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負債纍纍之後都感覺舉步維艱,掙錢越來越難,而且掙大錢的機會基本沒有,基本靠意志力在硬抗,感覺翻身上岸遙遙無期,甚至有的人對上岸已經絕望。那為什麼會有這種感覺呢?那負債纍纍的人翻身上岸真的很難麼?事實又是怎樣的呢?
下面,我們先看一個著名的實驗。
美國明蘇尼達大學曾經做個一個「飢餓實驗」,實驗發起者名叫安塞爾·凱斯博士,他從 400多名志願者中認真挑選了 36 名身心健康的青年男性作為實驗對象。實驗一共分為三個階段,3 個月的控制期,6 個月的半飢餓期,以及3個月的恢復期。在前3 個月的控制期內,志願者們每天要攝取 3200 大卡的熱量,每個試驗者攝取的食物略有不同,具體取決於各個代謝因子。
他們有基本的日常工作任務,可以參加大學的課程和活動,同時要保證每周步行至少 22 英裡的運動量。除了進餐時間外,他們的社交生活沒有任何限制。實驗人員會每天對他們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數據進行測量並記錄。經過幾個月的實驗,這些志願者身體上都多多少少發生了變化,但是令人震驚的是思想上的變化。
實驗發現,長期挨餓的志願者,開始對能獲得食物的菜單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甚至有的志願者願意花時間研究菜品的價格,而且還幻想實驗結束後進軍農業領域,或者開個餐廳,當個廚師什麼的,經過這麼一段時間的挨餓折磨,他們已經把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食物這一件事情上,但是幻想著開餐廳、做廚師這些不切合實際的想法並不能緩解飢餓,反而讓飢餓來得更猛烈些。研究人員發現,這些志願者對於這些幻想並沒有抵抗力,陷入對食物無休止的幻想當中。
實驗結束以後,這些志願者回憶這段時間的飢餓經歷,仍然痛苦不堪,仿佛食物完全佔據了大腦,生活變得枯燥無味,就連影視劇中那些不可描述的情節都沒有大塊吃肉、大口喝酒的場面對他們有吸引力。
從這個實驗中你能品到什麼?這些挨餓的志願者不正像負債纍纍而苦苦掙扎的人麼?簡直太像了。實驗中的志願者面對的是食物稀缺,而負債纍纍面對的是金錢稀缺,負債纍纍之後,就像那些挨餓的志願者一樣,不停的幻想如何得到金錢,而又無法得到,每天除過缺錢還債,再也沒有其他生活的感受,正是這種心態,造成了思維的改變,從而讓大腦只會盯著那些未被滿足的食物,而且是極度的不滿足。
負債纍纍之後,面對金錢的極度稀缺,你根本不會對以後的事業、職業做出規劃,不會給自己充電、提升技能的機會,更不會洞悉身邊賺大錢的機會,而且還時常暗示自己先把緊要的債務想辦法還上,也會去想長遠的事情,先顧眼前再想以後,但是負債纍纍的人會發現,自己好像一直處於這個漩渦之中,每天都會這樣身心疲憊,而債務減少的速度就像蝸牛爬的那樣慢,甚至還可能越來越多。
那為什麼負債纍纍會處於這個漩渦之中,答案非常明了,就是極度的缺錢,從而出現對金錢的稀缺心態,進而讓稀缺俘獲負債纍纍人的大腦,讓他們只盯著未被滿足或者極度不滿足的那些事物——大量的金錢,以至於消滅了未來。
那作為負債纍纍者該如何跳出這種稀缺的漩渦,改變心態和思維,讓眼光變得更長遠,不斷的提升自身的價值,快速的賺錢,儘早的上岸呢?
這應該是每個負債纍纍的人面臨的難題,如果解決了心態和思維上的問題,相信上岸指日可待。
不知道各位有什麼高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