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大寒不凍,冷到芒種」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2020-12-18 深山老農民

在以前農民都是按照24節氣進行生產跟生活的,可以說對於指導農民生活有重要的意義,每到了一個時節就會提醒著農民應該幹什麼事情了,比如說驚蟄了就要耕地了。同時如果到了時節天氣卻反常的話,農村不少俗語也告訴著農民會有什麼樣的後果。

農村俗語「大寒不凍,冷到芒種」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大寒是一個重要的時節,可以說到了農民都會趕在大寒之前殺年豬,因為大寒往往是一年之中最冷的時候,之後天氣就會慢慢變暖了。可以說大寒也是有重要的指導意義的。

不過俗語就說「大寒不凍,冷到芒種」,這句話說的就是如果到了大寒天氣卻是反常不冷,都不凍人,那麼就預示著年後就會一直冷到芒種了。

一般來說大寒本應該就是天氣最冷最凍手的時候,卻是反常的不冷,那就年後就會出現倒春寒了,也就是說大寒不冷,那麼就會年後再冷,一直可以冷到6月份的芒種了。

這跟大寒牛眠溼,冷到明年三月三的說法有同樣的意思,都是說來年就會出到倒春寒的情況,提醒著農民來年要注意天氣,防止農作物被凍壞的。

要說這句話有沒有道理,反正對於老一輩農民來說都是挺相信的,因為他們一輩子都是靠著這些農村俗語生活過來了,而且也是經歷了多次的實踐證明,在老農看來既然這些俗語可以一直流傳下來,那肯定是有一定的準確性,有一定的道理的。

不過大寒不凍來年會不會出現倒春寒,還是需要看現在科學的天氣預報的,就算是倒春寒也不會像俗語說的冷到芒種,這種情況就是太極端了,出現倒春寒的確會在年後冷上一段時候,但是冷多久這些俗語就沒有科學的依據了,我們就是多看天氣預報了。

相關焦點

  • 今日大寒,俗語「大寒天氣幹,旱到二月滿」,明年春天有旱災嗎?
    今日大寒,俗語「大寒天氣幹,旱到二月滿」,明年春天有旱災嗎?隨著時間飛快地流逝轉眼間轉眼間今天就到了臘月15了,還有半個月的時間就到了人們期待的春節了,同時今天也是24節氣中最後的一個節氣--大寒。一個節氣是15天再過15天不僅是臘月30更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第一個節氣--立春,在農村流傳著「小寒大寒,又是一年」的說法,由此可見小寒大寒節氣過後離過年也不遠了。「大寒不凍,冷到芒種」。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也是一個比較重要的節氣,因為大寒在三九天氣後,所以大寒的時候也應該是比較冷的,大寒過後天氣會逐步轉暖,所以大寒過後農民也開始殺年豬,準備過年。
  • 俗語:「芒種火燒天,夏至雨漣漣」,農村關於芒種的俗語有道理嗎
    對於農村長大的人來講,我們常會聽到一些這樣的俗語,但這些俗語具體指的是什麼,有什麼樣的含義,恐怕我們還真不一定知道!今天正值芒種,芒種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9個節氣,更是幹支歷午月的起始,它的字面意思是說:有芒的麥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種。既是收穫過往的成果,也播種未來的希望。
  • 農村俗語『小寒三日雪,耕牛不停歇』,啥意思?有道理嗎?
    今天小寒節氣,小寒是二十四節氣二十三個節氣,冬季的第五個節氣,一般處在每年陽曆1月5日至7日之間,小寒的到來,代表嚴寒的天氣又要開始了,但還沒未到最寒冷的時間,『冬至』過後是天氣變冷的開始,『小寒』是天氣變寒的開始,有民諺:『小寒時處二三九,天寒地凍冷到抖』的說法,農村俗語『小寒三日雪,耕牛不停歇
  • 農村俗語智慧,「臘八遇大寒,喜鵲唱山歌」可預測收成?有道理嗎
    2020鼠年非常特殊,雙春年雙閏月不說,大寒節又牽手了臘八節。雖然是機緣巧合,但也說明其特殊性。不過,在幾千年的農村俗語中,這種現象並不奇怪,老祖宗早已經對其進行了總結,「臘八遇大寒,喜鵲唱山歌」就是這樣一句有關的俗語。那麼,喜鵲為什麼要唱歌呢?喜鵲唱山歌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下面,咱們就來好好聊一聊。
  • 農村俗語「小寒暖立春雪,小寒寒驚蟄暖」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小寒暖立春雪,小寒寒驚蟄暖」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二十四節氣按照出現的時間範圍,可以分為「節氣」和「中氣」,有句俗語「節不過十五,氣不過初一」,指的是如果是節氣的話就不會過十五日,但是如果是中氣的話就不會過初一。
  • 農村俗語:「大寒脫衣裳,雪打清明秧」,告訴了人們什麼道理?
    農村俗語:「大寒脫衣裳,雪打清明秧」,告訴了人們什麼道理?大家知道在農村每到逢年過節的時候,家裡面都變得熱鬧了起來,在外工作的人們紛紛回到來家裡,所以家裡的長輩們為了年貨也早早去集市買了各種各樣的年貨回家。
  • 大寒將至農村俗語大寒不寒春分不暖啥意思?老話在理嗎?
    大寒將至農村俗語大寒不寒春分不暖啥意思?老話在理嗎?時間:2021-01-14 23:4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大寒將至農村俗語大寒不寒春分不暖啥意思?老話在理嗎? 時間過得真快,還有6天的時間我們就將迎來大寒節氣。
  • 大寒將至,農村俗語「大寒不寒,春分不暖」啥意思?老話在理嗎?
    時間過得真快,還有6天的時間我們就將迎來大寒節氣。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大寒節氣和小寒節氣一樣,同樣是反映天氣寒冷程度的節氣,大寒是指天氣寒冷到極致的意思。在農村中關於大寒節氣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大寒不寒,春分不暖」,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
  • 大寒由來,大寒俗語在農事上有什麼指南?
    4、俗語:「大寒豬屯溼,三月谷芽爛」在北方,到了大寒季節,天氣異常寒冷,乾燥異常;可是,有的年頭卻很反常,不但不寒冷,反而異常暖和,雨水很多。在過去,養豬都是半封閉豬舍,遇到這樣的年頭,豬圈裡會非常潮溼;所以有「大寒豬屯爛」的說法。
  • 農村俗語:「芒種端午前,處處有荒田」是什麼意思?有什麼道理?
    最近天氣比較反常,不少女性朋友抱怨道「老天爺不靠譜,昨天穿裙子今天穿棉褲」,很多人笑談「這是自找的不看天氣預報怪誰,現如今我國氣象科學非常達,權威數據顯示我們的氣象衛星精度在全世界都是領先水平,在生活跟農業上幫了不少忙,可大家知道嗎,雖然古代沒有太空梭沒有衛星雲圖,可古人用過生活經驗總結了一套關於時令的俗語
  • 農村俗語「小雪節氣遇大寒,來年肯定豐收年」,你知道意思嗎
    這時候也就讓我想起了農村老家老人以前說的一句關於小雪節氣的俗語,是這樣講的「小雪節氣遇大寒,來年肯定豐收年」,那麼你知道這其中的意思嗎。在農村長大的我,雖然對農事掌握的不是太清楚,太了解,但是對於這些俗語,可是很感興趣的,按照有些老人的話說,這句話的意思也就是:小雪節氣的時候,如果碰上寒冷下雪的天氣,那麼來年肯定就是一個豐收年份。接下來我們一起來探討探討這句話的意思:小雪節氣遇大寒,來年肯定豐收年。
  • 農村俗語:「芒種怕雷公,夏至怕北風」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芒種是我國的一個節氣,芒種就是指農業穀物之類的耕種。一般是指南方稻穀類的栽培,北方麥子收割的特殊季節,在芒種時期,農民們都非常辛苦,芒種是一年中從事農業最關鍵時刻。這個世界各地雨量充沛,而且空氣溼度大,很適宜種植農作物。農村俗語常說:「芒種怕雷公,夏至怕北風」,芒種打雷不好嗎?
  • 農村俗語:南風送大寒、正月攆狗不出門,大寒已至,過年天氣怎樣
    農村俗語:南風送大寒,正月攆狗不出門,大寒已至,過年天氣怎樣我們國家是一個幅員遼闊的國家,無論南北方向還是東西方向空間跨度都比較大,地域差異也比較明顯。就像農村裡老人說的那句話,「南風送大寒,正月攆狗不出門」。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中比較重要的一個,說到這裡就不得不讚頌我們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為了能順應氣候的變化而播種、經營和收穫莊稼,硬是把一年分成了許多時節,如此一來春種秋收冬藏,一片井然完全不慌亂。
  • 農村有句老話「芒種端午前,處處有荒田」是啥意思?有什麼道理?
    農村有句老話「芒種端午前,處處有荒田」是啥意思?有什麼道理?關於農村老俗話,研究多了不想再說什麼了。有的已經對不上號了,畢竟時移世易,時過境遷的,參考一下就好。就說這個「芒種端午前,處處有荒田」的俗語,不科學不符合實際了。
  • 農俗『不怕冬月三一陰,就怕大寒滿天星』,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由來已久,也無人考察,不過能夠流傳至今,肯定有它獨到的地方,它的產生與時代有關,也許在代代傳誦的時候已經變了意思,但是古人的智慧讓人高山仰止,也許老農民知識文化水平不高,但是對俗語卻出口成章,尤其關於農業生產的俗語,更是有自己的獨特見解,比如這句『不怕冬月三一陰,就怕大寒滿天星』,啥意思
  • 老農常說「南風送大寒,正月趕狗不出門」,這是啥意思呢?
    ,但是今年的大寒卻一點都不冷,還沒有前一段時間冷呢,很多農民就開始發愁了,因為按理來說,要是大寒不冷,那春天就暖和不了,很容易就會倒春寒。老農常說「南風送大寒,正月趕狗不出門」,這是啥意思呢?農民的這些說法主要是來自農村的一句俗語:「南風送的大寒,正月都不趕狗出門」,這句俗語是說要是大寒的時候掛的是南風,那正月就會冷到狗都不願意出門,南風就是暖和的風,這句話就是說大寒要是暖和,來年就會非常冷,因為這句俗語,很多農民都非常發愁。
  • 農村俗語:「芒種火燒天,夏至雨綿綿」,啥意思?五月會幹旱麼?
    農村俗語:「芒種火燒天,五月夏至雨綿綿」,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在一年之中的芒種節氣這天,如果天氣晴朗悶熱,在農曆五月的夏至份,會經常下雨,還會有雨綿綿的景象。這種天氣對於,一些種植玉米大豆的地方,是有利於豐收的。
  • 俗語「芒種端午前,處處有荒田」什麼意思?古人的經驗還準嗎?
    俗語「芒種端午前,處處有荒田」什麼意思?古人的經驗還準嗎?文/農夫也瘋狂在國外很多國家,當兩個人見面了,往往都會談論最近的天氣情況。其實在廣大的農村地區,農民朋友聚在一起嘮家常的時候,也會常說到天氣,畢竟長期以來農民是靠天吃飯的。今天中午和村裡的一些老人聊天,他們就說到了近期的天氣情況。因為前幾天在甘肅降大雪了,而在廣州又是降大雨,再加上我們當地近期的天氣也有點反常。現在都快要端午節了,可是依然氣溫不高,有些老人說現在晚上都還要蓋棉被。其中王大爺還說到了「芒種端午前,處處有荒田」這句老俗語,是什麼意思呢?古人的經驗還準嗎?
  • 俗語「4月芒種麥在前,5月芒種麥在後」啥意思?今年哪天芒種?
    關於芒種在農村也有很多的俗語,比如「4月芒種麥在前,5月芒種麥在後」是什麼意思呢?那今年芒種是啥時候?這是在廣大華北地區流傳的一句俗語了,我們都知道芒種在公曆的時間比較固定,時間點在每年公曆6月5日-7日之間。每年當太陽到達了黃經75°時,也就迎來了24節氣中的芒種節氣。但是在農曆的日期則是不固定的,這是因為農曆與公曆的差別,使得節氣有時在農曆的時間有時候會提前,而有時候會推後。
  • 俗語「4月芒種麥在前,5月芒種麥在後」啥意思?今年芒種是啥時候
    關於芒種在農村也有很多的俗語,比如「4月芒種麥在前,5月芒種麥在後」是什麼意思呢?那今年芒種是啥時候?這是在廣大華北地區流傳的一句俗語了,我們都知道芒種在公曆的時間比較固定,時間點在每年公曆6月5日-7日之間。每年當太陽到達了黃經75°時,也就迎來了24節氣中的芒種節氣。但是在農曆的日期則是不固定的,這是因為農曆與公曆的差別,使得節氣有時在農曆的時間有時候會提前,而有時候會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