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已經是農曆十一月除二了,眼瞅著這西北風呼呼的刮,可就是不下雪,可溫度已經降到—6℃,村裡的積水處結了一層薄冰,每年到這時候應該下一場雪了,可就是因為陰天,太陽就是出不來,農村有句俗語『冬月初一晴,正月地泥濘』,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我們傳統的習慣裡,每年陽曆12月就是冬月,此時處於『大雪』與『冬至』之間,而對應的陰曆就是十一月,那冬月初一就是農曆十一月初一,按照俗語的意思就是農曆十一月初一晴天,那麼這個冬季就會雨雪多,天氣自然寒冷,人們出行就會受阻。
一、冬月初一晴
冬月就是農曆十一月初一這一天,由於它夾在兩個大雪與冬至兩個節氣之間,這個時候本應該雨水充足,這樣在寒冷的天氣裡,才會凝結成冰或雪,從而天氣更加寒冷,但是這一天若是晴天,說明現階段冷空氣能量不足,不能醞釀雨雪天氣。
二、正月地裡濘
正月的時候,正是人們走親訪友的日子,大家三三兩兩相互祝福拜訪,這時候若是雨雪加劇,農村的土路就會泥濘不堪,影響大家出門溝通的心情,所以一部分人可能就不出門了。
綜上,農村俗語『冬月初一晴,正月地泥濘』,是人們根據二十四節氣預示的天氣變化,昨天就是冬月初一,我們這裡晴空萬裡,看來今年春節就會雨雪增多,是個冷冬了,你們認為這個俗語有道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