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小貸公司等7類地方金融組織不適用於民間借貸利率新規

2021-01-17 每日經濟新聞

最高法為民間借貸利率新規打上了一個「補丁」。

日前,最高人民法院以司法解釋形式批覆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明確了由地方金融監管部門監管的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擔保公司、區域性股權市場、典當行、融資租賃公司、商業保理公司、地方資產管理公司七類地方金融組織,屬於經金融監管部門批准設立的金融機構,其因從事相關金融業務引發的糾紛,不適用新民間借貸司法解釋。

律師:能解決小貸等7類金融機構審判實務問題

2020年8月20日,最高法發布新修訂的《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為利率上限劃定了新的紅線,設定為不超過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以下簡稱「LPR」)的4倍(目前為15.4%)。

而在實際的司法實踐中,關於像小貸公司這樣的地方金融機構是否適用於民間借貸新規引起了很多爭議,這類機構的司法地位亟待確定。

北京市京師(鄭州)律師事務所金融資本部主任張婉律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新的司法解釋剛好能解決司法實踐中面對這七類公司審判的實務問題,給了各級法院的司法審判以較好的指導。而這些類金融機構的司法地位還需要未來出臺的各種細則來確定。

那麼最高法此次對於廣東省高院的批覆是否會在以後的司法實踐中被其地方法院所採用呢?張婉律師表示,最高法院出臺的這一司法解釋在中國的司法體制中,各個法院是應該去採納和適用的。

廣東省小額貸款公司協會常務副秘書長徐北直接指出:最高法的司法解釋明確了小貸公司等地方金融機構屬於金融監管部門批設的金融機構,不適用於民間借貸新規。而小貸公司等機構的身份還需要以後的「非存條例」出臺定性為準。

《非存款類放貸組織條例》正在制定

徐北所提到的「非存條例」的全稱為《非存款類放貸組織條例》,目前正由司法部會同人民銀行、銀保監會制定,該條例草案擬對小額貸款公司、典當行等不吸收公眾資金的放貸組織的市場準入、業務活動及監督管理作相應規定,明確網際網路非存款類放貸組織的準入和監管規則。

中國銀保監會普惠金融部主任李均鋒也曾透露,《非存款類放貸組織條例》很有可能會在今年推出。他在調研湖南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時表示,2021年主要推動三個條例的出臺,其中之一就是推動出臺非存款類放貸組織條例,主要解決小貸和典當的立法基礎問題。

針對此次最高法對廣東高院的批覆,金融科技專家蘇筱芮對記者分析稱:最高法的這一動作向市場釋放了充分信號,即民間的歸民間,金融的歸金融。

金融行業是強監管行業,金融機構是持牌機構,由央行等金融部門負責主管。在她看來,《批覆》釐清了民間借貸利率與金融機構利率的邊界,有利於解決利率市場化存在的潛在司法衝突,有利於金融機構充分發揮商業機構自主權,鞏固以央行為主導的金融機構利率管理框架機制。

蘇筱芮進一步表示,深化市場報價利率改革是金融業的重要工作目標。近年來,伴隨著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工作的不斷推進,「影子銀行」等問題得到有效解決,適時放開商業銀行貸款利率,一方面能夠提升銀行管理效率,改善商業銀行貸款質量;另一方面也可以填補「影子銀行」清理後帶來的需求缺口,是繼「堵偏門」之後「開正門」的具體體現。最高法的這一動作,可以與不久前監管放開銀行信用卡透支利率結合看,是頂層部門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重要表現。

每日經濟新聞

相關焦點

  • 最高法:小貸等7類屬金融機構 「類金融」不適用民間借貸司法解釋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最高法稱小貸等7類屬金融機構 「類金融」不適用民間借貸司法解釋小貸公司等被業內俗稱「類金融」的行業,在一份最高法批覆中被明確為屬於經金融監管部門批准設立的金融機構,從而不適用新民間借貸司法解釋,這解決了業內爭論許久的民間借貸最高保護利率範圍問題。
  • 最高法稱小貸等7類屬金融機構 「類金融」不適用民間借貸司法解釋
    小貸公司等被業內俗稱「類金融」的行業,在一份最高法批覆中被明確為屬於經金融監管部門批准設立的金融機構,從而不適用新民間借貸司法解釋,這解決了業內爭論許久的民間借貸最高保護利率範圍問題。1月15日,《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獲悉,近期,最高人民法院以司法解釋形式批覆廣東高院,明確由地方金融監管部門監管的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擔保公司、區域性股權市場、典當行、融資租賃公司、商業保理公司、地方資產管理公司等七類地方金融組織,屬於經金融監管部門批准設立的金融機構,其因從事相關金融業務引發的糾紛,不適用新民間借貸司法解釋。其他問題已在修訂後的司法解釋中予以明確。
  • 小貸公司等7類機構不適用民間借貸新司法解釋
    來源:中國證券網原標題:小貸公司等7類機構不適用民間借貸新司法解釋 來源:上海證券報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張豔芬)1月15日,記者從多個信源獲悉,最高人民法院於2020年12月29日向廣東高級人民法院下發《關於新民間借貸司法解釋適用範圍問題的批覆》(法釋〔2020
  • 最高法:小貸公司等七類機構不適用民間借貸利率司法保護上限
    小貸公司等七類機構被認定不適用民間借貸利率司法保護上限。1月15日,澎湃新聞從相關權威渠道獲悉,最高人民法院近期對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關於新民間借貸司法解釋適用範圍問題的批覆(下稱「批覆」)顯示,經徵求金融監管部門意見,由地方金融監管部門監管的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擔保公司、區域性股權市場、典當行、融資租賃公司、商業保理公司、地方資產管理公司等七類地方金融組織,屬於經金融監管部門批准設立的金融機構,其因從事相關金融業務引發的糾紛,不適用新民間借貸司法解釋
  • 小貸行業喜大普奔!最高法明確七類金融機構不適用民間借貸利率上限
    記者 | 苗藝偉 曾令俊11月14日,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發布了《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新民間借貸司法解釋適用範圍問題的批覆》,正式明確包括小貸公司在內的7+4類金融公司不適用於4倍LPR的民間貸款利率上限。最高法回復廣東最高法表示,《關於新民間借貸司法解釋有關法律適用問題的請示》(粵高法〔2020〕108號)收悉。經研究,批覆如下:關於適用範圍問題。
  • 最高法院認定小貸等七類地方金融組織不適用新民間借貸司法解釋
    出品|WEMONEY研究室文|劉雙霞1月15日,一則關於「最高法院認定小額貸款公司為金融機構,不受15.4%民間借貸利率限制」的消息在金融行業炸開了鍋,不少人士解讀:小貸公司不再受4倍LPR民間借貸利率限制,這對小貸行業是利好消息。與此同時,市場上也有不同的聲音。
  • 「螞蟻整改」最高法確認小貸公司屬金融機構民間借貸監管不適用
    中國最高法院去年8月發布新規,將民間借貸利率的司法保護上限大幅下調至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的4倍,以最新公布的一年期LPR利率計算,民間貸款的年利率不能超過15.4%。不過最高法院對「民間借貸」的定義一直不清晰,導致各地法院判例不一,據報最高法院作出解釋: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擔保公司、區域性股權市場、典當行、融資租賃公司、商業保理公司、地方資產管理公司,屬於經金融監管部門批准設立的金融機構,不適用新民間借貸司法解釋,有關解釋自今年1月1日起適用。
  • 民間借貸利率新規引發熱議 法院等面臨多重風險
    《中國經濟周刊》報導指出,多位浙江小貸公司負責人表示,如果目前相關稅費政策不變,企業將無利可圖,手頭的借貸業務可能逐步轉入「地下」;還有民間借貸中介機構人員表示,民間借貸資金的出資方一旦出現觀望情緒,民間借貸資金供給開始出現不足,借貸利率短期內就會出現上升趨勢。二是增加法院訴累。
  • 民間借貸利率新規全解讀 ——民間借貸司法解釋的修改在仲裁中適用...
    2020年7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與發改委聯合發文表示「大幅度降低民間借貸利率的司法保護上限」,坊間一直猜測「大幅度」到底有多大。 2.商業銀行、消費金融公司、融資租賃、保理等金融機構需注意是否適用民間借貸利率保護上限 雖然從新《規定》法條分析,商業銀行、消費金融公司等金融機構並非必然適用此次新《規定》,但是從司法實務角度而言,實踐中存在部分地方裁判機關
  • 民間借貸新規出臺,有人企圖鑽空子
    今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發布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調整了民間借貸利率的司法保護上限。記者採訪了解到,該新規施行以來,有人試圖借「誤讀」「誤用」鑽新規空子。法律界人士表示,民間借貸有了新規後,還需要監管規制以及司法方面的調整。
  • ...民間借貸|大河報·大河財立方|商業保理公司|小額貸款公司|貸款...
    據了解,目前多數小額貸款公司已主動下調了借貸利率,但同消費金融公司、典當行等行業一致,對政策的進一步走向仍持觀望態度。不過,在多位業內專家看來,為匹配民間借貸新規的利率規定,持牌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的司法保護上限存在出臺新規下調的可能,兩者借貸利率的趨同將是大勢。
  • 民間借貸新規出臺,借款人混淆時間點,有人企圖鑽空子
    借款人混淆時間點,拒不歸還部分欠息;債權人分拆合同以規避利率上限;小額貸款公司推出超上限「分期業務」——民間借貸新規出臺,有人企圖鑽空子今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發布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調整了民間借貸利率的司法保護上限。
  • 司法判例塵埃落定 民間借貸利率保護上限調整影響幾何?
    這是最高法院以LPR的4倍為標準確定民間借貸利率司法保護上限之後,全國首個適用這一上限的司法判決案例。 這標誌著最高法劃定的民間借貸4倍LPR上限快速進入了落地實施階段,已無進一步「討價還價」的空間。無論持牌不持牌的機構均不能「倖免」,追溯過往的判決意味著已發生的信貸業務也難以高枕無憂,存量信貸資產的法律風險將在未來逐漸顯現。 而關於本判例適用了什麼口徑來計算利率?
  • 釐清金融借貸與民間借貸的利率規制邊界
    金融借貸糾紛不適用民間借貸司法解釋,這在法律和司法解釋中應當說是比較明確的。但在司法實踐中,這個問題一直比較複雜。日前,浙江省溫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就一起案件作出終審判決,再次給出明確的答案:商業銀行借款合同等金融借貸糾紛不適用民間借貸司法解釋。
  • 民間借貸新規正確理解適用的全面指導
    8月20日最高法發布的《關於修改<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的決定》。該決定對於《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進行了大幅度的修改與調整。結合新的司法解釋,如何規範地出具一份要件齊備的借條、收條、或欠條?怎樣快速而完整地收集、組織證據?
  • 法釋〔2020〕27號司法解釋會放任小額貸款公司貸款利率無限高嗎?
    較引人注意的是其中「經徵求金融監管部門意見,由地方金融監管部門監管的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擔保公司、區域性股權市場、典當行、融資租賃公司、商業保理公司、地方資產管理公司等七類地方金融組織,屬於經金融監管部門批准設立的金融機構,其因從事相關金融業務引發的糾紛,不適用新民間借貸司法解釋。」的相關表述。需要再次提醒,現在還無法確定該圖片顯示文件的真實性。
  • 降低民間借貸利率司法保護上限,意味著什麼?
    漫畫:顏慶雄引子:民間借貸利率司法保護新規出爐。《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以下簡稱「《規定》」)近日發布,其中,民間借貸利率司法保護上限修改為1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的4倍,此前年利率24%、36%的「兩線三區」規定成為歷史。本期思與辨就該問題進行討論。
  • 一則借貸糾紛改判背後:金融機構不受限於4倍LPR,花唄、借唄們是否...
    這份新規為民間借貸劃定了有史以來的最嚴格「紅線」之後,這條「紅線」是否同樣適用於金融機構,受到業內廣泛關注。借貸糾紛改判,金融機構不適用新規?在該判決中,法院駁回了銀行主張按年化24%計收案涉貸款利息的訴訟請求,判決參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2020修正)規定的LPR4倍利率上限計算利息,即年化15.4%。由於該案判決適逢民間借貸新規出臺後不久,被稱為是新規後首例判決金融機構適用的案件,並引發諸多爭議。
  • 欠債可以不還了?2020年民間借貸新規出爐!兩類「債務」不受保護
    而在一些看似合規網貸平臺中,也存在違規行為,比如有的貸款利率高,不在國家規定的範圍。如果是在銀行、微粒貸、度小滿這些金融機構平臺借款,利率都基本在法律規定範圍之內,如果不能按時還款就會進入徵信黑名單,嚴重的會成為失信人,如果成為失信人將對以後的生活帶來很大不便。
  • 最高法調整民間借貸利率上限,放貸機構今夜無眠(附解讀)
    2020年8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在《尊重合同自願調整保護上限促進民間借貸規範平穩健康發展》的新聞發布會中,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副部級專職委員賀小榮表示:最高人民法院在認真聽取社會各界意見並徵求金融監管部門意見建議的基礎上,經院審判委員會討論後決定:以中國人民銀行授權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每月20日發布的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的4倍為標準確定民間借貸利率的司法保護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