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叫侯景的北蠻,帶著八千人橫掃南梁,南朝為什麼這麼弱?

2020-12-10 司馬路歷史會客廳

按照當時南梁的形勢,沒有侯景還會有張景、李景、馬景、趙景的出現,原因無他,南梁已經徹底腐朽,爛透了。

梁武帝蕭衍統治南梁四十六年,前期還算勵精圖治,使得南梁國力達到鼎盛,但是中後期的蕭衍沉迷宗教,任用奸佞,荒於政務,導致南梁內部貧富差距巨大,社會矛盾十分尖銳。

經過劉宋政權打擊的南方士族再度抬頭,甚至變本加厲,蕭衍末期南方士族無不良田千傾,奴僕成群,他們驕奢淫逸,欺男霸女。而廣大貧民百姓卻失去土地,衣食無著,淪為赤貧,或者成為士族奴僕。

另一方面,南梁後期軍備廢弛,長期的養尊處優使南朝人失去了銳氣,難以抵抗北方的強兵。

侯景是鮮卑化的羯人,他最初跟隨爾朱榮,後跟隨高歡,再投靠蕭衍,蕭衍自認為自己威名所至,天下歸心,於是對侯景封侯拜將,安置在北方戰略要地壽陽。結果不久之後,因為懼怕南梁和東魏和談,侯景決定背叛蕭衍,起兵叛亂。

起兵之處的侯景只有自己老部下8000人,但就是這8000人卻最終席捲東南,禍害了一個國家。

蕭衍得知侯景叛亂的消息竟然故作鎮定,派其養子(侄子)蕭正德抵抗叛軍,沒想到蕭正德臨陣叛變,導致侯景輕鬆攻破南京。當時南朝子民數十年不見刀兵,面對突如其來兇神惡煞的羯族軍隊一個個嚇破了膽。

另外,侯景攻破江南士族莊園,解放了大批的奴婢,這些人很多都加入了侯景的軍隊。侯景的軍隊數量短時間內就從8000人迅速壯大到十萬之眾。

最終,侯景將梁武帝圍困在臺城,梁武帝最終餓死。

侯景控制了南京後,自稱「宇宙大將軍」,他強娶了溧陽公主,並把南梁後宮分給諸軍。他扶植傀儡皇帝,大肆劫掠,派兵屠殺搶劫強姦,江南士族名譽掃地,南梁群臣淪為奴隸。

當時南梁在外地的諸王互相不統一,在國家危亡之時相互攻擊,不能齊心合力,使得侯景禍害江南達兩年之久。當陳霸先王僧辯等人平定後經叛亂,恢復江南秩序的時候,整個江南已經殘破不堪。經過數十年積累的財富一掃而空,蕭衍四十多年的政績蕩然無存,南京和周邊很多地區十室九空,一片末日慘景。

後世有人認為,這場浩劫使得江南地區的經濟文化倒退了上百年,是自五胡亂華以來對華夏文明最嚴重的的一次破壞。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侯景之亂」(老不看三國)。

相關焦點

  • 一場叛亂就滅國——論「侯景之亂」是如何讓南梁滅亡的?
    侯景反叛後,自知並非東魏中央大軍敵手,乃請求投降南梁。消息傳來,南梁的朝臣怕北朝以接納侯景為藉口南侵,大多認為應不予理會;但年老卻仍然好大喜功的梁武帝宣稱「夜夢太平,侯景求降,正符所夢」,決定接納,派人聯繫,封侯景為河南王、大將軍。
  • 東魏叛臣、南梁災星——「宇宙大將軍」侯景
    這個人,就是東魏叛臣、南梁災星——「宇宙大將軍」侯景。公元547年,東魏權臣高歡病死,其子高澄接管政權,平日素與高澄不和的東魏大將侯景即舉兵反叛東魏,但隨之很快被高澄擊敗趕出國門。走投無路之際,侯景被南朝梁武帝收容。不久,他又反叛梁朝,在南方掀起一番驚濤巨浪。
  • 從侯景之亂到陳霸先建立陳朝,宗室窩裡鬥耗死南梁
    南梁開國皇帝蕭衍在自己晚年就遇到了侯景之亂,當時已經八十六歲高齡的蕭衍,被侯景軟禁在皇宮最後活活餓死。接著侯景再廢他們、殺他們,最後在公元551年自立,改國號為漢。之所以史書上南朝都是記載宋齊梁陳而非宋齊梁漢陳,是因為侯景在位時間太短了。
  • 侯景八百人席捲南梁半壁江山,給其帶來巨大災難,為何最終失敗?
    侯景在史書上的定位是反派,侯景之亂給南朝帶來了巨大的災難。侯景一生為他人棋子,用完即棄,但求一活而不可得,最後他選擇以最瘋狂的方式報復所有利用他的人,和這讓人癲狂錯亂的世道同歸於盡,成為南北朝歷史中的最大異數。侯景剛造反時只有八百人,不是八千人。他是一路行軍攻打大戶富貴之家,搶奪物資以充軍用,並釋放各家的奴隸、僕役,還許諾隨他起兵造反,不但還其自由之身,還能封侯拜將,一世榮華富貴。
  • 侯景在南梁沒有根基,為何能逼死梁武帝?因為他善於整合資源
    ---《南史》侯景本打算投靠宇文泰,畢竟西魏在宇文泰手裡,可是宇文泰對侯景也不待見,可見侯景的人品是出了名的差。無奈之下,侯景只能帶著人馬南下投靠了南梁武帝蕭衍。蕭衍當然非常高興,那個時候他還比較上進,仍然有北伐之志。侯景加入南梁以後,東魏的高澄當然不會答應,所以他立刻派遣大將慕容紹宗前去攻打侯景的部隊。這個時候梁武帝可就不會袖手旁觀了。
  • 侯景之亂為何能成功?收服人心又利用南梁內部矛盾,果然是很聰明
    02侯景利用各種資源,給自己在南朝製造反叛條件。  要麼說侯景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呢?乃自採石濟,馬數百匹,兵八千人,都下弗之覺。景出,分襲姑孰,執淮南太守文成侯寧,遂至慈湖。---《南史》  可是萬萬沒想到,侯景想要直搗黃龍,大軍直奔建康城而來。這個時候侯景的策略,可見他對兵法是有獨到見解的。
  • 論南朝士族的滅亡,侯景之亂只是導火索
    公元548年在受到東魏打擊後,侯景帶八百殘兵進入南梁。梁武帝蕭衍收穫一枚定時炸彈。侯景最初也想融入南方士族統治集團,他向梁武帝請求和高門大族的王、謝通婚,但是遭到拒絕。後南梁又想賣侯景換回被俘的宗室蕭淵明,此事被侯景知曉後,侯景決心再次叛變。
  • 侯景之亂是一個降將的復仇,而侯景的「神助攻」就是梁武帝
    梁武帝太清二年(548年),侯景在渦水大敗,當時身邊帶著八百殘兵,可是誰也不知道就是這慘敗後,侯景靠著這八百殘兵就將大梁搞得焦頭爛額。而說到侯景之亂,肯定很多人都會說侯景是「逆臣」。「羯胡事主終無賴,詞客哀時且未還。」
  • 僅僅八千人就掀起的「侯景之亂」:有梁武帝慣著、有內奸勾著
    高澄雖然將侯景逐出國境,且逐漸收復了被侯景賣給他方的國土,但只要侯景一日不死,對他依然是個隱患。為了將侯景逼上絕境,高澄再施妙計,打算以幾封書信和一個人質騙蕭梁與侯景發生內訌,將侯景變成南梁內部的禍水。高澄手上的這個人質,就是寒山之役中俘虜的梁軍主帥、梁武帝侄子蕭淵明。高澄以此人質為橋梁,跟梁朝大講和平友好關係。
  • 侯景之亂:一場奴婢解放運動,南朝士族門閥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
    梁太清二年(公元548年),一個巨大的陰謀在不知不覺中悄然而生。東魏降將侯景以清君側的名義在壽陽(今安徽壽縣)起兵叛亂,史稱侯景之亂,又稱太清之難。一時間,東起三吳,西至郢州,北抵壽陽,南達豫章,南朝大好河山陷入戰亂之中。
  • 侯景之亂:一場奴婢解放運動,南朝士族門閥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
    梁太清二年(公元548年),一個巨大的陰謀在不知不覺中悄然而生。東魏降將侯景以清君側的名義在壽陽(今安徽壽縣)起兵叛亂,史稱侯景之亂,又稱太清之難。一時間,東起三吳,西至郢州,北抵壽陽,南達豫章,南朝大好河山陷入戰亂之中。這場叛亂持續了四年,對當時的南朝梁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 侯景之亂:這一人間浩劫的出現,罪魁其實不是侯景,而是南梁朝廷
    侯景之亂,是中國古代最為恐怖的叛亂之一。在這場爆發於南北朝期間的空前浩劫中,侯景就像是「無差別屠殺」的恐怖分子,所過之處,千裡無人煙、白骨露於野,曾經富庶的南梁成為了人間地獄。 侯景作為一個如喪家犬般逃到南梁的北朝叛將,為什麼具備如此強大的破壞力?
  • 南朝宋齊梁地盤很大,為何到了陳朝變得很小?
    這不怪陳朝,而應該怪一個改變了歷史的人,那就是侯景。經歷過侯景之亂後,南朝由盛轉衰,所以南朝的最後一個王朝陳朝版圖狹小,國力衰微。劉宋、蕭梁、蕭齊、南陳就是中國歷史上的南朝,這四個朝代曾先後統治中國南方地區,時間長達169年之久。
  • 亂世侯景:以八百殘兵滅南梁,餓死梁武帝,稱帝後被群毆死無全屍
    547年,高歡死後,東魏有一個大將便再也沒有對手了,他就是侯景。縱觀高歡的手下,大多是一些有勇無謀之輩,沒有一個能與侯景抗衡,這也是侯景野心勃發的資本。對於這一點,高歡早有預料,於是他生前就告訴自己的兒子高澄:「侯景必反,只有一人能與之匹敵,那就是慕容紹宗,我死之後你要重用他,他定能為你所用。」
  • 南朝敗亡的罪魁禍首,不是禍亂江左的侯景,而是虔誠禮佛的梁武帝
    但冠達法師蕭衍這個人是個例外,雖然表面上雄才偉略,開創南梁,為後三國時代的一代雄主。但實際上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偽君子,一手將南朝推入了敗亡的深淵。蕭衍出身不錯,父親蕭順之是齊高帝的族弟,算是南朝蕭齊宗室子弟。雖說這點血緣關係不足以幫助蕭衍封侯拜相,但是好歹也算是官二代。
  • 侯景之亂的巨大人禍:為什麼說攪動天下的侯景,是在替別人背鍋?
    等到王僧辯拿下了建康以後,蕭棟兄弟三人被一名叫朱買臣的將軍從牢裡請出來,到船上喝酒。結果剛一上船,兄弟三人就被一起扔進了揚子江。現在可以回過頭再品味蕭繹和王僧辯的對話了——蕭繹要王僧辯弄死蕭棟,但是王僧辯表示自己可以殺侯景卻不願意動蕭棟,成濟之事要別人去做(成濟殺掉了高貴鄉公曹髦)。於是蕭繹換了朱買臣當白手套,王僧辯則在此事中全身而退。
  • 南朝「侯景之亂」,皇帝被活活餓死,兒子們卻在外地打內戰
    高歡剛剛去世沒過幾天,得到消息的侯景果然舉起了造反的大旗,他一邊派人聯繫宇文泰控制的西魏,想以六洲之地換取西魏的支持,宇文泰何等英雄,甚至侯景反叛帶來的嚴重後果,他只是口頭上給於侯景支持,沒有出一兵一卒前去接應。隨後侯景又派人聯繫南朝梁武帝,許以十三州附梁。
  • 侯景之亂可以規避嗎?看完南梁政權的亂象後,只剩下無奈的嘆息聲
    侯景沒有辦法,只能復以十三州降梁,儘管朝堂上很多官員反對接受侯景,但是梁武帝最終出於種種考慮還是答應了侯景的請求。在這裡我們再來探討一下梁武帝為什麼願意收留侯景的原因。在與東魏對峙的時候,梁武帝派出自己的侄子蕭淵明去幫助侯景,而東魏方面派出了大將慕容紹宗,最後的結果是,梁軍和侯景的軍隊大敗,侯景只能帶領殘部800餘人逃回梁朝境內,他獻給南梁的土地被東魏收入囊中。
  • 南朝敗亡的罪魁禍首,不是禍亂江左的侯景,而是這位明君
    但冠達法師蕭衍這個人是個例外,雖然表面上雄才偉略,開創南梁,為後三國時代的一代雄主。但實際上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偽君子,一手將南朝推入了敗亡的深淵。 然而就是這麼一個文治武功俱佳的有為之君,卻在晚年迎來事業口碑的雙重崩塌。
  • 歷史上的侯景之亂,將南朝推向了無底深淵
    作為文化大繁榮的多民族融合時期,先後形成了以南朝為劉宋、蕭齊、蕭梁、南陳的政權;及北朝為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的政權。文章配圖大多數史料記載皆以南朝為正統,其可以稱為是漢族政權和東晉的延續。南朝由於戰略運用錯誤與北朝的興起,使得南弱北強,疆域漸漸南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