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牛年二龍來降水,四馬齊出保太平」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2021-01-07 小馬話三農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農耕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牛年二龍來降水,四馬齊出保太平」,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話還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牛年二龍來降水,四馬齊出保太平」是根據灶馬頭而來。在過去農村的土灶旁邊的牆上都貼有一張「灶馬頭」,老農根據灶馬頭上的資料來判斷當年的年景和農作物的收成。現在很多農村家庭雖然沒有了土灶,但是我們依然可以從日期中來推測。這是因為農村灶馬頭觀年景是根據天幹地支紀日法而來,龍對應的是辰,馬對應的是午,從春節第一天開始,第幾天出現辰日便是幾龍治水,第幾天出現午日便是幾馬齊出。2021年的正月初二是壬辰日,所以是二龍降水,正月初四是甲午日,所以是四馬齊出。

在了解二龍降水和四馬齊出的由來後,我們再來看這句俗語。牛年二龍來降水的意思是,在牛年將會有兩個龍王來負責降水。龍王是負責民間下雨的神仙,聽農村的老人說,負責降水的龍王越多,雨量不是過小就是過多,相反負責降水的龍王越少,那麼降水將會很均勻,是風調雨順的一年。2021年只有兩位龍王負責降雨,所以明年將會是風調雨順的一年,莊稼會有一個好收成。

再來看「四馬齊出保太平」,在過去那個年代,馬是戰爭時必不可少的裝備,馬不僅承擔著拖運物資的重任,還是戰士行軍打仗的幫手。正是因為馬在戰爭年代的重要性,古人便認為,當年馬越少,戰爭也就會越少,也就越和平,相反馬越多,戰爭也就會越多,老百姓還會因為戰事頻繁而民不聊生。2021年是四馬齊出,相對來說數量較少,所以明年會是和平的一年。

在灶馬頭上除了有「牛年二龍來降水,四馬齊出保太平」以外,還有「幾牛耕田」、「幾屠共豬」、「幾日得辛」等說法。你對今天所說的這句俗語是如何看待的呢?歡迎大家回復討論。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2龍治水、10人分餅、11牛耕地」,指的是啥,有道理嗎
    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俗語「2龍治水、10人分餅、11牛耕地」,指的是啥,有道理嗎?我國是一個有著上下幾千年歷史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而且農民也多以種地為生。
  • 農村俗語丨仰臥不養壽,張胯人人罵,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仰臥不養壽,張胯人人罵」啥意思?有道理嗎?農村俗語,都是老百姓在生活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無論怎樣,都有值得借鑑和學習的價值。但完全正確嗎?不盡然。農村俗語要分場合,分年代的去理解它。很多俗語是有針對性的,在特定的時期、特定的場合,恰如其分。
  • 農村俗語:老人是條龍,向誰誰家窮,啥意思?有道理嗎?
    生活在農村的朋友都知道,以前科技信息不發達人們物質生活還比較匱乏的年代,農村老人們更喜歡用自己的智慧和語言,對一些人情世故做出自己的總結,這就是咱們平常所說的農村俗語,在沒有更多獲取信息渠道的時候,一些俗語還被當作參考,給大家的待人接物起著指導作用,可見當時人們對於俗語的重視程度,
  • 農村俗語:「頭伏餃子,二伏面」,啥意思?你覺得有道理嗎?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農村俗語:「頭伏餃子,二伏面」,啥意思?你覺得有道理嗎?在農村至今仍舊存在著很多俗語,作為農村的傳統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俗語總是和農民朋友的日常息息相關的,因為農耕對於農民朋友們來說是一種日常勞動的方式,因此在俗語中也有著很多相關的描述,有的是為了提升後人的效率,有的則是對於一些行為習慣的總結。
  • 22日冬至,俗語「夏盡秋分日,春生冬至時」,啥意思?有道理嗎?
    文/豬友巴巴22日冬至,俗語「夏盡秋分日,春生冬至時」,啥意思?有道理嗎?在農村,冬至又被稱為「小年」或「冬節」,南方多地有祭祀的習俗,作為北方多地來說,冬至更有「大如年」的說法!其實,這也不意外,畢竟冬至節氣,陽光直射南回歸線,對於北方的我們來說,日照時長開始增加,黑夜逐步的縮小,因此,有「冬至一陽生」的說法!當然,在農村,冬至節氣自古以來流傳著很多老祖宗的經驗之談,比如說以下3句俗語,大家認為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野花進房,家破人亡」,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野花進房,家破人亡」,啥意思?有道理嗎?說到這個俗語,我就想起了鄧麗君的歌,唱的是:「雖然已經是百花開,路邊的野花你不要採」。因此來說,這句農村俗語「野花進房,家破人亡」中的野花,就是外面的女人。
  • 農村俗語:「茶七飯八酒十分」,知道啥意思嗎?覺得有道理嗎?
    文/雲在青山月在天農村俗語:「茶七飯八酒十分」,知道啥意思嗎?覺得有道理嗎?不知道你回家的時候有沒有聽清老人說起這樣的話,這是關於農村的俗語,是老一輩總結下來的經驗,剛聽的時候肯定會不懂意思,可是一旦你向老人了解之後,是不是感覺還有一點意思呢?
  • 農村俗語「冬月初一晴,正月地泥濘」啥意思?有道理嗎
    如今已經是農曆十一月除二了,眼瞅著這西北風呼呼的刮,可就是不下雪,可溫度已經降到—6℃,村裡的積水處結了一層薄冰,每年到這時候應該下一場雪了,可就是因為陰天,太陽就是出不來,農村有句俗語『冬月初一晴,正月地泥濘』,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霜降打了霜,明年穀滿倉」到底是啥意思?又有啥道理!
    導語:農村俗語「霜降打了霜,明年穀滿倉」到底是啥意思?又有啥道理!現在的季節也是是農村農閒的季節,村裡的左鄰右裡的沒事在家裡聚在一起打牌下棋娛樂,聊家常的人也多了。可是農村的一些老人們在陽光的照耀下,卻眉頭緊鎖著,看起來憂心忡忡的。
  • 20日迎春分節氣春分是啥意思 俗語春分有雨是豐年有道理嗎
    20日迎春分節氣春分是啥意思 俗語春分有雨是豐年有道理嗎時間:2020-03-20 11:42   來源:文/農夫也瘋狂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日迎春分節氣春分是啥意思 俗語春分有雨是豐年有道理嗎 馬上就要進入3月份下旬了,而在3月20日就要迎來春分節氣了。
  • 農村俗語「龍不抬頭天不下雨」是什麼意思?這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龍不抬頭天不下雨」是什麼意思?這有道理嗎?今天是2019年3月8日,可能大家只記得「婦女節」吧,而農曆時間則為二月初二,是「龍抬頭」的日子,民間俗語常說「二月二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按理說今天人們就可以正式理髮了,一般也會被稱為剃喜頭,寓意新的一年裡從頭開始,喜氣洋洋或鴻運當頭!
  • 農村俗語「哥走侄不親,姨夫不是親」,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哥走侄不親,姨夫不是親」,啥意思?有道理嗎現在的農村建設的好,風光迷人,好多朋友節假日,都會回到農村體驗一下安安靜靜的日子,看看流水聽聽蛙鳴,簡簡單單的放鬆一下心情。好多朋友注意到在農村從待人接物、穿著打扮、從日出日落好像都有一些不同的講究。常住農村的人會知道,這些講究其實就是農村遵循傳統的一部分,有些歲時光流逝漸漸淡了,有些則一直存在,這些講究一直對農村的結構運轉起到促進作用。在各種講究的催化下,形成了一些有特色的俗語,這些俗語有時候稱之為俚語,說白了就是鄉下話。
  • 農村俗語「寧嫁屠豬佬,不嫁讀書人」,這話啥意思,有道理嗎?
    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俗語「寧嫁屠豬佬,不嫁讀書人」,這話啥意思,有道理嗎?在我國的古代,有著近5000年的歷史文化,在這歷史的文化年代中,有很多語言都流傳了下來,農村俗語就是其中一種,雖然這些話歷史悠久,正是因為這些話有流傳下來的價值,所以才會流傳下來。現在還在不少的地方能夠聽到正宗的農村俗語。古代的一些俗語,也代表著當時的文化,把它流傳至今也是大家覺得它有深刻的道理。
  • 農村俗語「男吾得子時,女吾得午時」,啥意思?有道理嗎?
    隨著這些年,國家對農村的大力扶持後,城市和農村差距越來越小,尤其是城市郊區農村,從外觀上看,城市和農村的分界變的日益模糊不清,都是同樣的磚瓦房 ,平坦寬曠的道路,文體娛樂方式也多樣起來,羨煞眾人!在這巨大的革新變化中,有一樣卻始終不變,那就俗語,它承載了農村人的記憶,更是反映了農村人的習俗以及智慧!雖說一些俗語在歷史的長河中被人們遺忘,但傳承下來的俗語仍煥發著燦燦金光,今天我們探討下這則俗語!
  • 農村俗語:「家財有萬貫,帶毛的不能算」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流傳著許多的俗語,有的現在看來還是非常受用,有的則是適應過去那個年代的。俗語是組成農村文化的一部分,我們應該採用正確的態度看待它。今天跟大家分享一句有趣的俗語,即使現在看起來也非常有道理。俗語「家財有萬貫,帶毛的不能算」啥意思,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說:「十羊九不全,一全坐殿堂」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這句俗語裡的「羊」並不是指真正的「動物羊」!而是指人的屬相,即屬羊的人。不知你是否聽說過這樣一句話:待宰的羔羊!因為「動物羊」大多都逃不過待宰的命運,所以,人們經常聯想到屬羊的人,認為屬羊的大部分人的命運也不會太好,會孤孤單單的過完半生。
  • 農村俗語「美女賣笑千金易、壯漢窮途一飯難」啥意思?有啥道理?
    導語:農村俗語「美女賣笑千金易、壯漢窮途一飯難」啥意思?有啥道理?現在社會經濟在快速發展,而人們的生活節奏也變得更緊巴。而在農村生活卻是另一番風景,農村生活節奏慢、在慢生活節奏下心裡的壓力也能得到很好的釋放。
  • 農村俗語「五虛令人貧,五實人富貴」,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的俗語很多,但多數都跟勞作和宅子有關係,因為在農民眼裡,衣食住行吃和住還是佔很大的比重,所以很多一俗語都跟這兩樣有關係,特別是農村建宅子的時候都有特別的講究,相關的俗語也特別多,下面筆者給大家分享3句俗語,來看看它們是啥意思,有沒有道理。
  • 農村俗語『豬來窮,狗來富,貓來開當鋪』,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民除了日常種地,還喜歡養一些家禽牲畜,以前家家都養豬,好餵又能賣錢,還不要求什麼精湛的飼養技術,年末就是一大筆銀子,以前農村工小偷多,農民家裡經常被賊光顧,養條狗就可以看家護院,而且狗通人性,深的農民喜愛,以前種地糧食多,老鼠也多,貓用來抓老鼠,且貓可愛,因此老一輩農民總結一句俗語『豬來窮,
  • 農村俗語:「不要騎兩頭馬,不要喝兩頭茶」,啥意思?有道理嗎?
    導語:農村俗語:「不要騎兩頭馬,不要喝兩頭茶」,啥意思?有道理嗎?咱中國,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而農村到現在,也依然存在著許許多多的農村俗語,這些俗語是老百姓智慧的結晶,是他們經過較長時間的生活所得而悟出來的好句子,而這些句子大多蘊涵了深刻的道理,每個地區的俗語也不盡相同,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其中的一些俗語到底是什麼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