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頭固陽縣,這裡的侯景餓死梁武帝並非無緣故,因果報應從未錯

2020-12-21 精準數據

包頭固陽縣,位於內蒙的中西部,東邊是武川縣,南邊是土默特右旗,北與達茂旗相連,早在石器時代,這裡就有人類繁衍生息,在南北朝時期,這裡出了一個非常著名的人,名叫「侯景「,此人雖然名聲不好,發動」侯景之亂」,最後還當上了所謂的「大漢皇帝」,「宇宙大將軍「。尤其是他把博古通今,勤政愛民,開創「文物之盛,獨美於茲」的「天監之治」的梁武帝蕭衍,竟然活活餓死。大家都知道,蕭衍是崇尚佛教的,曾經幾度出家為僧。那麼我們今天分析侯景與梁武帝,也難免借鑑一些佛教的因果報應的觀點。

我們先看一下,我們固陽縣出的這個侯景的情況:侯景本來是東魏丞相高歡首先的大將,高歡讓他帶兵鎮守黃河以南之地,高歡臨死的時候,就擔心侯景這個人靠不住,果然,侯景等到高歡死了之後,侯景就不接受東魏的命令,投降離開西魏。

西魏的宇文泰也不相信侯景,侯景就去投降南梁的梁武帝蕭衍,當侯景的使者見到梁武帝時,後梁的許多大臣認為南梁和北朝多年來相處無事,如果接納了北朝的叛將,只怕會帶來麻煩,但梁武帝卻一時糊塗,居然接受了這個反覆無常的侯景的投降,這一點按照正常的思維都會感覺奇怪的,因為這和梁武帝一時的英明有點不符合,一般人都不會這麼很輕易的引狼入室的,但我們後文會用佛教的觀點來看待此問題,可能會從中找到一些因由。

梁武帝排出的軍隊去接應侯景,但被東魏的打敗,侯景本來說是投降南梁,結果倒戈轉向攻打南梁,結果梁武帝竟讓成了侯景的俘虜,侯景把梁武帝軟禁起來,連吃的喝的也給他很少,最後梁武帝蕭衍這一代帝王竟被活活餓死。

由此看來,侯景是可惡,可恨的,梁武帝是可悲,可嘆的,但是,從佛教的因果報應來看,這一切也許不是偶然的。我們先看梁武帝蕭衍的權利是如何獲取的,蕭衍是後齊的大臣,齊明帝蕭鸞死後,東昏侯蕭寶卷即位。蕭寶卷只知道吃喝玩樂,荒淫無度,性情殘忍,殺害很多大臣,一度圖謀想殺死當時擔任雍州(在今湖北襄陽)刺史的蕭衍,但沒蕭衍發現後,策划起兵反叛蕭寶卷,並殺死了寶卷皇帝,大家這就看出來蕭衍和蕭寶卷的因果報應了。從佛教的觀點看,這個因果報應是不會出錯的。

也就是在蕭寶卷被殺死的那一天,一個人出生了,這就是我們這篇文章主人翁:侯景!

梁武帝即位後的第一個年號是」天監」。天監二年,梁武帝蕭衍問寶志法師"國家是否有難?「寶志法師沒有說話,只是用手指著咽喉和脖子,這個就是暗示」侯景」的。我們以上所說的侯景叛亂,攻佔建業,餓死梁武帝,梁武帝的宗族幾乎全部被侯景殺害,當時的人都說 侯景是東昏侯(寶卷皇帝)的轉世。看來這一切都是天意!

侯景之亂,給國家帶來了動蕩,其本人也很快遭到報應,侯景被戰敗後,被部下殺死,屍體被分成好幾份,被人搶食。

相關焦點

  • 包頭人物:「屠戮江南、囚死梁武帝、篡奪皇位」的侯景
    侯景(503年—552年),字萬景,北魏懷朔鎮(今包頭市固陽縣懷朔鎮白靈淖爾古城)鮮卑化羯人。少年時深受邊境尚武風習影響,行為不端,性剽悍,善騎射,驍勇好鬥,膂力過人,深為鄉裡所憚。初為懷朔鎮兵,後任功曹史、外兵史等低級官職。 侯景與懷朔鎮隊主高歡甚相友好,同圖建勳立業。
  • 梁武帝兵敗被餓死,妻妾子女都被俘虜,侯景的做法令人不齒
    侯景是南北朝時期的一個重要人物,他幾次三番地背叛舊主,最後乾脆餓死了梁武帝,自己當了皇帝。在南北朝時期,侯景走到哪,就亂到哪,此人完全是個災星。,梁武帝心裡是存疑的,侯景的名聲太差。當時侯景藉機大肆索取財物,梁武帝是有求必應。最後侯景提出要和王、謝兩家聯姻,梁武帝說:「王、謝兩家的門楣與你不太般配,不如在朱、張一下尋一家合適的。」侯景見梁武帝瞧不起自己的出身,於是暗地裡,惡狠狠地說:「遲早有一天,我會把吳地的兒女分配給奴隸。」
  • 梁武帝怎麼死的?活生生餓死的梁武帝
    梁武帝蕭衍即位後,勤於政務,嚴於律己,政績顯著,為南梁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作為開國皇帝的梁武帝蕭衍,博才多學,政績赫赫,卻為何最終被困宮中,落得個被活活餓死的下場?這真是令人難以想像!死因揭秘  南北朝時期,天下混戰,當時的百姓生活也是十分的困苦,民不聊生。恰逢此時佛教傳入了中國,可以說猶如久旱逢甘霖,佛教在一片混戰的局勢中如星星之火般迅速在中原地區傳播開來。
  • 《琅琊榜》中的梁武帝 真是餓死的?
    難道真的像野史中所說的那樣,堂堂一朝皇帝竟然是被活活餓死的嗎?輝煌一生南北朝南梁的開國皇帝蕭衍(464—549年),此人生於蘭陵世家,但並非是紈絝子弟。相反,他文武雙全,有勇有謀,在經史詩文、音樂繪畫、棋藝書法等方面也有很高的的造詣,堪稱全才,與當時的沈約、謝眺、範雲等人被稱為「竟陵八友」。
  • 朱坤明:梁武帝蕭衍時的侯景之亂,侯景和安祿山、史思明一樣被殺
    梁武帝蕭衍也是如此,晚年頭腦不清晰,被侯景叛軍包圍,活活餓死,和趙武靈王一樣的結局,不值得同情。侯景 ,字萬景,朔州人。我們知道古代王朝的邊境經常會打仗,所以那裡的老百姓都喜歡研習武藝,個個精通騎馬射箭,民風彪悍。侯景也是如此,因為武藝很高,所以組織了自己的親兵,所向無敵。他先是投靠了爾朱榮,後來又加入到高歡的身邊。
  • 朱坤明:梁武帝蕭衍時的侯景之亂,侯景和安祿山、史思明一樣被殺
    梁武帝蕭衍也是如此,晚年頭腦不清晰,被侯景叛軍包圍,活活餓死,和趙武靈王一樣的結局,不值得同情。侯景也是如此,因為武藝很高,所以組織了自己的親兵,所向無敵。他先是投靠了爾朱榮,後來又加入到高歡的身邊。但是他一直找不到合適的機會起兵奪權,就到梁武帝蕭衍那裡找機會。
  • 被活活餓死的梁武帝:一個極致的宗教崇拜者
    就是這一年,侯景 率領叛軍圍攻梁朝都城建康的內城 —— 臺城。在攻城的過程中,侯景 命令士兵,將他撰寫的檄文抄錄若干,用箭矢射入城中。這篇檄文,後人稱之為《告臺城士民書》,文中提到:「今日國家池苑,王公第宅,僧尼寺塔;及在位庶僚,姬妾百室,僕從數千,不耕不織,錦衣玉食;不奪百姓,從何得之!」 攻破臺城之後,侯景 軟禁了梁朝的皇帝 —— 梁武帝。
  • 亂世侯景:以八百殘兵滅南梁,餓死梁武帝,稱帝後被群毆死無全屍
    慕容紹宗是侯景的師父,但是侯景跟著他沒多久就出師了,而且軍事才能也是日益精進,甚至超過了慕容紹宗。高歡一死,侯景就開始密謀造反了。他沒有選擇趁亂硬碰硬,而是想借刀殺人。侯景身踞中原,土地肥沃。他寫了兩封降書,第一封遞給南朝梁武帝,稱願意以河南之地作為見面禮降梁稱臣。第二封則寄給了西魏宇文泰,稱願意冰釋前嫌,大家一起對付東魏高氏家族。
  • 梁武帝因夢失江山,假投降侯景坐朝廷(下)
    當時侯景採用多種辦法攻城,都被羊侃打退了,可到最後,城內不斷有人餓死戰死,能登城作戰的士兵僅剩下四千人了。太清三年(公元549年)三月十二日,堅守了一百三十多天的臺城,終於失陷了。侯景入城後,馬上強迫梁武帝命令城外的援軍全聽他的指揮。於是援軍中有的歸順了侯景,不想歸順的,就陸續作鳥獸散了。
  • 梁武帝:中國唯一的菩薩皇帝,絕房事三十多年,最後卻被活活餓死
    梁武帝貴為天子,富有四海,宗廟饗之,子孫保之,怎麼還會餓死呢?這是他自己始料所不及的。據說梁武帝在因地修道的時候,有一隻很調皮的猴子。他不入定時,它不麻煩他;他剛剛一入定,它就弄出一個什麼動靜,把他擾亂的不能入定。
  • 揭秘「菩薩皇帝」梁武帝,傳說不可信,傳奇事多疑
    梁武帝餓死在寺廟,就是個傳說。 這個傳說是謠傳的傳,胡說的說。梁武帝明明在皇宮的淨居殿病死的,怎麼能說是餓死在寺廟呢?福垊並非信口雌黃,有權威史料為證。先看看唐朝史學家姚察、姚思廉父子倆及魏徵在《梁書》裡怎麼說? 五月丙辰,高祖崩於淨居殿,時年八十六。
  • 梁武帝蕭衍是被活活餓死的嗎?
    一直到南朝梁武帝時期,僧人們才漸漸只吃素。梁武帝蕭衍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他認為食肉就是殺生,違背了佛教「不殺生」 的戒條。他發誓斷除酒肉,假如再喝酒吃葷,殺害生靈,甘願受鬼神制裁,並將墮落到阿鼻地獄;他又規定宗廟祭祀用麵粉替代牲畜。梁武帝嚴格遵守誓言。他頭戴 葛巾,身著布衣,腳穿草鞋,每天只吃豆羹粗飯。
  • 梁武帝最後為何遭遇餓死的?
    梁武帝為何遭遇餓死的果報?其實這都是給我們說法,這是一部活經,令我們世人看見這種境界,就能有一種反省。節選自《水鏡回天錄白話解·帝王篇》◎宣化上人   講述梁武帝姓蕭名衍,字叔達。據說虛雲老和尚是梁武帝的後人,至於是不是就不管它了。他篡北齊,改國號為梁,定都於建康,在位四十八年。
  • 侯景之亂:「無賴」侯景的復仇,「神助攻」實屬梁武帝無疑
    然而,我卻認為,按就事論事的來說,侯景之亂背後的玄機是有所隱藏的,侯景亂梁其實有很多被我們忽略的小細節,侯景雖可惡,但他也只是大梁暴亂的一部分原因,後來即使沒有侯景亂梁的事件發生,那時候的大梁也並非能穩住腳跟。接下來,我們就深入的探討歷史,走進歷史,一探究竟侯景之亂和梁武帝背後所隱藏的故事吧!
  • 餓死梁武帝,強娶溧陽公主,僅做了一年皇帝,死後屍體被百姓吃掉
    而梁武帝的薄情寡義、胡亂猜疑,更是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最後梁武帝去世由靖王繼承了王位。但是,歷史上真正的梁武帝結局卻並非如此的完美,而是被活活的餓死,非常的悽慘。南北朝時期的中國,社會非常的混亂,王朝的更替也是非常的頻繁。梁武帝蕭衍接受齊和帝禪讓,建立了南梁。起初梁武帝還是比較勤勉的,春夏秋冬。不分晝夜的更改奏摺,並且十分的節儉,一天只吃一頓飯,有時因為忙於政事而忘記吃飯。
  • 梁武帝蕭衍真的是被餓死的嗎?一代雄主為何落得如此下場
    但在南朝皇帝中,有一個人在位時間最長,即使是放在大一統王朝裡也能排得上號,此人就是梁武帝蕭衍,他在位時間長達48年。梁武帝年輕時簡直可以說是開掛的人生。他出身於蘭陵蕭氏,跟蕭齊皇室是同宗,年輕的時候文採飛揚,號稱竟陵八友,竟陵八友裡面有著名的大詩人「小謝」謝朓、史學家沈約,可見沒有真才實學是進不去的。除了文學之外,蕭衍還是文武全才,兼資文武。
  • 《琅琊榜》原型梁武帝,晚年偷雞不成蝕把米,還把自己活活餓死了
    後來在南齊內亂之際,他趁機上臺,接受齊和帝蕭寶融「禪位」,成為梁武帝,建立南朝宋齊梁陳中的第三個朝代梁朝。初期他勤於政務,糾正弊端,厲行節約,可謂亂世中一道曙光,帶領國家邁入了中興局面。如果到此時結束,他定可以被譽為一代明主,可是一個意料之外的災難出現了,不僅使他偷雞不成蝕把米,還把自己活活餓死了。
  • 佛門天子一生崇佛,最後被活活餓死,南朝梁武帝受的是哪番業報?
    侯景之亂這裡要提及一個人,東魏大將軍侯景。因與東魏丞相高澄有矛盾,被逼投向南梁。梁武帝喜用降將,欣然接受了侯景。這也為南梁覆滅埋下禍根。其實,真正導致南梁覆滅的並非是侯景,而是梁武帝本身。公元547年,梁武帝已經八十五歲高齡,派個不爭氣的侄子蕭淵明去攻打東魏。結果這貨根本就不會打仗,損失了十萬士兵不說,連自己和一幹大將全都被俘虜。
  • 侯景之亂是一個降將的復仇,而侯景的「神助攻」就是梁武帝
    ,而梁武帝卻一反常態,將侯景任命為南豫州牧。而這一點我想在侯景心裡已經想到後路了。侯景也是聰明,為了試探梁武帝是不是會用他來換取兩國之間停戰,就上書梁武帝說:「陛下要和高氏和好,那臣當處於何種境地呢?」梁武帝回答說:「咱們一碼歸一碼,議和歸議和,無論如何我都不會出賣你的。」但這句話真的能信嗎?
  • 雄才大略的梁武帝,沉迷佛教四次捨身入寺,終被圍困活活餓死
    不過梁武帝的捨身入寺之路不是那麼順暢,畢竟他貴為一國至尊,身負國家重任,不是他想出家就可以出家的,因此才有了四次捨身入寺的經歷。第一次捨身公元527年春,六十四歲的梁武帝決心捨身同泰寺,還舉行了壯觀的捨身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