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元眼鏡成本僅為20塊,高達100倍的利潤被誰賺走了?

2020-12-10 電商報

知乎有這麼一個提問,配眼鏡你吃過哪些虧?

一個高贊回答是這樣的:門店售價2000元的眼鏡,淘寶上400元就能拿到手。

不僅如此,眼鏡行業還流傳著這麼一句話:出廠價20元的鏡架,200元賣給你是講人情,300元賣給你是講交情,400元賣給你是講行情。

在出廠價到實際零售價之間,眼鏡行業將近100倍的利潤差距,看起來比茅臺還令人咂舌。

一支鏡架,兩片玻璃,一副看似不起眼的「小眼鏡」,到底憑什麼如此暴利?

是誰在瓜分眼鏡利潤

一款高端眼鏡在到達消費者手上之前,主要需要流經三個環節:第一,源頭工廠;第二,品牌方;第三,零售商。

溫州眼鏡外貿廠的老闆曾舉例子說,一款知名大牌的墨鏡,他們工廠的成本價是20到50元,市場零售價則在2000至5000元左右。

100倍的溢價,在三個環節是如何通過層層加價實現的?

工廠表示,他們直供品牌,毛利率只有15%到30%,也就是說,市面價2000元一副的眼鏡,成本20元,工廠只賺3塊錢。

有零售商透露,他們從品牌方拿貨,一般是打5到6折,2000元的眼鏡,進貨價是1000元左右,毛利率一般在50%到70%。

在整個過程中,溢價最高的是品牌,20多元進,1000元多出,毛利率高達90%。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每賣一副高端眼鏡,零售商和品牌方都能賺1000元左右的差價,但是雙方的實際成本,卻並不在一個檔次。

以國際大牌香奈兒為例,賣眼鏡只是它的副業,這1000元完全可以說是在回收廣告費,算是品牌溢價。

專門的眼鏡零售店就不一樣了,店鋪租金、驗光成本,以及員工工資,都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中國眼鏡第一股:半數利潤歸房東

2017年,「中國眼鏡第一股」博士眼鏡上市,其招股書披露出來的數據令外界一片譁然。

招股書數據顯示,2016年,博士眼鏡的單副鏡架的採購成本為89元,單片鏡片採購成本為28元,對應的零售價分別為434元和241元。

一副總成本不過145元的眼鏡,在博士眼鏡的店鋪裡,身價一路水漲船高到916元。

令人詫異的是,在高達84%的毛利率背後,博士眼鏡的淨利潤卻不足10%,比部分眼鏡工廠還不如。

從費用構成去看,從2014年到2016年,博士眼鏡的銷售費用連年上漲,2016年高達53.88%,直接吞掉了絕大部分的毛利潤。

來源:博士眼鏡招股說明書

具體來說,在博士眼鏡的銷售費用中,員工工資和社保佔4成,租金、物業、水電費佔比超過50%,而且呈現逐年上升趨勢。

來源:博士眼鏡招股說明書

換句話說,在眼鏡零售店看似暴利的背後,其實有將近一半的利潤,最後都交給了房東。

正因如此,即便是身為中國眼鏡上市第一股的「博士」,其門店也常年處於「開兩家關一家」的窘境。

淘寶買眼鏡,真香?

中國的近視患者差不多有6億人,幾乎佔到了中國總人口的50%,中國青少年的近視率更是位居世界第一。

在購買眼鏡的方式上,家長們依然會帶孩子去線下眼鏡店,但是年輕人早就對上網買眼鏡頗具心得。

知乎網友總結了2折甚至1折買眼鏡的必殺技:

1、去公立醫院驗度數,拿到度數、散光、瞳距等數據;

2、去線下眼鏡店假裝要買,試一試好不好看,找到適合的款式,拿到眼鏡的品牌型號;

3、直接上天貓淘寶搜眼鏡,找店鋪,然後把數據交給客服。

如此一番操作下來,一款相當中意,線下眼鏡店要賣2000元的眼鏡,最後200-400元即可到手。大批網友驚呼「真香」。

然而,電商也有不可忽視的弊端。

大家買其它東西都稱之為「買」,但是買眼鏡卻稱之為「配」,原因無他,線下實體門店的驗光、配鏡、售後等一系列服務,是電商渠道難以滿足的環節。

傳統眼鏡店房租高企,電商眼鏡店難以滿足更多服務,中國的眼鏡行業,還有沒有別的出路?

智叔曾經看到過一個案例,眼鏡店到大學城做活動,價格比一般眼鏡店便宜很多,相當於兩三折優惠。

老闆娘現場給學生們科普,眼鏡店一般都開在鬧市區人流量大的地方,店鋪租金佔據了很大一塊成本。

那家眼鏡店位於一棟略顯偏僻的老式商務辦公樓,款式多,服務好,價格低,生意相當紅火。除了高校學生,周邊帶孩子去配眼鏡的家長也不少。

很顯然,對於眼鏡這種「半標準品」來說,在電商渠道之外,其實還有相當大的探索和演變空間。

新品牌的「陽謀」:眼鏡不只是眼鏡

一個有意思的問題是,在眼鏡行業,品牌方的毛利率高達90%,零售店的毛利率也在50%以上,反觀提供產品本身的眼鏡工廠,賣一副眼鏡才賺幾塊錢,憑什麼?

一個值得留意的背景是,作為全球製造工廠,中國承包了全球70%以上的眼鏡製造工作。這些工廠集中在江蘇丹陽、浙江甌海以及深圳。

丹陽的眼鏡鏡片產量佔全球一半、中國的3/4,提供的主要是從生產製造,到批發、零售的一條龍眼鏡服務。

溫州下面的甌海,鏡架產量相當可觀,主要做的則是大牌代工,TF、香奈兒、巴黎世家的墨鏡都來自這裡。

深圳的眼鏡行業如今也正在向溫州轉移。

值得一提的是,溫州醫科大學還是全國最早開創眼視光醫學專業的高校,歷年錄取分數線比隔壁浙江大學還要高。

物以稀為貴,在一個競爭相當充分的市場,眼鏡工廠的利潤率自然高不上去。

有人將目光投向了品牌。目前中國叫得上名的眼鏡品牌,除了博士,就是寶島、大光明等一批開在高校周邊的功能性眼鏡店。

最近幾年,一些新的眼鏡品牌開始悄無聲息的在各大商場盤踞,比如JINS、LOHO、木九十、AOJO和EGG等。

稍加留意你就會發現,如今商場裡的眼鏡店,已經變得幾乎和帽子、化妝品店一樣多。這些年輕品牌有一個共識:眼鏡不只是矯正視力的實用工具,它更是一種時尚單品。

LOHO眼鏡創始人黃心仲就曾提出,他們的的目標是「讓地球人擁有四副LOHO眼鏡」,分別對應約會、工作、運動等多種場景。

於商家而言,增加復購率,確實是創造營收的不錯出路。但對於消費者來說,以後的錢包可能就更捂不住了。

作者:智叔

相關焦點

  • 千元眼鏡成本僅20塊,6億近視人口的「暴利」行業真相
    馬力覺得自己再也不會去線下眼鏡店配眼鏡了。眼鏡行業裡流傳著這麼一句話:「20元的鏡架,200元賣你是講人情,300元賣給你是講交情,400元賣給你是講行情。」這背後揭示出的行業「暴利」似乎早已是公開秘密。
  • 眼鏡暴利!6元成本,毛利近95%!
    眼鏡和牙科,這兩個行業的利潤非常高,隨便配一副眼鏡就要七八百,有時候,眼鏡架比眼鏡片更貴,按理說鏡片的科技含量應該比塑料的鏡架貴才對,但這個畸形的行業已經很難用正常思維判斷價值。8月21號,有媒體報導了眼鏡行業暴利的相關新聞,在知名鏡片公司的招股書內,披露的鏡片成本才6元,而能賣到2000元,預計2023年,眼鏡這行業的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000億元。
  • 養殖肉狗成本和利潤高嗎?養殖100隻能賺多少錢
    如果進行肉狗養殖,競爭力就很低,所以肯定賺錢的,那麼養殖肉狗成本和利潤高嗎?養殖100隻能賺多少錢?下面為大家分析。一、養殖肉狗前景分析狗肉味道鮮美,脂肪含量很低,蛋白質含量高,營養豐富,而且狗肉補虛壯陽、安五臟、輕身、益氣、宜腎、補胃、暖腰膝、補血脈,是高級滋補食品。
  • 眼鏡行業的「暴利」被揭開,成本幾十賣上千,實際利潤有多少?
    可以說我國眼鏡行業的市場份額非常巨大,中國人口就算是14億,一半就是7億人,這麼龐大的市場份額誰不「心動」?眼鏡行業一直被人們稱為「暴利」行業,很多人都知道是市面上,售價幾百元的眼鏡,可能成本只有幾十元。甚至有些商家,會將成本幾十的眼鏡賣出上千元的「天價」。
  • 回收婚宴真瓶裝假酒利潤翻10倍 成本50元賣500元
    回收婚宴真瓶裝假酒利潤翻10倍 成本50元賣500元 xm.fjsen.com 2013-07-04 08:16   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東南網7月4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香卉輝/文)50塊錢回收一套名牌白酒的包裝,裝進幾塊錢一斤的劣質白酒,然後再以500多塊的正牌價叫賣,前後可賺取暴利10倍!
  • 市面上需要幾百塊的眼鏡框,成本竟這麼低,說出來你都不一定信
    導語:市面上眼鏡框都需要幾百塊上下,成本竟這麼低,說出來你都不一定信現在因為人們經常使用手機、玩電腦以及看電視等,整體視力是越來越不好了。而隨著現在的眼鏡店開得也是越來越多了,幾乎大街小巷中都可以看見。
  • 明月鏡片成本6元零售價上百 揭秘眼鏡行業背後暴利
    【明月鏡片成本6元零售價上百】繼博士眼鏡之後,近日,由陳道明代言的明月鏡片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明月鏡片」)也向證監會遞交了招股說明書,或將登陸創業板上市。 明月鏡片來自「眼鏡之都」江蘇丹陽,主打眼鏡鏡片生產,是國內鏡片頭部生產企業之一。
  • 起底暴利眼鏡:錢都被誰賺了
    毛利率達300%,差價幾十倍,眼鏡行業真的是暴利嗎? 作為一個戴了10年隱形眼鏡的人,我實在無法理解一副眼鏡為啥這麼貴。許多人說眼鏡是個暴利行業,那麼今天,我就去中國的眼鏡之都看一看,是不是真的這樣。
  • 在農村養殖千隻鵝成本與利潤
    如果在農村養1000隻鵝的話,它需要投多少成本,又能獲得多少利潤呢?下面簡單統計下:第一《成本》 養鵝大約需要100天左右得出售。鵝苗按每隻10元,免疫+藥費為每隻1元,平均每天每隻鵝需要飼料0.4斤料左右。
  • 擺地攤賣土雞,100塊4隻,攤主能賺多少?
    相對於農貿市場裡,一斤賣十幾二十塊,一隻要四五十塊的土雞,路邊攤的土雞價格顯得特別優惠。一百塊錢4隻,甚至一百塊5隻都有,相當於一隻20到25元。相對於農貿市場四五十元一隻來說,路邊攤的土雞價格整整低了一半,這樣的價格他們還有利潤嗎?一隻能賺多少錢?
  • 眼鏡暴力利潤的背後 幾十鏡片賣到上千還不賺錢?
    眼鏡暴力利潤的背後 幾十鏡片賣到上千還不賺錢?」的博士眼鏡在3月15日上市,眼鏡行業在很多人眼中是暴利行業,幾十元的鏡片能賣到幾百上千。毛利潤高,但是淨利潤卻不足10%,連服裝、食品等行業都不如。
  • 眼鏡市場順口溜:20元鏡架400元賣給你是講行情
    「20元的鏡架,200元賣給你是講人情,300元賣給你是講交情,400元賣給你是講行情。」不脛而走的一句順口溜,一度在國內眼鏡行業和眼鏡市場引發軒然大波。上網點擊「眼鏡暴利」4字,「百度」以0.184秒提供了752000篇,Google則用0.42秒,提供了430000個查詢結果。    暴利、平利、微利?莫衷一是。
  • 成品油批發價一路狂跌 加油站每噸狂賺超千元
    由於目前國內成品油零售價依然維持在歷史高位,導致成品油的批零差價超過了1000元。批發價過低導致煉油企業未能彌補成本壓力,零售價過高卻讓消費者承擔了額外的油價成本。  成品油零售價仍居最高位  然而,今年以來發改委一直在上調國內成品油零售價,還未下調過價格,所以目前國內成品油零售價仍然維持在最高位上,記者昨天走訪市場發現,目前市場上國三93#汽油零售價為10224元/噸或7.73元/升,國三97#汽油10802元/噸或8.37元/升,廣州粵IV93#汽油10436元/噸或7.89元/升,粵IV97#
  • 賣眼鏡毛利堪比茅臺!這家公司鏡片最高賣兩千,單片均成本僅6元
    一塊成本6元多的鏡片竟然可以賣到2000元左右。據該公司招股書披露,2019年其每片鏡片的價格為6.23元,每副眼鏡的成本僅有56.09元。市界發現,該數據遠遠低於2017年「中國眼鏡第一股」博士眼鏡上市時披露的招股書數據,2016年,博士眼鏡單片鏡片的採購成本為28元,採購鏡架的平均單價為89元。
  • 央視曝光眼鏡暴利:售價上千元,出廠價只要幾十元!
    工廠生產成本,在10元到50元左右。記者在眼鏡架生產廠裡了解到,一副眼鏡,眼鏡架成本通常佔60%,眼鏡架使用的原材料主要分為塑料板材和金屬。全部使用塑料板材的眼鏡架,一副的成本僅為20元。江蘇裕昌光學眼鏡公司銷售部主任郭汶炎:一副鏡架出廠的價格,基本在30元到80元。
  • 明月鏡片:2019年每片鏡片的成本為6.23元 每副眼鏡成本僅56.09元
    根據明月鏡片的上市招股書顯示,2019年每片鏡片的成本為6.23元,每副眼鏡的成本僅有56.09元。企查查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共有104萬家眼鏡相關企業,行業近十年來呈現大幅增長,2019年相關企業註冊量達到29.3萬家,同比增長70%,比十年前數據增長了1072%。從地區分布來看,廣東省以21.6萬家企業排名第一,浙江、福建分列二三名。
  • 暴利的玻尿酸行業,成本19塊售價3800元!有人靠它一年賺5億
    一針玻尿酸,動輒上千元!今天帶你看看女人的美容院裡的玻尿酸。玻尿酸的學名叫透明質酸,臨床用途包括骨科、眼科、燒傷、內鏡手術等,由於其廣受認可的填充效果和兼容性,近年來逐步被用於護膚品以及微整形美容項目中,玻尿酸填充下巴、豐唇、隆鼻、填充太陽穴等,已經成為各大醫院和美容機構的標配。
  • 美甲業小生意高利潤背後:30元甲油膠可賣近千元
    原標題:美甲業小生意高利潤背後:30元甲油膠可賣近千元  產品成本可忽略不計 美甲業「小生意」有高利潤  「在這個行業裡,基本沒有人會算產品的成本。」有十多年美甲從業經驗的蘇磊(化名)表示,美甲行業的利潤確實夠大,夠誇張,但也不是每個入行的人都有得賺。
  • 網紅帶貨利潤有多高?辛巴高達100%,818家人們卻表示心甘情願
    大家都以為在網紅或者明星直播間買東西划算,可有沒有想過,他們賣那麼便宜的東西,甚至有的還貼錢為消費者賺福利,這種方式還賺錢嗎?事實證明,帶貨主播們不僅賺錢,而且分分鐘就能賺的盆缽滿體。其實網紅帶貨利潤是非常高的,就拿辛巴來說,直播間賣的一款月餅,進價是45元,可到了消費者手中,卻成了99元的月餅,就算是去掉運費,辛巴在中間獲得的利潤都能高達100%。
  • 三個項目在農村養殖,不僅成本低而且利潤高,年能賺十幾萬沒問題
    近段時間,回農村創業的人有很多,只要原因是今年疫情的影響,還有現在有的人賺到了一定的資金,所以不願意打工。因此選擇了回鄉創業當老闆,種植的、養殖的、糧品加工的等,各式各樣的項目都有人做。不過話又說回來,創業為的也是賺錢,那麼選擇什麼項目成本小,利潤比較豐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