剎歪風:天價彩禮、大操大辦與脫貧攻堅背道而馳,政府移風易俗為民減負
新婚一年,河南省寧陵縣趙村鄉孔莊村的邵建國幾乎沒睡過好覺。「結婚把家底掏空了,掙的錢不夠還債,還得瞞著媳婦。」他說。
邵建國是家裡獨子,他的婚事自然是全家大事。不到20歲,父母就託媒人說親,女方嫌老宅太破,提出要新房。邵家一狠心,拿出3萬元積蓄,又借了8萬元湊足首付,在縣城買了套90平方米的單元房,共花費24.6萬元。
有了房,接下來是談彩禮。按當地規矩,女方要8.8萬元禮金,後來降到6.6萬元。買「三金」(金鐲子、金項鍊、金耳環)花費2萬元;買衣服、見面錢、媒人禮、上下車禮等,又花了10萬元。
婚姻大事,少不了辦酒席。邵家先後辦了訂婚宴20桌、結婚宴20桌,每桌標準是380元。每次待客,要用18元一盒的煙,共20條;45元一瓶的酒,共20多箱。幾場酒席辦下來,花了6萬多元。
「酒席標準算普通的,再低別人該笑話了。」邵建國說,農村來吃席的禮金少,拿50元五六口人來赴宴,哪家擺酒哪家賠。
風光過後,邵家陷入一個「債務深坑」:外債欠了20多萬元,縣城的房沒錢裝修,至今閒置。去年,母親生病住院,花了2.4萬元。如今,邵建國既要照顧老人,又要照顧孩子,只能在周邊打零工。無奈,63歲的父親背起行囊,外出打工還債。
「結不起婚」的不止邵家。橋樓鄉八裡曹村的張振東是遠近聞名的致富能人,一年收入5萬多元。2016年,大兒子結婚,他們按「一動(汽車)不動(房子)」的習俗,蓋三層樓花費20多萬元;買了一輛汽車,花費13萬元。給女方8.8萬元彩禮,待客30多桌。一個兒媳婦娶進門,張家花了50多萬元。眼看二兒子又要結婚,老兩口愁得睡不著。
寧陵縣是國家級貧困縣,全縣尚有貧困人口21312戶、44818人。在扶貧對象識別中,有房有車的家庭不能被定為貧困戶。而事實上,因天價彩禮、大操大辦等陋俗造成的「隱性貧困戶」十分普遍。
「因婚致貧、因大操大辦返貧,與全力推進的脫貧攻堅背道而馳,必須採取有力措施,用移風易俗的鑰匙,打開群眾減負、社會文明『兩把鎖』。」寧陵縣縣委書記李振興說。去年9月,寧陵縣啟動「移風易俗新時尚」主題活動,堅決向農村大操大辦歪風說「不」。
樹新風:紅白事有了新標準,理事會說了算,費用普遍降低1/3
移風易俗,說起來簡單,改起來難。如果政府下文件作硬性規定,會不會適得其反?
「其實,許多老百姓打心眼裡也不願大操大辦,但又礙於情面,不得不辦。政府要倡導推動,操作層面還要靠村民自治。」寧陵縣縣長馬同和說。
讓紅白理事會發揮重要作用。在寧陵許多農村,紅白事兒有了專人負責,被稱為「大總」,他們和有威望的鄉賢、老幹部、媒婆組成紅白理事會,倡導紅事新辦,白事簡辦,小事不辦。
辦酒席,標準怎麼定?八裡曹村紅白理事會開了多次村民會,討論了一個多月。一開始,白事酒席每桌不超過200元,不少村民覺得吃不飽,後定為每桌260元。村委會牆上張貼章程:「定親禮金不超3萬元;紅事宴請每桌不超過十菜兩湯;煙兩盒,每盒不超15元;酒兩瓶,每瓶不超50元;不得聘請專業樂隊;婚嫁使用車輛嚴格控制在10輛以內。白事辦理:去世三天祭拜,不準進行追喪演藝;喪宴每桌不超六菜一湯;除至親和理事人員,其他人不準吃酒席。」標準確定後,張榜公布,村民自覺遵守。
「不講排場、比闊氣,說起來都擁護,但事到自己頭上,會不會『鼓著肚子撐』?」孔莊村紅白理事會會長孔令英說,新規定剛下來,正趕上自己的父親去世。身為會長,他犯起猶豫:「為別人辦過那麼多排場的紅白事兒,自己父親去世反倒不能大辦?」有人提醒,你不帶頭,咋往下推?最終,孔令英按新規辦事,客人減了一半。
不少人有顧慮,怕親友說「摳門」。「吃過人家排場的酒席,到這兒這麼簡單。」張弓鎮管莊村李殿軍說,去年他添了個孫子,正趕上移風易俗,原想大辦,一再推遲擺酒時間。到孫子滿月,他見新規如「鐵」,只好新事新辦。準備了37桌酒席,最後只辦了4桌,省下1萬多元。
有人不遵守新規,又該如何?紅白理事會自有辦法。「農村辦事須有『大總』主持。凡不遵守新規的,理事會不派人參加。」管莊村紅白理事會會長李殿江說。
宣傳跟進。寧陵縣委宣傳部部長侯公濤說,縣裡組織在農村宣傳「嫁閨女不是賣閨女」「天價彩禮要不得」等觀念。下發文件,規範查處公職人員、黨員幹部婚喪事大操大辦現象。縣文明辦向幹部群眾發放2萬份倡議書,倡導文明節儉新風。
村民漸漸嘗到儉辦的甜頭。喬樓鄉許莊村的許詩強嫁閨女,只收了2萬元彩禮。按他的說法:「你要的彩禮多,閨女嫁過去還不是要還帳?」
過去,一家辦事、全村吃席,吃不完的囫圇雞直接扔掉,浪費嚴重。現在,有的村辦喜事只上兩盆菜,一盆雞塊、一盆魚塊,節儉實惠。
不久前,寧陵為9對新人集體舉辦婚禮,新人栽一棵愛情樹,一起放飛愛情鴿,既浪漫,又節約。
抽樣調查顯示,寧陵縣農村操辦紅白事費用普遍降低1/3。
種文化:長遠機制有獎有罰,村民有承諾,幹部有問責,榜樣帶動文明鄉風
改變習俗難,保持更不易。如何從機制上保證不反彈?春節前,喬樓鄉政府的大會議室舉行頒獎典禮,鄉賢、孝賢、好婆婆、好媳婦、好妯娌披紅戴花,挨個上場領獎。
八裡曹村的孟祥玲是新當選的好媳婦。婆家有三兄弟,孟祥玲是大兒媳,二弟不幸去世,弟媳改嫁,留下1個4歲男孩,三弟做生意,常年在外,留下2個男孩。近10年,孟祥玲盡心照顧4個孩子,培養出3名大學生。
一邊剎歪風,一邊正民風。寧陵把選樹先進作為涵養民風的抓手,開展「好婆婆、好媳婦」「星級文明戶」等10項評選。全縣有5人獲中國好人榜提名,10人被評為河南好人,18人入選商丘市道德模範。
倡樹新風獎罰分明。對違規大操大辦的村民,寧陵取消其參評先進資格;是低保戶的,建議取消其低保資格。「村民有承諾,幹部有問責,移風易俗帶來風氣大變。」喬樓鄉黨委書記馬士雲說。
移風易俗凝聚合力。寧陵縣委宣傳部牽頭,各部門聯動。紀檢監察部門對公職人員、農村黨員幹部紅白事監督管理,嚴查頂風違紀行為;組織部門將簡辦紅白事納入考核;團委、婦聯、民政等部門牽頭舉辦集體婚禮,引導青年樹立「不要車、不要房、自己家業自己創」的新型婚戀觀。
新風持久要文化尋根。寧陵縣組織對近百個村子的歷史文化進行深度挖掘。選擇24個貧困村,以「家風家訓、村規民約、村史村訓」等為主題,繪製精彩的文化牆,覆蓋每個村的主要街道、文化廣場,潛移默化教育村民。
移風易俗在全縣鋪開,文明鄉風吹遍寧陵。「只要持之以恆,文明新風會更加深入人心。」侯公濤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