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以修身信以立業,誠信是人生路上的必修課

2020-12-11 亦非臺國學智慧

誠以養德,信以立身。誠信是人立身處世的基本規範,是社會存續發展的重要基石,更是我們做人的基本原則。

孔子曾說過:「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一個人沒有了誠信,就好比車子沒有了輪子,根本無法前進,在人生的道路上也就寸步難行。唯有誠實守信,方可越走越遠,人生的道路才會越走越寬。

言必行,行必果

馮玉祥先生說過:「對人以誠信,人不欺我;對事以誠信,事無不成。」由此可見,誠信是做人之根本,立業之根基。

又如孔子所言:「信近於義,言可復也,恭近於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一個人在社會上生存,說話算話方可贏得人心,做起事情來才會有人信,倘若失信於人,無人信賴,那麼做起事情來只會處處受阻,寸步難行。言而有信之人,必定是將「言必行,行必果」作為為人處世的原則,這樣的人往往會贏得別人的尊重和信賴,做起事情來左右逢源,事半功倍。

宋濂小時侯喜歡讀書,但是家裡很窮。也沒錢買書,只好向別人借,每次借書,他都講好期限,按時還書,從不違約,人們都樂意把書借給他。一次,他借到一本書,越讀越愛不釋手,便決定把它抄下來。可是還書的期限快到了。他只好連夜抄書。時值隆冬臘月,滴水成冰。他母親說:「孩子,都半夜了,這麼寒冷,天亮再朝抄吧。人家又不是等著書看。」宋濂說:「不管人家等不等這本看,到期限就要還,這是個信用問題,也是尊重別人的表現。如果說話做事不講信用,失信於人,怎麼可能得到別人的尊重。

誠以待人,以誠為報

李嘉誠所言:「你必須以誠待人,別人才會以誠相報。」誠信是衡量一個人道德品質的核心,同時也是與人交往的良好準則,一個處處講誠信的人,才會贏得別人的信任與重視,朋友才會越來越多,落魄之時才會有人幫助你。裴多菲說過:「我寧願以誠摯獲得一百名敵人的攻擊,也不願以偽善獲得十個朋友的讚揚。

秦末有個叫季布的人,一向說話算數,信譽非常高,許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濃厚的友情。當時甚至流傳著這樣的諺語:「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這就是成語「一諾千斤」的由來)後來。他得罪了漢高祖劉邦,被懸賞捉拿。結果他的舊日的朋友不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著滅九族的危險來保護他,使他免遭禍殃。

一個人誠實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獲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誼。反過來,如果貪圖一時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於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實惠」。但為了這點實惠他毀了自己的聲譽而聲譽相比於物質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於朋友,無異於失去了西瓜撿芝麻,得不償失的。

誠信乃立人之本

信用是難得易失的,費十年功夫積累的信用,往往由於一時的言行而失掉。就像富蘭克林先生說的:「失足,你可以馬上恢復站立;失信,你也許永難挽回。」由此可見誠信的重要性。

正所謂:誠以修身,信以立業,做人要務實,講話要真實,做事要誠信。不管我們處於何種境地,都要做一位言而有信之人,將誠信作為為人處世的根本,不騙人,不欺人。信用既是無形的力量,也是無形的財富,無論再困難也不要去動用信任這筆財富,因為失去誠信,你就真的一無所有了。做一個講誠信的人,誠實是人生永遠最美好的品格。

相關焦點

  • 誠信:誠以養德,信以立身
    此處「信誠」,意同「誠信」。鄰裡鄉黨之間的交往,需要誠實守信的道德品質,真誠相待,講求信用。《周易》也說:「君子進德修業。忠信,所以進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君子的修身之道,也離不開「誠信」二字。 誠於中,信於外。在傳統的哲學思辨中,誠與信既是相關的範疇,又有不同的內涵。簡單來說,誠,關注內在自覺,是內聖之道;信,注重外在實踐,是外王之道。
  • 曾國藩:待人以「誠」,待學以「篤」,自省以修身
    他在晚清做到位極人臣,同時能善的一生,最後達到「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境界,其人生歷程值得我們學習借鑑。通過閱讀《曾國藩傳》,一定會有不一樣的收穫。待人以「誠」曾國藩在仕途升遷極為迅速,他的晉升速度打破清朝湖南籍官員的最高紀錄,「十年七遷,連躍十級」,十年時間就做到「省部級」。
  • 有誠信者立天下
    中國人歷來講求誠信。古語云:「人無信不立。」「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惟誠可以破天下之偽,惟實可以破天下之虛。」中國人歷來重視誠信。諸葛亮理解「白帝城拖孤」為一「誠」字,曾子為了妻子一句戲言殺豬為一「信」字;有了「誠信」基礎,諸葛亮才能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有了「誠信」家風,曾子才能「上承孔子道統,下開思孟學派」,成為一代大儒。誠信是為人之道,立身之本。「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中國人歷來追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家國情懷,而「修身」是基礎。
  • 王宏波:誠信是人的修身之本社會和諧之基
    原標題:誠信是人的修身之本社會和諧之基 誠信是社會合作與社會活動的必要條件。因為人在社會上生活,即便有天大的本事,也需要與其他人打交道和合作才能生活、做事。而與人合作的前提條件是什麼呢?就是誠信。人如果沒有誠信,會寸步難行。
  • 字裡行間丨「誠信」一詞,源於管仲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為何將誠與信聯繫在一起?「誠信」一詞最早何時出現?在古代漢語中,誠與信二者互訓,也就是說二者可以互相解釋、意義相通。誠是一個形聲字,《說文解字》說:「誠,信也。」信是一個會意字,《說文解字》說:「信,誠也。」在現代漢語中,我們也將「誠信」二字連用,表示處事真誠、老實、講信用。
  • 我身邊的誠信故事(六)——誠者信也,信者誠也
    我身邊的誠信故事(六)——誠者信也,信者誠也「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誠信,其實就是誠實與守信,它是一種美德、一種品質,一直為我們中華民族世代所信奉。中華民族是一個具有五千年歷史的古老民族,在歷史的長河中積澱下許多為人所一生受用的真諦。誠信——人們說的最多,追求最多的德行。
  • 字裡行間|修身齊家:齊家之要在修身
    「修身」一詞最早見於《墨子·非儒》:「遠施周偏,近以修身」。「修」是一個形聲字,《說文解字》解釋為:「修,飾也。從彡,攸聲。」修的本義為「裝飾、修飾」,後來從外在的修飾引申為內在的修養,「修身」的「修」就是取「涵養、修養」之義。「修身」即為修養身心,涵養德性,不斷提升自己的品格修養和道德情操。先秦儒家極為看重修身。
  • 【講述誠信之星的故事】王柏興:以誠立身,以信行商!
    他就是中利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黨委書記王柏興王柏興創業多年,始終恪守「誠乃做人之本,立業之基」的人生信條,認認真真對待每一個人,每一件事。,堅持「誠信、敬業、團結、創新」的企業精神。王柏興榮獲「中國能源產業扶貧卓越貢獻人物」「誠乃做人之本,立業之基。」這是貫穿王柏興一生的誠信格言。古人云:誠信於君為忠,於父為孝,於友為義,於民為仁,於交為智。
  • 三綱八目釋誠信 誠信三大規範
    何謂「誠信」?從字面解釋:言成為誠,人言即信。   誠,形聲字,從言,成聲。本義就是誠實,真誠。一般英譯為sincere;或honest。《說文》解釋:「誠,信也。」《禮記·中庸》謂「誠者,自成也。」真誠,意思就是自己成全自己。亦曰「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誠實是天道的法則;做到誠實是人道的法則。
  • 誠信讓人生更出彩!林州市稅務局組織開展誠信建設主題實踐活動
    新年伊始,林州市稅務局堅持學先進促提升,結合稅收工作實際,組織開展誠信建設主題教育實踐活動,進一步提升幹部職工的道德素質和文明素養,著力提升誠實守信更加良好的氛圍。李江福以《誠信,讓人生更出彩》為題,結合紅旗渠精神、自身成長和從業經歷,從「誠信奠定人生基礎,改變人生命運」「蓋樓是個良心活,我這輩子絕不建豆腐渣工程」「我不欠你一分錢、你要壘好每塊磚」「讓誠信種子遍地開花」「誠信使人生更加出彩」五個方面,講述了他艱苦創業、誠信從業的故事。
  • 誠·誠信人物事跡——感動中國好多年
    誠·誠信人物事跡——感動中國好多年 2020-07-12 18: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試論子思、孟子的誠與誠信
    一、誠的含義誠,實也 誠為真實存在 誠信思孟誠的哲學意義:誠相當於上帝職能,與道家道的地位類似,是一種無神論的宇宙觀。但又具有其神秘意義。  二、子思"誠"的來源:按侯外廬的解稈是"把孔子'能思'部分的'知',擴大為'誠',於是人道與神道合一,真所謂'以意逆志!'"
  • 你知道嗎,誠信一詞最早源於他
    古往今來,誠信的力量從來都不容忽視。商鞅徙木立信的故事廣為流傳,季布一諾千金的佳話不絕於史,周幽王為博美人一笑「烽火戲諸侯」失信於天下,「狼來了」的遊戲也必將付出慘痛代價。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為何將「誠」與「信」聯繫在一起?「誠信」一詞最早何時出現?
  • 南京市發布80字市民誠信公約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新華報業網訊 由南京市文明辦、信用辦主辦的「南京信任橋」主題推進會今天召開,正式對社會發布了80個字的《南京市民誠信公約》。
  • 高考寫作指導:以「誠信」為話題範文3篇
    誠實守信做人,或許不能讓你像那些不誠信的人一樣一夜暴富,但放長眼光細水長流人生終會有所大成,最起碼可保一生平安踏實半夜不被惡夢嚇醒。請信守好人當有好報,請相信天網恢恢疏而不漏!那些因不誠信而損害別人利益的人最終也是會受到法律的嚴懲。名利誠可貴,誠信價更高。
  • 論誠,談信
    卡瑟曾說:「誠信是力量的一種象徵,它顯示著一個人的高度自重和內心的安全感與尊嚴感。」所以無論是小孩,青年人都要以誠待人,以信取人,做一個誠信的人。誠信是做人的準則,是人的第二張身份證,其中道理不言而喻。  俗語中曾經提及過:人的嘴巴所表達出來的都是最迷人的字眼,傾吐的是最真摯的情感。  「惟誠可以破天下之偽,惟實可以破天下之虛。」
  • 誠信思想的因與革
    作者:許紅霞(曲阜師範大學講師) 劉佳 (河北北方學院助教)  「誠信」是由「誠」與「信」兩個既有差異,又相互貫通的德目融合而成。朱熹說「誠者,真實無妄之謂,天理之本然也」,認為「誠」就是真實無妄,是天道之本然,也是天地自然運動變化的原動力。
  • 曾亞寒:以史為鑑 誠信立人
    黨員幹部要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不斷加強自我修養,爭做誠信風尚的引領者,切實履行時代賦予的職責和使命。誠信是人內心升起的太陽,可以照亮自己,也可以溫暖別人;誠信是一把金鑰匙,可以打開人的心鎖,也可以打開知識和財富的大門;誠信綻放著生命之美,生活因它而多姿,人生因它而多彩。
  • 以誠為本思想經久流傳,試析宋代理學的誠信倫理思想
    就古代中國而言,誠信乃進德修業之本,立人立政之道。縱觀傳統中國數千年,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無論經濟上的經營之道,還是政治上的為政之道,也無論倫理上的養成之道,還是人們的日常生活,誠信思想都產生了深遠影響。因此,誠信作為我國傳統道德最基本的和至關重要的範疇,理所當然的成為中國古代倫理道德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 不忘「誠、靜、淨、謹、恆」初心,牢記「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詩中的鄉人是勤樸的:或紅豆相思,或碧水浣紗,三叉路上,更是樵來耕往。詩歌不僅抒寫鄉思,而且也隱含著作者勇闖前程的豪氣和自信。此心常快足寬平,是人生第一自強之道,第一尋樂之方,守身之先務也。  二曰主敬則身強。內而專靜純一,外而整齊嚴肅。敬之工夫也;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敬之氣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篤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驗也。聰明睿智,皆由此出。莊敬日強,安肆日偷。若人無眾寡,事無大小,一一恭敬,不敢怠慢。則身強之強健,又何疑乎?  三曰求仁則人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