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富不過三代?蘇州望族從乾隆年間富到現在,已經傳了17代!

2020-12-06 大金牛財經

中國自古有句俗話叫做:富不過三代。當然了,這句話的意思並非是指富裕的家庭就無法支撐三代,而是用來比喻那些父輩們打下基業,而子孫輩卻只知道享樂,坐吃山空的意思。就是為了告訴大家,不管你家裡的財富有多少,都會有坐吃山空的一天。不過,並非所有的富裕家庭都是這樣的,還有很多的經商世家,他們的子女不但沒有敗光家產,反而會將家中的產業打理的僅僅有條,讓家族產業不斷的壯大。

尤其是到了當代社會之後,大部分富裕家庭的孩子,因為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在才能方面往往比父輩們更加的出色。例如李嘉誠的兩個兒子:李澤鉅和李澤楷。在李嘉誠還沒有退休的時候,他們就已經是父親的左右手,幫助父親管理公司。在李嘉誠退休之後,更是將企業管理的井然有序。還有楊惠妍,雖然是女兒出生,卻在接手碧桂園之後,將公司發展的更加壯大。

不過,這些人即使能力再出眾,到目前為止也不過只是三代人而已,至於以後到底能不能繼續的輝煌,還是一個未知數。相比之下,有一個家庭可以堪稱是全球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家族了!從這個家族剛開始富裕,到如今已經有了17代傳人,而家族卻依舊保持著興旺,它就是蘇州的貝氏家族。對於貝氏家族,可能很多人並不是很了解,今天小編就來好好給大家介紹一下這個傳奇的家族。

早在乾隆年間的時候,貝氏家族就已經是蘇州的四大家族之一,在蘇州地區富甲一方。貝氏家族起初也只是在坊間做小本生意的小家庭,後來因為生意做得好,產業就開始逐漸的擴大。不過貝氏家族真正的發家史,應該從第三代說起。貝氏家族的第三代傳人在接管了家業之後,直接做起了草藥生意,開啟了中藥鋪,而貝氏家族也是靠著行醫起家的。

後來到了第13代傳人貝潤生接手的時候,家族的產業經營就開始有了一些變化。當時貝潤生耗資80萬元買下了整個蘇州獅子林,在經過整修之後變為自己的家產。在當時的那個年代,不要說是80萬,就是8塊錢,對於一個普通家庭來說也是很難拿出來的。可見當時的貝氏家族有多麼富有。

20年代初期的時候,貝潤生就開始進軍房地產行業,先後在蘇州和上海等地區大量的購入房產,僅20年的時候,貝潤生在上海的房產已經高達了900多套。除了貝潤生之外,還有同為十三代傳人的貝理泰,在1915年的時候就在上海成立了商業銀行,憑藉著1銀元就可以開戶的優勢吸引了很多的儲戶。不僅如此他還和合伙人一起成立了中國旅行社,而這也是中國第一家旅行社。

不知道大家對於貝聿銘是否有印象,這個在國內外知名度都很高的建築大師就是貝氏家族的第十五代傳人。貝聿銘的父親貝祖詒就是貝理泰的三兒子。貝祖詒在大學畢業之後,也從事了銀行類的工作,在整個銀行行業中,也可以稱得上是元老級別的人物了。不過貝聿銘卻並沒有向父親一樣去做銀行工作,而是選擇了進入建築行業。

貝聿銘出生於1917年的廣州,從小貝聿銘就十分的聰明,先後考入了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以及哈佛大學還有麻省理工,他的才能可以說一般人很難比的上。父親和爺爺都是銀行行業中的佼佼者,而貝聿銘卻獨獨對建築偏愛,畢業之後很快就成為了美國建築行業中不可多得的人才。

1960年的時候,貝聿銘創建了一家建築公司,正式開始了建築藝術的道路。其實我們很多人都曾經看到過他所設計的建築,例如香港的中銀大廈、香山飯店,還有美國圖書館、羅浮宮金字塔以及華盛頓藝術館等等,都出自於貝聿銘之手。可惜的時候,這位建築大師在今年的5月份卻與世長辭了。

不過貝聿銘的三個兒子也都繼承了父親的基因,對於建築行業情有獨鍾,並且都成為了行業中的精英。而貝聿銘的孫女,也已經考入了清華大學。不過她似乎對於建築不感興趣,而是更喜歡國際貿易和社會關係學科,其實不管從事哪一個行業,只要有能力,就同樣能發揚光大。貝氏家族發展了幾十年,隨著時代的不同,家族人經營的產業也不同,而唯一的共同點就是他們的家族已經很興旺,每一個人都能力出眾。你們羨慕這樣的家族嗎?

相關焦點

  • 富不過三代?這家族從明朝富到現在,整整富了17代,賣1000套房
    還有7次成為中國最年輕女首富的楊惠妍等等,這些都可以算得上是富二代,其實以前的富二代是帶有一點貶義的意思,但是現在,其實所謂的富二代,也只是單純的說他們富了幾代而已。這些富二代並沒有被自己的父親壓住自己的光芒,反而用自己的實力證明,靠自己也能成為富豪。
  • 富不過三代?他卻到17代!在上海有千套房,子孫都得在哈佛讀書
    民間流傳著一句話,叫做富不過三代。也就是說,不管這個家族昔日多麼輝煌,到了家族第三代的時候往往會沒落,不過凡事都不是絕對的,因為在國內確實有很多富過了好幾代的富豪,就比如王守義家族,靠著一個十三香配方已經富過了多代人。
  • 富不過三代?此家庭富裕到17代,上海千套房,後代都去哈佛讀書!
    中國有句老話,「富不過三代」,用了表示很多家族企業在傳給子孫後代之時,難以支撐下去,家族企業趨於衰落。然而,任何規則都有例外。在中國,有一些富二代和富三代,他們並沒有失去所有的財富,而是繼續與家人一起致富。
  • 俗話說富不過三代,但是這個家族卻富了十五代,至今家世顯赫
    俗話說富不過三代,但是這個家族卻富了十五代,至今家世顯赫文/號外歷史之小文 圖/網絡有句古話常說「富不過三代,窮不過三代」。歷史上幾乎所有的富豪都逃不過這個詛咒,其實是有定律的,第一代辛苦創業,創下了偌大的家業,第二代坐享其成,一輩子墨守成規沒有多大的建樹,第三代仗著風光肆意揮霍,坐吃山空最終窮困潦倒。所以呢「富不過三代」就是這樣來的。
  • 這一家族已經富到17代:憑藉著行醫賣藥發家,擁有近千套上海房子
    提起富三代時,不少人或許會想起被稱為澳門賭王的何鴻燊;無錫榮氏家族的第三代傳人榮智健等,和王思聰、宗馥莉、楊惠妍等「富二代」相比,除了何鴻燊之外,許多富三代的名氣並沒有那麼高。從古至今,「富不過三代」時常被人們提起,在不少人看來,能富到三代的家族已經很不容易,富到第四、五代,甚至是更多的家族,幾乎是不可能存在的。畢竟富豪後代「敗光」家業的消息已經有不少。不過,而今,打破「富不過三代」這一魔咒的家族已有不少,並且還有一個家族,已經富到了17代,這一家族就是蘇州的貝氏家族。
  • 富不過三代?他們家躲過戰亂和文字獄,富了十五代!
    中國人常說「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富不過三代」,因為中國歷史上,家族興旺和衰落史是這樣的:白手起家,艱苦創業,下一輩老成守舊,艱難維持,再下一輩坐吃山空,家道中落。所以這些老話,都是在說財富傳承的不易。一些傳承百年的家族在躲過了戰亂後,新中國成立,這些名門望族已成為「偉大的無產階級」,如今想要在中國找能夠幾代財富傳承的家族,已經寥寥無幾了。
  • 富了17代的家族:坐擁上海千套房產,現子孫後代都生活在美國
    中國有句老話叫做「富不過三代」,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很多家族企業在傳給子孫後代的時候,難以維持下去,家族企業逐漸沒落。但任何事情都有例外,在中國就有許多富二代和富三代,他們並沒有失去家族的財產,而是和家人一起致富,創造了更多的財富。
  • 都說富不過三代,富過十五代的貝氏家族秘訣是什麼?
    美國國家藝術館、甘迺迪圖書館、香港中銀大廈、法國羅浮宮金字塔、還有我國的蘇州博物館,均是出自貝聿銘之手。除了在建築上的華麗履歷以外,出生於蘇州名門望族的貝聿銘,家世背景更是令人眩目。而隱藏在其家族財富背後的傳承精神,更是使其打破了在我國「富不過三代」的魔咒,貝氏家族也因此常被媒體稱為「可能是中國唯一富過15代的家族」。
  • 「名門望族」和「富不過三代」有關係嗎?
    「名門望族」和「富不過三代」有關係嗎?枯木中國有句俗語「富不過三代」,《孟子·離婁章句下》「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創業容易守業難,有的人總結「一代創,二代守,三代耗,四代敗」,這種現象很普遍,放之四海皆標準,不但在國內,在國外也很少有另外,這點從全球富豪榜數據上可以看出,據統計,歷年排行榜上第二代繼承財產的富豪不過四分之一,而第三代就寥寥無幾。
  • 都說「富不過三代」,從小家裡很富裕的孩子,現在都怎麼樣了?
    民間有這麼一句話「富不過三代」說這句話的人也許是帶著一種仇富心理吧,不知道,大概意思就是富人家長大的孩子容易驕傲,容易啃老,自己不上進,久而久之就頹廢了,然後家業就荒廢了真是這樣嗎?小時候記得有一遠方親戚,確實是這樣,當時在那幾個村裡可謂是萬元戶啊,靠繡花創業,家家戶戶的女人都去他家裡領繡花布。
  • 中國真正的名門望族:靠著行醫賣藥發家,家族富過15代
    在中國似乎很少見到富過三代的家族,首先是因為近現代戰爭頻發,再者便是家族財富傳承的不易。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祖輩們白手起家,後輩們背乘大樹,然而坐吃山空,家道中落的不計其數。尤其是十年浩劫,使得不少家族慘遭洗牌,曾經的名門望族已成往日雲煙。但在其中,還是有隨著中國歷史而流傳下來的家族。
  • 中國真正的名門望族:靠著行醫賣藥發家,家族富過15代
    在中國似乎很少見到富過三代的家族,首先是因為近現代戰爭頻發,再者便是家族財富傳承的不易。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祖輩們白手起家,後輩們背乘大樹,然而坐吃山空,家道中落的不計其數。今天我們就來看看中國真正的名門望族,家族富過15代的家族——蘇州貝氏家族。對於貝氏家族,大家知曉最多的便是貝聿銘。他是貝氏家族第15代傳人,被譽為現代建築最後的大師。
  • 富不過三代?蘇州這個家族,卻整整富貴了十五代,如今依然顯赫
    中國有句古話,叫富不過三代,很多富甲一方紅極一時的富豪家族,都逃不過這個詛咒似的俗語。第一代白手起家辛苦創業,發家致富;到了第二代需要老成守舊,艱難守業;很多富豪家族到了第三代,就會因為子孫不成器,坐吃山空,跌落神壇。
  • 富到17代的家族:在上海有近千棟房屋,子孫後代都要進哈佛讀書!
    文:長安中國有句古話叫「富不過三代」。許多家族企業都是傳到第三代的時候,家道基本上趨於沒落了。然而,凡事都有例外。在中國,也有一些富二代和富三代,他們不僅沒有敗光家業,反倒帶著家族繼續發展輝煌。然而,與李嘉誠和鄭裕彤家族相比,中國有一個家族可以說更「厲害」。它不僅打破了「富不過三代」的魔咒,而且達到了世界上罕見的第17代。這個家庭是蘇州的貝氏家族。也許很多人對貝氏家族很陌生,但你應該聽說過貝聿銘的名字。今年5月16日,被譽為「最後一位現代建築大師」的貝聿銘去世,享年102歲,這讓無數人哀悼。
  • 這個家族已富到17代!上海近千棟房都是他們的,後代都去哈佛讀書
    而說到富三代,我們可能會想到澳門賭王何鴻燊的子孫後代,還有與李嘉誠齊名的富豪鄭裕彤的孫子鄭志剛等,這些富三代也是憑藉自己的本事將家族事業發揚光大。但在中國,有一句老話叫「富不過三代」,很多家族財富傳到第三代手裡,基本就快消耗殆盡了。
  • 都說富不過三代?蘇州有一家族,連續富了十五代,有一大師級人物
    在古代有一句十分有名的話,叫富不過三代。相信大家對這句話也是深有理解,因為大家身邊也有一部分有錢人,很多人的確富不過三代。雖然有些人生下來就含著金鑰匙,但不懂得如何努力繼承家業,只懂得揮霍,所以再多錢也都揮霍掉了。
  • 擁有近千套上海的房子,後代都要去哈佛讀書,家族已富到17代
    很多人常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在不少人心目中,時代在不斷的變化,饒是家境非常貧寒的人,通過自身的努力也有「翻身」的機會;哪怕再富有的家族,後代若是不努力,也可能會將家業敗光。
  • 富不過三代?蘇州這家族富貴了15代,現今依舊顯赫
    我國有句話,叫做「富不過三代」,這句話就好像一句咒語一樣,在很多家族上一一應驗。以前包括現在,都有這樣的事情:祖輩辛辛苦苦創業,終於致富;父輩不願改變,固守就業;到了子孫這一輩,就只能坐吃山空,淹沒於眾人。
  • 擁有近千套上海的房子,後代都要去哈佛讀書,這個家族已富到17代
    很多人常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在不少人心目中,時代在不斷的變化,饒是家境非常貧寒的人,通過自身的努力也有「翻身」的機會;哪怕再富有的家族,後代若是不努力,也可能會將家業敗光。此外,突破父輩的「光環」富三代也已有很多,就好比有著澳門賭王稱號的何鴻燊、鄭裕彤的孫子鄭志剛、榮氏的榮智健等,不過,除了何鴻燊,與王思聰、楊惠妍等諸多富二代相比,很多富三代的名聲大都不比前者。
  • 富過15代的貝聿銘家族有蘇州園林的房產證?不,要把它上交給國家
    古語有云:「富不過三代」,有錢的世家貴族底蘊深,也低調。有錢的暴發戶會很高調,大金鍊子往脖子上戴好炫富。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從暴發戶的富一代開始,別說到第三代,往往到第二代就難以繼承下來。但是貝聿(yu念四聲)銘所在的貝氏家族到他這一帶已經傳承了500多年,貝氏也是中國唯一富過15代的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