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敢地區,現在叫果敢自治區,本地百姓90%以上是漢族,在緬甸叫做果敢族。果敢自治區也有少量的傣族、苗族、傈僳族 、崩龍族(德昂)、佤族、本族,不過這些民族漢化很嚴重,幾乎都說漢語,只有極少數不會漢語。
網上總有人在說,果敢地區廢除漢語了、果敢地區禁止果文(漢文)教學了等等謠言,可以說,發這些帖子的網友肯定來都沒有來過果敢,純粹道聽途說,以訛傳訛譁眾取寵,或者另有目的。果敢自治區與中國雲南接壤,天天和中國人打交道,跨境婚姻舉不勝舉,怎麼可能廢除漢語?
緬甸政府的確在果敢地區推行緬語教學,但是緬政府推行的雙語教學,一邊學緬語,一邊學自己民族語言。緬甸政府肯定知道廢除少數民族(果敢族在緬甸事合法少數民族)本民族語言將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他們不會傻到這這樣的事情。當然,緬甸政府有些做法的確顯得小氣斤斤計較,比如在劃分教學時間的時候,緬語教學在黃金時間;街上招牌上的文字緬文必須大一些,還規定緬文要在果文上面……但是,沒有像某些網友說的,禁止使用漢語。在果敢首府老街,中國人比例很大,禁止使用漢語猶如天方夜譚。
筆者曾經在果敢支教三年,在果敢教育這一塊算是比較了解的。現在果敢的文教處裡面的領導,應該也有不會緬語的,果敢學校裡很多教師,也是對緬語一竅不通,廢除漢語我認為是不可能的。一些網友說緬族人要將果敢同化,筆者認為這也絕不可能。幾十年幾百年後都不太可能。除非把果敢人隔絕起來,不和中國來往了。有人比喻果敢是中國嫁出去的女兒,雖然並不是十分的貼切,但是可以看出果敢與中國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要想同化果敢人,難如登天。筆者認為,果敢人既然是緬甸公民,學習緬語無可厚非,可是在一些網友眼裡,學緬文就猶如賣祖求榮,這未免有些偏激了,和緬政府對抗的果敢同盟軍一方也有不少會緬語的。
筆者在《果敢周報》做文字編輯的時候,總編曾經提議要把刊頭加上緬文,(這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果敢自治區現在歸政府管轄)不過我一直反對,我想做一份純漢字的報紙,並不是有什麼民族偏見。堅持做了一百多期,因為私事我離開報社,《果敢周報》也改成了《果敢大眾報》,刊頭最後有了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