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2020-12-01 中國法院網

2013-07-30 10:20:51 | 來源:中國法院網 | 作者:羅賢玉

  清晨,紅日剛吐露第一縷晨曦,寧強法院行政審判庭的四名幹警已陸續來到辦公室,擦桌、燒水、掃地、更換牆上成員公示牌的時間,一切都默契又有序。大家各自忙著手頭的活,聊著一些有趣的新聞,大家樂樂呵呵開始了一天繁瑣又忙碌的工作。

  我坐下來,翻開記事本「等待買賣合同糾紛案件的一個當事人過來提交證據材料;給離婚案件當事人打電話商談調解方案;接待已約好的民間借貸案件被告到庭領取應訴通知書、訴狀副本等訴訟材料並了解案件情況;整理已審結案件的卷宗……..」裡面龍飛鳳舞畫著只有我才看得懂的符號,這裡記錄著今天我接受的新工作和必須完成的事情,心裡琢磨著大概需要的時間,以便空出一定的時間來應對突如其來的任務。

  我們法庭的庭長一身法官制服、胸前佩戴小法徽,英姿颯爽,正忙忙碌碌的通電話說著什麼,因為不一會她就要下鄉辦案去了。她很年輕,但是工作經驗很豐富,辦事雷厲風行,看人有獨到的眼光,常常能一眼就看出某個當事人或者律師是否在說謊,這大概是多年審判工作中練就的火眼金睛。初任法官的我喜歡和她聊案子,聽聽她的建議和意見,往往她都能一針見血指出關鍵點,讓我有醍醐灌頂的頓悟。某個新法條、新解釋她總是第一時間關注,並且提醒庭裡的每個人要注意學習,如遇到相關案子要格外注意。於我來說她是一位很好的老師。

  書記員是個能幹的丫頭,她正埋頭整理卷宗和相關資料,為待會和庭長下鄉做準備。大學畢業的她在行政部門經過兩年的歷練,後來通過公務員招考入院,她雖不是法律科班出身,到庭裡才短短一年時間,但業務已非常熟悉,工作得心應手。她一個人要應對庭裡三個審判員的案件,無論是調解、開庭做記錄還是案件的裝訂以及司法統計、辦案情況網上錄入、裁判文書上網等工作,都是她必須完成的事情。案件多的時候她幾乎天天都在開庭中,但是她總是記得哪個審判員的哪個案子進行到哪個程序了,應該要做什麼,甚至很多時候都是她提醒審判員,以免超期。現實環境中的這位能幹的榜樣,我總是能在她身上學到很多東西。

  桌上剛沏的茶水冒著嫋嫋熱氣,正在翻閱卷宗材料的就是一位有近三十年工齡的資深老法官——周法官了。他辦案經驗相當豐富,性情溫和,總是很耐心傾聽雙方當事人訴說,從不發脾氣。記得不久前,周法官主審的一起離婚案,雙方唇槍舌劍,互相指責對方的不是,被告情緒非常激動,大吵大嚷,要法庭滿足自己的要求。 周法官見狀不慌不忙,先安慰被告穩定情緒,闡明《婚姻法》對於財產分割的規定,告訴被告大聲吵鬧不利於問題的解決,然後不停地給雙方釋法析理。經過他的努力,最終該案調解結案。在我總是因為調解工作苦惱和無助時,他總在一邊寬慰我,讓我耐心一點不要著急,多給當事人留一些時間,再慢慢做工作。

  這麼一一數來,我身邊的人都是我值得去學習的好榜樣。作為一名基層法官,不僅要有紮實的理論知識,更是要有豐富的經驗,那麼對於一個經驗尚欠的「新手」來說,身邊有這樣一個精英的團隊,經驗豐富的榜樣,何其榮幸。我想這也是我無形中得到的「財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而我想說,四人行,三人都是我師焉。

  作者單位:陝西省寧強縣人民法院

相關焦點

  •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讀後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出自《論語·述而》是儒家之經典。意思是:幾個人一起行事,別人的言行舉止一定有值得我學習的地方。選擇他的優點學習,若是發現了別人身上的缺點,就反省自己身上是否存在。一旦存在,就加以改正。
  • 《論語》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此話何解?
    這句話就是所謂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其實韓愈在《師說》當中也提到了:聖人無常師。 當然了,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還有後半句,也需要大家牢記的,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淺談《論語》中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一「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出自《論語學而》。原文是: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二三人行三人是什麼?所以孔子講「三人行,必有我師」。我們在這一生當中,在這一天當中從早到晚,我們所接觸到的,人也好、事也好、物也好,都是這兩面。
  •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一句出自以下哪本著作 9.10螞蟻莊園今日答案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一句出自以下哪本著作 9.10螞蟻莊園今日答案 2020年9月10日,支付寶的螞蟻莊園小課堂在今天也有不少的人是抽到了歷史課本知識的問題
  • 「三人行必有我師」應該如何全面正確理解
    理解「三人行必有我師」重點在於一個「師」字,「師」這個稱謂在人們心目中很崇高,但是,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有人認為「三人行必有我師」這句話,指的是在「我」之外的另兩個人中,一定有一個或兩個人比「我」高明。
  • 讀論語「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師!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就是三個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師。我選擇他善的方面向他學習,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對照自己改正缺點。這句話泛泛而談就是這樣,如果要深挖,則是從「應然」走向「必然」的理解。
  • 解讀千古智慧「三人行必有我師」
    「三人行必有我師」出自孔子的《論語.述而》, 原文如下: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白話文如下:孔子說:「他人的言行舉止,肯定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三人行必有我師,意思就是三個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一個人身上的優點值得我學習,這裡的三人泛指多人為虛數。也指虛心學習,好學上進的個人,在任何時刻,都能看到別人的優點,取長補短,為己所用,補充自己的個人修為。在日常工作學習中,小小宋總是不虛心學習,學了點東西就以為自己很厲害了,其實他人身上的優點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
  • 《讀論語心得》讀後感——「三人行必有我師」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的這句話受到許多人的讚賞。他如此博學,還能虛心向別人學習,精神十分可貴。但更為可貴的是,他不僅要以善者為師,而且還要以不善者為師,這其中包含有深刻的哲理。
  • 「三人行必有我師」只勸人好學?還有孔子「避免偏執」的修身智慧
    文|顏小二述哲文「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出自《論語》,屬於孔子膾炙人口的一句名言,這句話說簡單也簡單,但深挖這句話背後的「用意」,我們收穫的東西可能「不簡單」。「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比較淺顯的含義,也屬於當前比較常用的含義,大家應該並不陌生,那便是「常保謙虛,向身邊人學習。」而對於這句話的理解,可深可淺。
  • 「論語」-重新解讀「三人行必有我師」、傳承中華文化
    原文是:「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誤讀】經常只注意前半句「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多數人會理解為,生活上幾個人之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師。或者理解為幾個人在一起,必定有人可以給我指點,我應該不恥下問,虛心學習。
  • 世人皆知「三人行必有我師」的道理,可很多人卻把後兩句給忘了
    除此以外,相信「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大家也都不陌生,從字面上的理解就是,三個人在一起,其中必定有人在某個方面是值得我學習的,那他就可當我的老師,當然,這裡的「三」應該作為虛數,泛指多人。顯然,這樣的做法是不對的,其實,在「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出自《論語述而》,它的後面還有兩句話,卻被很多人給忘了,其原文為「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才會有成就!
    各位小夥伴們,大家好,俗話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什麼樣的家庭成就什麼樣的孩子,優秀的孩子都是靠家長們一點一滴的心血教育出來的。今天親子超級樂園帶領小夥伴們去了解一下,現在的家庭教育中比較常見的教育觀點是怎麼樣的?
  • 全國卷Ⅰ高考作文 齊桓公、管仲、鮑叔: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同時,選定人物不難,選擇角度也不難,但是,要想在特定的某個角度上做深入評述,那就不是文筆華麗所能做到的了,必須要有深入的認識支撐才行。關於三個人物的事跡,如果學生讀過《史記》中的相關章節,比如《齊太公世家》《管晏列傳》等,就會有相當了解。或者這些讀起來有難度,那麼,讀過《東周列國志》也會對這段歷史有了解。
  • 三人行必有我師《永恆之塔》全新師徒活動登場
    其中,備受玩家關注的全新師徒活動——「三人行必有我師」今日隆重登場,參與活動締結師徒關係,即可相伴成長收穫珍稀獎勵!專區>> 論壇>> 禮包>> 下載>>
  • 「三人行必有我師」,後面那句是什麼?學過又還給老師了?
    在生活中有我們經常使用的一句名言,那就是「三人行必有我師」,我們都知道這句話是從孔夫子的身上說出來的,在論語之中被收錄下來,常常被用來告誡學生們要虛心求學,而大家往往會理解成這個意思。不要光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師」,後面那句才是關鍵。孔子說的這些話已經過去了2000多年,雖然說他的言論已經變成了現在的國學經典,不過這些話語的內容經過漫長時光的洗禮,不免也會發生一些偏差。比如說孔夫子就說過這樣的一句話,那就是「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在現代人眼中,這就是孔子誣衊女子的一句胡話,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 三人行必有我師——用別人的智慧豐富自己
    兩千多年前,中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句話包含了兩個意思:第一個意思,別人好的地方要虛心學習;第二個意思,別人不好的地方要引以為戒,反省自身。這樣一來,不管同行的人是「善」還是「不善」,都可以為師。
  • 發揚中國文化——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師,英語這樣翻譯
    1.When I walk along with two others, I may be able to learn from them.三人行,必有我師。
  • 年齡越大越能理解孔子為什麼說:三人行,必有我師!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不到黃河心不死,不見棺材不落淚,自以為是,好為人師,人之本性使然。聖人之所以稱之為聖人,那是知道人之本性,能夠反其道而行之,正所謂修仙密語云:順成人、逆成仙,玄妙就在顛倒間。所以孔聖人就向世人表示了,三人行,必有我師,您就把我當成您的學生,請您多多指教。孔聖人這態度真是老謙虛了。人生在世,行走社會,人們的關係網離不開血緣(親戚)、地緣(老鄉)、學緣(同窗)、人緣(朋友)等四緣關係。無論哪一種關係的維護,虛心、好學、真誠的聽取別人的意見,總是最容易獲得他人好感的人生態度。
  • 四人行 必有我師
    孔子這一生留下很多至理名言,最能印體現孔子學習態度的,也是最廣為人知的是,「三人行,必有我師」。其含義不難理解,三人(泛指多人)之中,某人必有其他兩人值得學習的地方。然而,在當今社會,「三人行,必有我師」的含義內容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做到,後兩句「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含義:選擇他們的優點去學習,見人之不善就引以為戒,更是被忘卻在腦後,甚至連平視的姿態都不曾擁有。古有三人行,必有我師,今有汽車領域同級別各有所長,或品牌、或空間、或智能化。困擾不止一個人的問題就是,同級別如何選擇。
  • 三人同行,必有我師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人同行,必有我師。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是一句非常經典的名言。出自於《論語·述而》。原文是:「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孔子說:「別人的言行舉止,必定有值得我學習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