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景在南梁沒有根基,為何能逼死梁武帝?因為他善於整合資源

2021-01-09 歷史鑑賞者

侯景本身是南北朝時期,北魏權臣爾朱榮的部下,爾朱家族被高歡滅了以後,侯景便轉而投靠到了高歡門下,成為了高歡的心腹。

當時孝武帝元修逃亡到了長安宇文泰處,從此北魏被分裂成為東魏和西魏。侯景所在的東魏,是高歡掌權。

高歡對侯景是非常器重的,巔峰時期,侯景手握10萬大軍,整個河南地區都歸他一個人管,讓人不可思議的是,他本人卻是個長短腿,壓根就沒有上戰場殺敵的能力。

01兩次反叛,侯景終於被列為奸雄。

侯景在東魏小日子過得很好,屬於封疆大吏,手握重兵。為了對抗宇文泰,高歡不得不重用侯景這種有腦子的軍事人才。

可問題是高歡對後金其實一直都有防備之心,而且他兒子高澄和侯景之間,總是處理不好關係。為此等到高歡去世以後,高澄剛上臺,侯景就反叛了。

高澄嗣事為勃海王,遣其將慕容紹宗,圍景於長社。景急,乃求割魯陽、長社、東荊、北兗請救於西魏,魏遣五城王元慶等率兵救之,紹宗乃退。景復請兵於司州刺史羊鴉仁,鴉仁遣長史鄧鴻率兵至汝水,元慶軍夜遁,鴉仁乃據懸瓠。時景將蔡道遵北歸,言景有悔過志。高澄以為信然,乃以書喻景,若還,許以豫州刺史終其身,所部文武更不追攝,闔門無恙,並還寵妻愛子。---《南史》

侯景本打算投靠宇文泰,畢竟西魏在宇文泰手裡,可是宇文泰對侯景也不待見,可見侯景的人品是出了名的差。

無奈之下,侯景只能帶著人馬南下投靠了南梁武帝蕭衍。蕭衍當然非常高興,那個時候他還比較上進,仍然有北伐之志。

侯景加入南梁以後,東魏的高澄當然不會答應,所以他立刻派遣大將慕容紹宗前去攻打侯景的部隊。這個時候梁武帝可就不會袖手旁觀了。梁武帝蕭衍吩咐貞陽侯蕭淵明前去支援侯景,結果被慕容紹宗擊敗,蕭淵明本人還被東魏給抓了。蕭淵明是蕭衍的侄子,關係不錯,所以梁武帝當然希望把侄子弄回來。這個時候東魏突然提出,要跟南梁和解,大家坐下來喝杯茶聊一聊。他們這一聊,侯景就比較緊張了,如果梁武帝和高澄重歸於好,那侯景必然死無葬身之地。侯景有腦子啊,他想測試一下梁武帝,所以就假冒高澄的身份,給梁武帝寫了一封信。意思很明顯,就是用你侄子蕭淵明來交換侯景。

梁武帝這個沒心沒肺的,想也不想就接受了這一建議。侯景得知以後,你覺得他還能為梁武帝效力嗎?所以反叛再次發生了。

02侯景利用各種資源,給自己在南朝製造反叛條件。

要麼說侯景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呢?他不會傻兮兮地靠著自己帶來的一點兵馬,就想要在南梁攪起天翻地覆的巨浪來,起義爆發之前,他必須要集中各種可以集中的資源。

第一,侯景廢除了自己地盤上的市場稅收和田租,這些都是梁朝盤剝老百姓的手段,為此很多百姓都願意參加侯景的起義軍,使得軍力大振。第二,侯景策動了梁武帝的養子臨賀王蕭正德。他早就知道蕭正德是一個胸有大志的人,所以主動與這一力量達成聯盟關係。第三,侯景在叛亂之前,不斷向梁武帝索要錢財武器。這個時候侯景還是梁武帝的手下,梁武帝沒有理由拒絕,給了侯景大量物資。梁武帝本人此時已經比較昏庸了,不少人向梁武帝提出過侯景有反叛的嫌疑,可是梁武帝卻一直都不以為意。

皇太子見事急,入面啟武帝曰:"請以事垂付,願不勞聖心。"帝曰:"此自汝事,何更問為?"太子仍停中書省指授,內外擾亂相劫不復通。於是詔以揚州刺史宣城王大器為都督內外諸軍事,都官尚書羊侃為軍師將軍以副焉。遣南浦侯推守東府城,西豐公大春守石頭,輕車長史謝禧守白下。---《南史》

侯景手裡不僅有大量兵馬,而且物資裝備都比較充足,還有蕭正德這樣的內應。幾個月的準備以後,已經完全具備了反叛的條件。

為此侯景在壽陽發動了叛亂,參戰人馬8000人左右,正式與梁武帝蕭衍撕破了臉皮。侯景能夠成功發動叛亂,其實條件還是比較充足的。

03梁武帝指揮失當,南梁因此沉淪。

誰也想不到,侯景之亂爆發,會對梁朝造成如此大的影響。為了應付侯景,梁武帝派遣邵陵王蕭綸討伐侯景。

蕭正德先遣大船數十艘偽載荻,實擬濟景。景至江將度,慮王質為梗,俄而質被追為丹陽尹,無故自退。景聞未之信,乃密遣覘之,謂使者:"質若退,折江東樹枝為驗。"覘人如言而返。景大喜曰:"吾事辦矣。"乃自採石濟,馬數百匹,兵八千人,都下弗之覺。景出,分襲姑孰,執淮南太守文成侯寧,遂至慈湖。---《南史》

可是萬萬沒想到,侯景想要直搗黃龍,大軍直奔建康城而來。這個時候侯景的策略,可見他對兵法是有獨到見解的。

他先是將壽陽交給部將王顯貴,表面上說自己是出去遊獵,其實偷偷潛出了壽陽城。後來又聲東擊西,表面上要攻打合肥,實際上卻打下了佔譙州和歷陽,兵鋒直指建康。

本來南梁都官尚書羊侃提出了正確的決策,讓2000人佔領採石,再派人攻打壽陽,讓侯景進退失據,可惜梁武帝並不理睬。相反的是,梁武帝居然重用蕭正德為平北將軍,萬萬沒想到蕭正德是侯景的內應,不僅沒有阻擋侯景渡江,反而幫助他過江。南梁大臣們意識到採石的重要性,希望梁武帝重兵防守採石,結果這消息被侯景的間諜給探聽到了,侯景立刻攻佔了採石。慌亂中的梁武帝已經不知道該幹啥了,只好把鍋甩給了皇太子蕭綱。當時南梁幾十年不打仗了,士大夫基本都是望風而降。而蕭綱重用羊侃防守臺城,結果臺城的確是守住了,可是梁武帝蕭衍也因此被活活給餓死了。

蕭衍死後,蕭正德和蕭綱都搶著登基稱帝,其實這個時候的南梁已經是名存實亡了。南梁內部宗室火併,這才是侯景之亂成功的重要原因。

總結:侯景善於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

侯景作為一個從北方來的軍閥,其實他在南梁一點根基都沒有。但是他偏偏能夠將南梁攪和的天翻地覆,主要是因為他善於利用資源。

首先就是人心資源,他通過減免賦稅獲得了百姓們的幫助。其次就是南梁宗室內部鬥爭的資源,他巧妙地何聯合了蕭正德。再則是利用了梁武帝掉以輕心的資源,不斷向梁武帝索要錢糧輜重。

侯景本人沒什麼武力值,不像關羽張飛那種萬人敵,可是他卻能夠統領千軍萬馬,可見打仗比拼的,主要還是腦子。

個人能力再強,如果不懂得整合資源的話,其實也無法獲得戰爭的勝利。即使侯景在歷史上的名聲不太好,可是不能否認他的聰明。

參考資料:《南史》

相關焦點

  • 侯景之亂為何能成功?收服人心又利用南梁內部矛盾,果然是很聰明
    他不會傻兮兮地靠著自己帶來的一點兵馬,就想要在南梁攪起天翻地覆的巨浪來,起義爆發之前,他必須要集中各種可以集中的資源。  第一,侯景廢除了自己地盤上的市場稅收和田租,這些都是梁朝盤剝老百姓的手段,為此很多百姓都願意參加侯景的起義軍,使得軍力大振。  第二,侯景策動了梁武帝的養子臨賀王蕭正德。
  • 亂世侯景:以八百殘兵滅南梁,餓死梁武帝,稱帝後被群毆死無全屍
    547年,高歡死後,東魏有一個大將便再也沒有對手了,他就是侯景。縱觀高歡的手下,大多是一些有勇無謀之輩,沒有一個能與侯景抗衡,這也是侯景野心勃發的資本。對於這一點,高歡早有預料,於是他生前就告訴自己的兒子高澄:「侯景必反,只有一人能與之匹敵,那就是慕容紹宗,我死之後你要重用他,他定能為你所用。」
  • 一場叛亂就滅國——論「侯景之亂」是如何讓南梁滅亡的?
    果然,牽動南北大勢的侯景之亂就在北魏分裂後十四年發生。東魏、西魏與南梁的相互對峙侯景是羯族後裔,東魏大將,鎮守南方邊疆。東魏權臣高歡死後,繼任者對侯景不放心,想要削奪他的兵權,侯景遂反叛北朝。侯景反叛後,自知並非東魏中央大軍敵手,乃請求投降南梁。
  • 侯景之亂是一個降將的復仇,而侯景的「神助攻」就是梁武帝
    一、侯景降梁侯景本是東魏臣子,和前任老大高歡處的不錯,可是跟他的繼任者高澄的關係就不那麼好了,因為怕新上任的上司給自己穿小鞋,所就帶著以十三州的代價,投降了梁,這也就是侯景亂梁的開始。己亥,東魏克渦陽。
  • 侯景之亂可以規避嗎?看完南梁政權的亂象後,只剩下無奈的嘆息聲
    >1、侯景之亂爆發之前的侯景反叛東魏侯景原本是一名出身於山西朔州的普通羯族青年,但是他後來因為深受邊鎮剽悍好武風習影響,又成為一個了為人不拘小節,且善於騎射,驍勇好鬥的人物,在南北朝那個動蕩的年代,這樣的人也壓根不可能平平淡淡過一生。
  • 侯景叛亂後,將梁武帝困在臺城,蕭衍的兒子們為何不救?
    梁朝太清二年,東魏降將侯景佔據壽陽,起兵反叛。侯景起兵之初只有數千人而已,但他善於用兵,在渡過長江後,率軍直接包圍了梁朝的都城建康。之後,侯景佔領建康外城,將梁武帝困在臺城。梁武帝有不少兒子,他們都手握重兵,但卻不積極救援,最終導致臺城被攻破。
  • 朱坤明:梁武帝蕭衍時的侯景之亂,侯景和安祿山、史思明一樣被殺
    我一直認為,如果各個皇帝都像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那樣開明,善於處理朝政,怎麼會有亂臣賊子起兵叛亂。但是有的皇帝前期治理的挺好,後期覺得自己已經做得很不錯了,就喜歡貪圖享樂,結果就給了一些有野心的人機會。
  • 朱坤明:梁武帝蕭衍時的侯景之亂,侯景和安祿山、史思明一樣被殺
    梁武帝蕭衍也是如此,晚年頭腦不清晰,被侯景叛軍包圍,活活餓死,和趙武靈王一樣的結局,不值得同情。侯景也是如此,因為武藝很高,所以組織了自己的親兵,所向無敵。他先是投靠了爾朱榮,後來又加入到高歡的身邊。但是他一直找不到合適的機會起兵奪權,就到梁武帝蕭衍那裡找機會。
  • 侯景之亂:「無賴」侯景的復仇,「神助攻」實屬梁武帝無疑
    然而,我卻認為,按就事論事的來說,侯景之亂背後的玄機是有所隱藏的,侯景亂梁其實有很多被我們忽略的小細節,侯景雖可惡,但他也只是大梁暴亂的一部分原因,後來即使沒有侯景亂梁的事件發生,那時候的大梁也並非能穩住腳跟。接下來,我們就深入的探討歷史,走進歷史,一探究竟侯景之亂和梁武帝背後所隱藏的故事吧!
  • 一個叫侯景的北蠻,帶著八千人橫掃南梁,南朝為什麼這麼弱?
    按照當時南梁的形勢,沒有侯景還會有張景、李景、馬景、趙景的出現,原因無他,南梁已經徹底腐朽,爛透了。梁武帝蕭衍統治南梁四十六年,前期還算勵精圖治,使得南梁國力達到鼎盛,但是中後期的蕭衍沉迷宗教,任用奸佞,荒於政務,導致南梁內部貧富差距巨大,社會矛盾十分尖銳。經過劉宋政權打擊的南方士族再度抬頭,甚至變本加厲,蕭衍末期南方士族無不良田千傾,奴僕成群,他們驕奢淫逸,欺男霸女。
  • 包頭固陽縣,這裡的侯景餓死梁武帝並非無緣故,因果報應從未錯
    尤其是他把博古通今,勤政愛民,開創「文物之盛,獨美於茲」的「天監之治」的梁武帝蕭衍,竟然活活餓死。大家都知道,蕭衍是崇尚佛教的,曾經幾度出家為僧。那麼我們今天分析侯景與梁武帝,也難免借鑑一些佛教的因果報應的觀點。
  • 宇宙大將軍侯景,梁武帝蕭衍用不好的雙刃劍,直接斷送了南梁江山
    後來侯景直接發動了太清之難,史稱侯景之亂,他直接攻破了台州,強娶了蕭衍的孫女溧陽公主為妻,曾經他想要聯姻的貴族在此時已經高攀不上他了。南梁武帝蕭衍本想用這把雙刃劍為他開闢疆土,卻沒想到直接被這柄利刃割破了喉嚨。侯景在南梁兩年就直接的將南梁政權推翻,主要原因除了南梁的動亂,最根本的就是沒有人能夠將他的鋒芒鎮壓,這一點從他的人生軌跡中,就可以看出端倪。
  • 侯景之亂時中,侯景為何要滅王謝二族?他們有什麼仇恨?
    在這場侯景之亂中,王謝兩大豪門家族被侯景幾乎所滅族。那麼,侯景為何要如此心狠,將王謝二家滅族呢?據史書記載,侯景是羯人的領導者。叛離東魏後,在窮途末路的情況下投奔南梁,偏偏趕上了梁武帝蕭衍這個千載難遇的奇葩。
  • 勝利後的侯景為何不稱帝,南梁皇帝是如何對他的,最終下場如何?
    侯景想了想,還是把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成句換了一下,在梁武帝面前以王者自居,他還是覺得有點底氣不足。不過,就這樣已經足以令梁武帝無語了,這三個數字確實太能說明梁武帝的失敗了。雖說這次交鋒大致算是扯平,不過侯景感覺還是很差,回想自己當年初投西魏,常常隻身去見那些將軍聯絡感情,哪有怕到帶五百人的時候?
  • 梁武帝怎麼死的?活生生餓死的梁武帝
    因此,沒有後臺、沒有背景的人想做官,真是難於上青天。出身蘭陵蕭氏的世家子弟蕭衍,根據史料記載:他是漢朝相國蕭何的二十五代世孫,家學淵源。可想而知,背景如此優越的他必定不存在「上青天」的問題。此 外,他學識淵博,在政治、軍事等方面也頗具才能,這些優勢讓他官途平坦,曾做過侍中、衛尉等高官。可以說蕭衍最後能夠建立南梁,他的家族起到了至關重要的 作用。
  • 東魏叛臣、南梁災星——「宇宙大將軍」侯景
    這個人,就是東魏叛臣、南梁災星——「宇宙大將軍」侯景。公元547年,東魏權臣高歡病死,其子高澄接管政權,平日素與高澄不和的東魏大將侯景即舉兵反叛東魏,但隨之很快被高澄擊敗趕出國門。走投無路之際,侯景被南朝梁武帝收容。不久,他又反叛梁朝,在南方掀起一番驚濤巨浪。
  • 南北朝故事:我是侯景,將南梁攪了個天翻地覆的宇宙大將軍(下)
    我常說一句話,當年南梁陳慶之能用五千人攪得北方亂七八糟,我侯本偉、不是,我侯景用八千人搞定南梁不是問題。上一段故事傳送門:侯景聽了想點讚說實話,這消息很損,當時消息傳來的時候我有好幾個小老弟都快嚇尿了,紛紛建議我趕緊回家固守,我卻笑著對他們說:「主不在乎。」因為我料定梁武帝不會聽他的。
  • 亂世南北朝(四)梁武帝四次捨身出家,最大的錯誤就是他接納侯景
    "竟陵八友"是南齊永明年間的的一個自發性的文人社團,除蕭衍之外,還有沈約、謝朓、王融、蕭琛、範雲、任昉、陸倕七人。因這個社團是由南齊竟陵王蕭子良召集而成,故名"竟陵八友"。這八人關係很好,能詩善賦,在南齊王朝中都有著地位不同的官職,蕭衍能夠篡齊奪位,這其中應有沈約的功勞。
  • 八百兵起家,卻給南梁造成重創,侯景起兵的底氣到底從哪裡來?
    除此之外,蕭衍還十分重視選拔清廉的官吏,所以在蕭衍當政早年,南梁的統治情況還是不錯的。可惜人老了之後,當了太久的皇帝,使得蕭衍的性格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他開始變得喜歡聽別人奉承的言語,而那些想要往上爬的寒門子弟,如朱異就是一個十分善於迎合皇帝的人,一個愛聽,一個會說,使得梁武帝更加寵幸朱異這類人。
  • 梁武帝兵敗被餓死,妻妾子女都被俘虜,侯景的做法令人不齒
    侯景是南北朝時期的一個重要人物,他幾次三番地背叛舊主,最後乾脆餓死了梁武帝,自己當了皇帝。在南北朝時期,侯景走到哪,就亂到哪,此人完全是個災星。,梁武帝心裡是存疑的,侯景的名聲太差。但梁武帝剛好做了個夢,夢見自己一統天下,於是便認為侯景投靠是老天的意思,就接受了侯景。在接受侯景後,原本梁國的防線就出現了空缺,但也為梁國北伐提供了機會,福禍相依。侯景被任命為大將軍,封河南王,管理河南、河北的軍事,還授予他在河南、河北行皇帝權力,一應事務不用上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