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人喜歡看戲,家鄉戲就是鄉音

2020-12-06 縴夫之

方培松

夏日夜晚,城裡公園一角常常有唱戲的,唱的戲自然是廬劇。傍晚時分,附近小區的老頭老太太們就把椅子板凳搬了來,早早佔了位子,也有婦女們帶著孩子來湊熱鬧,我有時候也忍不住站著聽幾段。

廬劇,在我們老家叫小道戲,五十歲以上人大概都受過它的浸染。小時候,大年過後,農忙還早。村子就忙唱戲了,請來戲班,在場基(打穀場)搭上戲臺,一唱就是七八頭十天。有的人家還要邀請親朋好友來看戲,忙好飯菜,備好板凳,就等好戲開場。所唱內容大都是小姐落難公子討飯,臺上花旦哭哭泣泣,一步三嘆;臺下我們小孩子哪有定力,清嘶鬼叫,鑽進鑽出。賣葵花子的,賣甘蔗的,賣氣球的在戲場邊上也熱鬧非凡。在戲場混久了,也聽出不少調子,不知不覺被這戲曲文化薰陶,慢慢也會哼幾句。我母親也喜歡看戲,農村老年人可能都這樣,常常看過戲後眼睛紅潤,唏噓不已。《孟姜女》、《休丁香》等等大戲如數家珍。

後來農村人少了,唱戲看戲機會就不多了。戲班子常常在逢年過節,圍個大棚,賣票進場。還有人家喪葬嫁娶,請個戲班唱幾天,熱鬧熱鬧。那都是有錢人,農村的土豪。好歹現在發達,唱戲地方只要不是太遠,包了面的,來去方便。

現在農村基本上是留守的老年人,閒暇時光就圍坐在一起。除了拉家常,就是看戲。以前是影碟機,連上電視就可以放。戲片子有賣的,過年過節回家總帶些。古裝戲老人們最喜歡,昂小紅、朱德武戲迷比較多。看戲是她們精神食糧,就如同年輕人玩手機。

有次和遇到一個唱戲人聊天。她說一年大部分時間都在外地流動演出。街頭,工地,劇院等等,農忙回來。唱戲如同一門手藝,謀生,養家。很敬佩這些街頭藝人們!

歲月增長,留下無數痕跡。看戲,收穫的是一段鄉音,一段美好的回憶。

相關焦點

  • 河南墜子戲來邯鄲農村演出,臺下看戲的除了留守老人就是留守婦女
    農曆2019年正月底,雞澤縣西申底村請來河南墜子戲,來村裡演出。臺下稀稀拉拉觀眾除了留守老人就是看孩子的留守婦女。回村歇歇清楚地記得,1978年,就在搭戲臺南邊是西申底鐵工廠。1980年,西申底村請來洛陽曲劇戲,在牛市街一個空地演出,臺下看戲的也是人山人海,戲臺上專門有村裡人拿著竹竿維護秩序,前排那個人站的高了,就用竹竿敲頭。
  • 人生如戲,有些人喜歡看戲,有些人醉心於演戲
    我們贛南地區稱其為戲文。我所熟悉的有元曲,黃梅戲,採茶戲。讀書時就學過《西廂記》,《牡丹亭》等。戲文集合了文學、音樂、舞蹈、美術、武術、雜技以及表演藝術。在沒有電的時代,人們清閒時就愛看戲,也算是一種高雅的消遣方式吧!戲是一種真人加道具表演,摻合了故事情節。戲子濃妝豔抹,武生紅臉長鬚。臺上情景交融,時爾胡拉笛響,不時連說帶唱。好比是今天的電影,集合各種元素,讓不同品味層次的人都能找到共敏。
  • 卞宜芳:我為什麼喜歡在香港看戲?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卞宜芳】 我喜歡看戲,崑曲、京劇、秦腔等各種戲都喜歡看。我尤其中意在香港看戲。 2017年香港中國戲曲節即將落幕,今年戲曲節恰逢香港回歸祖國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二十周年。或許與此有關,本屆中國戲曲節尤其精彩。劇種包括京劇、崑曲、粵劇、越劇、婺劇、川劇,以及秦腔等陝西地方戲曲。
  • 葉羅麗第八季:曼多拉喜歡看戲,卻不知自己淪為戲中人
    對於曼多拉這個角色,很多人都嗤之以鼻,她是葉羅麗仙境的女王,實力和地位都是數一數二的存在。可是,曼多拉憎惡人類,她多次試圖毀滅人類世界,但是每一次都會失敗。曼多拉喜歡看戲,這一點,大家肯定都察覺到了。曼多拉試圖借冰公主、毒夕緋和龐尊的手毀掉人類世界,而自己則充當看戲人的角色。不得不說,曼多拉是真的很喜歡看戲,在花海潮的時候,毒夕緋和冰公主之間的戰鬥,曼多拉看得連眼睛都不眨一下。在花海潮,好幾位靈犀閣的成員都出場了,冰公主和毒夕緋之間的較量的確也很精彩。冰公主使出冰晶術對付毒夕緋,毒夕緋召喚出聖獸毒寶章魚並腐蝕了冰公主的大冰盤。
  • 你還記得小時候在老家農村看戲的場景嗎,那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通常是比較大的鄉鎮舉辦,冬日農閒的時候舉辦,搭戲臺,請戲班子,農民免費看大戲,農村一些生意人都會去趕會。這時候農活少了,農民有得閒看戲;或者是「立集」,就是之前沒有集市的村莊想建立集市,也會組織這種大型的廟會。
  • 葉羅麗:總喜歡在背後看戲的角色,曼多拉偷偷加戲,他非常直接
    葉羅麗:總喜歡在背後看戲的角色,曼多拉偷偷加戲,他非常直接。精靈夢葉羅麗深受漫迷的喜歡,在動漫中出很多的角色。對於很多角色和漫迷來說,好奇之心人皆有之,仙子或者戰士們也有喜歡看戲的。在動漫中,偷偷看戲的角色可是有很多的,最熟悉的自然是曼多拉,這傢伙經常在鏡子裡看葉羅麗戰士和仙子們吃癟,接下來逍遙君就和各位漫迷說說喜歡看戲的角色。
  • 實拍:現在農村唱戲越來越沒人看,臺下看戲的人沒有臺上唱戲的多
    在農村,地方戲劇往往是豐富人民群眾生活的主要娛樂方式,每個村莊每年都有一兩次廟會,會請當地或附近的劇團來演出。臺上的人唱著古人的善惡忠奸,臺下的人看著臺上的是是非非。好多傳統的文化劇目,往往深深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
  • 平講戲:鄉音嫋嫋唱慶喜
    歷經數百年風雨沉浮,具有濃鬱地方特色的平講戲在執著與堅守中,重新走入人們的視野,演繹著穿越時空的精彩—— 平講戲:鄉音嫋嫋唱慶喜 東南網10月14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單志強 通訊員 陳泓 吳慶堂)「一把白扇畫牡丹咯,馬匹卜駁妻六十三咯,老配老來小配小咯,成雙成對齊喜歡咯,齊喜歡咯
  • "戲瘋子"周一圍:我愛的就是看戲演戲琢磨戲
    原標題:「戲瘋子」周一圍: 我愛的就是看戲演戲琢磨戲   周一圍的演技是業界公認的好,但對於普通觀眾來說,真的「認識」周一圍,得益於近期的兩個作品:魔幻大劇《海上牧雲記》和綜藝節目《演員的誕生》;他能把有點中二的臺詞說得鏗鏘有力,讓觀眾同他一起充滿信念;他能讓近乎苛刻的「導師」章子怡露出迷妹笑容,激動地重複著「非常非常喜歡你」。但是,人氣大漲卻沒有改變周一圍的「戲瘋子」氣質,「我最喜歡的還是看戲、演戲、琢磨戲、跟人聊戲。」
  • 在農村什麼最美?鄉音最美
    一般認為農村有四大固有的美,這些美是亙古存在的,具有悠久的歷史。一是山青水秀風光美。二是苗青稻黃田園美。三是雞飛狗跳農舍美。現在的農村由於年輕人基本上都進城去了,剩下老幼病殘,勤勞耕耘的場景已不可見,土地被大量撂荒,因此勞動美、田園美、豐收美已無從談起。至於民風方面也是古風不存,古道熱腸不再。經濟社會拜金主義在農村盛行,淳樸厚道在農村也已不多見。
  • 林黛玉不喜歡看戲,卻喜歡品味戲詞之美
    《紅樓夢》的作者看過不少戲,對戲曲如數家珍,在小說中隨處可見戲曲的影子。書中的賈府富貴顯赫,有私家戲班子,賈母又是愛熱鬧、講排場的人,總是帶頭組織慶祝活動,大到元妃省親,小到姑娘生日,都會搭一個戲臺,唱上幾齣戲。府中鼓樂齊鳴,歌聲繚繞於外面的大街小巷。路人駐足傾聽,都讚嘆賈府的繁華。府外的人羨慕有戲看的人,而府裡的人未必個個都愛看戲,林黛玉就是其中之一。
  • 賈平凹:看戲就坐後排,看不清戲卻看得清看戲的人!
    每次出門,我都喜歡坐公交或者步行,因為可以看看城市的風景和匆忙前行著的路人。每一天風景的變換,或晴、或陰、或風、或雨,就像每個人的心情,也都是變幻莫測的。每天擦肩而過的人無數,能夠滿足在陌生人中間穿梭,作為這座城市和人與人之間的匿名者,也是一種愜意。
  • 鄉音無改鬢毛衰——黃陂話
    每天除了在電腦上做點工作上的事,再就是上網、上論壇看帖子,發帖子,還擠點時間看點書,文學類的、專業知識類,科技類等都看一點,還向可愛的小外孫學習普通話。我生在黃陂,長在黃陂,彈指一揮間就快六十花甲了,真是「鄉音無改鬢毛衰」啊,一口的我們家鄉——黃陂話,雖說在武漢中心城區工作了十好幾年,但也還是一口鄉音不改,以至同事們有時也學學我這鄉音調侃一番。上學那陣子,我們都是說家鄉話,只在到了高中,才聽到語文老師用普通話讀課文。
  • 鄉音傳唱綠水青山
    今年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十五周年。湖州市文化館創作團隊萌生了創作「在湖州看見美麗中國」文藝作品的想法,希望能夠用本土鄉音來歌頌讚美深愛的家鄉。聽鄉音,憶鄉情,湖劇戲歌《在湖州看見美麗中國》由程建中作詞,沈忠瑛作曲,單俊馳童聲配樂,由陳偉、陳旭、徐詩畫、趙之涵以及湖劇委培班學生共同演唱。
  • 鄉音(當代散文)
    鄉音說到鄉音,我們一般會吟誦唐代詩人賀知章的詩歌《回鄉偶書》。其中「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的詩句特別能引起我們的心靈共鳴。離鄉背井的遊子心中最放不下的是故鄉,口中最離不開的是鄉音。歲月流逝,光陰似箭。人到中年,思鄉情就會更濃鬱。我越來越理解臺灣詩人余光中的鄉愁情結。一道海峽就把人心隔遠了。
  • 鄉音 - 鄉音-駐馬店網——駐馬店新聞網——駐馬店唯一重點綜合...
    不管人生的旅途怎麼走,是飛黃騰達,是窮困潦倒,還是你漂流到異域他鄉,縱然昔日的青春少年變成了白頭翁媼,可總有一樣東西依然不會改變,那就是由聲調、方言、詞語習慣等成分組成的鄉音。鄉音能拉近心靈的距離。離散多年的兒時夥伴偶然相遇,一口獨具地方特色的鄉音,就會在頃刻間打開記憶的閘門,引領人們到靈魂的根部,返回到早經飛逝的歲月。
  • 家鄉親人詩友憶洛夫:衡陽鄉音是一輩子的「胎記」
    新華社長沙3月20日電(記者白田田)「孩子,別說不認識我/這鄉音/就是我守護了一輩子的胎記」——19日凌晨,著名詩人洛夫在臺北逝世。在洛夫家鄉湖南衡陽,他那些飽含家國情懷的詩句,被鄉親詩友不斷傳誦。「洛夫的鄉愁不亞於余光中。」
  • 鄉音鄉情丨張文田:情系家鄉 根在吉林
    鄉音鄉情丨張文田:情系家鄉 根在吉林 作者:嚴磊、張銳、陳帥元    編輯:孔笑妍    來源:吉視通客戶端    2020-04-13 10
  • 農村人看戲為啥不鼓掌呢?戲曲演員也納悶,原來因為這樣!
    大家好,這裡是農村這些事,農村人愛看熱鬧,但是很多時候農村人卻不愛欣賞熱鬧。農村集市應該是比較多的農村活動了, 很多地區一年不止一次戲曲下鄉,在舞臺下面說說笑笑,但是很多戲曲演員說,一下鄉農村人很少有給鼓掌的,在劇場演出,掌聲總是不斷。
  • 家鄉話讀古詩,《中國詩詞大會》上傳來最美的鄉音
    導遊用家鄉話唱《竹枝詞》,康震、楊雨兩們點評嘉賓和幾位選手,分別用自己家鄉的話讀古詩。雖說南腔北調,聽著卻那麼的親切,那麼的悅耳。還記得1997年春節聯歡晚會上,解曉東演唱的那首《中國娃》。裡面提到了中國人的幾個最愛:最愛喝的水是黃河水,最愛吃的菜是小蔥拌豆腐,最愛穿的鞋是媽媽納的千層底,最愛說的話是中國話,最愛寫的字是方塊字,最愛做的事是報答媽媽……人的一生中,最美好的記憶是兒時的記憶,那裡有一輩子也說不完,也聊不夠的話題,那裡有我們的初心,有我們的根。唐代大詩人賀知章在《回鄉偶書》裡寫道: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