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上當受騙,往往就栽在一個貪字上面。正是一個貪字,讓人輕易的就被一點利益衝昏了頭腦,以至於落入了陷阱之中而毫不自知。這裡就分享一個路人貪取意外之財,最後蝕了老本的故事。
江賢是江西臨川縣人。家裡面比較清貧,每年在七月份收割了早稻之後,就到福建崇安這邊來,以鞝鞋(鞋底、鞋幫分別做好後,把兩者連接起來叫鞝鞋)為生。一直做到冬天,大概能掙十來兩銀子,然後就收拾行李回家。
有一年冬天回家的途中,江賢在路上恰巧看到了一個小包,他撿起來打開後發現裡面有三兩銀子,於是歡喜不已。這時,路邊走過來一個人對他說:「見者有份,不許獨吞。你可以把這個錢先藏在你的箱子裡面,等到了偏僻安靜的地方再拿出來大家一起分了,因為是你先撿到的,所以你得其中的三分之二,我得其中的三分之一。」由於是意外之財,而且江賢也怕這個人聲張出去,所以就同意了他的提議,況且銀子裝在自己的箱子裡面,這應該是安然無恙的。
可是,他們還沒走幾十步路,後面就有一個人跟著趕了過來,哭哭啼啼的哀求說道:「我丟了一包三兩的銀子,是籌措來給官府交稅的。你這位客官如果撿了,希望上體天心還給我,以後你的陰德慧及後代。」這時,之前那個要求分錢的人見了這個場景,故意扮作一副憐憫的樣子,對後面的這個人說道:「是這個鞝鞋的老闆撿了,剛才還要和我分銀子。既然你是貧苦的人,我情願不分這個銀子,你給他點辛苦費,讓他把錢還給你。」江賢被這個人作證供了出來,沒有辦法,只好把箱子打開叫丟失銀子的人將撿的那包銀子拿回去。但是由於他得到了一錢銀子的贖銀,也暗地裡慶幸還是佔了便宜。卻不知道剛剛那個取銀子的人趁取銀子的功夫將他原來鞝鞋賺的那包銀子給掉了包。
等晚上到了烏石這個地方,江賢取出之前收的一錢贖銀買酒喝,然後又將剩下的銀子也一起併入到自己鞝鞋賺的那包銀子的時候才發現包裡面包的是銅鐵,一分銀子都沒有,原來自己的銀子之前被人掉包了,可是現在掉包的騙子都不知道去哪裡了,最後只能大哭一場。
按道理講:江賢之前鞝鞋所賺的銀子,一定早就被騙子發現並惦記上了,所以才故意設這個套。一個騙子先在江賢要路過的荒蕪偏僻的地方等江賢來,然後等江賢接近這裡了就把一小包銀子丟到路上。對方一定會去撿,等到對方撿了之後自己再出來要和江賢分銀子,又叫江賢先把銀子藏到他的箱子裡面,這樣讓後面的這包銀子與之前江賢自己的銀子就都放在了一起。之後,又有另外一個騙子裝失主,扮可憐,這樣江賢自然只好打開箱子還錢,但是他為什麼要打開箱子讓後者親手去取銀子呢?這就剛好讓騙子得以用假包換了他的錢包了,那個時刻江賢身在局中又哪裡知道防備自己的錢包被人掉包呢?
所以,撿錢的時候,即便撿了錢的人要與之前的騙子分,可是只要不把錢放進箱子裡面則對方也就沒有辦法掉包了。然而,這兩個騙子掉包不成,肯定又會在偏僻的地方去搶他的錢。所以,路人最為關鍵的地方是要不佔小便宜,不取不義之財,同時藏好自己的錢,這樣就不會有過失,不會被人算計了。
騙子騙人也可以說是煞費苦心了,先是用一小包銀子行「拋磚引玉」之計,然後取銀子的時候又行「偷梁換柱」之計,如果「偷梁換柱」不成,在僻靜處又會趁火打劫進行明搶,一環套一環,可謂連環計,一個小小的騙局有這麼多算計也可以說是讓人增長了見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