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耕細作 聚力同行 寧波全力打造生活垃圾分類新標杆

2020-12-06 抽屜視頻

寧波市餐廚垃圾處理廠

自2013年寧波正式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以來,我市將世界銀行合作項目作為平臺,以制度創新為筆,以條例法規為硯,精耕細作、聚力同行,在整個「十三五」建設時期收穫了累累碩果。

據相關數據統計,截至今年11月,全市城鎮垃圾分類覆蓋率已達100%,資源化利用率88.6%,無害化處置率100%,城鄉生活垃圾總量增長率為-2.82%,持續實現負增長。市民參與垃圾分類的熱情也與日俱增:至2020年底,全大市近2500個小區的150餘萬戶家庭參與垃圾分類,機關事業單位、國企、學校垃圾分類覆蓋率均達到100%。

2018年以來,寧波市在全國46個生活垃圾分類重點城市的多次季度考核中,名次均位列前三,並被省政府評為「全省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優秀設區市」。根據市統計局於近期組織開展的垃圾分類滿意度調查,全市居民對垃圾分類的知曉率從35.7%提高至98.9%,垃圾分類滿意率達到94.3%。

-全民參與共同締造

垃圾分類並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也並非孤軍奮戰就能實現。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垃圾分類工作,成立了由市長擔任組長的寧波市生活垃圾分類處理與循環利用工作領導小組。各區縣(市)政府以及35個市直主要部門通力合作,共同推進生活垃圾分類,並組織了市分類辦進行「實體化集中辦公」。

按照設計部署,市、區、街道三級政府部門或單位各有側重、各司其職,形成了以寧波市分類辦為載體,生活垃圾分類指導中心為中樞,各街道、社區、督導員為活動主體,社區、小區、居民共同參與的完整生活垃圾分類管理體系。

全市各級政府按照「管行業必須管分類」的原則,加強聯動、共同締造,在制止餐飲浪費、減少過度包裝、限塑禁速等領域發揮巨大作用;街道、社區通過網格化管理的治理模式,將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落實到每一戶居民,實現了全社會的共同參與。這樣一種由政府主導、各部門協同、全社會共同參與推進的模式,全面且系統地整合了資源,最大限度調動了社會各界的積極性,譜寫出了一首動人的垃圾分類「協奏曲」。

「垃圾去哪兒了」公益環保考察活動

-全程分類設施爭速

利用世界銀行豐富的知識和先進的理念,我市率先引入了循環經濟概念,對寧波市中心城區生活垃圾的源頭分類、收集轉運、終端分類處置等每一環節進行了科學的、完整的、體系化的設計,一次性形成了包括居民生活垃圾分類推廣、分類垃圾桶及垃圾袋發放、四分類體系建設、垃圾收集車輛配置、垃圾分類轉運站建設、分類處置等在內的一套完整體系,基本實現了垃圾分類、循環利用的完整閉環。

「十三五」期間,我市啟動中心城區居住小區生活垃圾分類投放設施建設兩年行動,改造垃圾桶分類投放點位9600多個,新改建垃圾房800多座。同時,中心城區6座中大型分類轉運站加速建設並如期投運,取代了曾經22座小型轉運站,讓生活垃圾轉運更為流暢、環保。

在建設垃圾分類末端處理設施方面,我市已形成以焚燒處理為主、生化處理為輔、衛生填埋為應急、就地處置為補充的生活垃圾處置體系。截至目前,各區縣(市)均已建成兩種及以上生活垃圾處置設施。據預計,到2020年底,我市將實現生活垃圾零填埋,屆時全寧波將擁有生活垃圾集中處理設施共14座,其中焚燒廠8座、餐廚(廚餘)廠6座,分散式就地處置設施(餐廚、廚餘垃圾就地處理機、陽光堆肥房)共計250餘處,總處理能力可達470噸/日。

-制度引路條例護航

作為率先提出「以法治引領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城市之一,寧波利用世行項目開展垃圾收費機制研究,一套垃圾處理全成本覆蓋、計量收費的機制初見雛形,為我市下階段制定垃圾分類收費機制提供了基礎。2019年10月,《寧波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正式施行,同樣為垃圾分類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尤其是為垃圾分類收費和垃圾分類獎懲提供了法律依據。

伴隨著條例的起草與制定,政府及相關部門同步研究條例配套制度,著力打造垃圾分類「1+X」政策標準體系,先後出臺了18項配套政策。同時結合實際情況和需求,發布了定時定點分類投放、分類收集設施配置和維護等標準規範和技術指南,基本涵蓋了源頭減量、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置全過程,紮實推進了長效管理機制,保障生活垃圾分類實際效果。

海曙區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

-數字賦能技術增效

物聯網、大數據、「網際網路+」時常成為產業發展新風口的種種新技術,同樣也是推動垃圾分類工作的新「引擎」。在寧波,分類治理體系現代化的浪潮正在加速推進。

垃圾溯源既是垃圾分類工作的難點,也是垃圾分類工作的發展方向。眼下,寧波已通過網際網路、手機掃碼等手段,實現了垃圾分類質量的源頭追溯,有效推動居民生活垃圾精準分類。

在檢查居民生活垃圾分類質量時,工作人員將結合網上智慧城市管理系統,利用手機掃描廚餘垃圾袋上的二維碼,對居民投放的廚餘垃圾質量進行追溯。通過對質量不達標的居民進行上門指導,能有效拔除社區、小區內的分類「釘子戶」,並提升入戶指導的針對性和精準度。未來,這一思路也將繼續在寧波世行生活垃圾分類二期項目中得到延續、改善和加強。

另一方面,我市依託「搭把手」回收平臺,解決垃圾回收的「最後一公裡」難題,切實提高居民垃圾回收利用效率。通過智慧城市管理系統與「搭把手」平臺的合作,我市建立了垃圾分類+資源回收「兩網融合」的「寧波模式」,不僅打通了線上線下全品類回收行業生態圈,更實現了低價值可回收物的兜底回收,讓垃圾真正發揮它的價值。

此外,我市積極推動PPP模式與世行貸款相結合,引入社會資本,推動垃圾分類工作更上一層樓。其中,寧波市廚餘垃圾處理廠項目就是PPP模式與世行貸款合作的成果,其兩階段設計招標均為國內PPP模式應用的首創,被國家財政部和國家發改委列為第二批PPP示範項目,並得到了住建部的高度認可。

-源頭提質因地制宜

撤桶並點、桶邊督導、「三桶」行動、貼桶行動、四色榜單這些如今甬城市民們都耳熟能詳的詞彙,其實最根本的目的,就是為了促成生活垃圾的源頭減量。

我市創新建立四色榜單考核機制。通過對鄉鎮(街道)及黨政機關、農貿市場、商場(超市)等公共機構進行監督檢查,將其垃圾分類成效用綠、藍、黃、紅四種顏色排序,並將排名結果向市民公示。

同時,我市積極開展生活垃圾源頭提質專項行動。「貼桶」行動中,工作人員將對居民小區分類質量低於70%的廚餘垃圾桶張貼「紅色告知單」,按其他垃圾收運,並將該小區列入不合格小區名單。截至11月底,我市廚餘垃圾分類質量合格小區佔比,已從年初的30%提升至90%,有機物含量從36%提高至80%以上。中心城區「確桶淨桶消桶」三桶行動開展以來,我市已完成中心城區1000多條道路的「消桶」工作,沿街店鋪垃圾桶精準分類上升至95.6%。

此外,我市還以垃圾分類雙百示範創建工作為契機,以街道為單位,按照生活垃圾分類管理主體全覆蓋,生活垃圾分類類別全覆蓋,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收集、運輸、處理系統全覆蓋等要求,積極開展生活垃圾分類示範片區創建活動。目前,我市已累計創成省級高標準垃圾分類示範小區540個、示範片區22個、定時定點商業街50條、定時定點居住小區510個,創建市級示範小區1200個,示範單位(學校)1200餘家。

志願者開展桶邊督導工作

-執法介入嚴抓落實

為做好《寧波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的施行工作,我市全面加大專項執法力度,積極探索垃圾分類「非接觸性執法」,完善執法聯動機制,深入推進執法進小區。

屬地行政執法中隊的執法隊員與社區進行結對聯繫,先由社區列舉源頭分類質量較差的小區,進而鎖定至居民個人,再由執法隊員針對性地開展執法處罰,逐步形成「管理舉證、執法介入」的模式。

據統計,《寧波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實施一年來,我市累計開展各類執法檢查19.1萬次,教育勸導14.2萬次,書面整改近13000起,處罰個人3000多起、單位1400多起,處罰金額近80萬元。

此外,我市堅持以強化信用建設為導向,進一步提高了違法成本在依法作出行政處罰後,行政處罰信息將被推送至信用平臺,作為物業服務業、生活垃圾清運單位的考核扣分依據和以後招投標的扣分項。對於在職黨員、公職人員,行政處罰信息將被通報至其所在單位,一般居民則通過社區公示欄予以曝光批評。

為鼓勵市民主動投身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我市形成了一套以參與生活垃圾分類相關社會服務代替處罰的體系,違法當事人將深入社區,與社區工作人員、志願者共同開展桶邊督導,在社會服務中體會垃圾分類的重要性。

-多屏宣傳全齡參與

利用報紙、電視、電臺、新媒體等「大屏小屏」加大宣傳引導力度;編制垃圾分類幼兒讀本、小學讀本、初高中讀本;推進環保教育展廳建設,創建中小學研學基地,打造精品線路;成立一個集垃圾分類教育培訓、宣傳策劃、理論研究等於一體的垃圾分類學院我市的諸多舉措,為全國生活垃圾分類宣傳教育工作貢獻了「寧波智慧」。

五年來累計開展各類培訓8000多場,受眾超過60餘萬人次。其中,專門成立寧波垃圾分類學院,採用訪學、研學、講師團下基層宣講等多種形式,給不同群體提供多層次、多方位、多樣化的教育培訓服務。據統計,截至目前,垃圾分類學院共舉辦線下專業培訓140餘場,累計培訓2.5萬人次,線上培訓人群超過2萬人次。

同時,我市還設立了全國首個垃圾分類公益基金,用於垃圾分類項目持續穩定開展,目前募集資金總額已累計達400多萬元。今年,我市啟動了首屆垃圾分類公益基金項目創投,30個項目覆蓋10個區縣(市),讓更多貼合當地的優秀做法擁有成長的空間。

各類品牌活動深入人心。「全民行動日」通過全城聯動、全民狂歡、全域覆蓋等元素,將垃圾分類映入城市記憶;「阿拉來分類」挑戰賽每年吸引不同行業的不同群體前來參與,寓教於樂;「垃圾去哪兒了」公益環保考察獲得2017年全國人居環境範例獎;「小寶貝大行動」垃圾分類幼兒教學模式獲得2018年國際固協頒發的溝通宣傳大獎。

-低碳生活從我做起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其中,要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持續改善環境質量,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而生活垃圾分類就是其中的重要一環。

通過建設餐廚或廚餘垃圾處理廠,一方面可避免直接填埋或焚燒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另一方面也可通過回收、提純有機質厭氧發酵產生的沼氣製取天然氣,從而推動部分溫室氣體的「再利用」。按照寧波市廚餘垃圾處理廠一期項目的碳減排評估能力折算,我市每年可通過廚餘垃圾處理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約23萬噸。

此外,居民通過生活垃圾分類,帶動可回收物循環利用,同樣能夠減少因垃圾焚燒而產生的碳排放。按照每焚燒處理一噸生活垃圾,將產生約0.15噸二氧化碳的標準測算,僅城鎮範圍內每年因進入再生資源回收體系而減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約9萬噸。

張凱凱張路文/圖

來源:中國寧波網申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西湖區全力打造垃圾分類杭州樣板
    杭州日報訊 「垃圾分類是社會文明水平的一個重要體現,是一種新時尚。」垃圾分類是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親自部署、著力推動的「關鍵小事」。從頂層設計建立工作體系,到「四端」驅動打造示範先行區,從完成省級示範片區北山街道創建,到文二路垃圾分類示範街的成功打造,從成功創建5個省級、35個市級垃圾分類示範小區,到實現可回收物收運體系全覆蓋……一場踐行「新時尚」的垃圾分類,正在西湖大地上蔚然成風。高質量推進垃圾分類,是一場持久戰,不可能一蹴而就。
  • 湖州市垃圾分類與智慧同行
    原標題:我市垃圾分類與智慧同行 「小睿,香水瓶是什麼垃圾?」「香水瓶是有害垃圾。」自今年6月機器人「小睿」來到湖州南潯區練市鎮練溪家園後,小區居民只要遇到垃圾分類知識上的難題,便習慣呼叫「小睿」,向身邊這個能幫助指導垃圾分類的「好夥伴」求教。目前,練市鎮所有精準分類居民小區都有「小睿」督導服務,實現了垃圾分類人工智慧督導新模式全覆蓋。
  • 濱江村三江口園區全力推進垃圾分類工作
    荔枝新聞訊 自11月1日南京生活垃圾強制分類以來
  • 2019年度全省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優秀單位名單出爐 寧波在列
    6月11日上午,全省生活垃圾治理攻堅大會在杭州召開。記者從會上獲悉,按照既定目標,今年浙江生活垃圾治理要實現「三年大變樣」,最重要的標誌就是:年底要基本實現全省生活垃圾處理總量零增長、生活垃 圾零填埋;到2022年底,基本實現全省城鄉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全面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制度;到2025年底,生活拉圾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基本實現現 代化。
  • 新時尚打卡點!江門市垃圾分類科普體驗館開館
    11月8日,江門市垃圾分類科普體驗館正式開館,科普體驗館被授予「廣東省垃圾分類培訓學院江門分院現場教學基地」牌匾。當天,垃圾分類培訓學院志願講師張巧嫻為景賢學校七年級學生們帶來開館第一講。  新時尚打卡點!江門市垃圾分類科普體驗館開館  江門市垃圾分類科普體驗館位於東湖公園,總面積約285平方米,由科普區和體驗區兩部分組成。
  • 福建廈門:全力打造海洋與漁業發展新標杆
    福建廈門:全力打造海洋與漁業發展新標杆2017-05-11 13:57: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福建日報  漁業產業供給側改革取得新進展。漁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培育了安井、匯盛等一批龍頭企業。創建了雜色鮑「東優1號」、大黃魚「閩優1號」、壇紫菜「閩豐1號」等廈門水產種苗品牌,獲農業部認證為國家級水產新品種。建立了印尼、緬甸、幾內亞等8個境外遠洋漁業基地。  海洋國際合作交流取得新進展。
  • 生活垃圾分類進展如何
    日前,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12部門聯合印發《進一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為生活垃圾分類列出了時間表:上海、廈門、寧波等46個重點城市到2020年年底力爭實現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基本全覆蓋,分類運輸體系基本建成,分類處理能力明顯增強。當前,距離截止時間已不足一月,各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的進展如何?
  • 我國46個重點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小區覆蓋率近70%
    垃圾分類已經成為綠色低碳生活新時尚,在疫情發生以來,不少城市對一些小區實行了封閉化管理。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市建設司副司長劉李峰介紹,生活垃圾分類關係文明習慣養成,是愛國衛生運動的重要內容。截至2019年底,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等46個重點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的居民小區覆蓋率已經接近70%。
  • 寧波首家流動垃圾博物館:垃圾分類也能很好玩
    7月17日,由浙江萬裡學院商學院潘火橋暑期社會實踐隊和潘火橋社區共同建立的寧波首家流動垃圾博物館在潘火橋社區開館,並正式迎來第一批觀眾,包括潘火橋社區居民和附近小區居民近200人。觀眾在實踐隊員的指導下,製作小型主題垃圾博物館,學習垃圾分類等知識。觀眾對流動垃圾博物館的出現,覺得「有趣、新鮮」,認為以好玩、好看、好用的方式很好地傳遞了環保理念和知識,希望在寧波推廣開來。據萬裡學院商學院潘火橋實踐隊帶隊老師王琴介紹,提出流動博物館這個概念,是由於傳統固定式博物館無法將作品進行流動的宣傳。
  • 湘潭市檢察院生活垃圾分類倡議書,請籤收!
    湘潭市檢察院生活垃圾分類倡議書機關全體工作人員:開展生活垃圾分類是實現低碳生活的必然要求,是強化城市管理、維護全國文明單位良好形象的重要手段。為實現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打造綠色、美好、宜居的生活環境,在此,我們向全體工作人員發出倡議:從我做起,當好垃圾分類的宣傳員。主動學習宣傳垃圾分類的相關常識,主動向家人、 朋友、鄰居宣講垃圾分類知識,積極利用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體傳播垃圾分類新理念,身體力行影響身邊的人,讓垃圾分類家喻戶曉、融入生活。
  • 數字賦能 台州聚力打造中國工業4.0標杆城市
    在大力推進數字經濟「一號工程」建設中,台州市產業製造、城市管理、居民生活等方面正在發生巨大變革,台州正聚力打造工業4.0標杆城市。把握 「時代風口」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為主要特徵的第四次工業革命蓬勃興起,直接影響著製造業生產方式、運行模式、生態體系。
  • 全力打造高質量發展標杆地區!蘇州市相城區委四屆十三次全會今天...
    、再創新輝煌,全力打造高質量發展標杆地區,努力以優異成績獻禮建黨100周年、相城建區20周年,奮力開啟「十四五」發展新徵程。★要緊盯創新動能激發的著力點,全力構建以研發為基礎、創新為驅動的現代產業體系,聚力打造長三角乃至全國的創新高地。★要緊盯高質民生建設的著力點,加快高端功能配套布局,對標一流打造宜居宜業的國際化城市。★要緊盯黨建引領帶動的著力點,更好地發揮黨建引領保障作用,把黨建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 打造垃圾分類處理樣板城市
    廣州是全國首批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城市,經過多年探索,已逐步形成垃圾分類「全鏈條提升、全方位覆蓋、全社會參與」的工作思路。2020年全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現場會將在廣州召開,該市正以「繡花功夫」致力於打造全國垃圾分類處理樣板城市。
  • 寧波,全力衝向幸福!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卓松磊/攝★群眾生活品質實現新提升 去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56982元,城鎮居民、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居副省級城市第3位、第1位。恩格爾係數下降至27.9%,人均期望壽命達81.7歲,均優於全國水平。
  • 垃圾分類成為丹徒居民生活「新時尚」
    家住丹徒區聖地雅格小區的潘先生,每晚吃完飯,準時「搶」著倒垃圾。「出門走幾步就有垃圾分類回收箱,倒了垃圾還能掃一掃換紅包和話費,一舉兩得。」潘先生樂滋滋的表示,「現在倒垃圾,可不是髒差事,而是美差事了。」這種由「髒」到「美」的轉變,聖地雅格小區物業負責人陶女士感受更深。
  • 關於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理的建議
    對哈爾濱垃圾分類和處理調研中,我感到在過去的幾年中作了大量具有成效的工作,也取得一定效果。但在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工作方面也存在不少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試點小區居民分類投放的參與率和準確率不高。居民垃圾分類參與意識較差,分類習慣尚未養成,混合投放問題比較突出,源頭分類效果不理想。二是先分後混問題突出。
  • 營造垃圾分類氛圍 建設綠色美麗家園 我市將打造首個城市生活垃圾...
    本報訊 14日,全市中心城區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區建設工作推進會召開,我市將在雨城區青江街道轄區打造首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示範片區。今年來,我市不斷完善工作推進機制,調整充實垃圾分類組織架構,貫徹「全域督導、全面提升」的推進機制,垃圾分類工作的「雅安力度」不言而喻。10月,確定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高效有序推進雨城區青江街道示範片區建設;12月10日,政企雙方籤訂採購協議;12月14日,全市中心城區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區建設工作推進會召開。
  • 課桌邊掛上「垃圾袋」寧波這個中學的學生奇思妙想助力垃圾分類
    近日,寧波北侖職高的同學們陸續收到了來自學校服裝專業師生製作的「垃圾袋」。原來,為了方便同學們分類存放生活、學習期間產生的垃圾,學校服裝專業的師生們專門設計了一種可重複使用的分類垃圾袋。這個垃圾袋包括帆布袋體和一個掛扣,袋體上還印有「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兩種標識。不少同學拿到這個垃圾袋後驚喜地說:「這個垃圾袋不僅能重複使用,而且比自己的塑膠袋精緻多了,很喜歡。」一直以來,北侖職高就在實行垃圾「定時、定點、分類」投放,各班也設置了分類垃圾桶,垃圾分類工作得到了學校師生的積極響應。
  • 以「三心」鑄「三新」 亮出垃圾分類「高新答卷」
    精心構建垃圾分類新體系,巧心用活垃圾分類新平臺,匠心擦亮垃圾分類新品牌,高新區以「三心」鑄「三新」,不斷探索新思路,打通教育群眾、引領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後一站」,讓行之有效的分類制度和風尚真正落地生根、惠及大眾。
  • 全國各地因地制宜有序推進生活垃圾分類
    據新華社廣州12月14日電(記者呂誠成 王優玲) 在廣州日前舉行的全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現場會上,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有關負責人說,各地要結合實際,因地制宜制定切實可行的工作方案,有序推進生活垃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