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防疫期間,居民長時間封閉在家中,家中各類生活配套設施使用頻率大大增加,房子戶型設計的優缺點也被放大。以前一些可有可無的需求被重新激發,有條件的市民開始追求更舒適、更健康的居住體驗。
客廳需滿足不同場景需求
「居家防疫期間,天天在家看電視、玩手機,最後都看煩了,不過受空間和功能限制,也幹不了別的。」市民孫先生告訴記者,待在家裡一個月體重增加了十斤。據了解,我市市民中像孫先生這種情況的不在少數。
對多數東營市民而言,之前對客廳的認知僅停留在「能看電視、能聊天」這兩個基本功能,居家防疫期間,家人之間的互動增加,於是,客廳升級為多功能廳的需求被激發出來。疫情過後,客廳能否裝修成為多功能廳成為市民關注的問題。
「我們碧仙湖畔項目的樣板間將客廳分割為活動區、飲茶區、影音區,將客廳升級為多功能廳,給客戶更好的居住體驗,未來客戶裝修時可以參考。」海通地產東城分公司銷售總監高軍委分析道,買房要選南北通透戶型,並且在面積允許的情況下,將客廳升級為多功能廳,根據不同需求設置親子活動區、品茶區、影音空間、健身空間等,一家人可以各玩各的,也可以一起暢聊享受,讓家人相處得更有樂趣、更加溫馨。
獨立玄關成標配
疫情期間,防疫專家反覆強調外出回家要及時換鞋、洗手、消毒,敦促市民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房子的玄關成為市民關注的重點。
「再買房子一定要有相對獨立的玄關空間,把髒衣服和鞋子留在玄關,大大降低把病毒、細菌帶入客廳和臥室的機率。」市民葛先生告訴記者。可見獨立玄關成為市民對戶型設計的新要求。
深藍基業地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園建議,小戶型即使很難擁有獨立的玄關空間,也應設有換鞋、換衣服的過渡空間;中大戶型可以設置獨立的髒、淨分離區域,同時增設消毒殺菌功能,比如紫外線殺菌燈、除臭鞋櫃等,避免將病毒細菌帶回室內。
廚房提升收納、通風
記者走訪發現,疫情期間,為保障家人用餐,不少市民在廚房囤積了大量蔬菜和米麵,「前段時間,廚房都快下不去腳了,各種蔬菜沒地方放只能堆在廚房。」市民王女士告訴記者,如果她再買房子一定要一個大一點的廚房,除了能放下冰箱、洗碗機、消毒櫃、櫥櫃等設施,還得留有更多空間存放食物,增強廚房的收納功能。
此外,據了解,廚房的通風性好也成為市民選擇戶型的重要考慮因素。「廚房通風不好易發潮、反味兒,還不利於食物儲存,所以我喜歡通風好的戶型。」在海通·蔚藍郡看房的市民隋女士告訴記者。
室內通風效果成硬指標
疫情期間,室內經常通風是預防傳染病的重要手段;日常生活,加強通風是保障健康的重要措施。鑫都置業東營公司營銷負責人齊世楨認為,天氣好時業主應勤開窗通風,這要求房子的通透性要好,天氣不好不便開窗時,房子最好有新風系統做後盾。
「以我們鑫都·頤和府為例,項目容積率僅為1.5,所有戶型均為南北通透,尤其180平方米四室兩廳明星戶型,大開間、短進深,全明通透,採光通風效果極佳。」齊世楨分析指出,「南北通透」戶型因其空氣可以形成南北對流,能更快地將室內空氣換新,疫情後市民對「南北通透」戶型的將更認同。
有些中小戶型不是南北通透戶型,有些中大戶型業主則擔心空氣內含有可能損害人體健康的汙染物,新鮮乾淨的空氣就變得格外奢侈,這種情況下需要強大的室內新風系統。
據碧桂園鑫都·天樾項目策劃韓婷婷介紹,天樾項目戶型也均為「南北通透」,不僅如此,所有戶型還擁有專業新風淨化系統,將淨化後的新風送入室內,整個新風系統遵循空氣動力學原理,保持室內空氣平衡式流動,打造健康且節能的室內空氣環境。
據調查,多位市民表示,疫情過後將特別重視室內健康,購房時會優先考慮戶型的通透性和是否設計了新風系統。
觀景陽臺夠大、夠多
宅在家,望窗外,成為防疫期間人們的高頻率動作,景觀陽臺的作用被凸顯,擁有更多、更大觀景陽臺的戶型成為市民購房的新要求。
「之前,陽臺基本沒利用起來,只是放幾盆花草,此次防疫期間,我們陽臺收拾後放上了一套小型的茶几,成了我和媳婦曬太陽、讀書的好去處。」市民劉先生讓他的陽臺有了一個華麗的「變身」。
近日,記者來到白金翰宮樣板間看到,樣板房擁有一個客廳與次臥貫穿式的大景觀陽臺。據了解,白金翰宮三期平層產品給每家每戶都做了大觀景陽臺,正是為了小高層在家也能享受到項目一期二期的別墅景觀。
白金翰宮營銷總監王瑋告訴記者:「從戶型產品進化來看,普通住宅的陽臺不斷地在加寬、進化,都是為了讓業主擁有更寬闊的陽臺空間,承載生活的樂趣和愜意。因為陽臺能更好地貼近大自然享受陽光,當陽臺有了一定的空間後,它可以變身為更多的功能空間,如擁有花花草草的空中花園、擁有知識海洋的小書房、文藝知性的小茶室、更貼近生活的便捷多功能房,這些都是大觀景陽臺的優勢。疫情過後,市民購房對景觀陽臺是否夠大、夠多會更在意。」
(記者 商景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