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智慧,「臘八遇大寒,喜鵲唱山歌」可預測收成?有道理嗎

2021-01-18 騰訊網

2020鼠年非常特殊,雙春年雙閏月不說,大寒節又牽手了臘八節。雖然是機緣巧合,但也說明其特殊性。不過,在幾千年的農村俗語中,這種現象並不奇怪,老祖宗早已經對其進行了總結,「臘八遇大寒,喜鵲唱山歌」就是這樣一句有關的俗語。那麼,喜鵲為什麼要唱歌呢?喜鵲唱山歌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下面,咱們就來好好聊一聊。

一:不常見的臘八攜手大寒

在農村,老人們常說「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可是農村裡很重要的農曆節日。臘八節除了開啟過年的習俗之外,還因為這個節日與很多名人傳說有關。例如,它是佛教中釋迦牟尼成道的節日。我們都知道,佛教對於人們的影響非常大。其次,朱元璋、嶽家軍、長城民工等喝粥的傳說,無不透露著歷史上祭祀先人、緬懷祖先的文化傳統,而「臘月」的「臘」本身就是祭祀的意思。

大寒為24節氣最後的一節氣,按照陽曆來計算,表示天氣寒冷的程度。大寒預示著寒冷到頂,加上臘八也有「凍掉下巴「之說法,二者相遇,充分說明了今年是個冷冬。

實際上,今年確確實實為罕見的冷冬。前不久,本地的暴雪和氣溫已經刷新了煙臺多年的歷史記錄,而新一輪的降溫與降雪又在路上。從下周起,我們又即將迎來寒潮天氣,那時,恰逢臘八和大寒牽了手,以及處在「三九四九冰上走」的時候,防寒工作不能鬆懈啊。

二:「臘八遇大寒,喜鵲唱山歌」是什麼意思?

這裡的唱山歌採用的是擬人修辭,實際上說的是喜鵲蹦蹦跳跳的蹤跡。我們知道,喜鵲是一種留鳥,冬天經常成群結隊在野外越冬,而農村向來有「喜鵲登枝喜來到」的說法,將其作為吉祥鳥看待,流傳著大量優美的民間故事,文人墨客也留下了不少名畫佳作,連乾隆皇帝也吟出了「喜鵲聲唶唶,俗雲報喜鳴」的佳句。

三:為什麼「臘八遇大寒,喜鵲唱山歌」呢?

首先,「臘八遇大寒」,表示好年景,主要與喜鵲鳴叫寓意著吉祥有關。其次,喜鵲以害蟲和糧食作為食物,年景好了,肯定不會餓著,標誌著冷冬過後,明年將迎來一個豐收年景。當然,也有不少人認為喜鵲歡唱,預示著來年蟲害多,因為有害蟲吃嘛。其實,我覺得這並不科學。相反,冷冬過後,一般蟲害較少,像今年罕見的冷冬,估計對這方面的擔憂應該不大。

總之,古代的農村俗語,雖然是農事中的經驗總結,但一字一句中也蘊含著樸素的科學道理,在古時指導著耕作,在今天仍有借鑑作用。明年我們將迎來傳統的牛年,都說「牛馬年,好種田」,期待明年是個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豐收年。

朋友們,您對這種說法怎麼看?您覺得農村俗語說得正確嗎?歡迎朋友們留言評論,我們一起熱切交流

相關焦點

  • 農俗『臘八遇大寒,三白定豐年』,啥意思,有道理嗎?
    今天臘月初三了,距離喝臘八粥還剩五天,我們淮北地區對喝臘八湯還是比較重視的,臘八粥分為鹹和甜兩種,不僅味道鮮美,而且年味也越來越重了,歌謠『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說明臘八到了,春節也就快了,而今年臘八與『大寒』節氣為同一天,俗語『臘八遇大寒,三白定豐年』,啥意思?有道理嗎?
  • 今年大寒和臘八一天,農諺「臘八遇大寒,牛馬不得安」這話啥意思
    今天已經是臘月初五了,再過幾天就到了臘八節了,但是今年湊巧的是臘八這天和大寒是同一天,那麼對於這樣的節日和節氣出現在同一天基本上是很少見的,尤其是今年還是一個無春年,所以這樣的年份幾乎是很少能遇到的,就像上年一樣,2020年是一個雙春年,而且上年是鼠年,對於農村老人來說,鼠年常年,雙春年也是不稀奇
  • 大寒恰逢臘八,農村俗語「大寒遇臘八,喝粥做尾牙」,啥意思?
    導讀:大寒恰逢臘八,農村俗語「大寒遇臘八,喝粥做尾牙」,啥意思?大寒將至,今年的大寒節氣恰逢臘八,臘八在民間被稱之為小年。這是大年之前的一個預熱。臘八過後過年的氣氛也將一天天地濃鬱起來,大家又開始忙裡忙完地把家裡收拾收拾,去購買過年的物品。
  • 臘八將至,俗語「臘八遇大寒,耕牛跑斷腿」,啥意思?
    導讀:臘八將至,俗語「臘八遇大寒,耕牛跑斷腿」,啥意思?雖說現在已經到臘月了,年份也開始濃了,但是過年的氣氛要等到臘八節之後了,在我們農村,有句俗語說「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這句話說的很清楚,只有臘月裡過了臘八之後,才算正式有年味了。過年,只有小孩最期盼的吧。
  • 大寒將至,農村俗語「大寒一夜星,穀米貴如金」,啥意思呢?
    導讀:大寒將至,農村俗語「大寒一夜星,穀米貴如金」,啥意思呢?時間過得飛快,大寒節氣也隨即而來,今年的大寒節氣正逢臘月初八。臘八在民間是被認為是小年。也是一個傳統的祭祀節日,臘八到來,不但要喝臘八粥,而且還要祭灶王。
  • 今年大寒臘八是同日,「大寒遇臘八,喝粥做尾牙」,什麼意思?
    大寒是一月二十日,農曆臘月初八,是傳統臘八節。民間素有過了臘八就是年的說法,臘八過後,人們開始準備過年相關事項。在古代臘八節是用於祭祀祖先,祈求家宅平安,萬事順意,主要習俗有喝臘八粥、吃臘八蒜、跳儺舞等。俗語:「大寒遇臘八,喝粥做尾牙」意思很簡單:大寒和臘八是同天,喝粥是臘八的傳統習俗,做尾牙指的是閩南地區臘月十六的習俗。
  • 農村俗語「臘月遇三白,豬狗都吃麥」是什麼意思?老話有道理嗎?
    臘月是農曆年中的最後一個月,也是全年最冷的一個月,在農村有「臘七臘八,凍掉下巴」的說法,雖然這個說法有些誇張,但是卻足以說明臘月的天氣寒冷程度。在農村中關於臘月的俗語還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的俗語「臘月遇三白,豬狗都吃麥」,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臘月遇三白,豬狗都吃麥:俗語中的三白並不是指某三種白色的東西,而是指雪花,三在這裡是泛指,並不是說下三次雪。
  • 小雪節,全國降雪,農村俗語說「小雪降雪,豐收年景」有道理嗎
    傳統小雪節氣,北國普降瑞雪,農村的農民喜笑顏開,老人們都說「小雪降雪,豐收年景」,朋友們知道是什麼意思嗎?下面,咱就來好好地聊一聊這句農村俗語。首先,小雪作為冬季的第二個節氣,反映的只是是溫度和降水的變化,與是否降雪沒有關係。
  • 俗語「今年雪不斷,明年吃白面」,老農的預測,關係到糧食收成
    大家好,這裡是珊珊開心,我是小編珊珊說農,每天給大家分享不一樣的農村俗語,如果大家覺得喜歡農村俗語和廣大農村人的智慧結晶,請點擊右上角關注我,後續小編會每天為大家帶來更多的農村俗語哦!俗語「今年雪不斷,明年吃白面」,老農的預測,關係到糧食收成隨著時間飛快地流逝轉眼間一年24個節氣大寒也隨之過去,隨著而來的就是立春的節氣和過年了,距離傳統的最具有特色的春節只有13天的時間了。
  • 農村俗語「大寒不凍,冷到芒種」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在以前農民都是按照24節氣進行生產跟生活的,可以說對於指導農民生活有重要的意義,每到了一個時節就會提醒著農民應該幹什麼事情了,比如說驚蟄了就要耕地了。同時如果到了時節天氣卻反常的話,農村不少俗語也告訴著農民會有什麼樣的後果。
  • 農村俗語「小雪節氣遇大寒,來年肯定豐收年」,你知道意思嗎
    這時候也就讓我想起了農村老家老人以前說的一句關於小雪節氣的俗語,是這樣講的「小雪節氣遇大寒,來年肯定豐收年」,那麼你知道這其中的意思嗎。在農村長大的我,雖然對農事掌握的不是太清楚,太了解,但是對於這些俗語,可是很感興趣的,按照有些老人的話說,這句話的意思也就是:小雪節氣的時候,如果碰上寒冷下雪的天氣,那麼來年肯定就是一個豐收年份。接下來我們一起來探討探討這句話的意思:小雪節氣遇大寒,來年肯定豐收年。
  • 農村俗語『小寒三日雪,耕牛不停歇』,啥意思?有道理嗎?
    今天小寒節氣,小寒是二十四節氣二十三個節氣,冬季的第五個節氣,一般處在每年陽曆1月5日至7日之間,小寒的到來,代表嚴寒的天氣又要開始了,但還沒未到最寒冷的時間,『冬至』過後是天氣變冷的開始,『小寒』是天氣變寒的開始,有民諺:『小寒時處二三九,天寒地凍冷到抖』的說法,農村俗語『小寒三日雪,耕牛不停歇
  • 農村俗語:「大寒在月中,明春冷得兇」,老農預測來年天氣,準嗎
    農村俗語:「大寒在月中,明春冷得兇」,老農預測來年天氣,準嗎老話說:「出門看天色,進門看臉色」,做人做事要懂得未雨綢繆。對於預測天氣,古人儘管沒有現代的科學技術,但他們卻可以通過世代相傳的經驗和智慧進行天氣預測。
  • 今日大寒,俗語「大寒見三白,農民衣食足」,三白指的是哪三白?
    一個節氣是15天再過15天不僅是臘月30更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第一個節氣--立春,在農村流傳著「小寒大寒,又是一年」的說法,由此可見小寒大寒節氣過後離過年也不遠了。關於大寒時節的俗語也是有很多,在農村雖然現在科技發達了,但是農村老一輩的農民就是習慣用這些「順口溜」的俗語來預測天氣和莊稼的收成。
  • 農村老人說大寒最冷了,是不是真的很冷?今年大寒是啥時候呢?
    歡迎關注棒奔霸,帶你領略不一樣的農村風情,每天都有新的農村事物分享給你,感謝有你的陪伴。 農村老人說大寒最冷了,是不是真的?今年大寒是啥時候呢?冷不冷呢?大寒是24節氣最後的一個,大寒不是一天,大寒節氣要持續15天,大寒過後是立春,24個節氣才算一個完整的輪迴,又是春回大地又一輪新的開始,為啥距離立春最近的反而會被稱之為大寒,立春之後天氣回暖,春姑娘距離我們越來越近,按道理說不是越來越暖和嗎?為啥農村老人說大寒是最冷的呢?其實還真的是頗有道理的。
  • 俗語新解之「小寒大寒不下雪,小暑大暑田開裂」
    流傳下通俗易懂的俗語,它們帶著一點點玄幻的色彩,其中有趣的故事,可以讓孩子在聽故事的時候,學會很多人生道理。今天小編來說說對俗語:「小寒大寒不下雪,小暑大暑田開裂」的理解。「二十四節氣」是我們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為了農耕時候,提高作物收成,在一個漫長過程中,積累下來的豐富的「與天抗爭」的經驗。所以根據二十四節氣而演變而來的俗語,小編認為:在一定區域,還是有道理的。
  • 大寒將至農村俗語大寒不寒春分不暖啥意思?老話在理嗎?
    大寒將至農村俗語大寒不寒春分不暖啥意思?老話在理嗎?時間:2021-01-14 23:4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大寒將至農村俗語大寒不寒春分不暖啥意思?老話在理嗎? 時間過得真快,還有6天的時間我們就將迎來大寒節氣。
  • 大寒將至,農村俗語「大寒不寒,春分不暖」啥意思?老話在理嗎?
    時間過得真快,還有6天的時間我們就將迎來大寒節氣。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大寒節氣和小寒節氣一樣,同樣是反映天氣寒冷程度的節氣,大寒是指天氣寒冷到極致的意思。在農村中關於大寒節氣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大寒不寒,春分不暖」,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
  • 今年大寒臘八是同日,俗語「大寒遇臘八,喝粥做尾牙」什麼意思?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 ,轉眼之間離陰曆年還有不到一個月時間了,今天是陽曆 1月15號 ,陰曆初三的日子 ,已經是陰曆年倒計時啦,還有五天的時間就到臘月初八 ,今年臘月初八跟大寒節氣同日,大寒節氣也是二十四節氣最後一個 ,在大寒節氣中也是最冷的天氣 ,民間傳說 ,臘七臘八凍掉下巴,說明是最冷的天氣
  • 臘八大寒同一天,最冷節氣大寒遇見臘八,相關的文化傳承你了解嗎
    進入農曆十二月,就接近過年了,這個月裡有很多傳統的節日,比如馬上就要來到的臘八節,俗話中有「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在我的印記中臘八就是年的先行官臘八,是每年的農曆十二月初八。之所以稱為節日,是我們祖上為了適應天時和氣候的轉換,安排自己的生活節律在生活中創造的,它以年為周期,周而復始。