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2月17日電 香港《南華早報》中文網17日刊載評論文章《烏克蘭危機:雙頭鷹對雙頭鷹》,文章指,俄羅斯的傳統形象是「雙頭鷹」,一頭向西盯著歐洲,一頭向東盯著亞洲。而烏克蘭也有相似的特性,主要表現在是「脫俄入歐」還是「脫歐入俄」,這兩派的爭鬥和相持不下令烏克蘭這頭「南方雙頭鷹」的兩隻腦袋不得不既左右顧盼,又左右為難。
文章摘編如下:
俄羅斯的傳統形象是「雙頭鷹」,一頭向西盯著歐洲,一頭向東盯著亞洲。
烏克蘭和俄羅斯雖是兩個民族,但在斯拉夫人的發展史上卻是一根藤上的兩個瓜,都可追溯到共同源流——基輔羅斯公國上,因此或多或少也帶有濃厚的「雙頭鷹」 情結。
二戰後的一系列利益分配,讓親俄的東烏克蘭和親歐的西烏克蘭共處在烏克蘭加盟共和國同一屋簷下,且實力相當,涇渭分明,無形中讓這種「雙頭鷹」特性更加鮮明。待蘇聯解體,烏克蘭獨立,國內「脫俄入歐」和「脫歐入俄」兩派更是纏鬥不休,相持不下,令烏克蘭這頭「南方雙頭鷹」的兩隻腦袋不得不既左右顧盼,又左右為難。
去年11月21日,就在歐盟和烏克蘭即將籤署《歐盟-烏克蘭聯繫協議》前夕,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突然宣布,暫停和歐盟籤署協議的準備工作,轉而恢復與俄羅斯的經貿談判。
「右盼」:嗟來之食
烏克蘭獨立後曾長期執政的親歐派政黨,執政時期始終堅持「左顧」、即向西靠攏歐盟的政策,力圖推動烏克蘭加入北約和歐盟,2010年,親俄的亞努科維奇利用政敵中尤先科派和季莫申科派的分裂對立,當選烏克蘭總統。
由於俄烏之間在天然氣價格等方面存在許多分歧和利益衝突,亞努科維奇上臺後儘管放慢了「左顧」的速率,但仍然延續了前任政府「推動與歐盟一體化」的政策走向(不過不再多談加入北約的問題)。
對於此,俄羅斯顯然是不滿意的。在一心恢復俄羅斯大國地位的普京看來,在沙俄和前蘇聯時代構成俄羅斯腹地兩要素、既是重工業又是農業基地的烏克蘭,對俄羅斯的復興是不可或缺的,將烏克蘭重新納入俄羅斯主導的國際體系中至關重要。
2011年10月3日,普京在《消息報》上發表《歐亞新的一體化計劃:未來誕生於今天》文章,提出在俄羅斯、烏克蘭、哈薩克斯坦和白俄羅斯等前蘇聯各國間建立基於關稅同盟基礎上的「歐亞聯盟」,實現以俄羅斯為領頭羊的、和歐盟並立的另一個經濟共同體,並得到哈薩克斯坦、白俄羅斯等國不同程度的響應。
然而這個「歐亞聯盟」中最關鍵的一環,顯然是烏克蘭,惟有烏克蘭加入這個體系,俄羅斯構建的這個經濟共同體,才能形成最起碼的自循環(雖然也只能是較初級的,這和前蘇聯畸形的經濟結構有關),為此,俄羅斯曾一度不顧亞努科維奇這個「老朋友」的顏面,不惜動用「天然氣大棒」,逼迫烏克蘭就範。
然而如前所述,亞努科維奇在國內的政治基礎並不穩固,且烏克蘭經濟自2008年以來已接連經歷三次危機,財政赤字接近年GDP5%,經常帳戶赤字更逼近8%,今年6月到期的美元債券收益率去年底就突破20%,2023年到期國債收益率高達8.56%,5年期信用違約掉期高達720,2014年年度預算至今尚無著落。在這種情況下,俄羅斯借「天然氣大棒」高舉高打,徒增烏克蘭「左顧派」反感,也讓並不想把烏克蘭經濟弄糟的亞努科維奇不敢輕言「右盼」。
去年下半年起,俄羅斯改變策略,轉而用經濟懷柔戰術攻堅。此次亞努科維奇冒險「槍斃」了「左顧」方案,關鍵在於12月17日第六次俄羅斯-烏克蘭國家間委員會會議所宣布的,俄羅斯以150億美元購買烏克蘭政府債券,和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以約1/3折扣的優惠價(從每千立方米395-410美元折扣至 268.5美元,相當於每年為烏克蘭節省20億美元)向烏克蘭供應天然氣的兩個「大禮包」。作為回報,亞努科維奇凍結了和歐盟一體化的進度,並一度傳出 「俄羅斯盧布將在烏克蘭成為可自由兌換貨幣」、烏克蘭國家銀行計劃將盧布納入一級黃金外匯種類的消息。
正如一些分析家所言,這是口難以下咽的嗟來之食。
俄羅斯的「高姿態」和亞努科維奇近乎「城下之盟」的「討食」風格,令原本就對其親俄作風不滿的反對派憤而走上街頭,自去年底至今,烏克蘭「左顧」派接二連三地發起反俄、反亞努科維奇的示威,並引發首都基輔的激烈街頭衝突,迄今已導致6人死亡,烏克蘭社會秩序受到極大破壞。
迫於國內局勢,亞努科維奇一方面放低身段,謀求與政治對手和解,甚至不惜在1月28日讓親俄總理阿扎羅夫辭職,表示可讓反對派繼任;另一方面,他在國內宣布緊急狀態,並於2月7日親赴索契冬奧開幕式現場,再度向普京求援。
然而對於俄羅斯而言,亞努科維奇的出爾反爾是不能接受的:既然親俄總理下臺,那麼不妨走著瞧,看看接下來誰當家,這嗟來之食烏克蘭不樂意吃,我還不樂意給呢。2月10日,俄羅斯財政部長安東•斯盧亞諾夫日前特別提醒烏克蘭,不要忘記即將到期的2.7億美元天然氣債務,並表示「俄羅斯將履行自己的承諾,但前提是烏克蘭也這樣去做」。
有消息稱,俄羅斯已凍結了前述一攬子援助計劃的進一步支付,「直到看清下一屆烏克蘭政府的顏色為止」。很顯然,在某種程度上,俄羅斯恢復了昔日的「大棒政策」,想趁熱打鐵,迫使烏克蘭不再「左顧」,專心「右盼」。
「左顧」:遠水不解近渴
然而亞努科維奇又何嘗真那麼排斥「左顧」?
2009年,包括烏克蘭在內,6個前蘇聯加盟共和國和歐盟籤署《東部夥伴關係宣言》,內容包括這些國家達到一定標準後可以和歐盟籤署《聯繫協定》,並獲準進入歐洲市場,在達到入盟條件後,有資格加入歐盟。
這個計劃的出發點,是歐盟對烏克蘭等6國提供必要的財政援助,幫助其經濟達到歐盟水準,以換取這些國家在經濟上納入歐元區經濟體系,成敗關鍵則是一個「錢」字。烏克蘭的工業化是在前蘇聯體系下完成的,蘇聯解體後轉型艱難,歐盟只有付出巨大代價加以援助,才能將烏克蘭這個巨大的工業、農業重鎮,和俄羅斯以外歐洲面積最大國家包容、消化到統一的市場規則中。
偏偏2009年這一年是歐元區金融危機大爆發的一年,此後歐盟元氣大傷,自顧不暇,至今也未能緩過神來,既拿不出烏克蘭經濟發展所急需的大筆資金援助,又無法在市場回報等問題上,給予烏克蘭預期的照顧。
不僅如此,自歐盟和歐元區成立以來,烏克蘭(當然還有其它東歐和前蘇聯加盟共和國)一直視之為解決自身經濟轉型期困難的楷模,將融入歐元區一體化乃至最終加入歐盟,視作讓自身經濟脫胎換骨的不二法門。金融風暴和債務危機讓烏克蘭等國猛然發現,原來加入歐元區和歐盟,也未必就等於進了保險箱,經濟和金融照樣有崩盤的風險。
如此一來,「右盼派」的基本論點,即「左顧」所能獲得的現實回報,遠不足以抵消「不右盼」所必然導致的經濟風險,就得到更多烏克蘭人附和,再加上歐盟始終一副不冷不熱的態度,令等米下鍋的亞努科維奇最終冒險「右盼」。
如今「右盼」同樣弄到一團糟,俄羅斯見事態擴大,又轉而回到「大棒路線」,令焦頭爛額的亞努科維奇不得不重現「雙頭鷹」本色:2月11日,烏克蘭外交部新聞政策司證實,烏克蘭政府同意歐盟外長理事會的部分建議,確認繼續推動與歐盟一體化。
然而此舉並不能滿足「左顧派」業已吊高的胃口,2月9日的示威表明,「左顧派」如今打算乘勝追擊,逼迫亞努科維奇同意提前大選,甚至不惜放棄唾手可得的總理職位。
然而「右盼」艱難,「左顧」又何嘗容易?
日前爆出的「紐蘭粗口事件」,實際上反映了一個現實,即歐盟固然覬覦烏克蘭這個大市場,目前卻並沒有向後者提供擺脫危機所必須的巨額資金和財政援助的能力和意願,而勢力強於歐盟的美國,其在這個問題上的戰略重點,是不讓烏克蘭和俄羅斯接近,但並不打算為此付出代價(希望歐盟出錢出力)。亞努科維奇雖是親俄派,但去年底的一幕,說到底還是「為五鬥米折腰」,如今俄羅斯這五鬥嗟來之食固然難以下咽,歐盟有沒有、願不願拿出那五鬥,還難說得很。
更麻煩的是,和事不關己、幸災樂禍的美國不同,歐盟和烏克蘭一樣,也要仰賴俄羅斯的天然氣供應,因此希望既「消化」烏克蘭,又不得罪俄羅斯,如此一來,歐盟的五鬥米非但不會爽快給,而且還難免不時要看一看俄羅斯的臉色。這種微妙關係,註定讓烏克蘭這隻「小號雙頭鷹」,在面對俄羅斯這隻「大號雙頭鷹」時,處境更加尷尬。(陶短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