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秋,「八月十五早看天,不用抽籤問神仙」何意?老話在理嗎

2020-12-16 小馬話三農

時間過得真快,一轉眼就已經到了中秋節。每年的中秋節都是人們舉家團圓的日子,今年的中秋節和國慶節剛好在同一天,但是農民卻絲毫沒有停下來的意思,而是繼續在田間地頭忙碌,因為現在正是農村「三秋」最為忙碌的時候,農民每年在這個時候都在忙著秋收、秋耕和秋種。對於農民來說,中秋節除了有舉家團圓、賞月吃月餅的日子,也是預測下半年年景的重要日子,在農村有「八月十五早看天,不用抽籤問神仙」的說法,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話還在理嗎?

八月十五早看天,不用抽籤問神仙的意思是,農民在八月十五這一天看天氣的情況,就可以預測到來年的年景,這比抽籤後問神仙還要準確。那麼八月十五這一天該如何看天來預測來年的年景呢?

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

這句俗語的意思是,如果在中秋節這一天是陰天,或者是下雨,雲朵將月亮遮擋住,那麼到了正月十五這一天時,雪花會將人們準備好的花燈打壞。也就是說,如果在中秋節這一天是陰雨天氣的話,那麼在元宵節時會有降雪天氣,受降雪天氣的影響,天氣也會變得很寒冷,農民春耕不要過早。

八月十五老沾天,麥子出在泥巴田

這句俗語中的「沾」字,是「溼」的意思,老沾天的意思是下雨。整句俗語的意思是,如果在八月十五這一天是陰雨天氣的話,那麼在未來一段時間中降雨會很頻繁,新栽種的冬小麥在出苗後因為田中的積水較多,就像長在泥巴田中一樣。這句俗語其實是在告訴農民,如果在八月十五這一天降雨時,農民要做好田間的排水工作,以免田中的積水過多影響冬小麥的生長。

八月十五火燒天,來年是個大天幹

火燒天其實指的是就是火燒雲,一般在早晨或傍晚出現。火燒雲指的是天上的雲彩在太陽的暈染下,紅彤彤的一片,就像被火燒著一樣。這句俗語的意思是,如果在八月十五這一天出現火燒雲的話,那麼明年的降雨會很少,將是一個大旱年,農民要提早做好抗旱準備。

今天就是中秋節了,這幾天我們這裡一直是陰雨天氣,雖然和降雨一起到來的還有降溫天氣,但是農民卻格外的開心,因為這將預示著明年的降雨會比較頻繁,將會是風調雨順的一年。今天你們那裡是什麼天氣呢?關於中秋節的天氣你們那裡有哪些說法呢?歡迎大家回復討論。

相關焦點

  • 中秋到來,俗語「八月十五早看天,不用抽籤問神仙」,啥意思?
    今天是一年一度中秋佳節,在這個時刻一家人團團圓圓、闔家歡樂,一起享受著親人之間的親情和溫暖。而在八月十五這天,人們都會通過觀看天氣變化來預測來年或者近一段時間的時候變化。特別是在以前科技不是很發達的當時,通過日觀天象總結出了很多氣候諺語。
  • 農村俗語:八月十五早看天,不用抽籤問神仙,啥意思,有道理嗎
    又是春耕秋收的一個節點,中秋有著承上啟下的意義,中秋意味著秋收的完成,有同樣代表秋播的開始。在靠天吃飯的古代社會,善於總結不同節氣的天氣變化對今後的天氣影響,俗話說,做生意望臘月,種莊稼還得看八月,所以就出現了中秋看天的習俗。農村老人常說:八月十五早看天,不用抽籤問神仙,意思就是說,八月十五看看天氣變化,就能預測來年的旱澇情況。那麼八月十五應該怎麼看天呢?這樣做有道理嗎?
  • 「清明是晴天,不用問神仙」!「會看」老農的說法,到底啥意思?
    南方農諺雲「清明前後,種瓜點豆」,到了清明節,已是種植早莊稼之時。回想筆者家鄉2019年清明節之時,地上都起「火」了。哪還有地方可種點早瓜早豆!看著缺雨水,冒著地火的天氣,鄉親們心都焦壞了,當時鄰居王大爺,就滿臉愁苦地看著天上說,莊稼作物種植有些糟糕,結果後續的乾旱真是苦壞了人。
  • 讚美中秋的古詩 農曆八月十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
    讚美中秋的古詩 農曆八月十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時間:2020-10-02 13:21   來源:閩南網綜合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讚美中秋的古詩 農曆八月十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 中秋逢國慶,佳節雙慶。農曆八月十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中秋節與春節、清明節、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四大傳統節日。
  • 老話在理嗎?
    老話在理嗎?時間:2021-01-14 23:4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大寒將至農村俗語大寒不寒春分不暖啥意思?老話在理嗎? 時間過得真快,還有6天的時間我們就將迎來大寒節氣。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大寒節氣和小寒節氣一樣,同樣是反映天氣寒冷程度的節氣,大寒是指天氣寒冷到 的意思。
  • 俗語「立春是晴天,不用問神仙」,是什麼意思?這種說法靠譜嗎?
    提要:俗語「立春是晴天,不用問神仙」,是什麼意思?這種說法靠譜嗎?文/二狗今天是立春日,天公作美,一掃往日陰霾。天氣晴朗,心情為之一震,久聚心頭的鬱悶雲開霧散。聽爺爺講今天立春日是晴天,「立春是晴天,不用問神仙」。我有點蒙圈,不問神仙就問爺爺吧:爺爺,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爺爺說:「立春這天不下雨,預示著一年收成不錯,古代主要指小麥收成好,老百姓能吃上饅頭,餓不死人」。我若有所思,心不在焉「啊」了一聲。
  • 今年中秋日期,俗語「男不拜月,女不祭灶」,啥意思,有道理嗎?
    9月是豐收金黃的季節,是農民最為期盼的月份,此時,時值中秋,氣溫逐漸轉涼,正是收穫的好時節!當然,9月也是團圓的月份,進入農曆八月後,農村走親訪友的開始增多,行走在通往家鄉的道路上,經常能看到一些鄉親,左手提著一刀肉,右手拎著月餅,準備去走親串門!中秋將至,對於2019年來說,中秋具體日期是何時,中秋放假有幾天,俗話說「男不拜月,女不祭灶」,啥意思,還有道理嗎?今天我們就簡單的討論一下!
  • 讚美中秋的古詩 最有名的中秋節古詩 關於八月十五的古詩大全
    中秋逢國慶,佳節雙慶。農曆八月十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中秋節與春節、清明節、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四大傳統節日。「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劉禹錫  天將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淨,秋澄萬景清。  星辰讓光彩,風露發晶英。  能變人間世,攸然是玉京。  《水調歌頭》  (宋)蘇東坡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 明日中秋,「過了八月十五,家家關門閉戶」,為啥呢?3點原因
    明天就是中秋節,中秋是我國傳統節日,很受人們重視。中秋即秋季中期,故也有仲秋節的說法。除此以外,中秋節有很多不同的叫法,比如女兒節、團圓節和月夕等說法。在古代中秋的時候,各地都會有形式多樣的慶祝活動。主要有以下幾類:一是祭月,中秋的時候月亮很圓,人們會邀約夥伴去賞月看燈,共享美食;二是賞桂花,八月中秋正是桂花盛開的時候,有情調的人就會邀請有人賞桂花,有的還會做桂花餅;三是觀潮猜謎,觀潮指的是在有大江大河的地區,猜謎指的是燈謎。以上的習俗就只剩下吃月餅的習俗被人們傳承下來了,月餅逢中秋必漲成為鐵律。
  • 幾個小故事講解中秋來歷 伴隨首屆中國豐收節 喜上加喜歡度中秋
    中秋節每逢佳節倍思親 又到了一年一度中秋佳節,中秋晚會也即將開始,該回來的,也回來了,不回來的也與家人相互報過平安了, 在家人忙碌晚餐的時候,小編趁此閒暇,首先祝願全天下人的人,中秋快樂沒有寫文之前,小編也沒有深入的了解過中秋節的由來,今天看了很多資料,就簡單的概括下:
  • 俗語「過了八月十五,家家關門閉戶」,這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就是我們傳統的中秋佳節。因為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曆裡,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 中秋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也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 八月十五的來歷和傳說 臨沂人中秋節別忘了吃月餅
    農曆的八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節日中秋節,很多人對於中秋節的記憶就是吃月餅,賞月,關於八月十五的故事,大家聽的最多的就是嫦娥奔月,關於八月十五的來歷還有什麼傳說呢?   八月十五中秋節的來歷:   農曆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 老話在理嗎?
    老話在理嗎?在農村對於任何事物,都有各種各樣的說法,尤其是對於生辰來說。更是有一大套理解方式。即便是現如今,一些老人看到別人的孩子的時候,還經常會問,孩子是啥時候出生的啊!當聽到生辰的時候,總會說這個日子不錯,這個日子好。其實不止是我國對於生辰有很多的講究,其實在國外依然如此,也有自己的一套說法,只不過解讀的方式不同罷了。
  • 老話在理嗎?
    老話在理嗎?在農村生活最不缺少的就是每天都能聽到很多的俗語老話,在農村的一些路口、朝陽的地方,每天都會聚集著很多老人前來嘮嗑,聊著最近村子裡面發生的新鮮事,也會聊起一些俗語老話,所以也有人把農村稱之為最沒用隱私的地方,村東頭誰家有什麼事,不一會就能傳到村西頭去,至於誰家誰去打工了,誰家吵架了,更是毫無遮擋的被大家所知曉。透明性比較高也是農村的特點之一。
  • 八月十五對花酌酒有了《中秋謠》
    八月十五對花酌酒有了《中秋謠》 2020-07-28 09: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年怕中秋月怕半,星期怕過禮拜三」啥意思?中秋有什麼害怕的?
    時光飛逝,轉眼間又到了一年中秋時。古詩云:每逢佳節倍思親,在這樣本來一家人團聚的日子裡,很多人卻因為生活所迫,不得不繼續忍受了相思之苦。尤其是對於廣大的農民兄弟來說,他們不像其他的上班族,是沒有法定假日一說的。即便是放假了,有些也捨不得回家。
  • 中秋節只跟嫦娥有關?唯美的中秋故事,看完才知道被騙了這麼多年
    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天高雲淡、秋高氣爽、暑氣消失,晚上涼風習習、月光皎潔,所以中國古人將這樣一個花好月圓之夜是為中秋節。仲秋之中中秋節是中國三大民俗傳統節日之一:正月節、五月節、八月節。此後每年八月十五中秋節,玄宗皇帝都要駕臨太液池,聽曲看舞,對月把盞不醉不歸。後來傳到民間,就成了一年一度的中秋習俗。據《唐逸史》記載:唐朝開元年間,中秋之夜,方士羅公遠邀玄宗遊月宮,擲手杖於空中,即化為銀色大橋。
  • 月亮每年圓一次 那就是八月十五這一天
    在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童年時期,八月十五隻是一個可以吃月餅的日子。當成長到「看水不是水、看水不是水」的年齡,不由自主的浮想聯翩:十五的月亮十六圓。如今,返璞歸真,到了看山還是、看水還是水的歲月,於是方才如夢初醒:其實,每年的月亮只圓一次,那就是被老家叫做八月十五的中秋節。我想,無論是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還是蘇軾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或許都是在中秋月圓的時刻。
  • 大雪來到,老話「大雪三日晴,牛馬要斷頭」啥意思,在理?
    在傳統農耕時代,沒有天氣預報,農民對節氣十分地注重,總結了許多俗語老話來指導日常生產、生活。其中關於大雪就有這麼一句叫做:「大雪三日晴,牛馬要斷頭」,啥意思呢?說得在理嗎?這句話是說,大雪節氣到了,若天氣連續多日晴天,這裡「三日」是泛指,只形容晴天日子多,來年人們家中牛馬將會被處理掉,不是殺了度過饑荒,就是賣掉。
  • 老話在理嗎
    老話很在理天氣愈發的冷了起來,農村的街道也變得格外的冷清。隨著外出打工的增多,現在的農村少了許多的熱鬧。過去的農村冬季,是最為閒暇的農閒季節。這個時期不但村裡人很多,農村大集上的人潮也是熙熙攘攘。老人聚集在一起,會聊一些家長裡短,新鮮事物,也會聊一下俗語老話,談論著農村近期或者是過往發生的事情。尤其是一些俗語老話,是談論得最多的。在農村從來都不缺少這些流傳甚久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經歷過多年的經驗積累演變而來。老人聚集在一起的時候,經常把這些俗語老話當作談資。其中就有一句俗語叫做:家中有三項,家破人也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