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齡越大越能理解孔子為什麼說:三人行,必有我師!

2020-12-04 聚焦新時代

你是誰的門徒?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

不到黃河心不死,不見棺材不落淚,自以為是,好為人師,人之本性使然。

聖人之所以稱之為聖人,那是知道人之本性,能夠反其道而行之,正所謂修仙密語云:順成人、逆成仙,玄妙就在顛倒間。

所以孔聖人就向世人表示了,三人行,必有我師,您就把我當成您的學生,請您多多指教。孔聖人這態度真是老謙虛了。

人生在世,行走社會,人們的關係網離不開血緣(親戚)、地緣(老鄉)、學緣(同窗)、人緣(朋友)等四緣關係。無論哪一種關係的維護,虛心、好學、真誠的聽取別人的意見,總是最容易獲得他人好感的人生態度。

處處認老師、時時找導師,請人指點迷津,做別人的學生、弟子,乃至做他人的門徒,真是百試百靈的處世好方法,不比必到處認乾爹乾媽的效果差。

俗話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朝裡有人好做官。你是誰的門徒、弟子?你又有多少門徒、弟子或忠實粉絲呢?

年齡越大,越能體會到「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的實際意義。

年輕人,人生經驗少,最能體現個人品質的就是真誠、謙虛和勤快了,小小年紀,不以真誠、謙虛、勤快示人,人生之彎路將越走越遠。認導師、拜名師,做學生、做弟子、做門徒,是遇貴人、得指點、受提攜,走上成功快車道的最快的捷徑。

— — 往期文章 — —

成功來自於不斷的演練

自欺欺人,未必不好!

光說和諧和諧,沒有人肯受點委屈,能和諧得了嗎?

為什麼直接複製和模仿是最好的學習方式?

如何為自媒體平臺持續提供優質內容?

相關焦點

  • 「三人行必有我師」應該如何全面正確理解
    理解「三人行必有我師」重點在於一個「師」字,「師」這個稱謂在人們心目中很崇高,但是,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有人認為「三人行必有我師」這句話,指的是在「我」之外的另兩個人中,一定有一個或兩個人比「我」高明。
  • 「三人行必有我師」只勸人好學?還有孔子「避免偏執」的修身智慧
    文|顏小二述哲文「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出自《論語》,屬於孔子膾炙人口的一句名言,這句話說簡單也簡單,但深挖這句話背後的「用意」,我們收穫的東西可能「不簡單」。「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比較淺顯的含義,也屬於當前比較常用的含義,大家應該並不陌生,那便是「常保謙虛,向身邊人學習。」而對於這句話的理解,可深可淺。
  • 解讀千古智慧「三人行必有我師」
    「三人行必有我師」出自孔子的《論語.述而》, 原文如下: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白話文如下:孔子說:「他人的言行舉止,肯定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聖人孔子是儒教學派創始人,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就是到了現在的21世紀,孔子的思想不但沒有減弱,反而影響越來越大,被後人進行了深入的文學研究。孔子思想對中國對全世界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孔子一生帶了很多學生,開辦學校,教授課程,著名的顏回、子貢、曾子等,據傳有三千弟子。三人行必有我師,意思就是三個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一個人身上的優點值得我學習,這裡的三人泛指多人為虛數。
  •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讀後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出自《論語·述而》是儒家之經典。意思是:幾個人一起行事,別人的言行舉止一定有值得我學習的地方。選擇他的優點學習,若是發現了別人身上的缺點,就反省自己身上是否存在。一旦存在,就加以改正。
  • 「論語」-重新解讀「三人行必有我師」、傳承中華文化
    原文是:「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誤讀】經常只注意前半句「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多數人會理解為,生活上幾個人之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師。或者理解為幾個人在一起,必定有人可以給我指點,我應該不恥下問,虛心學習。
  • 「三人行必有我師」,後面那句是什麼?學過又還給老師了?
    在生活中有我們經常使用的一句名言,那就是「三人行必有我師」,我們都知道這句話是從孔夫子的身上說出來的,在論語之中被收錄下來,常常被用來告誡學生們要虛心求學,而大家往往會理解成這個意思。不要光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師」,後面那句才是關鍵。孔子說的這些話已經過去了2000多年,雖然說他的言論已經變成了現在的國學經典,不過這些話語的內容經過漫長時光的洗禮,不免也會發生一些偏差。比如說孔夫子就說過這樣的一句話,那就是「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在現代人眼中,這就是孔子誣衊女子的一句胡話,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 淺談《論語》中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一「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出自《論語學而》。原文是: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二三人行三人是什麼?所以孔子講「三人行,必有我師」。我們在這一生當中,在這一天當中從早到晚,我們所接觸到的,人也好、事也好、物也好,都是這兩面。
  • 世人皆知「三人行必有我師」的道理,可很多人卻把後兩句給忘了
    除此以外,相信「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大家也都不陌生,從字面上的理解就是,三個人在一起,其中必定有人在某個方面是值得我學習的,那他就可當我的老師,當然,這裡的「三」應該作為虛數,泛指多人。孔子深層的意思是說,學無止境,不管一個人的學問多大,總有你不擅長的地方,不應該因為某一方面比別人強就驕傲自滿,要具有虛心向別人學習的態度,關於這一點,孔子自己就給我們做了一個非常好的榜樣。
  • 讀論語「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師!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就是三個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師。我選擇他善的方面向他學習,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對照自己改正缺點。這句話泛泛而談就是這樣,如果要深挖,則是從「應然」走向「必然」的理解。
  • 《論語》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此話何解?
    簡單的說,就是我們可以向每個人去學習,所有人都可以教會我們一些東西。這句話就是所謂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說到即便聖人一般的孔子,也沒有一個固定的老師,而且師從百家。像郯子是少昊後裔,孔子曾經向郯子請教古代官職制度,那時候孔子的博學早就已經聞名魯國了。而萇弘博學多才,精星象音律,孔子曾經向萇弘請教韶樂與武樂之異同和不解之處,並說道:學之,三月不知肉味。還有師襄春秋時魯國(或者衛國)的樂師,孔子曾經跟隨師襄苦學《文王操》。
  • 發揚中國文化——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師,英語這樣翻譯
    1.When I walk along with two others, I may be able to learn from them.三人行,必有我師。以上都是孔子名言,你知道怎麼翻譯嗎?趕緊收藏起來吧,寫作文加分。
  • 四人行 必有我師
    孔子自然不必多說,儒家學派創始人,中國最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自幼家境貧寒,但仍然勤奮好學。幼年的孔子常將祭祀用的禮器擺設起來,練習行禮演禮。令人驚訝的是,孔子並沒有所謂的「老師」,在孔子看來,任何人的優點都能被學習,缺點都可以引以為戒,終其一生,孔子都在不停的學習中。
  • 《讀論語心得》讀後感——「三人行必有我師」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的這句話受到許多人的讚賞。他如此博學,還能虛心向別人學習,精神十分可貴。但更為可貴的是,他不僅要以善者為師,而且還要以不善者為師,這其中包含有深刻的哲理。
  •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一句出自以下哪本著作 9.10螞蟻莊園今日答案
    ,問題是「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一句出自以下哪本著作?」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一句出自以下哪本著作 9.10螞蟻莊園今日答案今天問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一句出自以下哪本著作?正確答案:《論語》1、三人行,必有我師  ,出自於《論語·述而》。  原文是: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孔子說:「別人的言行舉止,必定有值得我學習的地方。選擇別人好的學習,看到別人缺點,反省自身有沒有同樣的缺點,如果有,加以改正。」
  • 學問越多越謙虛,越能認識自己的無知
    學問越多的人越謙虛,因為越努力,越用功,就越知道世界的無窮,知識的廣博與精深,同時也越清楚自己的局限與邊界。《論語·子罕篇》,子曰:「吾有知乎哉?無知也。有鄙夫問於我,空空如也。我叩其兩端而竭焉。」意思是:孔子說我有知識嗎?沒有。有鄉下的人問我,我卻對他的問題一點也不知道。但我從問題的正反兩方面去詢問,就對其掌握了。學問淵博如孔子,還有其不知道的,何況是其他人呢。一個懂得說「我不知道」的人,首先是有實事求是的態度,再次是有敢於承認自己無知的勇氣和智慧。
  • 為什麼你年齡越大,找對象往往越難了
    那麼,為什麼年齡越大,找對象就會變得越艱難了呢。年齡越大也就越現實,曾經有女生說,20歲也許會允許你什麼都沒有,可以一起努力奮鬥,相信有美好的為了,愛情可以高於一切。30歲,已經進入中年,不再相信什麼大器晚成,買房買車養孩子,哪哪都是要錢的,如果什麼都沒有,拿什麼去承擔一個家庭。年齡越大就越現實。
  • 三人同行,必有我師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人同行,必有我師。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是一句非常經典的名言。出自於《論語·述而》。原文是:「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孔子說:「別人的言行舉止,必定有值得我學習的地方。
  • 全國卷Ⅰ高考作文 齊桓公、管仲、鮑叔: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這就需要考生在平時對三個歷史人物的事跡有一些儲備積累,而且,這種儲備越豐富,越有助於從細節著手寫好文章。同時,選定人物不難,選擇角度也不難,但是,要想在特定的某個角度上做深入評述,那就不是文筆華麗所能做到的了,必須要有深入的認識支撐才行。關於三個人物的事跡,如果學生讀過《史記》中的相關章節,比如《齊太公世家》《管晏列傳》等,就會有相當了解。
  •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我們法庭的庭長一身法官制服、胸前佩戴小法徽,英姿颯爽,正忙忙碌碌的通電話說著什麼,因為不一會她就要下鄉辦案去了。她很年輕,但是工作經驗很豐富,辦事雷厲風行,看人有獨到的眼光,常常能一眼就看出某個當事人或者律師是否在說謊,這大概是多年審判工作中練就的火眼金睛。初任法官的我喜歡和她聊案子,聽聽她的建議和意見,往往她都能一針見血指出關鍵點,讓我有醍醐灌頂的頓悟。
  • 三人行必有我師《永恆之塔》全新師徒活動登場
    其中,備受玩家關注的全新師徒活動——「三人行必有我師」今日隆重登場,參與活動締結師徒關係,即可相伴成長收穫珍稀獎勵!專區>> 論壇>> 禮包>>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