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域使用權規定應闢專章 物權法草案審議實錄二

2020-12-11 搜狐網

  海域使用權規定應闢專章

  物權法草案審議實錄之二審議實錄 法制網記者 陳麗平

  物權法草案對海域使用權作了原則規定。在前不久舉行的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對物權法草案進行第五次審議時,許多常委委員建議,草案應設專章對海域使用權作出規定,同時刪除第122條規定的漁業養殖權。

  「物權法草案中僅僅對海域使用權規定了一條,內容不夠充實,建議對此設專章規定。」

  ———毛如柏委員

  毛如柏委員認為,草案將海域使用權作為物權的內容規定下來,完全符合我國的實際情況,符合海域使用權的特徵,有利於對海域的合理利用和保護,這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但是,物權法草案中僅僅對海域使用權規定了一條,內容不夠充實,建議對此設專章,對海域使用權的內涵、海域使用權的取得、出讓合同、海域使用權人的權利和義務等作出規定。

  葉如棠委員對專章設立海域使用權制度也表示贊成。他說,海域使用管理法在2001年立法的時候已經明確了海域屬於國家所有,國務院代表國家行使使用權。海域使用權應該與其他用益物權一樣,單獨設一章。

  宋照肅委員說,物權法原則規定了海域使用權,這是我國物權法律制度建設的一個創新,是一件各界都關注的大事情,具有重大意義。完全贊成作這樣的規定。同時,建議在草案第三編用益物權中專章規定海域使用權。因為海域作為國家領土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與土地同等重要的地位和價值,是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因此,從我國國情出發,在物權法這一基本民事法律中,應該系統確立海域物權法律制度。這是符合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實際的,也是符合我國人民的根本利益的。

  王學萍委員認為,21世紀是海洋的世紀,海洋作為藍色國土,已經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根據國際公約和有關法律規定,我國主張管轄的海域面積達到300萬平方公裡(其中內水和領海38萬平方公裡),海面約佔陸地國土面積的三分之一。這是一塊中華民族未來賴以生存的重要戰略空間,關係到我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目前我國土地管理法和海域使用管理法以海岸線為界分別規定了土地和海域的所有權及用益物權。海域在物理特徵上與土地相比是有很大差距的,但從法律性質上來講,海域使用權與土地使用權都是一種重要的用益物權。因此,為了使我國物權法律制度更加完善,更富有時代特徵,有必要從我國國情出發,在物權法這一基本民事法律中專章規定海域使用權。具體來說就是要在第13章「宅基地使用權」的規定之後,設專章作第14章。主要規定海域使用權的設立、流轉、登記、行使、保護等內容。

  「海域作為藍色國土,是與土地同等重要的國有財產。」

  ———李春亭委員

  王濤委員認為,海洋作為我們國家藍色的國土,而且面積那麼大,應該給予足夠的重視,只簡單的在草案裡提一下是不夠的。實際上現在海洋的利用是非常熱的,包括養殖業、海底資源的開採、旅遊業、運輸業,這麼大面積的海洋要利用起來,必然就牽扯到相應的權利保護,包括使用權、轉讓權等。雖然我們有海洋法,但是海洋法涵蓋不了物權法方面的內容,因此,建議本法加重海洋方面的分量。

  倪嶽峰委員說,草案明確規定了海域使用權,這十分重要,有利於完善物權法律制度。過去,我們對海洋重視不夠,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資源和環境的壓力使海洋作為戰略資源日益受到關注。海域使用權,具有明顯的用益物權的特徵,不僅實現了海域的國家所有權所產生的國家利益,而且也較好地解決了漁業養殖海域的物權保護問題。建議草案對海域使用權的規定能更加具體一些。

  李春亭委員在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後,專門到海洋部門、水產部門作了一些調研。他建議物權法應當關注海洋,建議專章規定海域使用權。

  李春亭說,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陸地資源不足。但是,海洋在接替和補充陸地空間和資源等方面有著巨大的潛力與戰略意義。據統計,我國「藍色國土」能長期提供60%左右的水產品、20%以上的石油和天然氣、約70%的原鹽,每年還可為幾億人口的沿海城鎮提供豐富的工業用水和生活用水。目前,我國是世界第一養殖大國,養殖產量佔世界養殖總量的70%;港口吞吐量和貨櫃吞吐量已經連續三年位居世界第一,90%以上的外貿貨物運輸是通過海上運輸實現的;濱海旅遊業已快速發展成為第一大海洋產業;海洋原油產量突破3000萬噸,海洋天然氣產量突破了62億立方米。2005年,沿海有41個海洋經濟強縣入選全國百強縣。可以說,海域作為「藍色國土」,是與土地同等重要的國有財產。

  「在法律性質上,土地使用權派生於國家土地所有權和集體土地所有權,而海域使用權派生於國家海域所有權,是與土地使用權並列的典型的用益物權。物權法作為國家民事領域的基本法律,不應當只關注陸地,還應重視海洋,建議專章規定海域使用權。」李春亭說。

  草案規定的「漁業養殖權」與海域使用權存在嚴重法律衝突,需要修改或刪除。

  ———王學萍委員

  毛如柏委員認為,在已經將海域使用權明確為物權的情況下,再將漁業養殖權確定為物權,這就有可能將同一個海域設定兩個物權,在實踐中很有可能會造成混亂。建議將漁業養殖權設定為行政許可權,因為它是在已經取得海域物權的情況下,對該海域物權如何利用的問題,從性質上看,漁業養殖權完全符合行政許可的性質。

  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洪虎也認為,漁業養殖權是否屬於物權是值得研究的。物權法草案在土地承包經營權、土地使用權中沒有講「種植權」、「建築權」,而這裡的養殖實際上是海域或水域使用的具體形式,是否要作為用益物權來表述值得研究。

  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委員高之國說,物權法草案同時把海域使用權和漁業養殖權規定為用益物權,客觀地講是很不嚴肅的。首先,可能會造成兩個行政主管部門在工作上的不協調。在同一個海域,兩個主管部門都有物權法的依據,這兩個部門如何合理地實施這部法?其次,通過制定物權法否定了海域使用管理法和漁業法裡的合理規定,這在理論上講不通。再次,在司法實踐中,可能會造成混亂。試想,我取得了海域使用權,我的鄰居取得了漁業養殖權,我們兩個人都告到法院,讓法院怎麼判這個案子?原告和被告按照物權法都擁有合法的用益物權。

  王學萍委員進一步提出,草案規定的漁業養殖權與海域使用權存在嚴重法律衝突,需要修改或刪除。關於漁業養殖問題在漁業法和海域使用管理法中已經有具體的規定,物權法不應該規定漁業養殖權。如果物權法在海域範圍內,創設一個國家法律從未規定、也沒有實踐基礎的漁業養殖權,就意味著在我國的海域進行養殖活動要同時被確定兩個性質和內容相同的用益物權,就是海域使用權和漁業養殖權。這種「一物兩權」,不僅在法理上有悖於「一物一權」的原則,而且在實踐中產生嚴重的法律衝突,導致各部門都想盲目用海,各部門多頭管理尤其是漁業養殖與港口錨地、濱海旅遊爭海,造成用海糾紛不斷,海洋環境惡化等問題。當然漁民的利益應當得到保護,其中最重要的保護就是依法賦予海域使用權與內陸水域使用權。激辯:宅基地到底讓不讓買物權法草案審議實錄之一(責任編輯:鄭劍峰)

相關焦點

  • 物權法應專章規定海域使用權 記者專訪王利明
    物權法應專章規定海域使用權  訪中國民法學會會長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院長王利明 法制網記者 陳麗平  中國民法學會會長、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院長王利明教授,是新中國第一位民法學博士,民法起草小組九位成員之一,現任第十屆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委員。
  • 不能忽略藍色國土 海域使用權應寫入物權法
    物權法不能忽略藍色國土  立法前沿  在7月初公布的物權法草案中,對於海域這一藍色國土,只原則規定了海域屬於國家所有,而大家非常關注的海域使用權問題卻沒有規定。在草案徵求意見過程中,海域使用權應寫入物權法,成為許多用海單位和個人以及專家、學者共同的呼聲  本網記者 陳麗平  早在2001年10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就審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域使用管理法》。這部法律創設了海域物權制度,不僅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確立了海域國家所有權,而且還專章規定了海域使用權的取得、轉讓等問題。
  • 物權法草案徵求意見 建設用地使用權期滿收回
    【解讀】  2004年3月,「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這一突破性的規定載入憲法修正案,使私有財產權上升為憲法權利,在海內外引起熱烈反響。隨後開始審議的物權法草案,就如何保護私有財產進行了詳細的規定,以確立保護私人財產權的具體法律制度。
  • 物權法大家談:明確海域使用權
    將海域使用權制度寫入物權法是一種制度上的創新,不僅有經濟效益,也有制度效益,會使物權法更加完整、充實,更能體現當前社會經濟發展以及未來發展的需要。  目前,物權法草案第51條明確規定了海域屬於國家所有,但沒有相應規定海域使用權。
  • 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草案)》修改情況...
    (草案四次審議稿第五十條)           (二)草案三次審議稿第五十四條規定:「礦藏、水流、海域和國家所有的土地、草原等自然資源,由國務院代表國家行使所有權。」有的提出,國有自然資源的所有權應由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代表國家行使。有的提出,國有自然資源的所有權實際上有不少是由地方人民政府具體行使的,應規定地方人民政府也有權代表國家具體行使國有自然資源的所有權。
  • 江平:海域使用權納入物權法 條文不多但有必要
    :海域使用權寫進物權法 海洋土地同等重要  中新網6月28日電 據中國海洋報報導,日前,由中國法學會民法學研究會和中國民商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主辦的海域物權法律制度研討會在北京召開。「中國民法三傑」之一——中國政法大學原校長江平教授在接受《中國海洋報》專訪時表示,把海域使用權納入物權法,單獨有一部分,哪怕條文不多,是非常有必要的。  江平教授說,我們思考海域的問題,最初是從公法的角度出發的。現在提出將海域使用權作為用益物權寫入物權法,就涉及到了私法的領域。從性質上來看,土地有使用權,海洋也有使用權,這個使用權應該都具有用益物權的性質。
  •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草案)》說明
    二、制定物權法總的原則和物權法草案的形成物權法的起草工作始於1993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對制定物權法高度重視。2002年12月,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對民法草案的物權法編進行了初次審議。本屆全國人大常委會把制定物權法列入重要議程,在過去工作基礎上,花了很大精力,做了大量工作。為了把這部法律制定好,全國人大常委會堅持民主立法、科學立法。
  • 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草案)》的說明
    制定物權法是在本屆全國人大任期內基本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重要步驟。    二、制定物權法總的原則和物權法草案的形成    物權法的起草工作始於1993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對制定物權法高度重視。2002年12月,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對民法草案的物權法編進行了初次審議。
  • 物權法草案熱點之一:建築物區分所有權
    絕大多數市民認為地下車庫是小區的必要配套設施,理應歸小區全體業主所有,不應當出售。其實,小區車位歸屬問題,就屬於目前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的物權法草案中的「建築物區分所有權」。  新聞背景  小區車位歸業主共有  商品房住宅小區車位到底歸誰所有,歷來是業主與開發商之間的一大矛盾焦點。而將小區車庫單獨出售,則是開發商的普遍做法。
  • 江平:海域使用權寫進物權法 海洋土地同等重要
    安徽淮北新華書店內,讀者在翻閱《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草案)文本。   中新網6月28日電 據中國海洋報報導,日前,由中國法學會民法學研究會和中國民商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主辦的海域物權法律制度研討會在北京召開
  • 物權法首次明確海域使用權是一種用益物權 「藍色國土」開發利用仍...
    自1993年頒布《國家海域使用管理暫行規定》,並提出海域使用權的概念以來,我國海域物權制度經歷了逐步發展和完善的過程。2001年10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域使用管理法》,明確規定海域屬於國家所有,並專章規定了海域使用權。
  • 江平稱海域使用權納入物權法 條文不多但有必要
    「中國民法三傑」之一——中國政法大學原校長江平教授在接受《中國海洋報》專訪時表示,把海域使用權納入物權法,單獨有一部分,哪怕條文不多,是非常有必要的。  江平教授說,我們思考海域的問題,最初是從公法的角度出發的。現在提出將海域使用權作為用益物權寫入物權法,就涉及到了私法的領域。從性質上來看,土地有使用權,海洋也有使用權,這個使用權應該都具有用益物權的性質。
  • 物權法:離我們生活很近 物權法草案部分內容解讀
    確立公私財產平等保護原則  物權法到底應該以保護私有財產為主,還是以保護公有財產為主?這曾經是物權法草案在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修改過程中爭論的重大核心問題之一。物權法草案給出了答案。為了維護現行法律和現階段國家有關農村土地政策,並為今後修改有關法律或者調整有關政策留有餘地,物權法草案規定:「土地承包經營權人依照農村土地承包法的規定有權將土地承包經營權採取轉包、互換、轉讓等方式流轉。」「宅基地使用權的取得、行使和轉讓,適用土地管理法等法律和國家有關規定。」
  • 物權法草案面世的臺前幕後 從否定到肯定的歷史
    其中,擔保法全面規定了抵押、質押和留質三種擔保物權的基本方式;農村土地承包法明確了土地承包經營權屬於物權,較為合理地規定了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轉讓、入股等流轉問題,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繼承問題,以及承包土地的調整和收回等問題;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產管理法、草原法、森林法等法律,規定了土地的所有權和使用權,房地產開發利用的土地使用權,草原的所有權、使用權和承包經營權,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權和使用權等問題;海商法和民用航空法等法律
  • 王兆國:物權法草案的主要內容
    草案在明確規定「用益物權人、擔保物權人行使權利,不得損害所有權人的權益」的前提下,對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作了規定,有利於充分發揮物的效用,有利於維護市場交易秩序,促進經濟發展。    (二)關於平等保護國家、集體和私人的物權。物權法屬於民法,民法的一項重要原則是對權利人的權利實行平等保護。
  • 姜恩柱:物權法草案審議7次主要有3方面原因
    [中央電視臺記者] 提交本次會議審議的物權法草案已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了7次,這在我國立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請問,物權法草案為什麼要審議那麼多次?是不是因為有些問題難以達成共識嗎?這部法律出臺對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將產生什麼影響?
  • 物權法公開熱點內容 房屋土地使用權可超過70年
    住房使用權能不能超過70年等問題備受老百姓關注,這些問題也使得正在審議中的物權法成為焦點,昨天下午,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召開新聞發布會,對物權法(草案)中的一些熱點問題作出了相關解釋。  昨日上午,吳邦國委員長在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閉幕後宣布說,經委員長會議決定,物權法(草案)將向社會全文公布,廣泛徵求意見。
  • 物權法草案開門納諫的意義
    這些可能發生在張家、李家的問題,都能在物權法中找到答案。  目前,物權法草案已交付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進行「三審」。引人注目的是,審議結束後,這部法律將在媒體上公開發布,向社會公眾徵求意見,此舉將進一步推動立法民主建設,現實意義不可低估。  當下,利益訴求正趨於多元化,社會結構正處於變動期,確保最大多數人的聲音能順暢地為立法者所聞,是一個尤其值得關注的問題。
  • [駐會日記]審議《物權法》草案 反覆研讀斟酌[視頻]
    我要留言  網上調查  東方網3月9日消息:這次全國兩會很重要的一項內容就是審議和討論《物權法》草案,會場內外,代表和委員邊學習、邊審議、邊討論,力求使這部法律的出臺能夠更加完善。  由於代表們來自不同的行業和領域,對於這麼一部專業性非常強的法律草案,如何慎之又慎地認真審議好,大家都感到責任重大。前天晚上,記者來到高小玫代表和鄔露露代表的房間,就看見剛剛拿到《物權法》草案的代表們,已經急切地聚在一起開始了交流。同樣,昨天下午,全國政協經濟組的討論結束後,一些委員意猶未盡,又聚在一起討論了起來。
  • 物權法草案徵集萬條意見 百姓關注五大熱點
    有的認為,草案對集體所有的不動產和動產範圍的規定不夠清晰,建議對集體所有的不動產和動產範圍細化,明確什麼是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由誰代表集體行使城鎮集體所有的不動產和動產。     有的認為,應明確集體所有的動產和不動產的所有權人、出資人的權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