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童年時期,八月十五隻是一個可以吃月餅的日子。
當成長到「看水不是水、看水不是水」的年齡,不由自主的浮想聯翩:十五的月亮十六圓。
如今,返璞歸真,到了看山還是、看水還是水的歲月,於是方才如夢初醒:其實,每年的月亮只圓一次,那就是被老家叫做八月十五的中秋節。
我想,無論是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還是蘇軾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或許都是在中秋月圓的時刻。
都說,人的命天註定,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我遠離故土,久在異鄉為異客,絕對也是都是冥冥註定……
記得從小到大,記憶中的月亮,就是八月十五的那輪又圓又亮月亮。
更為詭異的是,在年少輕狂衣衫薄的十七歲那年八月十五,還提筆寫下一首《月到十五自然圓》的詞:十五的月亮溜溜圓,哥哥約妹到沙灘,哥哥輕聲把妹問,妹妹呀,啥時候才把那喜事辦……
畢竟當時走過最遠的地方,就是十五公裡的寧晉縣城,而生我養我的那個大北蘇村,有一條時常乾枯的北沙河,每當八月十五的那輪圓月升起的時候,我就獨自一人來到這個沙灘上上,在綠影婆娑的柳樹下,仰望著天上的月亮……
小學語文老師劉振民經常找我聊天,當他看見這首詞的時候,毅然提筆把「沙灘」修改為「河邊」……
於是《月到十五自然圓》赫然刊登在一家國家級的雜誌上。再後來,又在其它的報刊上刊登後,被一個喜愛作曲的大哥譜曲成為一首歌。
時光荏苒愛不變,可是,誰又知道,從此以後,自己真正品嘗到「月是故鄉明」的滋味,誰又明白,家鄉的那輪又大又明的月亮,至今還掛在大槐樹的樹梢上,照耀著大北蘇村那條小河,以及河邊,還有隨風飄動翠柳……
我們每個人的生命中,都要經過白天和黑夜,即便是八月十五這天遇上了陰天,那麼,這輪月亮仍然在自己的心裡,還是那麼大那麼圓、那麼明那麼亮……
因為,月亮每年只圓一次,這就是被我們叫做中秋節的八月十五……
(刀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