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騙子手段多,古代騙子的手段也不少。等你見識了古代騙子的手段後,你會發現原來古代騙子的套路一點都不比現代騙子的套路少,甚至很多古代騙子比現代騙子更具「心計」,有些騙子連「三十六計」中的計謀都運用到了騙局之中,可謂是讓人防不勝防。這裡就講一個騙子,渾水摸魚,瞞天過海將布商的布匹騙走的故事。
吳勝理是安徽黃山休寧縣的人,在蘇州開了一個商鋪,買賣各種布匹,街面上布匹買賣中他的生意是做得最大的,因此各個地方在他這裡買布的人非常多,每天有幾十兩銀子的收入。他在蘇州街面上的商鋪,房子前面臨街的部分作為鋪面,而內堂裡面則儲藏著各種各樣的布匹。
一天,有幾夥客人恰巧湊在一起買布,看好後都在內堂面算帳對帳。有一個騙子趁著人多繁雜混跡在人群中,也在鋪面裡叫嚷買布。吳勝理於是從內堂裡面出來打招呼,奉上茶水,等打過招呼陪客人在外鋪稍微坐了一會兒後,又繼續回內堂同之前的客人對帳去了。這個騙子等外面的鋪面沒有人看守後,就故意靠近門邊,假裝行禮辭別,然後就近拿了一捆布抗在肩上,不急不緩的走了。雖然他拿布的時候被對面鋪子的人看到了,但是由於之前他打招呼的動作,對面鋪子的人也沒有懷疑他是在偷東西。
過了一會,吳勝理在內堂和客人們對帳交付都弄完了,送客人出來的時候才發覺鋪子裡面少了一捆布。於是,他問對面店鋪的人說:「我店鋪裡面放置在這個位置的一捆布被誰拿走了?」對面店鋪的人說:「你那店鋪裡後面來的那個客人,和你行禮告辭,才扛著布走的,我們都看見了的,你為什麼要假裝布匹丟失了呢?」
吳勝理說:「剛才因為裡面忙,所以先打招呼讓他在外面坐一會兒,等裡面的事情處理完了再來同他講價算帳。又哪裡把布賣給他了的?」鄰裡的人都驚訝的說:「好個狡猾的騙子!他假裝和你打招呼辭別,讓我們以為同你交接清楚了,沒有往別的方向去想,誰會認為他是個小偷呢?拿了布後又是不急不緩的從容離去,可以說是輕輕鬆鬆的就脫身而去了!真是拿他沒辦法!」吳勝理對此也只能夠懊惱暗恨一場罷了。
這個騙子行竊偷布,一開始趁著人多叢雜混跡在裡面,進入店鋪之中的時候還沒有確定如何動手。等吳勝理出來奉茶打完招呼,只有他一個人後,左顧右盼的坐了一小會兒就定下了奸計。故意行禮作別,大搖大擺的扛著一捆布就走,這就好像是漢末三國時東吳偷襲荊州一樣沒有費什麼力氣就將東西弄走了,這個人真的可以算是小偷裡面的高手了。
不過這件事對於吳勝理來說也確實太不該了,店裡面貨物堆積,就不能夠在沒有人照看的情況下輕易離開。自己防護不嚴密,怎麼就知道買布的客人裡面不會有騙子混跡在其中呢?等到布匹丟失了再扼腕嘆息,又還有什麼用呢?所以,凡是看守店面的人都應該以此為戒,平常人也應當看護好自己的錢財物品,不可以輕忽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