沒人情味,那你一定常年在外打工,與農村文明格格不入了。
現在的年輕人都在城市打工,在農村生活少,還不懂農村人情世故,對農村缺乏了解,可能習慣了城市生活,討厭農村繁文縟節,覺得農村沒有人情味了。當他們回到農村生活一段時間會體會到鄉親們的熱情,鄉親們的淳樸,鄉親們人情味的。農村人的人情味是代代相傳的,這是農村生活環境所決定的,因為農村自然災害,天災人禍比較多,憑一己之力,很難度過難關的,必須親戚朋友,左鄰右舍守望相助,靠大家幫忙才能生產自救,所以農民時時刻刻不忘人情味,沒人味,在農村是被孤立的,攤上事了也沒人伸以援手的。年輕人用農村話講:「還在大樹下庇蔭乘涼」,壓根不懂什麼是人情,為什麼講人情,留下人情。
年輕到30而立之後,才慢慢體會人情世故,所以,目前農村年輕一代可能沒有人情味,因為他們根本不懂人情味。農村人的人情味與城市不同,農村人情味樸實無華,是純粹沒有私心雜念的,是沒有利益交換的。送你巨款不是人情味,等價交換不是人情味,索要回報不是人情味,互相攀比不是人情味,虛情假意,阿諛奉承,不是人情味。農村人的人情味是「雪中送炭」,不是「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