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八月十五早看天,不用抽籤問神仙,啥意思,有道理嗎

2021-01-08 網易

2020-10-01 00:13:19 來源: 村頭老衛

舉報

  今天就是中秋節了,作為傳統佳節,除了慶團圓、慶豐收,每個地方還有不同的民俗活動。又是春耕秋收的一個節點,中秋有著承上啟下的意義,中秋意味著秋收的完成,有同樣代表秋播的開始。在靠天吃飯的古代社會,善於總結不同節氣的天氣變化對今後的天氣影響,俗話說,做生意望臘月,種莊稼還得看八月,所以就出現了中秋看天的習俗。農村老人常說:八月十五早看天,不用抽籤問神仙,意思就是說,八月十五看看天氣變化,就能預測來年的旱澇情況。那麼八月十五應該怎麼看天呢?這樣做有道理嗎?

  

  八月十五看陰晴

  八月十五老沾天,麥子出在泥巴田

  沾,就是溼,下雨的意思。「八月十五老沾天,麥子出在泥巴田」的意思就是說,八月十五這一天如果天陰下雨,就意味著接下來一段時間裡都會有雨。眼下正值秋播時節,一段時間的陰雨天影響秋播肯定在所難免,所以就出現了小麥出在泥巴田的說法。

  所以,這句話就在告訴人們,八月十五這天如果下雨,我們就要做好排水防澇的準備,防止因為長期陰雨天影響了秋播莊稼的播種和生長。

  

  八月十五灑一陣,旱到來年五月盡

  八月十五下雨還有另外一種說法,就是「 八月十五灑一陣,旱到來年五月盡」,意思就是說,如果八月十五這一天要是下上一陣小雨(與上面說的老沾天還是有區別的),後面則會出現乾旱的天氣情況,而且這一旱有可能會旱到來年的五月底。

  

  八月十五火燒天,來年是個大天幹

  這裡的火燒天說的是火燒雲,一般在早晨或傍晚,也就是日出或者日落的時候出現。出現火燒雲就是天上的雲彩像是著火了一樣,通紅的一片,有時候即便天上沒有雲彩,天邊也是火紅的一片,這樣也叫火燒天。

  「八月十五火燒天,來年是個大天幹「的意思就是說,如果八月十五這一天出現火燒雲的情況,就預示著來年天氣乾旱,所以農民朋友也應該注意預防。

  

  八月十五看月亮

  俗話說: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常言道月到中秋分外明,八月十五本來就是月圓時,全家團聚一起,賞著圓月,吃著月餅,聽著故事。如果這一天出現烏雲遮月,一時間天空暗淡,讓人感到無趣同時還預示著來年的元宵節,人們張燈結彩的同時,會出現雪花紛飛的景象。

  

  除了八月十五這一天,其實長期的經驗下來,人們已經總結出了很多類似的俗語諺語,這些俗語通常通過某一特定時期,一種天氣情況出現後,對應著未來會出現另外一種天氣狀況,是對農業勞作的指導,這也體現靠天吃飯的年代,勞動人民的智慧。

  另外,每個地區的天氣情況不同,每一種俗語都對應著一個特定地區,而且現在的天氣情況也在不斷地發生著變化,這些俗語基本也失去的他們的指導意義,要想了解天氣狀況,還是多關注一下,當地的氣象預報。

  關於中秋節,在你們那裡,還有什麼類似的俗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今日中秋,「八月十五早看天,不用抽籤問神仙」何意?老話在理嗎
    每年的中秋節都是人們舉家團圓的日子,今年的中秋節和國慶節剛好在同一天,但是農民卻絲毫沒有停下來的意思,而是繼續在田間地頭忙碌,因為現在正是農村「三秋」最為忙碌的時候,農民每年在這個時候都在忙著秋收、秋耕和秋種。對於農民來說,中秋節除了有舉家團圓、賞月吃月餅的日子,也是預測下半年年景的重要日子,在農村有「八月十五早看天,不用抽籤問神仙」的說法,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話還在理嗎?
  • 中秋到來,俗語「八月十五早看天,不用抽籤問神仙」,啥意思?
    而在八月十五這天,人們都會通過觀看天氣變化來預測來年或者近一段時間的時候變化。特別是在以前科技不是很發達的當時,通過日觀天象總結出了很多氣候諺語。就比如現在的「八月十五早看天,不用抽籤問神仙」,它是指什麼意思呢?八月十五早看天,人們在在查看天氣的時候都是喜歡早上早早起來觀察天象變化。
  • 俗語「過了八月十五,家家關門閉戶」,這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這些天裡,各個地方都會特別熱鬧,會舉辦很多不同的傳統活動,但是我們這邊一直流傳著一句俗語,說「過了八月十五,家家關門閉戶」。為啥會這麼說呢? 其實意思就是過了八月十五之後家家都會門窗緊閉,不管是白天還是晚上。
  • 農村俗語「七月十五定旱澇,八月十五定豐收」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這是一個在農村裡很重要的傳統節日,有的地方叫它「中元節」,也有的地方叫它「鬼節」,而農夫的老家這邊叫它「七月半」。關於農曆七月十五,在北方地區還流傳著「七月十五定旱澇,八月十五定豐收」的說法,您知道是什麼意思嗎?您認為有道理沒有?七月十五定旱澇這句俗語的意思是說,等到了農曆七月十五日這天,大的乾旱或者是洪澇災害不再會出現了。
  • 今年中秋日期,俗語「男不拜月,女不祭灶」,啥意思,有道理嗎?
    文/豬友巴巴 19年中秋具體日期,俗語「男不拜月,女不祭灶」,啥意思,在理? 時至九月,三秋來臨!在一片歡聲笑語中,新學年也步入正軌。相比中小學來說,步入到了高中階段,父母陪讀現象也開始增多!
  • 元宵節到了 俗語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啥意思?
    元宵節到了 俗語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啥意思?時間:2020-02-08 15:34   來源:文/農夫也瘋狂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元宵節到了 俗語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啥意思? 一晃眼,2020年的春節就要畫上句號了。今天已經是農曆正月十四了,在明天就要迎來正月十五元宵節了。
  • 農村俗語「色字頭上一把刀,石榴裙下命難逃」,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色字頭上一把刀,石榴裙下命難逃」,是啥意思,有道理嗎?農村俗語,是廣大勞動人民在生產生活中得出的經驗,通過簡短的語言概括成通俗易懂,並且讀起來朗朗上口的一種諺語來告誡世人做人做事的道理,在這些流傳千古的俗語中,卻不乏至善至理與勸世良言。
  • 農村俗語:「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這是啥意思?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農村俗語:「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這是啥意思?在農村往往能夠聽到很多俗語,也許很多人年幼的時候不少聽到大人們談論關於月的話,就像是「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這樣的俗語聽起來似乎僅僅是一種對於月的描述,但其實仔細看的話,是對於氣象的預測,按照多數老人的說法,如果在八月十五這天能夠看到雲彩遮擋住月亮,那麼在明年的正月十五就是看到降雪,這是真的嗎?
  • 農村俗語:「茶七飯八酒十分」,知道啥意思嗎?覺得有道理嗎?
    文/雲在青山月在天農村俗語:「茶七飯八酒十分」,知道啥意思嗎?覺得有道理嗎?至今還記得生活在農村時的場景,春夏秋冬都可以看見不同的景色,但是農村的生活比不上城市的悠閒,舒適,所以越來越多的人來到了城市,家裡面的房子也開始變得破爛不堪,不過還是有很多人,在逢年過節或者重大的節日,都會回到家裡看一看家裡面的老人。
  • 農村俗語「女人當家、天倒地塌」到底啥意思,有啥道理?
    導語:農村俗語「女人當家、天倒地塌」到底啥意思,有啥道理?我們國家有著幾千年的文化歷史源遠流長,在那時文化水平落後的古代,我們的先人也積累了很多經驗和人生哲理,都通過各樣各樣的農村俗語的形式,一直流傳到現在。而流傳到我們80-90後這一代的時候,大家都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 俗語:「媳婦不用誇,且等到婆家」啥意思?有道理嗎
    俗語:「媳婦不用誇,且等到婆家」啥意思?有道理嗎在農村地區,人們總是有自己獨特的與人打交道的方式,特別是對於婆婆與媳婦之間的關係,在農村地區有很多種方式和方法來處理這種關係。例如,在農村地區,人們總是說「媳婦不用誇,且等到婆家」為什麼是這樣?我們今天聊聊吧!「媳婦不用誇,且等到婆家」這句話的意思是,家裡的妻子好與不好不必當面表揚,只要她到了婆家,就知道什麼樣了!
  • 農村俗語:「野花進房,家破人亡」,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野花進房,家破人亡」,啥意思?有道理嗎?說到這個俗語,我就想起了鄧麗君的歌,唱的是:「雖然已經是百花開,路邊的野花你不要採」。因此來說,這句農村俗語「野花進房,家破人亡」中的野花,就是外面的女人。
  • 農村俗語:「不要騎兩頭馬,不要喝兩頭茶」,啥意思?有道理嗎?
    導語:農村俗語:「不要騎兩頭馬,不要喝兩頭茶」,啥意思?有道理嗎?咱中國,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而農村到現在,也依然存在著許許多多的農村俗語,這些俗語是老百姓智慧的結晶,是他們經過較長時間的生活所得而悟出來的好句子,而這些句子大多蘊涵了深刻的道理,每個地區的俗語也不盡相同,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其中的一些俗語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俗語「霜降打了霜,明年穀滿倉」到底是啥意思?又有啥道理!
    導語:農村俗語「霜降打了霜,明年穀滿倉」到底是啥意思?又有啥道理!現在的季節也是是農村農閒的季節,村裡的左鄰右裡的沒事在家裡聚在一起打牌下棋娛樂,聊家常的人也多了。可是農村的一些老人們在陽光的照耀下,卻眉頭緊鎖著,看起來憂心忡忡的。
  • 農村俗語「寧嫁屠豬佬,不嫁讀書人」,這話啥意思,有道理嗎?
    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俗語「寧嫁屠豬佬,不嫁讀書人」,這話啥意思,有道理嗎?在我國的古代,有著近5000年的歷史文化,在這歷史的文化年代中,有很多語言都流傳了下來,農村俗語就是其中一種,雖然這些話歷史悠久,正是因為這些話有流傳下來的價值,所以才會流傳下來。現在還在不少的地方能夠聽到正宗的農村俗語。古代的一些俗語,也代表著當時的文化,把它流傳至今也是大家覺得它有深刻的道理。
  • 農村俗語「養母大於天、生母小於邊」到底啥意思?有啥道理?
    導語:農村俗語「養母大於天、生母小於邊」到底啥意思?有啥道理?在我們國家有許許多多的農村俗語一直在農村流傳著,而這些農村俗語全都是來自我們祖先,通過日積月累總結出來的經驗。我們國家有著幾千年的歷史,沉澱了深厚了知識,通過幾個簡單又容易讓人記憶的字,一直流傳到現代。
  • 農村俗語:「頭伏餃子,二伏面」,啥意思?你覺得有道理嗎?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農村俗語:「頭伏餃子,二伏面」,啥意思?你覺得有道理嗎?在農村至今仍舊存在著很多俗語,作為農村的傳統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俗語總是和農民朋友的日常息息相關的,因為農耕對於農民朋友們來說是一種日常勞動的方式,因此在俗語中也有著很多相關的描述,有的是為了提升後人的效率,有的則是對於一些行為習慣的總結。
  • 農村俗語「男子難得三更子,女子難得正午時」,啥意思?有道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男子難得三更子,女子難得正午時」,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之中從來都不缺少俗語老話,這些流傳甚久的俗語可謂是包羅萬象無所不至。不論是關於農業天氣,還是生活之中的各種瑣事。這些俗語都有很細緻的描述。這些俗語都是具有悠久歷史的經驗積累而來。
  • 農村俗語「牛年二龍來降水,四馬齊出保太平」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農耕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牛年二龍來降水,四馬齊出保太平」,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話還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立春是晴天,不用問神仙」,立春天晴對農業有影響麼?
    立春是晴天,不用問神仙的說法就是證明了立春氣候和農業生產收成之間的聯繫。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每年的2月4日前後交節,此時太陽到達黃經315°,天氣開始回暖,日照逐漸變長。春夏秋冬四季對應農業生產的各個階段,所以人們總結出「春種、夏長、秋收、冬藏」,從中可見立春節氣對於農業生產特別重要,是人們開始播種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