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漫畫《海賊王》中有一個叫艾斯的武士,是薩博和路飛的結義兄弟,綽號「火拳」,實力強大,給人留下很深的印象。艾斯有一個很經典的動作,就是叼著牙籤耍帥。
艾斯這個經典動作,來自於日本武士的一個習慣:哪怕窮得吃不起飯,也要叼著牙籤。
眾所周知,日本武士是貴族的一類,屬於統治階層。他們居然有窮得吃不起飯的時候?
這是真的。在黑澤明執導的《七武士》裡,幫助一個山村防禦強盜進攻的7名武士,生活上都很落魄。農民僱請他們的酬勞,也僅僅是一碗白米飯。毫無疑問,這些武士跟農民一樣,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
日本武士,出現於什麼年代?
大約在12世紀,日本天皇對全國的控制力逐漸被瓦解,以「國」為單位的地方勢力開始出現。地方勢力之間,經常為搶奪莊園和人口,發生激烈的戰爭。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地方勢力僱請一部分農民參與戰爭。最初,這部分農民亦農亦武,農忙時務農,戰爭時打仗。後來,他們乾脆脫離了農民身份,變成了職業武士,不再從事生產活動。
武士出現後,從分散走向集中,成為了一個武士集團。武士集團吸收儒家思想形成了服從、盡忠、獻身等武士道精神,崇尚正直、堅毅、質樸、儉約、膽識、禮節、大義、廉恥等美德,在日本社會的影響力越來越大。
德川家康在江戶開創幕府後,為了樹立幕府的權威,加強對武士的管理,於1615年頒布了《武家諸法度》,確定了一個叫做「士農工商」的身份制度。按照這個身份制度,武士的身份高於僧侶、農民、手工業者、商人,躋身貴族之列。
而在武士集團中,也有著森嚴的等級制度。最高等級的武士是徵夷大將軍。德川家康就是日本江戶時代的第一代徵夷大將軍。在徵夷大將軍之下,有大老、老中、御家老、守護代、大名、家老、部將、侍大將、足輕大將、足輕頭、足輕11類,足輕屬於最低等級的武士。
不同等級的武士之間,在身份、地位和生活上存在天壤之別。以大將軍、大名為代表的上等武士,身份尊貴,地位高等,擁有大量的生產資料,過著養尊處優的生活;足輕頭、足輕一類低級武士,雖然有著貴族身份,但在社會上地位很低,不被大家重視,與平民無異,唯一不同是擁有姓氏和帶刀等身份象徵的權力。
低級武士如果不能依靠有權有勢的主公,往往過著窮困潦倒的生活。
在江戶時代,流傳著這樣一段相聲:「小武士的家裡除了被子和鍋,還有一塊大石頭,因為當他感到冷的時候,可以舉石頭取暖。」更讓人難堪的是,如果低級武士所依靠的主公在戰爭中被打敗,或者因為財政困難需要削減人手,不得不將低級武士「精簡」出去,這些低級武士就變成了浪人——整天在街街頭巷尾無所事事、遊手好閒的浪人。
在明朝時期,禍害東南沿海一帶的倭寇中,就有一部分來自日本浪人。在明末清初,鄭成功為了反清復明,曾經幾次派人到日本借兵,雖然幕府拒絕,但下面的低級武士紛紛請戰。
日本武士的自尊心特別強。有的低級武士,雖然窮得吃不起飯,經常是吃了上頓沒下頓,但出現在大家面前時,也是背著自己的祖傳武士刀,在外面風風光光地行走。他們即使幾天沒有吃過飯,路過酒家、飯店時,也絕不會進去尋求施捨,而是叼著牙籤,裝作吃飽了飯的樣子,這就是「武士雖肚餓也要叼牙籤」。就像魯迅筆下的孔乙己,哪怕窮困潦倒得吃不起飯,也要穿著長衫,表示與短衣幫的區別。
這不是耍帥,而是維繫他們最後的體面和尊嚴。如果被人知道他們連飯都吃不起,那多丟面子啊。
那麼,既然低級武士生活那麼困難,為什麼不放棄武士身份,從事農業生產或者經商呢?一方面,還是受到體面和尊嚴觀念的影響,從事農業生產或者經商對於武士來說,是一件很丟份兒的事情;另一方面,低級武士還是有機會,能夠通過在戰爭中立下戰功,來得到提拔,獲得豐厚的戰利品,出路與地位遠高於農民和商人。
因此,低級武士就算沒有找到可以依靠的主公,也要在社會上飄來飄去,不願意回到農村種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