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俗『不怕冬月三一陰,就怕大寒滿天星』,啥意思,有道理嗎?

2021-01-16 鄉村黑土哥

農村俗語由來已久,也無人考察,不過能夠流傳至今,肯定有它獨到的地方,它的產生與時代有關,也許在代代傳誦的時候已經變了意思,但是古人的智慧讓人高山仰止,也許老農民知識文化水平不高,但是對俗語卻出口成章,尤其關於農業生產的俗語,更是有自己的獨特見解,比如這句『不怕冬月三一陰,就怕大寒滿天星』,啥意思?有沒有道理呢?

『冬月』就是農曆十一月,古時又稱『暢月』,關於『冬月』現在有句俗語『冬至大如年』,就是說『冬至』這一天就像過年三十一樣重要,其實,古代『冬月』就是過大年,這句話本來是『冬至曾是年』,《漢書》有云:『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也就是說冬至就是過年,大家相互走訪拜歲與賀冬,只是隨著歲月的變遷,『冬至』只能大如年了。

『大寒』是二十四節氣最後一個節氣了,全國大部分地區寒風刺骨、氣溫極低,到處冰天雪地,是一年之中最寒冷的時候了,民間有俗語『小寒大寒凍成一團』的說法,以前每到這個節氣,農村的小孩都跑到河面上滑冰玩耍,因為這時水域裡的冰最結實、最厚,房簷下都掛著長長的冰稜,2021年大寒是1月20日,距離今天還剩八天,如今已經天寒地凍,明年定五穀豐登。

但是『大寒』若是不下雨下雪,可能這個冬季就是暖冬,而小麥、油菜生長期內必須要求有一定的低溫天氣,否則不能春化,來年生長發育就會受到影響,且過早播種的作物可能提前拔節、抽臺,抵抗嚴寒的能力較差,很容易遭到低溫霜凍的危害,這可是農民不希望看見了。

理解了這幾點就好解釋這句俗語了,『不怕冬月三一陰,就怕大寒滿天星』,上一句是說『冬月』過大年,大家走親訪友,自然晴天最好,陰雨天道路泥濘,不便出行,難免有點美中不足,但是更可怕的是『大寒』節氣裡滿天繁星,這樣預示來年作物減產,農民食不果腹。

綜上,農村俗語『不怕冬月三一陰,就怕大寒滿天星』,是古代以農耕為主的社會裡,農民不擔心過年走親訪友方不方便,而是更擔心來年作物減產,一家老小餓肚子,現在又何嘗不是呢?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冬月三一晴,穀米一般平」,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到了寒冬臘月,農活基本都放下了,這時的老農在閒暇之餘也常常出去溜達溜達,看看農田,看看天氣,就像有首歌裡那樣唱的「寒冬臘月哦,盼春風」,他們期盼的是來年能有個好收成。以前就常聽老人說「不怕冬月三一陰,只怕大寒滿天星」,當時也不懂是什麼意思。
  • 農俗『臘八遇大寒,三白定豐年』,啥意思,有道理嗎?
    今天臘月初三了,距離喝臘八粥還剩五天,我們淮北地區對喝臘八湯還是比較重視的,臘八粥分為鹹和甜兩種,不僅味道鮮美,而且年味也越來越重了,歌謠『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說明臘八到了,春節也就快了,而今年臘八與『大寒』節氣為同一天,俗語『臘八遇大寒,三白定豐年』,啥意思?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冬月初一晴,正月地泥濘」啥意思?有道理嗎
    如今已經是農曆十一月除二了,眼瞅著這西北風呼呼的刮,可就是不下雪,可溫度已經降到—6℃,村裡的積水處結了一層薄冰,每年到這時候應該下一場雪了,可就是因為陰天,太陽就是出不來,農村有句俗語『冬月初一晴,正月地泥濘』,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 小寒將去,大寒即到,春節還會冷麼?看看會「看天」的老農怎麼說
    會「看天」老農:冷暖基本定在農村大部分地區,從到大寒至立春這段時間,有著很多的民俗和節慶,比如,祭灶和除夕等,到了大寒其氣候特徵是一年中雨水較少的時段,在筆者家鄉,雖說大寒不如小寒冷,冬去春來,但畢竟距離「春」還有一段時間,大寒節氣也是冬季的寒冷時期。農村有諺語云:「小寒大寒,冷成一團」。
  • 俗語「冬月逢一晴,來年穀滿倉」,啥意思?明年是豐收年嗎
    導讀:俗語「冬月逢一晴,來年穀滿倉」,啥意思?明年是豐收年嗎?明年馬上就要來了,因為今天已經到12月16號了,陽曆新年只剩下半個月時間了,2021年要全新開啟了。不過,今天已經進入農曆的冬月的第二天了,冬月就是農曆的十一月。冬月的天氣對於來年的收成是有很好的指導作用的。比如俗語說「冬月逢一晴,來年穀滿倉」,這句話就是告訴我們冬月的天氣能預測來年的農作物生長情況。「冬月逢一晴,來年穀滿倉」這句話是啥意思呢?
  • 俗語「冬月逢一晴,來年穀滿倉」,啥意思?明年是豐收年嗎?
    導讀:俗語「冬月逢一晴,來年穀滿倉」,啥意思?明年是豐收年嗎? 明年馬上就要來了,因為今天已經到12月16號了,陽曆新年只剩下半個月時間了,2021年要全新開啟了。
  • 今天是十一月初一,「冬月初一晴,正月地泥濘」啥意思?有道理嗎
    導讀:今天是十一月初一,「冬月初一晴,正月地泥濘」,今年春節冷嗎?今天是12月15號,這是陽曆時間,我好奇今天早上有人拿著香紙往村裡的祖堂走,這是我們當地一個習俗,農曆初一十五要上香,大概農村人都知道是什麼意思。我查了一下農曆時間。今天是農曆的十一月初一,農曆十一月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冬月,今天已經到冬月初一了,到正月初一還有整整兩個月,還有兩個月就要過春節了。
  • 俗語:「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啥意思?老話挺有道理
    文/無極俗語:「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啥意思?老話挺有道理中國的老百姓之所以都那麼相信農俗是有道理的,首先來說農俗是先輩留下的大智慧,其次如果農俗這麼多年沒有應驗也沒人會傻傻地去相信。說到農俗,人們很多時候想到的其實是一些談家長裡短的俗語,就是討論夫妻關係、父子關係、人生前途之類的。
  • 農村俗語「大寒不凍,冷到芒種」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在以前農民都是按照24節氣進行生產跟生活的,可以說對於指導農民生活有重要的意義,每到了一個時節就會提醒著農民應該幹什麼事情了,比如說驚蟄了就要耕地了。同時如果到了時節天氣卻反常的話,農村不少俗語也告訴著農民會有什麼樣的後果。
  • 大寒將至,俗語「大寒一場雪,來年五穀收」,啥意思?
    導讀:大寒將至,俗語「大寒一場雪,來年五穀收」,啥意思? 如果說小寒節氣是剛開始向極寒進入的話,而大寒節氣則已經到寒冷的極致點了,也就是到了一年中最冷的時節了,所以才會有大寒節氣在三九四九期間到來,而「三九四九冰上走」正是天寒地凍冰堅硬的時候。 今天已經到1月15號了,按照二十四節氣來算的話,今天是小寒節氣的第十天,而離大寒節氣已經很近了。
  • 俗語「男怕孤辰帶三,女怕寡宿有午」,啥意思?有道理嗎
    俗語「男怕孤辰帶三,女怕寡宿有午」,意思想必大家一眼就能看出來,男人的生辰中怕遇見「孤辰」,或者出生在凌晨的三更,而女的則怕在生辰中遇到「寡宿」或生在正午。那麼這句話到底說的是什麼意思呢?從字面來說很理解這其中含義,前面的男怕和女怕都是非常好理解,而中間的孤辰、寡宿和帶三、有午就非常難理解,這句話含義很深奧。一、這句話是什麼意思首先在古時候記時辰的方式一般說出生時間都是說亥、子、丑年即豬年、鼠年和牛年時,在八字中帶寅,即寅月、寅日和寅時,而寅月為正月寅日是甲日開始的第三日,寅時則是凌晨的三到五點。
  • 「小寒大寒不下雪,小暑大暑田開裂」啥意思?小寒下雪有啥說法?
    摘要:「小寒大寒不下雪,小暑大暑田開裂」啥意思?小寒下雪有啥說法?文/農夫也瘋狂1月6日5時30分迎來了24節氣中倒數第二個節氣——小寒。所謂小寒節氣指的是天氣日漸寒冷了,但是卻還沒有冷到極致,最冷的時候是在後面的「大寒」,也就是冷到了極致。在小寒節氣也有三候,一候雁北鄉;二候鵲始巢;三候雉始鴝。到了小寒節氣的時候,候鳥大雁也因為感受到了陽氣回升而開始向北飛了。此時喜鵲開始築巢繁衍後代了;而羽毛漂亮雉鳥也因為感受到了陽氣的萌動而雌雄同鳴。在民間也有許多和小寒節氣相關的農諺,其中「小寒大寒不下雪,小暑大暑田開裂」是什麼意思?
  • 大寒將至農村俗語大寒不寒春分不暖啥意思?老話在理嗎?
    大寒將至農村俗語大寒不寒春分不暖啥意思?老話在理嗎?時間:2021-01-14 23:4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大寒將至農村俗語大寒不寒春分不暖啥意思?老話在理嗎? 時間過得真快,還有6天的時間我們就將迎來大寒節氣。
  • 馬上冬至,農諺「冬在頭賣被買頭牛,冬在尾大寒凍死鬼」今年冷嗎
    今天是12月13日,農曆的十月二十九,再有8天的時間就到了冬至的節氣,冬至也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是二十四節氣中第二十二個節氣,再有兩個節氣過後,節氣就要重新開始計算下一年了,到了冬至天氣也是開始愈發的寒冷起來,對於此事的農村基本在家裡也是沒有農活做,大家有時間的話都會聚在一起聊天,而在農村裡
  • 大寒將至俗語大寒不寒人馬不安啥意思 大寒是什麼時候?
    大寒將至俗語大寒不寒人馬不安啥意思 大寒是什麼時候?時間:2021-01-14 23:44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大寒將至俗語大寒不寒人馬不安啥意思 大寒是什麼時候? 唐代詩人元稹有詩:臘酒自盈樽,金爐獸炭溫。大寒宜近火,無事莫開門。冬與春交替,星周月詎存?
  • 俗語「男人怕水蛇腰,女人怕小噘嘴」啥意思?有道理嗎?
    俗語是農村特有的一種文化,有的俗語非常好理解,看字面意思就能明白背後的道理,但有的俗語看字面意思卻讓人很不理解,比如今天小編要介紹的這句俗語。水蛇腰是女人希望擁有的身材,為什麼會有男人是水蛇腰呢?俗語「男人怕水蛇腰,女人怕小噘嘴」啥意思?有道理嗎?水蛇腰一方面指的是男人站立的姿勢,腦袋向前傾,細細的腰往前凸,人們認為男人若是這樣的站立姿勢,就代表肝不好。這樣的男人一般脾氣不好,一點小事就會惹怒他們。再就是因為脊椎變形,所以才造成水蛇腰。
  • 22日冬至,俗語「夏盡秋分日,春生冬至時」,啥意思?有道理嗎?
    文/豬友巴巴22日冬至,俗語「夏盡秋分日,春生冬至時」,啥意思?有道理嗎?時光荏苒,2019年冬至節氣即將到來,冬至已經是一年中第22個節氣了,冬至數九開始,在經歷小寒、大寒節氣後,也將迎來新一循環的開始。在農村,冬至又被稱為「小年」或「冬節」,南方多地有祭祀的習俗,作為北方多地來說,冬至更有「大如年」的說法!
  • 俗語:大寒見三白,農民衣食足,啥意思?三白是啥?
    俗語:大寒見三白,農民衣食足,啥意思?三白是啥?在以前,我們對待農村人的態度是十分親切的,因為正是他們進行勤勞的耕種,我們才有了瓜果蔬菜以及肉食品可以食用。可以說,以前是農村人養活了我們。但是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農業的產業化越做越好。
  • 農村俗語『人怕臘月生,又怕臘月死』,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之所以流傳千年,肯定有他存在的意義,這些俗語凝聚著先人們的智慧,由於是農村俗語,所以書本上很少能看見,生活在農村,就會發現這些俗語無時不刻的被傳誦著,比如這句『俗語人怕臘月生,又怕臘月死』,啥意思?有道理嗎?
  • 農村俗話說「男怕耳輪向前,女怕鼻孔朝天」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一男一女相親,兩個人都比較滿意,但是女方家裡媽媽不願意,而媽媽不願意的理由很奇葩,她覺得男的耳朵小且圓,怎麼個小且圓呢?您看過「大耳朵圖圖」嗎?就是那樣個耳朵。男的萬萬沒想到,有朝一日,自己會被如此奇怪的理由拒絕,他本人也當成個笑話講給大家聽,這樣別人才會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