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誰的門徒?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
不到黃河心不死,不見棺材不落淚,自以為是,好為人師,人之本性使然。
聖人之所以稱之為聖人,那是知道人之本性,能夠反其道而行之,正所謂修仙密語云:順成人、逆成仙,玄妙就在顛倒間。
所以孔聖人就向世人表示了,三人行,必有我師,您就把我當成您的學生,請您多多指教。孔聖人這態度真是老謙虛了。
人生在世,行走社會,人們的關係網離不開血緣(親戚)、地緣(老鄉)、學緣(同窗)、人緣(朋友)等四緣關係。無論哪一種關係的維護,虛心、好學、真誠的聽取別人的意見,總是最容易獲得他人好感的人生態度。
處處認老師、時時找導師,請人指點迷津,做別人的學生、弟子,乃至做他人的門徒,真是百試百靈的處世好方法,不比必到處認乾爹乾媽的效果差。
俗話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朝裡有人好做官。你是誰的門徒、弟子?你又有多少門徒、弟子或忠實粉絲呢?
年齡越大,越能體會到「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的實際意義。
年輕人,人生經驗少,最能體現個人品質的就是真誠、謙虛和勤快了,小小年紀,不以真誠、謙虛、勤快示人,人生之彎路將越走越遠。認導師、拜名師,做學生、做弟子、做門徒,是遇貴人、得指點、受提攜,走上成功快車道的最快的捷徑。
— — 往期文章 — —
成功來自於不斷的演練
自欺欺人,未必不好!
光說和諧和諧,沒有人肯受點委屈,能和諧得了嗎?
為什麼直接複製和模仿是最好的學習方式?
如何為自媒體平臺持續提供優質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