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中經常可以見到皇帝與某位宮女相戀的愛情故事,雖然情節有些誇大,但並不代表不會發生。其實,了解歷史的讀者應該知道,宮女也是皇帝納選妃嬪的途徑之一,不過,皇帝與宮女邂逅的可能性不太大,她們一般都是在選秀中直接被皇帝看中,或是被某位妃嬪引薦給皇帝,今天筆者要講的是康熙朝的一名宮女,這個宮女雖然出身低微,卻成為後宮的幸運兒,不但生下皇子,還活了97歲,她便是定妃。
定妃姓萬琉哈氏,生於順治十八年,父親是五品郎中託爾弼。據《八旗滿洲氏族通譜》記載,萬琉哈氏是滿洲姓氏,原先居住在清河地方,清朝入關前,定妃的祖先尼喀達率領族人歸順了朝廷,隨即被編入內務府正黃旗包衣,因萬琉哈氏族人較少,只能編半個佐領,由此成為包衣管領,即辛者庫人。
據清宮檔案記載,定妃的族人基本上都在內務府任職,擔任一些內管領、膳房總管之類的差事,可見定妃出身也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差。不過,按照宮規,以定妃這種出身,需要參加宮女選秀,被選中後要到宮中服役,充任宮女。
康熙十二年年初,定妃以內務府正黃旗包衣女子身份參加了宮女選秀,雖然出身相對低微,但定妃卻憑藉出眾的相貌與精湛的手藝(刺繡)而被選中,值得一提的是,與定妃一起被選中的還有一位正黃旗的包衣女子,她便是烏雅氏,即生下雍正皇帝的孝恭仁皇后。
當時的大清後宮是一個拼爹的地方,如果想要身居高位,必須要有顯赫家世才行,比如說孝誠皇后、孝昭皇后、孝懿皇后都是來自豪門。不過,凡事也有例外,備受康熙寵愛惠宜德榮,其中,宜妃與德妃(孝恭仁皇后)同樣是包衣出身,她們照樣還是獲得了康熙寵愛,位列四妃。相比之下,定妃要暗淡得多了,入宮以來,她始終都是一名宮女,即使受到皇帝的召幸,也不過是一名庶妃而已。
不過,這一切都在康熙二十四年發生了改變。
這一年,定妃偶然被康熙召幸,並在年底生下了一位皇子,這位皇子在康熙眾多兒子中排行第十二,取名為胤祹。由於當時定妃還是一名庶妃,沒有資格撫養皇子,因此胤祹剛一出生便被送到蘇麻剌姑宮中撫養,蘇麻剌姑是孝莊太后的陪嫁侍女,身上具有許多優良品德,備受宮人尊崇,能夠將兒子交給她撫養,定妃也是非常放心的。果不其然,在蘇麻剌姑言傳身教下,胤祹沒有參與康熙晚年奪嫡鬥爭,這成為日後得以善終的關鍵。
康熙五十七年,康熙對禮部下旨,要求冊封一批年齡在40歲到60歲之間且生有皇子的妃嬪,定妃終於獲得冊封資格,這一年她被冊封為定嬪,終於有了一個正式名分。四年後,康熙第四子胤禛繼承皇位,是為雍正皇帝。
雍正繼位後,對一部分先帝妃嬪進行了尊封,身為與雍正生母孝恭仁皇后一起入宮的定妃,也獲得了受封尊榮,這一年她被雍正尊封為皇考定妃。而且,雍正還按照康熙遺命,將定妃送到了其子履親王胤祹府上贍養,此時的定妃得享天倫之樂,別提有多高興了。
不過,乾隆十五年,已經90歲的老太妃定妃卻遇到一件傷心事,那就是胤祹十二歲的獨子,即定妃的孫子不幸夭折,這對定妃的打擊簡直太大了,為此,乾隆甚至親自來到胤祹府上安慰這位老太妃。
乾隆二十二年,定妃萬琉哈氏薨逝於胤祹府中,享年97歲,壽數位列清朝所有后妃之冠。六年後,定妃之子胤祹也病逝於府中,享年79歲,母子皆高壽而終,這在清史上是不多見的。令這對母子欣慰的是,乾隆將第四子永珹過繼給了胤祹為嗣孫,這樣胤祹一脈幸運地延續了下去。
參考資料:《清史稿》《清皇室四譜》《清實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