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0年前,很多女人都是沒有名字的,都用某某氏代替,富人家的多為富、貴、祿或者福之類的作為名字,據說一般都是族裡老輩按照排行起個名字!
解放後的七十年代,女孩起名:梅、蘭、芳或者英最多。男孩名字就會順應潮流,保國,衛國或者什麼軍什麼兵等等。
我出生在1970年以後,名字就上面那幾個當中一個。所以很討厭自己的名字,家裡有電視時候,特別羨慕人家那個什麼俊凱啊偉峰啊,那才叫高大上。
1998年,女兒出生,我就按照自己想法,參照電視裡的起名佳慧。立馬覺得很上檔次,然而,第二次回佳慧外婆家時候,覺得惱火,叫一聲佳慧,竟然有三個女孩答應一聲!
孫子班裡孩子叫名字必須帶姓,不然就有三個和孫子一塊站起來!宸軒,紫萱子軒泛濫成災啊!這時候,我才覺得驕傲:全中國和我同名的沒幾個,我這個姓氏也不多,所以同名同姓的基本很難有了(不是絕對沒有,我有一個同名同姓的,但是比我大四十多歲,所以早就不在了)!
1995年,在華西村上班時候,同宿舍的幾個總是約我出去逛街,有個姓陳的同事說,乾脆叫你康師傅吧,好記!我想了一會:叫康師傅也可以,比名字好記好喊,但是不能帶……「方便麵」!另一個姓葛的同事接上一句。
那時候,康師傅方便麵正火的時候,我們捨不得吃的,一般就是幸運面,幹吃的便宜,如果求人辦事就請吃康師傅!可是,我們幾個再去玩時候,只要有一個叫康師傅,另外一個就多次一舉的解釋:不是方便麵!有幾次在華士街上,同事叫我康師傅,就有人回頭看看,估計看我像不像方便麵是嗎?後來,無論在哪裡上班,同事都這樣叫我,名字嗎,就是符號,無所謂。能讓人記住,讓人覺得開心也不錯!
被人叫「師傅」幾十年,其實,什麼師傅傅沒有做過,一直都是和人家學習,最早隨大哥學理髮,後來隨儀徵的三位學擦背,再後來工廠學做活。
直到前幾年,才算明白了,叫師傅最少有這幾個意思:請人幫忙叫師傅有求於人,因為你叫人家幫忙,總要稱呼吧?大哥小弟都不妥,叫師傅大小通用!同事叫師傅就是戴高帽。社會上叫師傅,這類人基本惹不起,通常就是老油條混子!最後一個,叫師傅就是挖苦人的:你不是行嗎?做得事這麼差勁?
隨便人家怎麼解釋吧,但是,我一直強調,叫康師傅可以,不是方便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