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明代秦王府,曾有過哪些主人?

2020-08-09 至簡歷史

西安明代秦王府,是明朝時期分封在西安的秦王的府邸。整個明朝,秦王府的主人共有十四人(一說有十六人),那麼,這些秦王府的主人到底都是什麼樣的人?


西安明代秦王府的第一位主人是明太祖朱元璋的次子朱樉。

洪武三年(1370年),時年十五歲的朱樉受封秦王,洪武十一年就藩西安,開府,這才有了西安明代秦王府。

朱樉聰慧、嚴毅、英武,朱元璋委其以關西兵事,專行賞罰,可謂頗為倚重。朱樉就藩後,每年親自巡邊,御軍整肅,所過秋毫無犯,未嘗妄戮一人,故大將皆聽節制,戎狄威畏明軍。

洪武二十八年正月,朱樉受命率領平羌將軍寧正前往洮州徵伐叛番,多有擒獲,叛番畏懼投降。朱元璋十分高興,對其賞賜甚多。

但在徵伐過程中,朱樉多次露宿山野而得瘴癘,於同年三月去世,年僅四十,令朱元璋深感哀痛。


西安明代秦王府的第二位主人是朱樉的嫡長子朱尚炳。

朱樉去世後,明太祖朱元璋命前軍都督府都督謝彥、通政使宋徵奉詣赴西安冊封朱尚炳為秦王。

永樂初年,沔縣人高福興等叛亂,朱尚炳曾親自率軍抓捕叛匪,可見朱尚炳還是有一些帶兵能力。

不過,朱尚炳對搶奪侄兒皇位的明成祖朱棣似乎頗有意見,永樂九年,朱棣派使者至西安,朱尚炳竟稱疾不出迎,見使者也很傲慢。朱棣不好拿朱尚炳開刀,就將秦王府的官吏抓來治罪,然後賜書朱尚炳曰:「齊王拜胙,遂以國霸;晉侯惰玉,見譏無後。王勉之。」朱尚炳見識到朱棣的手段,這才誠惶誠恐地跑到北京,向朱棣謝罪。


西安明代秦王府的第三、第四、第五任主人分別是朱志堩、朱志均、朱志,這三人都是朱尚炳的兒子。朱志堩二十二歲去世,朱志均二十四歲去世,都沒有兒子,秦王的封號才落到朱志的身上。

朱志好古嗜學,缺乏主見。正統十年,他竟然聽信小人讒言,誣奏鎮守陝西都御史陳鎰,事後調查「皆虛」,被皇帝狠狠訓斥了一頓。

西安明代秦王府的第六任主人是朱志的嫡長子朱公錫,天順二年襲封秦王,在位二十八年,以賢能而聞名。

西安明代秦王府的第七任主人是朱公錫之庶長子朱誠泳,成化二十三年襲封秦王。

朱誠泳喜讀書,善作詩,「性孝友恭謹」,廉潔愛民,嚴以律己,寬以待人,是明代十四位秦王中品德最優秀的一位。

朱誠泳還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大力倡導文教,興建書院,擇軍校子弟、王府護衛入學,聘請儒生教之,他也經常「親臨課試」,為當時已經暮氣沉沉的明朝注入了一縷清風。


西安明代秦王府的第八位主人是朱誠泳的從弟朱誠澯之子朱秉欆。但朱秉欆命短,嗣封僅一年,就得病逝了,其子朱惟焯嗣位,成為西安明代秦王府的第九位主人。

朱惟焯少失雙親——朱秉欆去世時,朱惟焯才兩歲,由祖母秦簡王朱誠泳妃廖氏撫養長大。朱惟焯性淳篤,不尚浮華,服膳恆儉素,晨昏定省必恭謹,事無大小,皆請命而後行,節朔禮宴縉紳,儀度閒雅,不輕言笑,諸縉紳敬之,生平循理,樂善稽古,故能夠安安穩穩地當了三十六年西安明代秦王府的主人。

西安明代秦王府的第十位主人是朱惟焯的從子朱懷埢。

朱懷埢的曾祖父叫朱誠潤,是西安明代秦王府的第八位主人朱秉欆的堂弟,到朱懷埢這一代,其身份已經屬於遠支王族,所以,朱懷埢未成為秦王府主人前,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鎮國中尉。但他的命好,朱惟焯既無子又無兄弟可以繼承,於是叔亡侄嗣,朱懷埢血統最近,得以由中尉直接進封秦王。


西安明代秦王府的第十一位主人是朱懷埢的兒子朱敬鎔,第十二位主人是朱敬鎔的兒子朱誼澏。朱誼澏無子,去世後,他的兄弟朱誼漶就成為秦王府的第十三位主人。西安明代秦王府的這幾位主人,都庸庸碌碌,乏善可陳。

西安明代秦王府的第十四位主人是朱誼漶的庶長子朱存樞,萬曆十五年襲封。

崇禎十六年,明王朝打出最後一張王牌,令孫傳庭率陝西官軍出潼關,主動進攻河南、湖廣的李自成義軍,結果反而被李自成的打敗。


潼關一下,西安門戶大開。時年十月十一日,李自成義軍進抵西安城下,而西安只有五千川兵,守軍單弱。

當時,天氣寒冷,士兵衣單,官員們請求秦王朱存樞拿出一些錢給士卒添置棉衣,朱存樞竟然不肯,士卒因此更無鬥志,義軍一到即開門迎降。朱存樞於是也跟著投降,偽授權將軍,從軍至北京。

李自成戰敗後,朱存樞又投降清朝。順治三年四月九日,有人誣陷其與晉王朱求桂、荊王、德王朱由櫟、衡王朱由橄、潞王朱常淓謀反。五月,與弘光帝等同時遇害,西安明代秦王府的主人從此斷絕。

相關焦點

  • 西安秦王府原來是什麼樣子的?秦王是何許人?
    今天,「陝西西安秦王府一處城牆坍塌」的突發新聞迅速登上了網絡熱搜,引起了許多人的關注。不少人最初誤以為這個坍塌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在當秦王時期的王府,可了解過詳情後才發現此秦王非彼秦王,這次坍塌的是明太祖朱元璋之子、明秦王朱樉的王府城牆。
  • 西安秦王府原來是什麼樣子的?秦王是何許人?
    今天,「陝西西安秦王府一處城牆坍塌」的突發新聞迅速登上了網絡熱搜,引起了許多人的關注。不少人最初誤以為這個坍塌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在當秦王時期的王府,可了解過詳情後才發現此秦王非彼秦王,這次坍塌的是明太祖朱元璋之子、明秦王朱樉的王府城牆。
  • 明代西安
    秦王封地的都邑  公元1369年,明太祖朱元璋把奉元路改名為西安府,西安之名由此出現,並且沿用至今。公元1370年,明太祖把次子朱樉封為秦王,鎮守西安。同時下令在西安營建規模龐大的秦王府和擴建西安城,使西安的面積與規模,都遠超過韓建新城。
  • 西安的秦王府城牆今日突然倒塌,這還是李世民的那座秦王府嗎?
    8月8日上午,西安市新城廣場附近的秦王府城牆出現坍塌,造成4人輕傷。大家不禁要問,這個秦王府是什麼,哪個秦王?難道是大唐帝國的締造者—秦王李世民嗎?畢竟西安曾經是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而被封為秦王的,不禁讓人想到大唐的秦王李世民。
  • 西安秦王府城牆倒塌?是李世民的秦王府?其實是明朝秦王朱樉的
    倒塌後的秦王府城牆西安秦王府,號稱天下第一藩封。本來是將西安作為國都的,但由於種種原因,西安最終也沒有成為明朝國都。不過,西安這座城市的名字,第一次出現在中國歷史上。所以朱元璋將他的第二個兒子朱樉封為秦王,鎮守西安!自古以來,藩王的重要性就與其封號有很重要的關係,特別是用春秋戰國時期古國名字為封號時,所以無論從哪方面看,西安都要比北京重要的多!
  • 西安秦王府城牆倒塌,揭秘秦王府由盛轉衰的過往
    西安秦王府為明太祖朱元璋次子朱樉的王府,從洪武四年(1371年)開始營造,至洪武十一年朱樉就藩時才營造完成,整個過程歷時七年,可謂耗費甚大。隨著歷史的變遷,現在只存在幾段城牆遺址:南面城牆、東面城牆、北門城牆和西面城牆,此次倒塌的便是保存較好的南面城牆遺址的西段(南面城牆遺址分為東西兩段)。那麼秦王府城牆某些段會保存至今,而其它部分去哪裡?這就要從秦王府的過往歷史開始。
  • 城牆坍塌的秦王府主人是王保保妹婿、第一代宗人令,傳奇超張無忌
    陝西西安秦王府一處城牆坍塌,不細察的話的還以為這裡是唐太宗李世民做秦王時住過的舊址。其實,此秦王非彼秦王,此秦王府第一任主人是朱元璋的次子朱樉,也是馬皇后所生,與太子朱標、燕王朱棣是親兄弟(此處有爭議的是《南京太常寺志》記載朱樉為李淑妃所生)。
  • 清代的西安
    清代的西安是陝西省省會和西安府治的所在地,也是全省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城市規模基本上仍沿襲明代西安城,只是對城內的建築略作修改。 滿城和南城的建設  1649年,清政府拆除明朝的秦王府,把它改建為「滿城」,專供八旗駐防軍和軍人家眷居住。不久,秦王府的磚城又被改建為八旗校場。
  • 西安掘出一座明代郡王墓 出土靚麗彩繪木棺(圖)
    昨日,市文物保護考古所在我市南郊雁塔區東南隅發掘出一座明代郡王墓,內中保存尚好的木棺以及壙志等遺存物成為研究明代歷史和葬俗的可貴實物資料。  昨日下午3時許,記者趕到發掘現場,進入距地表約6米的墓室,看到室內三面築有拱形小龕。墓室中央留有一具木質棺槨,置於用枋木疊壘的棺床上,木棺長約2米餘,寬50~70餘釐米,四側描金繪彩,繪有騰龍、花草等圖案,色彩豔麗,造型奇特,很有藝術價值。
  • 那座倒塌的秦王府,曾開啟西安在漢唐後的新黃金時代
    閱       讀       需       要8月8日,西安市中心新城廣場西南角的明代秦王府城牆部分牆體發生坍塌,造成4輛汽車受損,4名群眾輕傷。經當地有關部門初步勘察判斷,坍塌部分為原城牆遺址新築保護性土體和東北側外包磚砌體。坍塌原因為近期連續大雨所致。明秦王府城牆遺址在西安的位置示意圖繪製:韋星雲這個明秦王府是什麼?如何建成的?
  • 西安秦王府往事:末代秦王逃到了商洛,這座山因此而得名
    前些天,西安秦王府城牆成為一個熱點事件,引發人們關注。不過,秦王到底何許人也,他的後代去哪了?相信不少人都有此一問,不過不熟悉歷史的人們未必清楚。下面就來探討這一問題。歷史上有多位秦王,名氣還很大,如我們所熟知的秦王趙政,秦王李世民、前秦皇帝符堅、後秦皇帝姚萇。更巧的是,這些名人當時幾乎都是以西安為都。
  • 100年前的西安,鐘樓,南門外
    ▲1905年,西安南門外的場景▲1907年,西安▲1914年,西安鐘樓明代形成了西安的格局,西安的名稱也源於明代。同年西安府城東北隅開始營建秦王府。秦王府時稱「王城」,後訛為「皇城」,明洪武七年至十一年新修了城垣,洪武十三年(1380年)和洪武十七年(1384年)分別修建鼓樓鐘樓,其位置也與元代的敬時樓和鐘樓無異。
  • 明十三陵不僅北京有,西安也有明十三陵,守陵人散布在40多個村落
    明朝洪武元年朱元璋建國,第二年就派手下三員虎將魏國公徐達、鄂國公常遇春、宋國公馮勝率軍西渡黃河,進入關中,拿下奉元城,取平安定西北之意,改名「西安」。 明洪武三年起,朱元璋建藩封王,將地位僅低於皇太子的次子朱樉封為秦王,並設西安府。故秦藩國被稱為「天下第一藩」,朱樉鎮守西安時,歷時8年修建秦王府、西安城牆、鐘鼓樓。
  • 西安最有歷史典故的街名,李淵的皇后曾經也住過!
    在西安市有這樣一副對聯流傳已久,"南廣濟街北廣濟街廣濟南北,東木頭市西木頭市木頭東西。"由此可見廣濟街改名也有了不短的時間。據南廣濟街上的老住戶講,在元代時南廣濟街的整條街都是中藥鋪,是西安城裡中藥材的集散地,所以也被稱為"藥市街"。到了明清,在今天的北廣濟街街口,有一個廣濟糧倉,所以街道改名叫為廣濟街,因為西大街把廣濟街分為南北兩段,所以分別稱為南、北廣濟街。
  • 倒塌的西安城牆,引出壕奢的明秦王朱樉
    明秦王朱樉8月8日,西安「城牆倒塌」,出事之地為明代秦王府城牆遺址,這位秦王朱樉正是與西安明城牆的修築關係最密切的人之一。城牆原本是城市的防禦體系,目的是為城中百姓圍築一方安樂之地。天下第一藩公元1386年,朱元璋平定西北,將元代奉元路「安西」更名「西安」,這是西安一名的來源。西安因其戰略地位,朱元璋曾想定都西安,封藩後,故被稱為「天下第一藩」。
  • 你不知道的西安歷史:清代的鐘樓竟是滿城的門洞!
    為了儘可能減少遷徙居民商戶之紛擾,西安滿城的選址定於城東北,徵用了明代秦王府以及附屬官署設施所用地,王府磚城則被拆毀蕩平,闢為滿城八旗校場:「西牆自安遠門起,南至鐘樓止,南牆自鐘樓起,東至長樂門」,即北牆和東牆借用原有西安大城城垣,僅南牆與西牆為新築。
  • 西安城牆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
    西安城牆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 [1-3] 現存城牆為明代建築,全長13.7千米,始建於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年),洪武十一年(1378年)竣工,是在明太祖「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政策指導下,在隋、唐皇城的基礎上建成的,當時是西安的府城。
  • 西安明秦王府城牆坍塌?朱核宮殿,李自成借用稱王,下場實在可嘆
    朱元璋封次子朱核為秦王,建秦王府明代初年,朱元璋為了鞏固在西北的統治,西安府城、秦王府城同時並築。明秦王府城所居前殿曰承運,中曰圓殿,後曰存心。秦王府城仿照西安城,有四個城門,東邊是體仁門,西邊是遵義門,南邊是端禮門(現在西安還有端禮門之名),北邊是廣智門。相傳,在明朝時,明秦王府建在西安城內,每天官員們在參拜秦王時,必先經過一個牌樓,在牌樓前,官員們都在此整理服飾、鞋帽後,方才進去拜見秦王,久而久之,人們便給這個牌樓取了一個很形象的名字「端履門」。
  • 期待開發的西安明十三藩王陵
    北京明十三陵名聲遠揚,卻鮮有人知西安明十三陵。不過北京的十三陵埋的是明代十三位皇帝,而西安十三陵埋的是明十三位藩王。自1370年,明太祖朱元璋封次子朱樉為秦王,此後的二百多年間,共有十三位明藩王死後下葬的13座陵墓和50餘座陪葬墓,形成西安的明十三陵。
  • 西安一處古城牆坍塌
    朱元璋冊封年僅14歲的朱樉為秦王后,命其駐守西北,同時命長興侯耿炳文、陝西都指揮使濮英對陝西諸道行御史臺署進行擴建,改成未來的秦王府。 秦王府改建工程從洪武四年(1370年)開始,至洪武十一年(1378年)秦王朱樉就藩時仍未全部完工,由此可見王府規模有多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